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石闵决定屠杀胡人的时候,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建立新的政权取代石氏赵国了,只是这种改朝换代的事情,还需要一步步达成。
晋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正月,石闵想一步步去掉石氏的统治痕迹,以谶文中有“继赵李”的字样为托辞,便更改国号叫卫,改姓李氏,实行大赦,改年号为青龙。
石闵的举动也让一些仍然忠于赵国,信奉忠臣不事二主的汉人和在大屠杀中由于投靠石闵幸免于难的胡人大臣将领失去了最后的耐心。
太宰赵庶、太尉张举、中军将军张春、光禄大夫石岳、抚军石宁、武卫将军张季,以及公侯、卿、校、龙腾卫士等一万多人,全都投奔襄国。汝阴王石琨投奔冀州。
这时候各地的将领也纷纷宣布承认石闵成立的卫国统治,抚军将军张沈占据着滏口,张贺度占据着石渎,建义将军段勤占据着黎阳,宁南将军杨群占据着桑壁,刘国占据着阳城,段龛占据着陈留,姚弋仲占据着滠头,蒲洪占据着枋头,各有兵众数万,全都不归附石闵,用兵自重。
赵国汝阴王石琨以及联合张举、王朗率领七万军队攻打邺城。
石闵看不起这些杂牌军队,率领千余骑兵就和他们在邺城北边郊外交战。石闵手持双刃矛,策马攻击,所向披靡,斩首三千级,石琨等大败而逃。
石闵和李农又率领三十万汉军,攻打割据各地的将领,第一个就是占据石渎的张贺度。石闵和李农的三万骑兵在黄河渡口向张贺度的五万大军发起攻击,在斩杀两万八千多人后,张贺度领兵败走石渎。
石闵和李农率领大军大军继续南下,准备讨扫荡完南部的割据势力以后,再挥师北进,扫清北部的割据势力。
这时,在邺城皇宫被软禁的卫国国王石鉴得知消息后,秘密派遣宦官给占据滏口(今河北辉县)的赵国抚军将军张沈和冀州的其他割据军阀送去书信,让他们乘石闵率三十万大军南下后,后方空虚的时机前来袭击邺城。送信的宦官却把消息告诉了帮石闵、李农守卫邺城的陈翰,陈翰赶忙派人通知了正在率兵南下的石闵、李农。
石闵、李农急忙率领三十万大军返回邺城,忍无可忍的石闵废黜了石鉴,并把石鉴交给了与石鉴有杀父之仇的陈翰处理。
陈翰摆上香案,举行仪式,杀掉石鉴,告慰了父亲的在天之灵。
后赵最爱耍弄权谋的皇帝石鉴,在做了一百零三天的傀儡皇帝后,被陈翰亲手杀死,不得善终。
石鉴死后,被打乱进军计划的石闵怨气难平,把软禁在宫中的赵国武帝石虎的二十八个孙子全部诛杀,石氏家族的人几乎全被消灭了。
石鉴死后,改朝换代的日子终于来了,石闵的大臣和将领要向石闵进献尊号,石闵说他本无意大位要谦让给与他共同打下江山的起活军盟主李农。
这可把李农吓坏了,赶紧跪下,执意推辞。
石闵当着晋国将军陈翰和众位大臣的面说道:“我们原是晋朝的人士,如今晋国皇室尚在,我希望和诸君一起分割州郡而治,各自称为牧、守、公、侯,然后上表迎接晋朝天子返回故都洛阳。”
陈翰知道石闵这个只是做做样子,没有搭腔。
石闵的亲信大臣和将领纷纷劝阻道:“陛下的圣德顺应天意,理应登上天子之位。如今晋氏衰败,远逃江南,怎么能驾驭各路英雄,统一四海江山呢!”
石闵顺势说道:“胡尚书之言,真可谓识时务知天命啊。”
于是石闵便即皇帝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永兴,立国号为大魏。闵恢复冉姓,尊奉母亲王氏为皇太后,立妻子董氏为皇后,立儿子冉智为皇太子,冉胤、冉明、冉裕三个儿子全都被封为王。任命李农为太宰、兼太尉、录尚书事,并封为齐王,李农的儿子们全都被封为县公。
在西晋灭亡三十四年后,又一个汉人政权在中原大地成立了。
大魏国建立,中原地区汉人也已经彻底觉醒,汉人武装如雨后春笋一样,在汉人区域建立,冉闵更是坐拥三十万汉军,虽然四海未平。但是无论大魏政权能存在多久,无论以后还会有哪个民族能入主中原,没有得到中原主体民族汉族的支持,都一定不能长久。在见识到汉人血腥报复威力以后,没有哪个民族还敢像石氏赵国那般残暴的奴役和屠杀汉人。
陈翰到中原潜伏,联系北方汉人武装,建立独立强大军队,接应桓温北伐的理想虽然因为晋国朝廷的不支持,桓温无法带兵北伐而无法实现,但是唤醒汉人斗争意志,推翻石氏赵国的目标因为和石闵、李农的结盟却是进行的很顺利。
目标完成,大仇得报,想念荆州金陵城家人的陈翰已经归心似箭。
与冉闵的盟约已完成,既然冉闵无意归附晋国,那分别的时刻也就到了。
冉闵召见陈翰,陈翰只身进入太武殿。冉闵站在金鸾椅旁边,对着陈翰说道:“朕能有今天,离不开贤弟和白袍军的鼎力支持,朕愿意和你共坐天下,贤弟过来,与朕同坐金鸾椅。”
陈翰推辞道:“陛下知我乃晋臣,家人皆在荆州,如今陛下称帝,必不容于晋国,如果我继续待在邺城侍奉陛下,我的家人安能有活命的机会,陈翰请求带白袍军回晋国,请陛下恩准。”
冉闵沉思良久,说道:“贤弟既然决意归去,朕也不能强留,这皇宫的金银宝物,贤弟尽可带走。只是十万白袍军是跟着贤弟去晋国,还是留下来帮朕平定四方,朕得和你商量商量。”
陈翰知道这是正题,回答如果令冉闵不满意,估计今天就走不出皇宫。于是说道:“白袍军有些兄弟是我从荆州带出来的,他们的家人都在晋国,我想陛下也不会奢望他们留在邺城为您效力吧。至于在中原招募的乞活军,本来家就在中原,他们是为保护家人才加入的白袍军,我也不能让他们离乡背景,如果他们愿意追随陛下,还请陛下好好对待他们,如果他们离不开坞堡,也请陛下同意他们回到各自的坞堡屯垦,如果陛下需要,他们会随时奉召的。”
冉闵笑道:“贤弟所言,合乎情理,但你误会朕的意思了,贤弟拿着荆州的军费,养着白袍军替中原汉人打仗,如果空手回去,想必很难交代。我和你一样,无心坐这金鸾椅,只是石家容不得我,胡人也容不得我,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朕控制的区域有限,而晋国却毫无进取之心,徐州扬州的汉人素有归附晋国之心,我就送给贤弟作为潜伏中原两年的战果,否则贤弟回晋国也很难交代。白袍军朕很欣赏,但是君子不夺人所爱,我不愿意和晋国作战,四方还那么多叛乱,他们跟着我,不一定有良好的前程。
都随他们的意思吧,愿意跟着你的,愿意跟着我的,愿意回坞堡的,我们都不拦着。
白袍军在推翻石氏赵国的过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业,有功的将士都会得到朝廷的封赏,报一份名单上来。愿意跟着我平乱的将士,我都会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信对待。”
陈翰知道冉闵不会对自己玩弄权谋,想到他既对自己的处境没有足够的信心,还愿意放走自己和白袍军,此等胸怀令自己感动。
陈翰于是说道:“就依陛下所言,我安排完白袍军事务,就带兵帮陛下暂管豫州和扬州,我可以确保晋国的军队不会与陛下交战。让陛下专心平定中原。”
冉闵道:“贤弟决意要走,朕也不能强留,贤弟此去,此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就好好喝一场酒吧。前路漫漫,各自珍重。”
冉闵摆宴,与陈翰话别,这可能是历史上最真性情的皇帝了,丝毫没有权谋之心,陈翰觉得很幸运能有这样的朋友加战友,也很替冉闵的未来担忧,不讲权谋,只有勇猛,并不是一个开国皇帝的好品质。
陈翰想,如果石闵能归附晋国,自己就能在陪伴他征战四方,那该有多好。随后,陈翰又否定了这一想法,司马家族心中毫无百姓,他们可以把中原丢弃一次,难保不会丢弃第二次,现在这样挺好。
一场酒喝了很久喝的很断肠,陈翰在中原认识很多人,但是交心最多的,却是这个一身无意,不善交际的汉人英雄。
前路漫漫,各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