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谈判

虎门的状态一直很好,清军已经出现在了四周,可是就是不进攻,真的很难理解这些军官畏战的原因,如果说是鴉片战争之后,他们已经了解敌人的强大,不敢进攻还情有可原,可是这是在乾隆年间,是他们充满对夷人鄙视的时代,竟然也不敢发动进攻,这真的让人感叹恐怕衰落的不是军事力量,弱下去的根本就是人心。

之前都不敢进攻,现在虎门出现的英军越来越多,就更不敢进攻了。

一边是政府的軍队不敢进攻,另一边民间则开始跟侵略者勾勾搭搭。

在周琅刚来的时候,就碰见了马嘎尔尼招募的疍民渔船,这样的渔船马嘎尔尼招募了五十多艘,之前一直让他们帮忙拦截洋人商船,付给的薪水让这些贫穷的疍民足以冒巨大的风险,而且在看到这第一批疍民跟洋人合作没有发生任何危险,反而挣了很多钱之后,效仿者越来越多。

马嘎尔尼招募了一百艘渔船之后,就开始停止招募渔船的行为,因为这些渔船无法用于战斗,只能是他封锁珠江的辅助力量,多了没什么用,白白浪费军费。

但依然有无数渔船来往虎门,后来的这些渔船已经不是马嘎尔尼雇佣的了,他们是来做生意的,英国人为补给付钱十分痛快,以高出当地物价一倍的水平采购物资,足以让大量贫穷渔民趋之若鹜,其中已经不仅仅是疍民,东莞、香山等虎门下游沿河地区的渔村,都参与了这个生意中来,甚至为此每天都在虎门外发生一些冲突。

这些场景让周琅看的真是脸红。

但能指责那些穷人吗?在一个两三天不开工,老婆孩子就没饭吃的情况下,让他们饿着肚子爱国,这符合人性吗?在他们的官府将他们不当回事,随意抓捕、奴役,最后还打一顿板子的情况下,让他们无条件站在官府一边,这公平吗?

还是那句争议很大,但其实在每个人内心都曾经挣扎过的问题,你爱国,国爱你吗?

这个国家不曾真心实意的爱过他的百姓,有理由在生死之际让百姓无条件爱国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道理虽然壮怀激烈,可国家兴的时候,匹夫没有任何权力,国家将亡的时候,却说匹夫有责任,这公平吗?

周琅看着这些现象,内心沉重,最后他反倒得出了一个荒唐的结论,那就是爱国是有成本的,穷鬼竟然连爱国的权力都没有?因为你爱不起!

难怪管子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管仲这样的大家,果然看的透彻,管理一群有能力爱国的有钱人,确实比管理一群行走在饥饿边缘的穷人要容易啊。

周琅这样想着,对他日后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言归正传,随着英国人在虎门跟当地人之间的贸易变得越来越频繁,物资补给的情况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每天都还能吃上新鲜的蔬菜、肉食,让人匪夷所思。

这样的日子过了二十多天后,终于从台湾来的第二批軍队抵达了。

科林果然急切的请战,马嘎尔尼建议他让士兵休整一下,科林表示二十多天前到来的第一批軍队已经休息好了,可以先让这批人作为先头部队,对广州进行一次试探性进攻,如果不顺,则等待后续部队休整完后,在进行总攻。

这次马嘎尔尼没有拒绝的理由,毕竟科林才是这次军事行动最合理的指挥官,跟军官冲突如果太大,不是什么好事,这个道理,马嘎尔尼这个经验丰富的老政客是非常明白的。

于是这一次他没有阻拦科林的行动,并且许诺他手里的舰船都可以无条件配合科林。

现在虎门的英国人武装力量分为两股,一股是马嘎尔尼使团的舰船,一股则是名义上属于中国(东印度)公司的那几艘武装商船,那些武装商船没什么说的,都是四五百吨载重,有大炮二十门左右,真正强大的,其实还是马嘎尔尼使团的军舰。

比如他的旗舰狮子号,是舰队中最大的船,最重要的是,这是一艘真正为战争而设计的船,这是一艘正经军舰,虽然只是英国三级战列舰,可其实也是英国海军的主力舰,因为一级、二级战列舰,虽然被后世专家学者无限夸大,但其实那只是噱头。

由于数量太少,造价高昂,英国人的一二级战列舰数量很少,一级战列舰才5艘,二级9艘,这对于数以百计的英国皇家海军来说,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历史上,一直到风帆战舰退出历史,海战中主要的战舰依然是三级战列舰。

这艘狮子号,就是一艘三级战列舰,火力十分强大,装备有26门24磅炮;26门18磅炮;10门4磅炮;2门9磅炮,光是这一艘船,就足以跟广州所有的炮台对抗。

使团中还有一艘1200吨级的印度斯坦号大货船,虽然是货船,但以英国人的尿性,依然有不俗的火力,装备的火炮多达三十门,当然没有狮子号的大炮数量多,也没有狮子号的大炮口径大,可也不容小觑。

还有一艘二桅小帆船豺狼号,一艘途径巴达维亚时候,买来的法国小帆船克拉伦斯号,这两艘小帆船,载重都只有两百吨左右,火力相对弱小一些,只有铜炮六位,铁炮二位,步枪十六杆。

仅仅是使团的海军力量,就能在珠江一带横着走了,更何况科林手里还有五艘五百吨级的武装商船,周琅带来了同级别的幸运号,还有大小不一的三艘英国商船,这么一股海上力量,才让马嘎尔尼拥有了短暂封锁珠江水域的能力。

也让英军只要在水面上,一直到广州,都不需要惧怕清军的阻挡。

所以科林进攻广州城,真的就是点穴式的,直刺要害!

在强大火力的支援下,很快就占领了珠江南边一直作为海贸港口的黄埔港,接着压制了清军炮台。

在急于立功的科林一股锐气下,一天之内,他们就攻占了两座炮台。

正是广州城南河中沙洲上修建的两座炮台,英国人成为荷兰炮台和法国炮台,也标注为第一炮台和第二炮台,中国人称之为东炮台和海珠炮台。

占领黄埔港,让英国人在广州城外有了一块稳固的基地,攻占两座炮台,让广州城南完全洞开,从河面上甚至可以毫无顾忌的炮轰广州城了。

结束了一天的战斗,科林激情万丈,连夜筹划攻占广州的计划,他已经等不及后续部队,也不愿意等马嘎尔尼。

周琅倒是建议他尽快将战况回报给马嘎尔尼,可科林潇洒的表示,马嘎尔尼来的时候,他会将一座完整的广州城交给马嘎尔尼。

周琅也不力荐,事实上他暂时根本就不打算跟科林有任何冲突,他不会反对科林的任何建议,欲使人灭亡先使人疯狂,科林现在已经快要疯狂了,等占领了广州城,恐怕他就会膨胀的无视马嘎尔尼的态度,到时候双方才真正会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

反正周琅就是来攒经验的,他就跟在科林身边多看多学,軍队甚至都直接让科林指挥,他的炮兵直接编入科林的炮兵中,步兵也在马大雷、陈小手和洪九指的带领下,跟随科林的步兵一起战斗。

就在周琅认为,明天科林就会发动对广州的总攻,然后经过一番血战,或者一两天,或者三五天之后,就占据广州这颗岭南的明珠,结果当夜竟然有清军的使者前来。

他们是来谈判的,态度极为谦卑,跟之前满清官员的倨傲判若两端,将权贵的丑恶嘴脸充分的暴露了出来。

惊恐的进入黄埔的是两个商人,为首的正是十三行总商蔡世文。

作为他这样的商人,如果不是被逼的,是不可能冒这种险的,作为身价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十三行商人来说,应该说他们是这个时代中国商界的大人物,但是他们这些豪商,在满清官员眼中,依然是不入流的小人物,随便一个县令就能脱了他们的裤子,当街打板子。

可是这些已经赚够了钱的行商,被逼迫进入军营后,显然对他们的使命没有信心,惊恐就写在脸上。

科林基本的风度还在,虽然一心想要攻下广州城,一次建立自己的功业,但对方既然派来了使者,他还是礼貌的请了进来。

周琅陪同他面见使者。

蔡世文态度卑下,鞠躬连连,表示都是误会。

说出来一些情况,比如他们抓的洋人都在城里好生伺候着,官府愿意放人。然后希望英军能够退兵,然后大家以后还继续做生意。

但科林拒绝了所有的提议,他提出,要广州城无条件投降,他保证所有人的声明安全,并且保全私人财产。

这样无理的要求,结果对方也没有马上回绝,反而表示他需要回复广州的大人后,才能决定。

科林态度强硬,限广州城二十小时内答复,否则他将重新展开军事行动。

周琅一直注视着蔡世文的表情,发现这真的是一个夹缝中生存的人才有的表情,谄媚的神态,讨好的神情,绝不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物应该有的姿态,但这就是中国商人。

根据短暂的谈判过程,周琅第一时间闪现出一个词汇,“缓兵之计”,他条件反射一样的判断清军在拖延时间。

可是他又有些不自信,所谓缓兵之计,目的是争取时间,争取时间用来反攻,可清军真的打算认真打这场仗吗。

他不由得想起了鴉片战争时期,琦善私自签订的《穿鼻草约》,怎么看都像是兵临城下的缓兵之计,因为一个大大的帝国,实在是没有道理在只丢失了几座炮台的情况下,跟对方签订城下之盟,可琦善是真的打算用一个草约打发英国人。

实在是不能以常理来揣度这个时候满清官员和稀泥的态度,连林则徐这样的名臣,都在给皇帝的奏折中不断的虚报军功,更何况其他官员了,风起如此,如之奈何。

但广州城里的情况,周琅现在是两眼一抹黑,真的不知道那些大人是怎么想的。

直到第二天一早,又有一个人来军营,周琅这才知道了一些详情。

这人正是周琅派到广州的魏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