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的科学理论蕴涵和实践指向

倪娜 杜晓丽倪娜,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干事,馆员;杜晓丽,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理念引领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为了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相适应,为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明确的方向和路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研究和把握共享发展的科学理论蕴涵、必然性及实现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准确把握共享发展的科学理论蕴涵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是关于共享发展的认识、看法和观点,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并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的。从字面含义理解,共享即分享,是将物品或者信息等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人共同拥有、共同使用。共享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

1.共享发展的目标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共享发展的目标也不同。在我国现阶段,共享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的,前途是光明的。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提升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共享发展的范围

共享发展的范围广泛,涉及经济领域、民生领域、社会领域。既要调动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也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民生。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经济、民生和社会领域的共享发展。

3.共享发展的层次

共享发展包括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救济的标准,保障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在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丰富人们的生活需求。在达到共享发展的物质层次时,努力追求和实现更高水平的精神层次的共享发展。

总而言之,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是共享发展的基本内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是共享发展的实质。坚持共享发展,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我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二 牢固树立和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核心价值,阐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坚持共享发展这一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必然性。

1.坚持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共享发展,让改革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保障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共享发展写入“十三五”规划,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

2.坚持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脱贫的基本保证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及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目前我国仍存在7017万贫困人口。党中央提出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确保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改善人民生活,完善社会保障、扩大就业、发展教育事业等,这些都与共享发展息息相关,也是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不能有一个人“掉队”。以共享发展理念全面统领、指导脱贫工作,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兜底”性的社会政策,才能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因此,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享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抓手,也是实现全面脱贫的必然要求。

3.坚持共享发展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同志当选总书记后首次公开讲话时提出的重要思想。“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其核心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仅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民利民的讲话精神,而且详细地回答了我国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谁来推动发展、发展成果由谁分享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集中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 实现共享发展的实践指向

共享发展理念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次理念创新,共享发展能否得到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社会成员能否有更多的获得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阶段即“十三五”时期,我们通过强有力的举措将崭新的理念付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1.缩小收入差距,扶贫脱贫,解决好阻碍共享发展的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无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也是现阶段我们实现共享发展最艰巨的任务。在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实现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同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还要坚持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规范初次分配,再分配更加注重和公平,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2.实现教育公平,积极促进就业,提升人们参与共享发展的能力

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共享发展参与者的能力和素质。“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实行教育普惠政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通过区域统筹、规划引领、机制创新、资金支持等方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位,培养高素质的共享发展参与人员。同时,面对我国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必须实行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为着力点,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引导人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积极的热情参与共享发展。

3.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共享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满足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要。在“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就业创业服务、公共医疗和卫生、公共文化和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还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此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确保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才能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动全体社会成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积极性,开启国富民强的新时代。

4.大力宣传,搭建交流、学习、参与的平台,健全共享发展的动力机制

实现共享发展,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需要将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从理念到实践,从可能到现实,需要把握好学习宣传、规划谋划、具体实践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我们要进行大力宣传,使共享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其次,搭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平台。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众创空间,鼓励发展新业态,培育孵化新产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挖掘“人”的潜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夯实共享发展的基础。

总之,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理念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它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四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全面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引领力量。我们相信,只有坚持共享发展,才能使人们有更多的获得感。也正是基于此,共享发展才能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绚丽标志,成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实基石和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