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讲学问政,立言立功

三十岁到六十岁的阶段是黄道周思想发展和成熟阶段,总体而言,他的主要著作都在这个阶段完成,这也是他思想的传播时期,他的讲学活动在此阶段也更为频繁。

纵观黄道周的一生,其政治活动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如他所称:“通籍二十载,历俸未三年。”(明)洪思:《黄子年谱》,《黄漳浦集》卷首。虽然立朝时间短,却正直敢言,指陈时弊,风骨凛然,表现出一个正直士人的高风亮节。《黄漳浦集·御制题胜朝殉节诸臣录序》中简略地概括了黄道周一生的政治活动:

 

黄道周,漳浦人,学行推重于天下,崇祯中劾杨嗣昌、陈新甲、方一藻,召对平台,反覆抗论,坐谪戍。南都亡,往见唐王,请募兵江西,得义旅九千余人,出徽州,遇大兵,战败被执,至江宁不屈死之。

 

黄道周的学术活动亦随着其政治活动而起伏,他“学贯天人,行本忠孝,入则言朝,出则守墓讲学,著书清修,自饬金陵一节,堪为殿后矣”(清)蔡世远:《黄道周传·修漳志作》,《黄漳浦集》卷首。。下文将简述他三十岁到六十岁这个阶段的主要政治活动和学术活动。

一 考中进士

从三十岁到三十八岁中进士之前这个阶段,根据黄道周年谱可以看出,他主要是讲学、杜门读书和著书,期间到京师两次参加春试。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黄道周三十一岁,太守詹佐雨邀请他到广州潮阳讲学。同年参加乡试,本应列第一名,但因违式落榜。三十二岁这年杜门作《诗揆》《春秋揆》,虽然杜门不出,但没有完全与世隔绝,开了一个小门供前来问业和切磋的人使用。三十四岁,主考官福建学使岳和声邀请黄道周到福州讲学,说明黄道周在学术上已经有一定的造诣和影响力。同年八月,参加乡试,列第七名。三十五岁这年,参加春试落第归来,接着杜门著《三易洞玑》。至三十七岁,公车北上。三十八岁,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

二 讲筵获罪

天启四年(1624),黄道周四十岁,授翰林院编修,修国史实录,并且充当经筵展书官为皇帝讲经。当时经官讲书,面对皇帝时以膝行进书,“道周以为经筵道尊,不宜有此,独以平步进,魏珰目摄之,不能难也”(清)郑亦邹:《黄石斋年谱》,《黄漳浦集》卷首。。黄道周自己对此事也有回忆,称:“一日侍经筵,以正色持大体,忤魏忠贤,乞还山。”(明)黄道周:《自明试务疏》,《黄漳浦集》卷一。黄道周认为膝行奉书的做法有违师道尊严,改为平步进书。此行为遭到魏忠贤的忌恨,黄道周遂在天启五年(1625)上书以奉养老母乞归。

三 出典浙江乡试

崇祯三年庚午(1630),黄道周四十六岁,奉命主考浙江乡试。在浙江主持乡试期间,刚直不阿,严禁请托。

《洪谱》中记载:“先生在棘闱,每晨起,设香案堂上,率同校诸臣北面再拜,而后阅卷。无私谒,《程士录》亦于当堂起草。放榜之候,踌躇更换,凡诸请托倖窦,一时俱塞,而权贵人子弟不得志,或多侧目者矣。”由于黄道周考试题目以“义利”等为内容,引起不满,所以第二年,即崇祯四年(1631),四十七岁的时候,他刊行了《冰天小草》,阐述了他重视六经、回归孔孟的意愿。

四 三疏救钱龙锡

同年,1631年,黄道周因天启四年参加修撰的《神宗实录》竣工,被提拔为右春坊右中允,这是自天启四年授编修以来首次擢升。在这个时候,旧辅钱龙锡因袁崇焕杀毛文龙案而遭崇祯怀疑,认为是阁臣和边将结党。且因钱龙锡曾主持过魏忠贤逆案,魏党余孽亦欲借此杀害钱龙锡。尽管钱龙锡被冤,但朝中官员慑于魏党余威,无人敢替钱龙锡鸣不平。黄道周见此,“累夕不寐,语馆中曰:‘吾侪微劳,当此荣施,累辅何辜,独以此时拲梏锒铛,抢首狱吏,举朝无敢出一言者!'”(明)黄道周:《救钱龙锡疏》(凡三章),《黄漳浦集》卷一。于是中夜草疏,为钱龙锡求情。崇祯见疏甚是不喜,认为黄道周是诋毁曲庇,著令其回奏。黄道周回奏三疏,慷慨直言,钱龙锡因此而免于死罪,于崇祯四年五月十三日出狱,改戍定海卫(今浙江定海县)。黄道周则因此而得罪崇祯,降三级调用,他亦多次上疏乞休,皆未准。黄道周之为,表现出一个正直士大夫的品格。

五 以《易》讽谏

崇祯五年壬申(1632),黄道周四十八岁,在多次上书乞休后,终于获准。他在正月临出京师前上疏崇祯,即《放门陈事疏》,疏中据《周易·师》“小人勿用”暗讽大学士周延儒和温体仁,黄道周说:

 

臣自少学《易》,以天道为准,以《诗》《春秋》推其运候,上下载籍二千四百年,考其治乱,百不失一。……其法以春秋元年己未为始,加五十有五,得周幽王甲子。其明年十月辛卯朔日食。以是上下中分二千一百六十年,内损十四,得洪武元年戊申,为大明资始,戊申距今二百六十四年,以《乾》《屯》《需》《师》别之,三卦五爻,丁卯大雪入《师》之上六,是陛下御极之元年,正当《师》上六。其辞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自有《易》辞告诫人事,未有深切明著若此者也。……陛下恭默,深明天道。尝寤寐以思贤才,而贤才卒不可遽得;惩毖以绝小人,而小人卒不可遽绝。……臣恐有《师》中小人漫言干命,以养乱坠功者。小人之言售,则大君之柄失;大君之柄失,则丈人长子皆无以正其律矣。《易》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明)黄道周:《放门陈事疏》,《黄漳浦集》卷二。

 

崇祯见疏更为不喜,以“滥举逞臆”将黄道周削籍为民。成为平民的黄道周相对轻松,随意放浪于山水之间,“是秋,至余杭,诸门人毕集,因筑书院于大涤山”(明)洪思:《黄子年谱》,《黄漳浦集》卷首。,即大涤书院,与当时高彦俊才,兴咏其间。此年腊月黄道周抵家。

六 榕坛讲业

罢官归乡的黄道周在四十九岁到五十三岁主要以讲学为主。开始,他主要在漳浦北山墓庐讲学、著述。期间编著了《懿畜前编》《懿畜后编》。后移至榕坛,断续进行了为时三年的讲业活动,其讲业内容经门人整编成《榕坛问业》十八卷。四库馆臣评介该书说:

 

其大旨以致知明善为宗,大约宗法考亭而益加骏厉,书内所论凡天文、地志、经史、百家之说,无不随问阐发,不尽作性命空谈,盖由其博洽精研,靡所不究,故能有叩必竭,响应不穷,虽词意间涉深奥,而指归可识,不同于禅门机括,幻窅无归。明人语录每以陈因迂腐,为博学之士所轻,道周此编可以一雪斯诮矣。《榕坛问业提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七 侍经筵,随班召对

崇祯九年丙子(1636),黄道周五十二岁,接旨以“清望”复官,任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崇祯十年丁丑(1637),黄道周五十三岁,此年二月主考会试《诗》一房,得士二十一人。五月,提升为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管司经局。十二月,晋升为经筵日讲官、少詹事协理府事并兼管玉牒,此年,他开始纂修《儒行集传》《月令明义》《缁衣集传》《洪范明义》《坊记集传》《表记集传》。

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黄道周五十四岁。此年从二月到七月黄道周先后和崇祯帝进行了三次论辩,前文所称的“崇祯中劾杨嗣昌、陈新甲、方一藻,召对平台,反覆抗论,坐谪戍”就发生在此期间。二月十一日,黄道周首次侍经筵,随班召对,对保举、考选选拔官员的方法发表意见,并在《补牍陈言疏》中论人才,称“私计天下人才,生如郑三俊,没如文震孟、姚希孟,求之影似,未可多得”(明)黄道周:《补牍陈言疏》,《黄漳浦集》卷三。,为郑三俊、文震孟、姚希孟等人申雪。崇祯见此疏后,认为“偏私”,责令黄道周再回话。于是黄道周又上《遵旨回奏疏》,崇祯帝又认为“多支饰殊,非奏对之体”(明)黄道周:《遵旨回奏疏》,《黄漳浦集》卷三。,再上《遵旨再奏疏》,崇祯这才罢休。黄道周“自知不容于朝矣,第以数书未就,不欲遽去”(明)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黄漳浦集》卷首。

“六月十八日,随众召对,与崇祯论清任、和仁、明武,复补牍云:臣有感事三疏,阨于时会,不能自达,死有余耻。”同上。此三疏一论推督臣不拘守制,一论宣大督臣夺情,一论辽抚臣议款。三疏于七月初三日呈上,崇祯认为黄道周横诬讽刺,召见黄道周于平台。黄道周和崇祯帝、杨嗣昌激烈辩论,言辞铿锵,声明大义,置生死于不顾。这场争辩中黄道周认为“嗣昌以己夺情,又推陈新甲,呼群引类,使称夺情世界”同上。,破坏纲常名教,应该罢免杨陈,以正视听。崇祯认为黄道周因为没有入阁而攻击杨嗣昌是心泄私愤,所以斥责黄道周偏激恣肆,黄道周则抗论说:“臣所为者,纲常名教,不为一己爵禄”同上。,“臣今日不言,则臣负陛下。陛下杀臣,是陛下负臣”同上。,毫无畏惧,大义凛然。召对后传旨,称黄道周“朋串挠乱,降级调用”同上。。八月,调江西布政司都事。临行前,黄道周将纂修的《洪范明义》《月令明义》《儒行集传》《缁衣集传》呈览于上。此年,开始作《孝经大传》,《四库全书》收录名为《孝经集传》。

八 蒙冤入狱

黄道周降级调用后,还山守墓,其五十五岁一年基本安静度过,而五十六岁一年则是厄运袭来。江西巡抚解学龙举荐部属时,首推黄道周。大学士魏照乘私恨黄道周,拟旨指责解学龙滥荐,使崇祯怀疑黄道周、解学龙结党乱政,于是下令逮捕黄道周和解学龙。黄道周于六月十五日在南昌就逮。户部主事叶廷秀上疏自请代罪,崇祯更怀疑其结党。随后,黄道周下刑部监狱接受审问。十二月下旬由刑部监狱移至北镇抚司拷问。到崇祯十四年(1641)十二月下旨谪戍广西辰阳,入狱一年半,期间“九鞫四拷”,杖刑使黄道周卧病八十多天,抱足扶首,仅能站立。在北司重刑四次,血肉淋漓、指节垂断,诗曰:“右手贯锧左袖书,解锧写书尚带血。”(明)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黄漳浦集》卷首。黄道周入狱期间除叶廷秀冒死相救外,涂仲吉、朱永明、施邦曜、张溥等人都曾出力相救,在众人的作用下,黄道周得以出狱,谪守辰阳。在去辰阳途中,崇祯下旨“念其清操力学,尚堪策励,特准赦罪还职”同上。,黄道周上疏乞休还山,获准后回家。至此,黄道周在崇祯年间的政治活动基本结束。在此期间,黄道周完成《易象正》初稿。

九 大涤论学

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黄道周五十八岁,出京前往酉阳戍所,期间约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下旬,黄道周第三次在大涤书院讲学,根据现存的讲学内容可以看出,此次讲学,黄道周与门人谈论的问题泛滥于《易》《诗》《书》《礼》《乐》,在很多问题上,黄道周显示出独特的见解。如在对北宋五子的看法上,黄道周推崇邵雍,认为其高识玄度,非二程所能及。在心性论上,批评宋儒性二元论,认为其错以气质之性为性。在朱陆两家之学上,主张会和朱陆,持有调停态度,认为朱陆本是一家。他认为,两家之学各有偏差、不足之处,陆学有失于高明之弊,朱子之学有滞于沈潜之危,若是两家相济相救,和长去短,则两家之学会无有间隙且入圣学之门。此次讲学对《易经》的问答和阐发被整理成《三易发明》《三易指归》《静海易谈》《乐律论衡》等文。五月下旬,黄道周离开大涤书院,前往戍所。期间对《易象正》进行更定。十月一日,以“清操力学”免戍还职。

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至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黄道周五十九岁至六十岁这两年主要在家乡一带讲业、辩问。此间,先后修订刊行《孝经集传》《洪范明义》《表记集传》《坊记集传》等书。除数书刊行外,明诚堂和邺山书院先后落成。明诚堂于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三月十二日落成,是日出席讲问大会百人以上,百姓围观,可称盛况。此次讲业涉及诚、明,明诚与良知、主敬的关系,礼乐与中和的关系等问题,黄道周妙语指点,闻者诚服。五月,邺山书院三堂(与善堂、三近堂、乐性堂)先后落成。与善堂最先落成,此堂是祭祀先圣先贤的神堂,黄道周列周敦颐、程颢、张载、邵雍、朱熹在内,并以陈淳、黄榦、王遇、高登、陈真晟、周瑛、林魁、蔡烈八位从祀。在《与善堂记》中,黄道周从“继之者善”思想出发,以至善为归,称“曰维一善,为天志事,与人同贯”(明)黄道周:《与善堂记》,《黄漳浦集》卷二十四。。稍后几天,三近堂落成,并连续举行两次讲问大会。八月,乐性堂落成,邺山书院举行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讲会,与会者众多。讲会内容论命、论性,黄道周强调性不会有增减和损伤,“知性之可乐,又有以乐之,匡坐弦歌,虽中天下、定四海,不与易也”(明)黄道周:《乐性堂记》,《黄漳浦集》卷二十四。

至此,黄道周在崇祯朝的主要政治活动和讲业、著书活动结束,此年六月上旬,弘光朝召用黄道周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圣旨传到,虽黄道周多次表达出讲学授业、终老山林的愿望,但是作为一个正直的士大夫,他毅然选择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路。九月十五日,黄道周赴南京弘光政权,直至生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