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向工业化过渡时期

向工业化过渡时期是商品经济逐渐兴盛的时代,市场的力量在这个时期开始发挥作用,因此,国家对核心和边缘地区的控制开始出现较大分化,对边缘地区的控制也由于各国各地区情况的不同出现较大差异。在向工业化过渡时期,核心对边缘的控制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武力征服、内部殖民、核心扩散(辐射)、嵌入。之所以产生这些区别,是由于影响各国的变量不同。

中世纪欧亚草原上蛮族对欧洲的连续入侵,使得西方帝国的复兴不再可能。在这个废墟上,多元的新文明取代了单一结构的文明:如政治领域里的封建制、经济领域里的采邑制和政教关系上的教皇制。在这种多元体制中,作为一个社会力量的商人阶级成长起来,成为西方国家向海外扩张的动力。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迅速成长起来的商人阶级和欧洲几个强大的君主国结为联盟,为大规模海外扩张提供了人力物力,新兴的君主国对从事贸易、殖民、探险活动的股份公司颁发特许状,派遣皇家海军和调拨皇家资金给公司撑腰。这样,东印度公司、利凡特公司、非洲公司和莫斯科公司等势力迅速遍及全球。其中,伴随着对土著居民的大屠杀塞尔索·富尔塔多:《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从西班牙征服到古巴革命》,徐世澄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第8页。,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建立了矿业经济,在大片土地上实行了“大授地制”,即宗主国通过契约授予征服者个人特权,将每一个居民点的印第安人授予一个征服者,并负责所属印第安人皈依天主教,大授地领主自己提供经费维护社会治安,负责军事行动塞尔索·富尔塔多:《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从西班牙征服到古巴革命》,徐世澄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第8页。。可见,这种海外扩张伴随着残酷的军事征服。之所以这样做,除了经济剥夺原因以外,与人口的悬殊也有关。南美洲印第安人有数千万,西班牙全国人口1574年才有400万左右,在美洲殖民地居住的西班牙人总数不超过15万艾·巴·托马斯:《拉丁美洲史》,寿进文译,商务印书馆,1973,第175页。,为确保统治,必须实行军事统治。一些国家后来的殖民地完全成为本国领土,也可以将之看作国内从核心地区向边缘地区的扩展。

一 殖民征服模式

殖民征服模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军队殖民征服模式,例如俄国对西伯利亚、巴什基尔的占领,其中对西伯利亚的征服具有代表意义,它完全具备西欧国家海外殖民的特征。另一种是美国西进运动中的民兵殖民征服模式。它们都具有军、农并行的特点。

(一)俄国的军队殖民征服模式

伊凡四世1556年吞并阿斯特拉罕汗国后,于1581年秋季派叶尔马克率领的840人组成的远征军征服西伯利亚,1586年,俄军在图拉河口建立了第一座俄国城堡秋明。这样,俄国开始建立城堡体系,步步为营,边征服边开发。俄国对西伯利亚开发征服的目的是掠夺资源,并投入国际市场。由于距离远、交通不便、土著居民进行反抗,俄国实行了集军、政、经于一体的督军制,建立城堡体系。不过,由于边缘地区的居民力量太弱小,还没有形成民族意识,宗教也基本上是萨满教,在军事技术上双方力量相比较更是悬殊;而且,在征服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移民(包括军役人员、强制性移民、流放犯、自由移民),据统计,到17世纪末,西伯利亚俄国居民人口已达30万,超过当地土著人口21.7万人的数量徐景学、侯育成:《叶尔马克是何许人也?》, 《学习与探索》1980年第6期。,因此,处于核心地区的俄国可以迅速征服这一边缘地区并加以巩固,作为征服手段的督军制度也就被取消了。

俄国对巴什基尔的开发也带有强烈的军事色彩。巴什基尔位于伏尔加河以东和乌拉尔山以南的地区,居民基本上都信仰伊斯兰教。1552年俄国征服卡赞后巴什基尔即向其臣服。从此,俄国花了两个世纪完成了对这个地区的征服。征服的方式是建立一批防御要塞,逐步向前推进,同时,教会势力在军事征服后也发挥作用,要求土地、农民为其服务。要塞由“服役人员”防御,他们分有土地,进行耕作,同时配有武器,遇到巴什基尔人反抗时即投入战争。他们组成军团,其上级是总督,既是军事长官,也是行政长官。1732年,俄国进一步控制巴什基尔,由服役人员组成4个开垦土地军团、3个骑兵军团和1个步军团,组成人员包括逃亡农奴、矿工、哥萨克以及为教会耕种的人员。在军事征服和土地开垦的同时,教会也展开工作,只要穆斯林转而皈依东正教,就会获得土地,获得人身自由。这样,到1794年,巴什基尔的原有穆斯林居民仅占当地全部人口(691816人)的21%,而俄国(包括乌克兰等东正教信徒)移民及其后裔已占到总人口的79%Alton Donnelly, “The Mobile Steppe Frontier: The Russian Conquest and Colonizion of Bashkria and Kazakhstan to 1850”, Michael Rywkin(ed.)Russion Conlonial Expansion to 1917, Mansell Publishing Limited,1988, pp.189-204.。沙俄用了200多年完成了对该地区的征服。

俄国对巴什基尔的征服处于近现代民族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代,核心地区俄国与当地巴什基尔人的对抗主要围绕宗教展开。这一时期民族这个变量尚不起重要作用的另一个例证是,叶卡捷琳娜大帝在这个时候还邀请外国人来参与开发巴什基尔,从1763年到1768年,她邀请了23000名德国人,为他们提供土地,免军役、税收,且可以建立自治组织Alton Donnelly, “The Mobile Steppe Frontier: The Russian Conquest and Colonizion of Bashkria and Kazakhstan to 1850”, Michael Rywkin(ed.)Russion Conlonial Expansion to 1917, 1988, pp.189-204.。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德国人还保留着自己的文化、习俗、语言。

(二)美国的民兵殖民征服模式

带有军事色彩向边缘地区进发的还有美国向西部的开发。由于诸种变量的不同,美国的军事组织和生产的结合不同于俄国的情况。

欧洲移民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边疆生活的吸引力,土地制度对人口起的分散作用,以及一个虔诚民族中自然地经久存在的宗教分歧,促使新英格兰人在1640年到1675年间迅速涌向西部”雷·艾伦·比林顿:《向西部扩张:美国边疆史》,周小松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第116页。。印第安人要么战斗来保卫他们在经济上所需的大片土地,要么沦为白人的奴隶,因此,他们的选择只能是抵抗。在1675年至1677年的菲利普王战争中,1/6的新英格兰居民被杀死,25个市镇被摧毁,而印第安人的命运更是悲惨,要么被杀,要么被贩为奴隶雷·艾伦·比林顿:《向西部扩张:美国边疆史》,周小松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第122页。。此后,白人移民就在居住区周围修建栅栏或营房,或者用来避难的要塞,在这种环境中,一种新的开发模式形成了,这就是每个移民都成了战士,“男孩子从小就培养进行自卫的能力,……战争成了普通平民的共同事业。……居民普遍拥有武器,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兵制度”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开拓历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三联书店,1993,第406页。。1631年3月,马萨诸塞州海湾殖民地议会命令,每个男人都必须持有由民兵指挥员批准的武器,定期训练,检查武器,并在其他地区推广。这种制度有效地保证了移民的向西推进和大片土地的开发。美国独立后,美国政府与印第安人仍然发生冲突,如克里克族人在1827年、索克族人在1831年,都和政府进行了战争何顺果:《美国边疆史:西部开发模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第66—67页。,这样,这种特有的民兵制度继续存在下来。显然,新大陆的开发不同于俄国向边缘地区开发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移民自发进行开发与保护,面对边缘地区不同于己的文化、民族群体的抵抗,移民选择了自我保护制度,开发土地,同时扮演民兵角色。但是,吸引他们的动力却很接近,都是希望获得新开发土地上的资源。政府对于移民显然采取支持和保护态度。

二 内部殖民模式

郝克特认为,在内部殖民模式中,核心地区被认为在政治上统治边缘地区,在物质上剥削边缘地区,内部殖民模式不认为工业化将导致民族发展,除非在特定情况下才如此Michael Hechter, Internal Colonialis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1997.

这一模式主要是英国对凯尔特人聚居地区实行的政策。

在罗马征服不列颠之前,英伦三岛上主要生活着凯尔特人,随着不列颠居民的罗马化,凯尔特文化语言被驱赶到边缘地区,后来,不列颠又被盎格鲁-撒克逊人征服,凯尔特人就逐渐退到森林、沼泽以及高地约翰·克拉潘:《简明不列颠经济史:从最早时期到一七五〇年》,范定九、王祖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第32、58页。。凯尔特人主要从事牧业,在经济实力上远逊于英格兰人,1536年,威尔士被英格兰兼并;1703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1801年,爱尔兰与英格兰合并。威尔士成为向英格兰输送牲畜的地区,爱尔兰成为向英格兰输送木材、牲畜、肉食的原料基地。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这三个地区都成为英格兰的原料输送基地和商品销售地,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始终处于贫穷之中,形成了与英格兰在海外殖民一样的模式,由此被称为内部殖民模式。这里,核心与边缘地区的居民构成、文化都差别甚大,英格兰的兼并也受到这些地区人民的强烈抵抗。但是,这里存在不同于俄国以及美国模式的变量:一是边缘与核心的距离非常近;二是不存在可能与英格兰争夺这些地区的外来力量;三是核心和边缘地区的力量特别悬殊。因此,直接的商品输送和资源剥夺成为这里的核心和边缘地区关系的主要特征,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并无太多军事色彩。

三 嵌入模式

笔者认为,这是中国清朝乾隆年间至清末的对新疆的开发模式。这时,对新疆的开发不仅是兵屯,民屯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不过,更主要的是出现了商屯,即内地商户为获得利润到新疆开垦土地,内地出现大批自发移民。但是,嵌入模式不同于前面两个模式的特征是,内地并没有打算从新疆获得资源,功能仍基本上等同于历史上的防御叛乱、卫护内地,另外还有减轻内地人口压力,但在此种模式下,边疆逐渐被纳入国家统一的政治、社会、经济网络。因此,这就形成一种独特的开发模式。对该模式的论述详见本书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