前 言

所改变的和所呵护的

干了十年的家政,突然杀回了我的老本行。在选择家政创业之前,我的老本行是记者,服务于央视《商界名家》,采访的对象为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知名企业家,像柳传志,早年我采访过他,现在他是我们的客户;像黄宏生,我因采访他而成为他的助理;像李汉生,因采访而结识,在我现在的创业中也给我许多帮助。采访,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江湖上的一些传闻,我因采访而见证。创业后,一些媒体开始采访我。从采访者到被采访者,起初还真不太适应。有时候我因脾气急,恨不得指导一些年轻的媒体采访者该怎样做好采访。现在看起来,你该知道我是多么爱记者这个行当。

2007年,因为我自己的需要,有幸接触到了家政这个行业。这次接触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家政行业让我看到了机会,同时也看到了许多需要改变的。在这个行业中,我看到了弱势女性通过家政职业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同时也可能获得心灵上的成长。在这个行业里,我可以为职业女性提供放心的家政服务,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在这个行业里,我看到了生意里的公益,公益里的生意,是值得为此奉献余生的事业。

在创业之初,有人问我:“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们跟其他家政公司的差别在哪里?”我被问得张口结舌。那人告诉我,家政行业给人的感觉比较简单,一个中央电视台记者出身的人做家政,这本身就是差异化、竞争力。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显然就不是那么轻松了,一个中央电视台记者做家政,如果做出的家政还没任何改变,那将情何以堪?我做家政伊始着眼改变,我要让家政与原来的家政不一样,这么多年的努力,就是为了“不一样”。为了这“不一样”,我提出了“家政改变中国、我们改变家政”的理念,因为国再大,也是由一家一户组成的,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家政改变每一个家庭,每个家庭的改变就是整个国家的改变。这样就使平凡的保姆行业与伟大的中国梦有了连接,有了这样的理念的支撑,才使家政琐碎繁复的工作闪耀着光彩。我以此来激励员工和自己不忘初心。

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教授潘守永曾半开玩笑地问:“盗墓人和考古学家有啥区别?”我们回答的自然合不上潘教授心中要义。潘教授认为,盗墓人就是为了盗墓里的物品,而考古,虽然也要挖墓,但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这一点也正是我来做家政的意义,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挣钱,那这件事情就不好玩儿了,也违背了我的初衷。如果我们是说包含着一个宏大的叙事理念,一个壮阔而深情的格局,那么我们这件事情呢就有了神圣感与使命感。这也是我们这十年不堕其志的原因。家政阿姨口述实录这件事就是从盗墓人到考古外在形式了。

在这样信念的鼓励下,前前后后,大致用了三个周末的时间,我和30位阿姨逐一进行了深度访谈。

顾城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一经典诗句为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代言。 我怎么为做家政的阿姨代言呢?《诗经》上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一代家政阿姨大抵是:“投我以命运之痛,我报之以歌。”

我作为一个在北京工作、生活多年的外地人,深知离家的孤单以及投身北京的不易。我想让所有需要工作、需要帮助的农村妇女有一个可以栖息的家,一个可以得到技能培训和全面提升的平台。我发现,每个来到这里的阿姨,身上都背负着各自的责任,每个人的背后都承载着或多或少的心痛的故事。有的人曾被命运抛弃,有的人曾被婚姻伤害,有的人曾去鬼门关转了一圈……

当我亲耳听见每个阿姨讲述她们身上的故事,亲眼看见她们回忆往事时脸上的痛苦,触动颇深,在心疼她们过往的同时,我想我应该为了她们去做点什么。我要帮助她们重拾自信,让她们重生,变得开朗和快乐。

家政阿姨有很多,每个人的故事也都不一样。本书特别筛选出30位具有代表性的阿姨,从阿姨的精神面貌、生活状态以及心路历程做了一个系统的介绍,旨在向广大的社会各界展示家政员工的真实状态,让家政员工走进大众视线,并引起大部分人的关注,让大家了解生活在中国农村妇女家庭的真实情况,促进家政员工相关政策的建立,保障家政工的权益,同时对雇主及潜在雇主起到指导作用,推动社会的快速进步。

同时,为了将家政阿姨的真实生活展现出来,我和我的团队还准备了同期的宣传报道和纪录片等,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家政阿姨的高度关注,并对阿姨们给予生活及精神上的关心和帮助。

最后,我以虔诚的心,真挚地希望看到这本书的您,能够摒弃偏见,对家政阿姨示以尊重。她们与你我一样,都是在从事一份职业,一份靠自己劳动取得报酬的工作,虽然她们的学历和背景可能没有那么好,至少她们是靠自己在生活。这就值得任何人的尊重和敬仰,不是吗?

周袁红

2017年年底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