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语境中的莫言研究
- 胡铁生
- 2653字
- 2020-08-29 05:27:32
引言
莫言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如今,莫言小说已走向世界,受到域外读者和评论界的普遍关注,并形成了莫言研究的热潮。域外读者透过莫言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初步印象,并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有了大致的了解。因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东西方异质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是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文学的伟大成就为域外文学界所敬仰。然而,中国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落后于西方,尤其与欧美相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形成巨大反差,文学也不例外。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文学由世界文学的先锋位置降至落后状态。造成这种境况的既有国内的主观因素,亦有来自域外的外在因素。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拨乱反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道路。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使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加快,现已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再一次以巨人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莫言参与全球化的结果,也是莫言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所做出的贡献。
莫言小说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对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引领性的作用,并对中国当下正在实施的文化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不可否认的是,对域外优秀文学成果的学习借鉴是莫言小说成功的外在影响因素。将莫言研究的焦点置于域外文学思潮的影响下,在中国当代文学语境下莫言的文学地理与域外文学地理的比照中,尤其是在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与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比照中,借鉴域外优秀文学成果是其文学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世界各民族文学的互映中,域外影响与中国本土资源的结合、对政治和社会以及历史问题的关注、对人学独特的关注方式、新时期战争小说书写的创新以及在后现代主义文学语境下进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等几个方面,是莫言小说在自主创新方面对世界文学传统模式的突破,也是莫言小说成功的内在决定性因素。显然,中国新时期文学必须参与全球化发展;否则,仍固守旧有传统,不进行改革创新,中国新时期文学就没有出路。
事实证明,在政治美学的框架下,莫言表现出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以哈贝马斯文学公共空间理论为基础研究莫言现象,可以从中挖掘出莫言小说的政治价值在文学价值体系中的增值。因而,采取这种研究模式有助于打破旧有的所谓“纯文学”批评范式,开创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新范式,使评论界在对莫言小说做出文艺美学价值判断的同时又可发现其小说作品在跨学科批评中形成的政治美学价值的增值。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实表明,中国作家若想获得世界文学的最高奖项,在全球化语境中通过输出环节将作品译介出去,使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被广为接受是可行路径之一。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美国中文首席翻译家葛浩文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莫言小说的英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学者谢天振教授的译介学思想,该翻译理论关注的并不仅是语言层面的语码转换,而且是将译介学视为一种文学研究或者文化研究,其关注的核心是作品在目的语和译出语之间转换过程中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和扩伸等,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莫言小说的英译过程突破了中国翻译界一直坚持的“信、达、雅”原则,就必然涉及作者与译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问题。在葛浩文看来,翻译是一种对语言之间不确定性的“挑战”,翻译家“既要创造又要忠实”,因而在两者之间采取“折中”态度是在所难免的。葛浩文不仅翻译了莫言的大部分作品,而且在向英语世界的读者推介莫言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并以翻译家身份驳斥了西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对莫言知识分子身份提出的质疑。
法国的杜特莱和尚德兰、瑞典的陈安娜、西班牙的安妮海伦·苏亚雷斯、日本的藤井省三和吉田富夫、越南的陈庭宪和陈忠喜、韩国的朴明爱等域外翻译家均为莫言小说走向世界做出了各自的贡献。这些翻译家中的大多数人同时又是汉学家。像葛浩文一样,他们在翻译莫言小说作品的同时,还向其所在国家或所在语言区域内的广大读者推介了莫言。
莫言小说的域外译介与传播是作家在文学输出环节上参与全球化发展取得成功的另一佐证。莫言小说的译介为其域外传播奠定了基础。随着莫言作品的译介,在域外形成了莫言小说研究的热潮。文学输出这个环节使莫言在中国文化与域外异质文化的交流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使者。
莫言获奖具有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将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到执政党首要任务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文化在强国进程中的重要性”。中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就国内而言,小康社会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就国际而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除继续以武力手段强化其世界霸主地位以外,近来又开始采取文化软实力手段,向弱势主权国家输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在西方强势主权国家实行硬实力与软实力并用、旨在继续称霸世界的新形势下,中国文学走出国门,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也正是当下中国知识分子肩负的历史使命。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中国文学走出国门,使中国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获得话语权的体现。
在社会后现代性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文学阶段形成了“精英文学”边缘化、“大众文学”市场化、文学失去了往昔“轰动效应”的不利局面。“文学终结论”对作家、读者和学术界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其创作及其成功的文学案例回应了当代文学应该如何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莫言研究热潮”中,尽管好评如潮,但也存在不和谐的声音,如对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学术质疑以及就此问题形成对莫言政治性攻击的负面评价等。以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的发展为主线,将莫言小说的巨大成功看作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将有助于世界读者进一步辨明莫言小说学术探讨的正面意义,又可透视出反对派对莫言政治性攻击的真实意图。这就需要以莫言本人的观点、诺奖评委的观点、域外评论家的观点以及小说作品的内涵等为依据,让事实说话,在辩论中使莫言小说的意义越辩越明。对于全球化语境中的莫言小说研究而言,采取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模式,将有助于深入挖掘莫言获奖的文化意义;莫言作品和获奖的相关附录材料,可为广大读者和评论界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
鉴于此,将域外影响、自主创新、域外传播三个方面作为莫言研究的主线,就回避了已有的莫言研究模式,将莫言置于全球化语境中进行考察,进而形成了莫言研究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