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议事

体制已成,班底已丰,诸多事务都可逐条分派下去,由各自部门专门处理,林正阳只需总揽军政,把握中枢即可。

其实说来繁琐复杂,但真摆在林正阳面前的,又不那么复杂了。

他只需能把握体制,让这名为“折冲将军府”的庞大机构完整运营下去,便可稳固位置,

上位者与下位者,实际并非才能禀赋有差。

林正阳自诩自家仅有中人之姿。

论用兵打仗,不如老将;论下田耕作,播种收获,不如老农;论处理政务,不如他麾下一老吏;论迎来送往,察言观色,不如青楼老鸨······

莫说主世界七十亿,就是此世,此县,他将军府中,单论才能智谋,高于他的,便有一二十人,其中一一技之长胜与他者,数目更多,足有数百。

他与麾下人,才能方面并无明显优势,只有大局观,聊可慰藉。

毕竟信息化时代穿越而来,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还是勉强可以为之。

深知自家短板,林正阳倒也没有任性的资格,只在将军府中,升帐密会。

府外持刀卫士来回巡逻,甲片碰撞间,带来阵阵铿锵声。

尚算宽敞的厅内,雕花精美,古董花瓶,装饰左右。

黄梨木的上好桌案,摆了两排。

文武都有,每列坐下十余人。

能入此席者,都是心腹重臣,也是将军府中,属于林正阳的的核心班底。

众人落座之后,林正阳屏退所有侍者,扫了一眼堂下,当先点明会中主题!

“诸位,天下乱局已现!”

“北地为胡人所掠,帝都不日克下,皇帝仓皇南渡,战事不利于大楚朝廷。”

“幸而北地尚有烈王、秦王、舜王三位英雄,拔剑而起,兴起义军,卫国护民,堪与胡人交战,这才保得楚帝南下。”

自然,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一种政治交换。

楚帝南渡,携带着禁军数万,并帝都文武官员数以千计,连同其亲属家眷,以及随行百姓,数目何止百万?

光是水师协调,便耗费了一月有余。

若非有三王义军相助,死死挡住胡人兵锋,将其纠缠在江北,楚帝就不仅仅是衣冠南渡了······怕是大部分人都得赶下江水喂鱼。

作为交换,楚帝给出了前所未有的封赏——裂土封王!

将江北之地,已经沦陷或尚未沦陷在胡人兵锋之下的大片北方平原,统统封给三王,并承认其王号,甚至彼此交换国书,规格之高,堪称史无前例。

除此之外,还留下了几处府库,其中储存的粮草、军械,统统都赠与三王。

以此条件,作为交换,这才换区了缓冲之机,帝统得以完整南渡。

至于北方,已经成为三王与胡人交战的战区。

楚帝则忙于在南方安抚大族,协调各方。

可惜,天子出逃,抛弃帝都,这等事情自然是大损名望。

再加上楚帝带来大量北方籍官员,与南方官员,又格格不入。

地域歧视到处都有,何况这其中还有各种复杂的利益冲突。

加上前些年南方多处受灾,水灾、旱涝,朝廷赈灾不力,早已失了民心。

楚帝虽还名为天子,但实际能直接掌控的,仅仅只剩下旧京附近五六郡而已。

其他地方,都隐隐有自立苗头,尤其是偏远郡县,更为明显。

如林正阳这般,不在少数。

开场白说完,林正阳目光一转,点出席中某人,随口问着:

“边林,你说,若是我们出兵攻略南平郡,会有多大胜算?”

席中一青年缓缓起身,先是拜下,随后郑重回复着:

“以臣之见,我军胜算极大!”

此人据说出身将门,家中时代传承着兵书、武艺,祖上也曾在大楚禁军之中出头,当过校尉。

从军中发掘此人时,已积功至校尉。

这半年来,清剿地方小股流民、盗匪,以及侵略或反击临县县兵,此人多次有亮眼表现。

是以,先问此人。

“南平郡,有一府四县,我军占据一县,份属边角,周围仅有二县接壤。”

“若论兵力,我军精锐三千,辅兵三千,衙兵三千,其中能野战者,足有六千;南平郡府城仅有兵一千五,每县县兵仅有八百,虽近半年来,大肆扩张,填充兵员,但彼辈与我军不同,不能超出大楚朝廷之制。”

“我军数目占优!”

按制,大楚郡县,府城郡兵,县城县兵,其数都有上限,不可随意超出。

单论此节,便是加起来,一府三县,兵员数目,不过超过四千。

“我军训练有素,且多临战事,见过血,老兵不少;府县之兵,少历战事,且多为新兵。”

“若论兵员战力,我军占优!”

“我军打造军械,半年以来,已尽数换装,三千精卒人人都有精铁武器,便是辅兵,也有长枪。”

“而据我等哨探所知,郡兵县兵军械多为多年前淘汰旧物,锈蚀不堪,不能大用。”

“我军军械,胜过彼辈!”

“除此以外,我军训练有素,我军士气旺盛,我主英明有道······攻略南平,实属必胜!”

边林的话,实际说到了点子上。

虽说也有些水分,但确实都是事情。

单论军力,在这等偏僻地界,着实找不到对手。

但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粮草。

以一县之地,养着这六千军,着实负担太重。

再不打仗,林正阳就快掏空家底了。

“我意兵分二路,一路偏师,佯攻叶溪,一路主力,我亲领军,攻打立米。”

“叶溪有兵八百,城高两丈二尺,偏师一千五百人,带投石车,攻打此县,由常易领军。”

“虽说仅是佯攻,但却要真打,但又不要急着打下,偏师为我主力吸引注意,最好是能调动府城之兵。”

厅中挂着一副详实地图,林正阳用着木条在地图上指点着:

“而我主力,趁此机会,集中军力,以四千之众,不计代价,一日之内,必攻克立米!”

“次日,我带兵马三千,攻打记蓝县!”

“记蓝县、立米县,所隔不过二十五里,两日之内足以行军,攻打二县,算上攻打城池,安营扎寨所费,前后用时,最多不超过旬日。”

“你等偏师,必须占住主干道路,不使得府城之兵能够出现,以免我腹部受敌······当然,唐成县之内,尚有辅兵以及衙兵,必要时可以呼应。”

南平郡,仅有一府四县,林正阳占据一县,剩余不过一府三县。

其中,唐成县属于边角之地,周围交界处,只有两县。

林正阳从其中一路打出,另一路偏师佯攻,其实是起到相互呼应的作用,也是防止府兵从另一路过来。

一千五百人确实有些少。

南平府府兵和叶溪县内县兵,数目不会超过两千三,再算上一些家族家丁,可能接近三千。

然而这三千兵力,不可能倾巢而出,城中必须有所留守,否则就是空城······其实林正阳倒真希望他们这么做,毕竟城中那么大,分散藏下一两百兵员并不太难。

真有那么大空子,藏在城中的探子就会发动。

守城不提,能支持野战的兵员,不会超过两千。

哪怕是客场作战,支撑十日,应当还是足够。

等到林正阳吞下其余两县,届时局势又是变化。

说实际,这战略很清楚明白,就是靠着军力强大,兵员更多,欺负对方各自为战。

这已经是经过参谋部反复推敲,结合实际军情推演过,胜算极大的战略。

此时再次拿出,其实只不过是走个过场,实际大家都已心里有数。

今日军议,更多的,是讨论攻下县城后的各种细节。

新生的政权,带着旭日初升的朝气,完全没有腐朽朝廷的冗杂程序,一切从简,带着精干气息。

半个时辰后,军议完毕,林正阳当先起身,先是一拜,沉声道:

“此战事关我军生死前程,望诸位都能齐心合力,共度此关!”

众人都是色变,连称不敢,也是回拜:

“我等必竭尽所能,匡扶将军,再造太平!”

君臣各自尽礼之后,一股白红云气,好似狼烟,滚滚而上。

弥漫在议事厅上方,久久不散。

其中赤色蛇影,蜿蜒而出,时隐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