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 期权市场基础

2015年2月9日,上证50ETF期权的上市标志着国内交易所期权产品的开端,一年多的时间A股经历了暴涨暴跌。相对于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上证50指数相关的期货及期权的交易对冲需求要少一些,但这毕竟标志着国内交易所期权产品的开端。

由于曾经的南航认沽权证等事件,使得监管层对期权市场监管偏严,再加上2015年股灾事件,导致呼声高的商品期权和股指期权一直未上市。不仅仅是期权交易监管过于严厉,在2015年7月份股市暴跌后,股指期货也受到很多人的指责,有些舆论认为股指期货是导致股市下跌的原因,从而也被严厉管制;但是严厉管制股指期货后,股市仍然经历了大跌。这种情形和曾经的国外类似,在1987年美股暴跌和1990年日本股票暴跌后,股指期货也受到本国人的指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便会更理性地反思曾经的股市暴涨暴跌的实质原因,于是不再指责期货和期权等衍生品。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各类资产的暴跌,于是国际市场上便听不到指责股指期货和期权的声音了。实际上有的央行在汇率管理中就经常采用外汇远期及外汇期权等衍生品工具。

国内大部分人听到“衍生品”这个词,源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衍生品种类众多,导致金融危机的衍生品是CDO(抵押债务凭证)及CDS(信用违约互换),这是转移债务信用风险的衍生品,和我们一般所说的期货、期权衍生品差别巨大。信用债市场规模本来就大,再加上用CDO和CDS放大杠杆,一出问题对整个经济影响巨大;而期货和期权的市场规模相对来说太小了。期权卖方可以用动态对冲方法来渡过宏观系统风险;但是卖出信用违约互换的金融机构由于规模过大,遇到系统性风险无法躲避。但是系统性风险又是必然会发生的,监管者期待的不发生宏观系统性风险的愿望是违背市场规律的。人们对信用风险转移的认知还需要经历几个经济周期来观察,目前红火的互联网P2P其实就是一种信用风险转移手段,2015年便遇到了很多问题。想通过衍生品来解决信用风险的转移问题,人们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实践和反思总结。

期货和期权这两大工具主要是用来转移价格风险的,目前主要针对四大类资产,即股票、商品、汇率(货币)、利率(利率债相关产品)。投资银行与股票资产相对应的是Equtiy部门,与商品、汇率、利率三大资产相对应的部门是FICC部门。

从行业和整个经济系统来说,用来转移价格风险的期货及期权市场已历经上百年多个经济周期检验,基本上没造成过金融危机或产业危机,反而能转移产业危机的价格风险。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很多企业通过期货和期权市场对冲风险渡过金融危机一劫。但整个金融市场都是风险和收益转移的市场,有人赚必然就会有人赔,对于个体及个别企业会存在操作不善而导致的风险,所以经纪公司都提醒: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本章导读

(1)本章内容和目前大多期权书籍相同,但也强调了其他书籍可能没有涉及的几个知识点,可以作为其他期权书籍的补充。

(2)认购期权在英文中最早的名字叫“拒绝权”,这个权利是为了说明期权的本质是贸易合同,“拒绝权”现在在英文合同中经常看到。正如期货本身也是贸易合同一样,当我们把流动性逐渐引入市场的时候,很多人就忘掉了其原本的贸易性,而更多地陷入了投机性中。

(3)期现结构,无论对于期货还是期权,都是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有的资产类期现结构平缓,所以交易员体验不深,但交易农产品的人对此会深有体会;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会加深对期权性质的理解,如期权平价关系。但由于股票交易人员刚接触这个概念有可能因为陌生而感觉比较困难,所以将其放到本章最后一节参考知识中。

(4)一个品种的期现结构是由套利和预期两大因素驱动而成的,不同资产类上或者不同时间点这两个因素占比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的期现结构。“预期”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刚入行做交易的人经常问:为什么股票或期货涨了,认购期权却跌了?这可以用时间价值或隐含波动率来解释,但更本质的是预期。

(5)对于期货期权来说,同一执行价认购期权和认沽期权的时间价值是相等的;对于股票期权来说,这个关系就涉及期现结构。

(6)期权平价关系对于期货期权及HS300股指期权等标的资产有远期的合约是成立的;股票期权的期权平价关系本质是期现套利,是股票现货和由期权合成的股票期货之间的期现套利。

(7)对于个股美式期权因为分红可能导致的提前行权问题,本质也是期现结构问题;本质上是看放弃期权的时间价值相比提前行权获得的期现价差是否划算的问题。目前国内ETF期权不存在提前行权的可能性,而期货期权即使提前行权对价格也没有影响。

(8)推导期权平价关系时,从避险角度用贸易合同案例来解释,会更加直观和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