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随意

人嘛,总会想起什么事而万念俱灰。总会想起什么人而春风拂面。

在沉浸探索和了解的道路中,任何烦恼都微不足道!

留住传统才是对祖国最大的爱!

与我所从事的谈不上的书法的书法相比,慢慢浸入喜欢的角度和过程而言,若不一样,便是最自然顺畅不过了。

我不喜欢机械式的同步,却也希望都做一番小成就来考验我的过程是否意义的大小

这些天陆陆续续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对所见闻的字眼还尚且有若即若离的感觉,近距离的是过去所温存的记忆,陌生的是从未涉足又有所耳闻般的相识。

有的人之所以死了,是因为有的人想更好的活着影响了他的生死。所以每个人活的不一样也不容易。活得最容易的人是永远会不理解别人,是最容易犯心理上的罪,肆意践踏和发表自己所谓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活着就有希望,但活着得有希望。时刻可能要明白点,才能继续更好的明白,更能清醒下去,睡得下,起得来。

遇危则磨心,可顽强不屈

遇逸则思懒,可无心攻习

往往忽略思想的耐心修炼和格局的妥善经营,还有搞不清规律链。如此对学习的忍耐往往就像气球一样不打气就瘪了

总有人会偷偷的离你而去,带着失望和纠结,每每想起令你讨厌,因为不了解他平常的内心深处。

总有人突然的对你大吼,带着失望和纠结,次次想起令你惊叹,因为不理解他平常的撕心裂肺

总有人离你,总有人找你,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讨厌你。世态无常,不必在意。随遇而安,岁月静好。

人的一生难免会陷入孤独,哪怕是时间上的一瞬间、一部分、一辈子。

纠结于笔法,必死于布局。

洒脱于笔法,必活于布阵。

世上轮回千万次,纵有一回修成正果

问世间万物何味?德高难得操守可贵。

纵有一回错事栽,求善缘怎奈总有怨。

若欲回善心善世,可今日一见恶消散。

世上他人难救己,扪心自问学会取舍。

可明日豁达大度,观雨赏心亦心悦目。

总会在消磨时间的不经意间发现墨汁在悄悄流逝

自古成善学者乃好学也,遇难不避,自会成祥。可谓锦上添花,必成大器。

不要去纠结结果到底如何,纠结容易影响过程的质量和产量。

练字多年,如今听中国的古典乐器的演奏越来越感到有一种内心安、稳沉静的感觉。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过去的错误不可以保留,留下它就会寻得机会再次萌发,这样凡心俗情终将累及于义理情趣;现在正确的也不可以过于执着,过于执着就会激起心中残存的私心杂念,这样义理情趣反而转化为情欲根源。

对于干书法教学这一行而言,研究出来或者说想出来什么成果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因为这是分内之事。如果说值得骄傲的,也许是让很多书法爱好者的困惑慢慢减少,变得可以独立起来,认真耐心练习中慢慢找到自己的风格。但首先做到自己可以学以致用。

练字最难的不是枯燥,枯燥只是觉得无所适从。看似平常的是书写一直发力在僵硬有力却还是不知变通,就越来越感到好难

练字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渴望练好的。

对每个人公平的是字帖、笔、纸可以是一样的。但最能决定成败的是在对于每个人是不公平的,也正是因为不公平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风格走向。

散去对练字拘谨严肃的阴霾,进步指日可待。

练字这些年,其实是不能忽视所有练字爱好者或者想练字的人的困惑。

对于练字这种事,需要兴趣去提升积极性,但最主要是需要研究出自己的方法,控笔、结构、笔顺,摆放。

只有把心放开,不去刻意记忆笔法,就可以培养兴趣和减少对其的难度大的心理。

老师的话要听他冷静时说的话,不冷静时的话就左耳进右耳出就好了。

这年头各种各样的言论眼花缭乱,所以不要轻易相信,轻易下结论。

对求知欲的提升,不是只靠简单的方法论就可以勇往直前,还是得需要漫长的思考和研究。

知识像是海洋,不要总是希望有陆地般的捷径的地方依靠自己。

学习这种事,需要靠自己承担一切,比如坚毅,比如恒心。动不动就抱怨环境不好,抱怨引路人不好,会让自己无法潜入学习的内心深处,哪怕是入门都起了恐惧之心。

不要以为自己学了点思想境界,就感觉可以足以认清三观和世界观。

境界是无休止的,事态的变化是非固态的。

意在笔先!练字不是为了练字,是为了练心。不一定模仿得很像,吸收其特点作为参考就好!

用多大的力,控制多大的力,直接就能反映出来什么样的字体!

方向,位置,力度

每一步骤的头开好了,就会顺许多!

任意质疑往往有时候是最大的代沟!

在爱慕刚刚认识的赞赏的同时也渐渐疏远了多年朴实的朋友。

人是一直学着长大,不论老少。

人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说谎。总会在小心翼翼中坦白。

练字,既要系统性又要活学活用

既要举一反三又不能丢掉规矩。

撕心裂肺不一定能关注,低头呐喊一定会有真心。

少不更事听的是歌词,感同身受听的是经历。

现在的人常常试着用现在的理解和认知去学习古代的一切,但就算用的是旧的办法,也算是新的,不全是古法。现在的人也时常评价古代的文字语言,难以消化。但也不能用简化方式去完成对它的认知和理解。

但也有很多人对古代的认识说得头头是道,我认为水平和能力还不能与古代肩并肩。

因为我们看见的多数是近代人所理解的古文化,但在当时的学习氛围已经保留了很多很多。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趋势,一些事物变得教条化就又更难接近古味。

习欲速之,恐难入法度。

教欲速之,恐难经崎岖。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首察虚名,不闻真才,大谬!

吐故纳新,然古亦常温矣。正所谓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