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 王全良
- 1620字
- 2020-08-29 06:27:34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及技术路线
一 研究思路
本书首先建立临空经济区与腹地区域发展的机制模型,包括临空经济区形成的一般驱动机制,推导出相应的理论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之上我们分析我国临空经济区近几年发展的事实特征,以明确它自身的发展特点、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并构建临空经济区与腹地区域的经济产出函数和临空经济区与腹地区域的经济增长模型。在理论模型构建的基础上,从背景特征、现状特征以及发展模式三个方面全面梳理认识我国临空经济区近些年的发展事实。在理论准备和现状分析充分的前提下,选择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临空经济区作为典型,讨论临空经济区的产业集聚效应以及优势产业的选择,判断其优势产业是否属于临空经济导向型产业,进行产业绩效评价,通过产业分析发现、比较我国临空经济区在临空产业发展上的阶段与特点。再在对全国主要临空经济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测度其对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分析我国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发展影响的机理。
二 研究内容
按照以上研究思路,本书将运用产业集聚理论、空间经济理论、地理信息系统等理论,研究临空经济发展对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途径与贡献关系。
全文共分为七章,具体内容简要概述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等内容。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首先围绕本书主题,对临空经济、临空经济区和腹地区域、腹地区域经济进行了界定说明,并阐述了增长极理论、区位理论、产业集聚理论等研究基础。其次对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阶段性说明,重点强调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发展的影响效应,包括产业效应、就业效应、溢出效应等。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介绍了临空经济区成长对腹地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影响路径等内容,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给出了本书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向。
第三章是针对临空经济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通过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空港经济区、航空产业以及国际机场的成长与发展进行总结、概括,分析国内外临空经济区的引领效果。
第四章从临空经济区的形成条件和驱动因素出发,构建了临空经济区的经济产出函数和临空经济区影响腹地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对于理清临空经济区成长与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从内部驱动因素看,机场的流量经济效应、产业集聚效应、时间成本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可以有效促进临空经济区形成;从外部驱动因素看,腹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国际机场发展要求以及国际价值链分工要求也是临空经济区形成的重要驱动因素。
第五章对我国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态势进行全面考察,分别从临空经济区发展的背景特征、现状特点和发展模式三个层面对中国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态势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
第六章以北京、西安和郑州三地的临空经济区为典型代表,对其产业的集聚程度、优势产业识别以及产业绩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估。在产业集聚度的测量上,借鉴制造业集聚指数来分析;在优势产业集群识别上,采用区位熵来进行判别和评估;在产业集群的效应评价上,运用基于熵权的多目标决策法来判别和评估,通过评估识别了不同区域临空经济区的优势产业并对产业绩效进行了评估。
第七章以我国现有及正在规划的临空经济区为样本,利用机场运营及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数据来构建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临空经济区不同成长阶段对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我国临空经济区的发展规律,及其与腹地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从而对我国临空经济区未来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第八章在实证分析我国临空经济区成长对腹地区域经济影响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临空经济区发展的一般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选取郑州临空经济区作为典型,分析了其发展策略和产业布局,为郑州临空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发展对策建议。
第九章是全书的总结,对研究结论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指出本书的不足之处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三 技术路线
本书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的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