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欠发达城市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原载《中国改革报》2008年3月12日第5版。

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目前,苏州人均生产总值已接近1万美元,深圳超过了8000美元,广州、无锡、上海等超过7000美元,宁波、厦门、北京等也超过了6000美元。然而,在发达与繁荣的背后,至今沿海地区仍有相当一批经济较落后的欠发达城市。这些城市工业化推进缓慢,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人均生产总值大多低于1400美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沿海欠发达城市如何依靠科学发展的途径,通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步伐,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由此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那么,沿海欠发达城市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呢?下面着重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 优化环境,完善配套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都在不断加快,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从国际产业转移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向中国大陆的产业转移在加快,其技术层次也在不断提升,并且由过去的单一制造业转移逐步扩展到整个产业链的转移,外商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设计中心、公司总部、营运中心、采购中心等日益增多。从国内产业转移看,资本和产业出现了“北上西进”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土地、水电等供应紧张,以及地价、工资等要素成本的上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产业升级和转移扩散的趋势也在加速。可以说,目前我国出现了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高潮。在这种产业转移大潮中,各地均在为承接产业转移而竞争,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沿海欠发达城市能否凭借其区位优势,抓住机遇,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抢到先机,关键是要优化投资环境,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不断降低综合商务成本。

首先,要优化环境,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在努力改善投资硬环境的基础上,要下大力气优化投资软环境,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切实杜绝过去那种“轰轰烈烈招商、关起门来打狗”以及“阎王好交、小鬼难缠”的做法,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良好外部环境。同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尤其是完善生产链配套以及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体系,改善生活和创业环境配套条件,逐步形成完善的地方产业配套体系。

其次,要加强合作,积极融入大都市圈。当前,区域竞争已经由过去的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城市群和大都市圈之间的群体竞争。在这种新的竞争态势下,沿海欠发达城市要实现突围和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主动融入大都市圈,走优势互补、联合协作、错位竞争、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道路。例如,要鼓励沿海发达城市有实力的开发区,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欠发达城市的开发区建设,或者在发达城市进行孵化,而把产业化基地转移到欠发达城市,由此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这样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最后,实行产业链招商,打破配套能力低的限制。当前,沿海欠发达城市普遍面临着产业配套能力低的问题。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外企业进入,加大了招商引资的难度。要打破这种配套能力低的限制,关键是围绕优势产业实行产业链招商,即根据上、中、下游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寻找招商对象,确定引资重点,促进产业链式发展。随着产业的不断集聚,要逐步提高产业进入门槛,实行更加严格的资源、环境和技术标准,进一步强化招商选资。这种产业链式发展的思路,本身就是提高产业配套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打造主导优势产业链

我国沿海地区的欠发达城市主要有六种类型:一是邻海型,如广西钦州等;二是资源枯竭型,如辽宁阜新、铁岭等;三是山区型,如广东河源、广西河池等;四是粮食主产区型,如苏北的宿迁等;五是生态涵养型,如河北张家口等;六是沿边型,如广西的崇左、百色等。这些欠发达城市发展条件和经济特点各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从自身条件出发,充分发挥地区优势,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首先,要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欠发达城市要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以特色寻求突破。譬如,对于沿海港口城市,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积极发展大型临港产业,建立临港工业区,实行港区城联动,推动港区城一体化;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要着力培育接替产业和新兴产业,搞好资源深度开发和产业链延伸,提高可持续竞争能力;对于山区和生态涵养型城市,则要发挥生态和资源优势,搞好农林畜产品系列开发,发展生态型工业和旅游业,打造成为大都市圈的“后花园”。

其次,打造主导优势产业链。要围绕地区优势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打造一批主导优势产业链。对欠发达城市而言,一旦确定要培育某个主导优势产业链之后,就应该切实把该产业链的规模做大,把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做强,把发展层次和技术水平做高,把产业链条拉长,由此形成整个产业链的竞争优势。未来的市场竞争,不单纯是单个企业的竞争,更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

最后,实行城市间错位发展。沿海欠发达城市要加快发展,必须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防止发达城市将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扩散过来。在产业发展选择上,要与周边城市实行错位发展。这里所讲的错位发展,包括行业错位、产品错位和功能错位三种情况。所谓行业错位,是指两地在产业行业发展上有所不同;所谓产品错位,是指两地虽然都在发展同一行业,但二者在产品上有所差异;所谓功能错位,是指两地虽然都在发展某一产品,但二者在产业链的环节和功能上有所分工。只有通过这种错位发展,才有可能形成错位竞争、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格局。事实上,区域竞争是区域合作的基础。没有区域竞争,也就难以有真正的高水平区域合作。

三 鼓励全民创新创业 合理引导产业集聚

过去,各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都比较重视外来投资,尤其是对外商投资实行超国民待遇,而对如何激活区内民间资本,培育本地内生的发展力量不够重视。结果导致企业为寻求优惠政策而进行大搬家。事实上,采取有效措施激活本地民间资本,培育形成可持续的内生发展机制,比从区外进行招商引资更为重要。为此,必须鼓励全民创新创业,放手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同时,要整合各方面资源,打造统一的投资发布、科研设备和技术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和创业服务。要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实行“三区”(即大学校区、高新园区和社区)互动,打造创新型城市和学习型区域。

要依靠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合理引导产业集聚。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紧密相连的。一方面,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城市化则是工业化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此,要合理引导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产业向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区集聚。要切实改变过去那种“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分散化做法,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各类园区集中,走工业集中化、城镇化的道路。工业园区的发展一定要突出特色,强化功能分区和专业化分工,走特色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此外,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县域和镇域科学发展。由于我国实行市带县的体制,各地级市大都是范围较广的区域,这与欧美国家的市的概念是不相同的。各个地级市大都拥有若干个县(区、市)和一大批镇。从浙江和珠三角的经验看,发展县域和镇域经济的潜力十分巨大。当然,县域和镇域经济的发展,应该从区情出发,突出地区特色,走特色化、专业化和集群化的道路。经验表明,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支撑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沿海欠发达城市来说,应该按照集群化的思路来推进产业发展和工业园区的建设。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