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语行为与制度社会的建构
- 宋春艳
- 1532字
- 2020-08-29 06:34:01
序
春艳的新作《言语行为与制度社会的建构》放在我的面前,其时距我的第一本著作《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出版已近20年。回想当年我的博士生导师周礼全先生为我作序,不禁感慨系之。周先生当时感叹说,你的这本书,目前只有几个人能够看得懂,但是10年后,这本书的思想和理论,会为很多学者所研究。我当时感慨,知我者莫如师也。
这20年来,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逻辑在中国的发展,是人所共知的。在逻辑学界有张斌峰君,他数十年将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逻辑应用于法律领域,已经蔚为大家。在语言学界,语用学的研究也是后浪推前浪,最近在中国逻辑学会下成立了语用学专业委员会。
在我指导的清华大学研究生中,也是青年才俊辈出。先是有百里挑一的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王志栋君,研究课题为“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2008),此前和此后还有多位硕士生和博士生以言语行为、间接的言语行为、意向性、语言哲学和心智哲学为题,均取得出色的研究成果。
说到本书作者宋春艳君,在我的研究生中,她既不是先知先觉者,也不是捷足先登者,但论十年磨一剑、锲而不舍、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学问功夫,她是做足了的。
她的这部新作,涵盖了语言哲学大师塞尔(John R. Searle)的语言哲学和心智哲学,从言语行为理论到意向性理论,再到心智哲学和社会建构理论,本书尽已包括。单是厘清这位思想大师前后时期各种理论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脉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聚焦于制度性事实和制度社会建构,抽丝剥茧,层层分析了制度性事实的含义、特征及其与言语行为的关联(第一章),制度性事实建构的语言基础研究进展及理论困境(第二章),集体意向性与制度性事实建构的心智基础(第三章),言语行为模式与制度性事实建构的语言基础(第四章),言语行为理性与制度性事实建构的伦理基础(第五章),科学家的言语行为与科学理性的实践转向(第六章),读来引人入胜。
20世纪语言理论的发展,由浅入深可以分为语形学(包括词法学和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层级。奥斯汀和塞尔建立的言语行为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语言理论之一,属语用学范畴。言语行为理论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以言行事”,即人类通过说话来做事;二是“语言交际”,即人类通过言语沟通,协调彼此间的行为;三是“语言建构社会”,即人类通过语言来建构整个人类社会并推动社会进步。毫无疑义,言语行为理论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的运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可惜这方面的理论,我们研究不多,应用当然也就谈不上。
从认知科学看,人是使用符号的动物,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认知是人类认知的基础,在语言的基础上,人类形成思维,产生知识,建构社会,并积淀为文化。语言认知,是理解人类所有其他认知方式的基础。21世纪是脑与认知的世纪,我们不仅要破解人类心智的奥秘,还要推动人类认知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推动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进步。在21世纪人类的发展中,语言认知极为重要。人类心智和认知的奥秘,隐藏在人类的语言之中,揭开人类心智的奥秘,依赖于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可惜对于语言这个人类最亲密的朋友,我们仍然知之不多。
——在以上两个方面,作者在本书中均有所建树,有所创新,有所贡献,值得祝贺。
作者是我指导的清华大学2006级博士生,博士论文题目是“论制度性事实的建构——从言语行为理论观点看”,数十年的坚持不懈,辛勤耕耘,始有今日之成就。至于这样的研究是否会有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作者倒是可以不必去计较了!
学者是孤独的,非孤独不能成为学者。因为你不能去迎合世俗,所以你只能孤独前行。
看今日春艳学业之有成,念当年礼全先生之教诲,成诗一首以为纪念。
往昔周公说文章,
曾向荒唐演大荒。
于今后辈齐襄力,
再向大荒续荒唐。
丁酉秋月于耕读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