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语文教学中趣味故事的运用方法
- 语文教学的趣味故事设计
- 潘玉峰 代旭编著
- 3905字
- 2021-05-28 16:51:24
(1)用趣味故事巧妙导入课堂 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个人,那么课程的导入就相当于这个人的脸蛋,是不是一堂有魅力的成功的课,第一印象就要看这张脸是否漂亮,吸引人。趣味故事导入是诸多导入法中较佳的一种。
一次我上公开课,讲高中第一册鲁迅的议论文《拿来主义》,就用了这样一个故事导入:在一次国际名酒节聚会中,各国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酒。法国人拿出了他们的白兰地;德国人拿出了威士忌;中国人拿出了国酒茅台;轮到美国了,这时,只见美国人不慌不忙地拿出杯子,倒了一点白兰地,再加一点威士忌,最后又加了一些茅台酒,然后说:这就是我们美国最好的酒——鸡尾酒,众人都面面相觑。故事讲完了,我让学生们谈谈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很自然地进入了《拿来主义》的教学内容。又如教新教材初中第一册《空城计》一课时,有位老师以讲解孔明凭着大智大勇的聪明才干用草船借到了十万枝箭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兴趣也颇为浓厚。
(2)用趣味故事理解作者及背景 “言为心声”,文学作品与作者的经历、生活体会、思想感情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学生对作者与写作背景的了解将会直接影响其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认识。
如我在讲到陶渊明的诗文并首次介绍他时,就一定要给学生讲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甚至再次讲到他时也提一下,或由学生再来讲一遍,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他的经历、他的生活、他的思想,从而深入理解他的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3)用趣味故事提示理解文旨 “条条大道通罗马”,同一种“酒”也可以用不同的“瓶子”装。有些趣味故事与所学文章的题旨是不谋而合,属相同或类似的道理,因此可用来作提示性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难理解的课文的意旨。
例如刚才上面所说教授鲁迅的议论文《拿来主义》所选用的故事在巧妙地导入课文的同时,也启发和揭示了课文的主题。又如高中第1册阅读欣赏课《清塘荷韵》一文,其主题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荷花旺盛、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要深入地看到荷花在辉煌绽放前后,失意和孤寂时,默默的、长期的、不断蕴蓄力量的过程。这一点学生不容易看到。因此,在引导他们挖掘、拓展主题时,我给他们讲了杨明伟乘航天飞船畅游太空的成功和辉煌,他许多年来默默无闻的训练与工作,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体会。再让他们举出身边的其它例子,学生很容易地就列举出来了一些名人、明星。这样,学生因为得到了适当的提示,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就能领悟并归纳出更深的主题来。
(4)用趣味故事强化文章主题 一篇文章的主题,在学生理解之后,也可以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强化印象、加深体会。
如教初中语文第三册中《提醒幸福》这一课时,为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和深入理解主题,我又讲了一个名为《财富、成功和爱》的故事:三个白须飘然的老人坐在妇人家院前歇脚,三人中,一个是“财富”,一个是“成功”,一个是“爱”。妇人邀请他们进屋,三个老者笑呵呵地谢了她,身子却没动。妇人惑然。三个老人说:“同时邀请我们是不行的!去和你的家人商量一下,最需要我们中的哪一个。”妇人的丈夫说邀请财富老人,妇人打算邀请成功老人,这时,儿媳说:“我们还是邀请爱吧,让我们的家时时处处都充满爱。”于是妇人出门,邀请爱的老人进屋作客。谁知爱的老人起身,成功老人和财富老人也都跟在后面。原来,哪里有爱,哪里就有财富和成功!也可讲一对年轻父母在地震中撑起重达千斤的水泥板,为婴儿撑起生还的天空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听后,再讲讲自己所知的类似道理的故事。这样,他们对课文所抒写的爱的感受更深,受到的触动更大,有效地联系了社会生活和切身体会,促进了课堂的互动。
(5)用趣味故事集中学生注意力 课堂上,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提醒,教师边敲黑板边说:“注意听讲。”有时学生虽然想努力听课,却又在不知不觉中思想开了小差。这是因为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方面虽说自觉坚韧性品质有所提高,但总的说来,情意品质还不够成熟,意志对情绪的调控能力还不很强。注意力对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课堂上学生感到倦怠或注意力分散也是容易产生的现象,这时,更需要与授课内容结合绘声绘色地讲述有趣的故事。
一次,我讲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一课,学生刚上完体育课回来,都显得很疲惫,听课的注意力显然不足,我就较多地插入了居里夫人在记者采访中的故事;不以私人名义接受政府捐赠的镭的故事;她将遗产全部捐献,一点也不留给自己的女儿等故事,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了,精神状态也变得振作了。他们的思路也就自然地随着故事被引导入教师的语言和教学中去。
(6)用趣味故事补充知识内容 现代社会日益需要知识面广的人才,因此,要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得更多。如讲初中第二册《敬畏生命》一课,就可以补充阿尔卑斯山上发现奇异植物的故事,讲初中三册《斑羚飞渡》一课,补充亚马逊森林火灾中黑蚂蚁团成一个大球突围求生的故事。这样,就能把有限的课堂变成无限的知识的海洋,成为学生自由翱翔的天空。
(7)用趣味故事积极引发思考 有的学生还不太会动脑,在开导学生善于思考的时候,我又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走出惯性的思考》:一家酒店经营得很好,人气旺盛、财源广进。酒店老总扩展了业务,打算在现有的三个部门经理中物色一位总经理。老总问第一位部门经理:“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第一位部门经理不加思索地答:“先有鸡。”老总接着问第二位部门经理:“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第二位部门经理胸有成竹地答:“先有蛋。”这时,老总问最后一位部门经理:“你来说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第三位部门经理认真地答道:“客人先点鸡,就先有鸡;客人先点蛋,就先有蛋。”老总笑了,将第三位部门经理升任成了总经理。
为告诉学生如何打开思维的大门,我又讲了《将脑袋打开一毫米》这个故事:美国有家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前十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可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三年时,却停滞下来,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董事会召开高层会议,商讨对策。有名年轻经理写了一张纸条换得了总裁一张5万元的支票。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mm。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1mm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十四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这个故事可以启发给学生知道: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会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当我们面对新知识、新事物或新创意时,千万别将脑袋密封,将脑袋打开,能让我们从中获得不少启示,改进业绩,改善生活。
(8)用趣味故事多方发散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多角度创新、发散思维的能力,我又补充了《一棵树的故事》:在一个地方,发现了一棵生长了几百年的大树,长得枝叶婆娑。人们争相去看。考古学家看了说:这是某朝某位帝王栽种的,是文物瑰宝啊!画家看后说:多么美的树形啊,画一幅油画最漂亮!生物学家说:啊!这是世上仅存几棵的珍稀树种,太珍贵了,得保护起来!一位农夫却说:这么多的枝叶,给我做柴可够我烧大半年了!由此,在形象而充满趣味的故事中引导学生学习并认识到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可以得到许多不同的理解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9)用趣味故事达到德育目的 德育是各学科都应包含的内容,语文教学中德育成分较多,更应灵活、适时地穿插进趣味故事对学生的德育。
在讲初中第二册《孙权劝学》篇中,可以补充古人刻苦求学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映雪囊萤》、《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王冕学画》等等,都能用上。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参与锻炼,我给他们讲了《毛遂自荐》的故事。为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慎重交友,我又讲了管宁与华歆《割席分座》的故事。,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以上各种运用方法往往交融并蓄,一个故事也可能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如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可讲述他小时候家境贫寒,连纸笔都买不起,他就在母亲的教导下用树枝在沙盘上写字。经过刻苦努力,后来他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此既介绍了作者,促进了学生对欧阳修的了解,又补充了课文中没有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无形中教育了学生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总之是益处多多。
语文教学中趣味故事的特点
趣味故事不只是听听而已,要发挥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就要有适合于语文教学的特点,要有精炼性、趣味性、哲思性、教育性、启发性、适用性、联系性等。
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趣味故事的类型
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趣味故事的类型有:哲理故事、德育故事、成语故事、幽默故事、谜语故事、名人故事、作家故事、科学家故事、写作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传说故事等。这些都是与语文教学、与中学生联系较为紧密的。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搜集,使之成为自己教学工作中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语文教学中趣味故事的运用形式
按难易程度划分,语文教学中趣味故事的运用形式有:初级形式——如教师讲述;教师推荐阅读;多媒体文字显示;多媒体动画式显示;布置学生课外搜集等。中级形式——指名由同学讲;学生互相交流等。高级形式——教师有准备地创作;教师即兴创作;学生尝试创作等。形式是多样的,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灵活把握。
语文教学中使用趣味故事应注意
不宜太“多”。太多可能分散教学精力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要用在“刀刃”上,该用才用。
不宜太“长”。大量的篇幅内容可能造成主次不分、本末倒置、适得其反,要力求短小精炼,微言要义,以小见大,以浅掘深。
不宜太“远”。紧密联系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免造成离题万里、,覆水难收的局面。
不宜太“淡”。过于平淡的故事好象“白开水”,但中学生更喜欢喝“果汁”和“可乐”,更喜欢“热点”、“焦点”、“趣点”。越是精彩有趣的,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