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中名著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
- 语文教学的趣味名著设计
- 潘玉峰 代旭编著
- 3182字
- 2021-05-28 16:04:15
名著,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之瑰宝,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继往开来。初中名著导读,大多数教师挑里面的与中考有关的内容制成“压缩品”让学生背,或者只是简单地介绍内容简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读,但这样的效果往往不好。只有少数的老师才会去琢磨这样的课怎么教学,以取得一定的成效。
我在名著导读的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虽然成效不大,但也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有关精9彩的视频片段,通过视觉、听觉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在向学生指导时,精心设计引入语,抓住学生的情趣激发点,点燃名著阅读的导火索,让学生在亢奋中自觉阅读。如播放高潮段落,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名著魅力。还可以自己评述精彩语段,在声情并茂,绘声绘色中,让学生感受阅读名著的愉悦享受。
教学名著导读《水浒》时,选取央视电视连续剧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精彩的细节让学生欣赏。学生本来对这样的名著不太感兴趣的,通过欣赏里面精彩的语言、服饰、动作和场景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步步地走进人物,走进作品中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里面所蕴涵的思想。
教学名著导读《红楼梦》时,可从百家讲坛里就《红楼梦》解读的内容选取某一细节让学生去赏析,何一部作品能够引起世人如此的关注,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能自觉去读,本人认为就已完成了名著导读的目标的一半。
消除名著阅读障碍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由于现有的知识储备有限,或由于被考试困扰而对那些大家的作品的了解可以称之为零。如在教学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外国小说时,给学生较为详细的介绍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基本情况和他饱受磨难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告诉学生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作者的自传,有深刻的道理蕴涵在其中。本来不大喜欢读外国作品的同学听老师一讲,慢慢沉浸到作品中,开始细心的读精彩选段。
亲身体验名著阅读
现在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作品的阅读往往都是“粗略式的阅读”、“快餐式的阅读”。这种阅读往往是只了解皮毛,没有什么收获。
当遇到故事性很强的名著,比如《三国演义》,在教学导读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强化阅读兴趣,适当修正阅读中的不足,激励学生进行细阅读和深层次的阅读。还可以用编剧、表演和读书笔记展览的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中和对人生的体悟中过渡到鉴赏式和评论式的阅读。
指导阅读方法和技巧
在七年级教材名著导读的前面给我们介绍了一些阅读名著的方法,比如阅读以自渎为主,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做笔记等等这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在导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每个读者有着个性的差异,都有自己的阅读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用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方法阅读,不迷信任何模式,灵活变通,“找到自己与大师心灵的通道”。
在阅读方法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变换形式,来让学生掌握。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好动、易于寻求刺激、多变。我们可以适当变化形式来追求名著阅读的效果,如以相声、评书,开故事会,表演片段,游戏活动等,让学生在读完相应名著后进行,激发他们读名著的趣味和欲望。如谢佳老师的游戏课堂。以《水浒》为例,在指导学生讨论阅读感受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其一,在众多英雄好汉中,你最欣赏谁?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谈出自己的理由。从而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的相关故事谈出自己的见解。
其二,《水浒》中,故事情节高潮迭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吸引你的是哪个地方?指出来,说出见解。
其三,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写出的呢?有传说,为了写好武松打虎作者曾亲临虎穴?对他的这种写作激情你是如何看待的?
名著导读运用方法
(1)设疑诱导法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强调学生首先应“好读书”,从而激发起探索欲望。我利用紧张的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起他们迫切阅读的好奇心。如: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导读中,我先简介了书本的内容,然后讲明汤姆.索亚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喜欢冒险的同学们,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请你自己去读一读。学生在这样的诱导下,不待老师说,早己跃跃欲读了。
(2)辩论导读法 很多名著都会存在一些争议性的问题,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辩论会,提供机会和场所,让学生各抒己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和论证的独立性,这样既使学生对书中人物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刻,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它写了上百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曹操、诸葛亮、关羽等最为出色,可以说一直活在世代人民的脑海中。在指导阅读《三国演义》时,我首先让学生阅读《吉太医遇害》《曹操设计夺冀州》两个故事,让学生思考:你认为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你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画下来,把自已想说的话写在旁边,然后同桌相互说说。
学生在全班交流时,有的说曹操是个残暴的人。是从“吉平被曹操带到董承家,逼他说出同谋,吉平至死不说,被曹操砍下手指,又割去舌头。”
有的说是从“曹操抓了董承等人悉数处死,连其家属,死者共七百余人。他借‘谋反’的罪名杀掉了那么多无辜的人,太残暴了,简直是个杀人魔王。”
有的说曹操很爱惜人才。是从“曹操将袁谭的头悬挂在城门上,又传号令,有哭者斩,青衣别驾王修却披麻戴孝,大哭不止。曹操不仅不杀王修,反而待他为上宾。”
有的说曹操打仗的计谋非常好。是从“曹操设计夺冀州看出来。”
我看到学生交流的非常热烈,便对他们说曹操是个性格挺复杂的人,老师读完《三国演义》后对曹操也有几点看法,接下来就跟大家交流一下:曹操的残暴不单对于已,也包括下属。他除了刚才大家读到的借“谋反”的罪名杀掉吉平、董承,还杀掉了伏皇后、董贵妃,甚至连五个月的胎儿也不放过。为了“不教天下人负我。”他枉杀了吕伯奢一家九口,而且是假装做梦杀的。
(3)总结性导读法 没有指向性的阅读,学生往往会陷入“囫囵吞枣”的状态中,我们有些老师常常要求学生自己读,这样的阅读效益收入甚微。我利用一些典型例子的分析,让学生的阅读思路得到进一步的梳理,让学生的分析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
比如在学生几次阅读了《水浒传》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同样是军官出生最后都走上水泊梁山的林冲、杨志、鲁智深,他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哪个是自愿上山的?哪个是被迫的?学生对这类问题很感兴趣,他们争着回去再看,得出了一些很深刻的认识。于是我便追问:那么作者对于108个英雄的塑造,怎么体现他不同的表现手法呢?这样学生不是自己会总结规律了吗?
对于写班级中不同学生的个性时,他们肯定会游刃有余了。引导学生有目的,仔细地读读这些类型的战争场面,再让学生仿写群体活动的场面非常有帮助。
精彩片断举例:劳动开始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奔向自己的劳动岗位。有的挽起袖子,挥铲清扫渣土;有的淌着汗水,舞着扫帚扫着碎石;有的推着小车,运送垃圾。女同学精心地刷路边花圃的栏杆;男同学奋力地给墙壁洗脸。
正月十五,我站在南门江公园前的广场上,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概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吧,也许是正逢改革之年,人们手头宽裕了吧,观灯的人太多了,翘首南望,啊,灯的海,人的洋,好壮观。
(4)知识问答法 要了解一本名著,首先要了解一些事实性的东西,在阅读前,我从学生己有的知识点中提炼出一些知识编成竞赛题,引导学生到名著中去搜集其相关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链。等到阅读欣赏课上进行必答,抢答,这样既加深记忆,又有一定的娱乐性。
总之,我们的名著导读教学必须重视起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更好的发挥名著导读中“导”的作用,用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