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时间成本=人生最大的资本

人生是由一段段时间组成的,一个人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也就是说,时间成本是人生最大的资本,我们需要倍加珍惜,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之后的投资中拥有尽可能多的资本,获得更多的回报。

【万恶的拖延症:时间都去了哪儿】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每天早晨设定好的闹钟尽管会如约而至,但是却被你一遍又一遍地摁掉,你就这样在起床和赖床之间拖延着时间;领导吩咐的任务,尽管可以立即动手,可你却总觉得时间还很充裕,一天之内就能解决,但是直到规定完成任务的前几个小时,你才心急火燎地忙碌起来……就这样,宝贵的时间就在你的各种拖延中浪费掉了。

拖延症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普遍的“疾病”,它不仅让人们做事变得更慢,更拖沓,而且还会让人在日复一日的拖延中丢失最初的梦想,丧失行动的能力。正如《明日歌》中所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遗憾的是,虽然拖延症无时无刻不在蚕食着人们宝贵的时间,让他们距离最初设定的梦想和目标越来越远,但是很多人还是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危害,以至于产生了“温水煮青蛙”效应——当意识到拖延症危害的那一刻,什么事情都错过了!

王玫是一所重点大学的大四学生,放寒假的时候他制订了一个论文预演计划——要利用寒假时间完成,一个星期的时间转瞬即逝,王玫的论文计划却只藏在心中,偶尔想起来,却总是用时间还很多来敷衍自己。

后来王玫下定决心要践行计划,静下心来好好写论文。为此他在微信朋友圈里留言:以后的时间要写论文,不约。就这样,朋友们之后再也没有打扰他,一周后,有同学打电话问王玫论文写得怎么样了,没想到王玫的回答却是:“只写了一段,一百多字。”同学感到奇怪,问王玫一周的时间都在家做什么了。王玫想了想,说:“在朋友圈下决心写论文之后,我确实打算立即行动起来,利用好时间,一口气写完论文。但是好不容易放假了,每天要睡到自然醒吧?起床之后吃完早饭,打开电脑,看完资料,正准备码字,接了一个同学的电话,闲聊了一会。放下电话再准备写,但是先前的思路却找不到了,于是就想休息一下,听会儿音乐,抱着手机刷刷微博,聊聊微信,在天猫上看看新品手机……结果到了晚上论文也没写几个字。这样日复一日,一周下来就写了一小段,区区一百多字。”最后王玫叹息地问同学:“我的时间都不知道去哪儿了,一转眼就逝去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在生活和工作中,像王玫这样不知道自己的时间究竟去了哪儿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拖延症患者。这类人说话做事通常没有什么时间观念,自我控制能力也差,在能够预料到后果有害的情况下,还是会将需要立即做的事情往后推迟。拖延症患者总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小事上浪费时间,以至于日积月累之下,影响到个人对幸福的感知,甚至延误事业的发展,丧失对成功的激情和渴望。

“这件事情我一会儿再做……”“时间很充裕,明天动手也不迟……”这些话是拖延症患者最爱说的,这类人习惯了拖延,总是有意无意地将事情往后推,等待着所谓的“最好的开工时间”。殊不知,就是在这种等待中,宝贵的时间也从手指间悄无声息地溜走了。如此一来,即使你生活、工作、学习的目标定得再高再宏大,也仅仅是一栋空中楼阁。

很多人之所以习惯性地拖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出于对失败的恐惧,害怕自己不能快速完美地完成任务,继而被其他人嘲笑、讥讽、轻视。这样一来,他们对待自己的任务就会习惯性地拖延,能不做就尽量不做,能晚一点行动就尽量晚一点行动。人们喜欢别人看到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质疑自己的能力。因此,出于对失败的恐惧,很多人产生了拖延症状。二是定位过高。很多时候,人们除了畏惧失败之外,还会因为自己对未来定位过高而出现拖延浪费时间的现象。比如一个人第一次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表现得异常出色,那么这个人就倾向于给未来的工作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但是一想到万一不能实现这个预期目标,就很容易出现拖延时间的症状。最后一个原因是人们出于不想失去快感的假设。有些人喜欢享受生活和工作中某个项目或者任务的过程,在这个项目或者任务将要完成的时候便会产生一些失落感,继而会情不自禁地增加工作内容或者降低工作效率。

从心理学上看,拖拉现象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两类:一是习惯性拖延,指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一般不会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二是指症状较重者,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和日常生活,明知自己有拖拉行为但无法自控,不断贬低自我,或出现强烈自谴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甚至出现紧张不安、情绪低落、反复纠结等伴发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况,需要引起重视。

那么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如何克服拖延症,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时间资源呢?

首先,要停止瞻前顾后。当我们决定要开展某项活动或者任务时,我们需要在内心坚定快速完成的信念,不断地告诫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能够快速地完成任务。这样我们才不会将时间花在顾虑失败的后果上,而是在享受生活和工作的好时光中快速高效地完成目标任务,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假如我们在做事时总是顾虑失败,就会不自觉地放慢手中的工作,浪费大量的时间。

其次,丢掉完美主义借口。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几乎所有的拖延症患者都在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的拖延行为是合理的,那些时间没有被白白浪费掉。在这些借口中,最常见的就是完美主义——想让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所以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事实却是不管你是不是完美主义者,别人都会将你看成是拖延症患者,也就是说,将完美主义当成拖延的借口是行不通的。

再次,摆脱压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多时候,习惯拖拉的人并非天生懒惰,而是因为他们有可能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很多人在某些压力下做事,虽然不喜欢,但是却不得不做,也有些人习惯性地给自己加压,觉得压力越大动力就越大,其实这些不仅不会提升单位时间内的产出,还会让效率变得更加低效。

最后,将目标分解成阶段性任务。很多拖延症患者习惯性地浪费时间,是因为他们总是“见林不见树”。所谓“见林不见树”,是说这些人总是习惯性地笼统看问题,总是将目光定格在目标的难度上,而不善于将整体目标分解成小块的可以迅速完成的任务。

拖延症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它悄悄地吞噬着我们的时间,让我们的人生因此而变得更加短暂,更为黑暗。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拖延症,找出来,解决掉,让时间不再无故浪费。我们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拖延症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却极大地消耗着我们的时间宝藏,尽早发现,尽早克服,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靓丽多彩。

【别让时间黑洞悄悄偷走人生】

时间黑洞,顾名思义,就是永远都在不停地吞噬你人生中最宝贵时间的存在。也许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或者觉得“时间黑洞”的说法太过耸人听闻,但实际上它是真实存在的,在你不知不觉中大口地蚕食着你的人生……

西方统计学家曾经计算过人生的有效时间,惊讶地发现看似漫长的人生旅程中真正有意义的时间却非常短暂。这位统计学家设例,假如一个人的寿命为60岁,那么他的一生总共会有21900天的时间,而这些时间的用途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睡眠20年,也就是7300天;吃饭6年,相当于2190天;生病3年,相当于1095天;等待3年;打电话1年;照镜子70天;揩鼻涕10天——最后只剩下8年285天用来做事情。

人生的时间有限,但是很多人却不懂得珍惜宝贵的时间,继而让时间黑洞悄无声息地偷走了时间,导致一生碌碌无为。在生活和事业上,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魔咒的循环中不能自拔——有的人不断地重复着一件错事而不自知,有的人明知不应该却习惯性地坚持下去,有的人总是想抓住手中所能抓住的一切,不懂得舍与得的辩证关系,以至于自己的时间全都浪费在了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生活中,最常见的时间黑洞就是抱怨。所有人都知道人生应该是奋进的,不应该抱怨,但是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于是这些人就陷入了抱怨的时间黑洞中不能自拔——遇事抱怨,心情变得越来越糟糕,做事情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于是又开始抱怨……如此循环往复,人生中的时间就被大量地浪费掉了。

李辉是一家汽修厂的修理工,他从进入工厂的第一天开始就不断地抱怨。他不停地跟身边的同事说:“咱们修理工干的这活真是太脏太累了,瞧瞧我这身衣服,好像从来就没洗过一样。”“天天都累个半死,真羡慕那些每天坐在办公室吹空调的人啊。”“我现在就开始讨厌这份工作了,总觉得自己时时刻刻受着煎熬。”李辉在抱怨的同时工作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差,他总觉得自己就是老板手下的一个奴隶,所以时刻窥视着师傅的一举一动,只要师傅稍不注意,他就耍滑头,应付手中的工作。

就这样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和李辉一块进厂的几个工友,都凭借着各自精湛的手艺,或者成了厂子里的骨干,或者自立门户当起了老板,唯独李辉仍旧在抱怨声中继续做着自己讨厌的修理工。

其实抱怨只能让我们发泄一时的怨气,除此之外毫无用处,周围的境况不会因为我们不断的抱怨有丝毫的改变。假如我们能够把抱怨的时间用来做事情,就能很容易跳出时间黑洞。

有一位年轻的修女,进入修道院之后,一直从事着纺织毛毯的工作。她每天重复着把蓝色的毛线编织、打结、剪断几个动作,做了几个星期之后,她开始厌倦了,抱怨自己的工作太枯燥乏味,简直快让人疯掉了。

听到她的抱怨,在一旁编织毛毯的另一个老修女说道:“孩子啊,你的工作并没有浪费你的青春,你编织出来的那些毛毯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啊!”说完,老修女带她走到工作室旁的另一间屋子,在一幅摊开的挂毯面前,老修女说:“你看你编织出来的那一部分正是圣婴头上的光环,对这幅画来说,它是多么重要啊!”

年轻的修女看呆了,原来她觉得没有意义的、看起来浪费青春的工作,竟然有着这么伟大的用途!

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聪明的人会把花在抱怨上的时间用在做事情上。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想要跳出抱怨的时间黑洞,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善于总结,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那么人生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除了抱怨的时间黑洞之外,还存在很多其他吞噬时间的黑洞。比如你和家人去超市,想买一些蔬菜和水果,出发之前估计最多花20分钟。当你走进超市的时候,你就会想买什么蔬菜和水果呢?看了看苹果,觉得不错,看了看香蕉,也非常好,而且还在打折呢!于是你便将苹果和香蕉放进了购物车,之后你又发现旁边的货架上还有进口的果酱,看起来非常好吃,早晨起床之后和面包一起吃,肯定会非常美味,然后果酱就被放在了购物车上……这样一来,逛超市也就成了你的时间黑洞。再比如,你看了一小时的书,觉得累了,于是打开电视想休息一下。电视一打开你马上就被上面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吸引了,虽然之前你听说过很多次这部电视剧,但是却一直没看过,仔细一看,还真不错。就这样,一集电视剧很快就看完了,于是意犹未尽的你换了一个频道,发现居然在播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于是你又握着遥控器,开始为自己喜爱的球星加油了……等你看完球赛,看看时间,才发现看书用了一个小时,看电视休息却用了三个小时,你陷入了“电视机时间黑洞”中。

其实在生活和工作中,时间黑洞是普遍存在的,比如“网络时间黑洞”“发呆时间黑洞”等等。这些黑洞的存在让我们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大量流失,让我们原本就十分有限的宝贵时间变得更加稀缺。所以聪明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告诫自己远离这些时间黑洞,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

远离时间黑洞,要有足够的自我价值感。人们陷入时间黑洞不能自拔,最根本的原因是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当一个人清楚自己价值的时候,就会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不断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尝试各种方法。所以清楚地认知自我价值,找到自我存在感,对我们远离时间黑洞尤为重要。

在一次演讲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登台之后并没有说什么开场白而是手举一张百元钞票,对台下的听众说:“我想把手中的这张钞票送给在座的一位,谁想要?”台下的人纷纷举起手来。演说家紧接着把手中的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想要?”仍然有很多人举着手臂。演说家又说:“要是我这样做,你们还会要吗?”他把揉成一团的百元钞票扔在了地上,然后用脚踩踏。之后他捡起那张已经面目全非、又脏又皱的钞票。但还是有很多人举起手臂,表示想要。

“亲爱的朋友们,其实你们已经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课。不管我如何对待这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有因为我的种种行为而贬值,它依旧是一张百元钞票。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地被挫折击倒,也许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但实际上,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不管我们肮脏还是洁净,我们依然是原来的我们,依然有着光明的未来。”

远离时间黑洞,需要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走弯路或者少走重复路。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其实存在着很多时间黑洞,而且可悲的是,我们对此却完全没有防备,放任这些黑洞不断地吞噬着我们宝贵的时间财富,蚕食着创造人生幸福的美好基石。找一点时间,坐在桌前,静静地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找出那些一直在吞噬自己宝贵时间的黑洞,在之后的日子里避开它们,让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变得更有意义。

【态度决定未来!你只是比别人晚一步】

一个人最终能不能成功,能不能获得时间宝藏,关键在于他拥有的心态。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别在于,前者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他们能够积极地思考、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情,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奋斗的过程中,从而避免了让消极的心态偷走宝贵的人生时间,为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留足了“时间弹药”。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有消极的心态,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声:“拿这么点工资,做这么多事,做再多也是一个打工的。”殊不知正是因为这种消极对待工作的心态,使得我们在工作中养成了拖延怠慢的习惯,继而做事总比别人晚一步,最终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效率,导致我们在工作上的平庸。

很多人身上都存在着拖延作风,本来可以随手处理的事,却拖得几天几周都办不了;几天内可以办的事,几个月也不见踪影。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以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等到下一个季度。从本质上看,这些人如此拖延,是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内心消极所致。

消极的心态会使我们失去应有的信心,造成生活和工作驱动力的匮乏,总是对生活和工作感觉倦怠。这样的消极心态如同生命之路上的毒瘤,会不断侵蚀我们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影响我们工作上的执行能力,最终导致我们对时间的轻视,继而生活懒散,工作消极应付,让人生虚度。

一天早晨,老板要丽丽做一份问卷调查报告,准备下午开会用,并跟她说:“全公司的几百份问卷都在这里,你负责把这些问卷整理一下,有什么需要大家帮助的跟我说。”

丽丽看见老板手里的一沓问卷,连翻都没翻,就摊开手说:“这么多数据,全部输入Excel,起码要两天。”

老板无奈地摇摇头,叫来两位同事,同时进行输入工作,到中午的时候数据就输入完毕。之后进行汇总,填入调查报告的相关项目,老板要的问卷调查报告就大功告成了。

丽丽最大的问题,就是她习惯用消极的态度看问题。遇到情况时,总会先想困难,先想“不可能”,而不是站在积极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心态下即使勉强答应下来,也会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最终耽误整个公司业务的开展。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同样一件事情,抱着不同的心态处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我们始终积极、乐观,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幸福起来,工作就会容易很多,做事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反之,不管外界条件怎样,不管自身能力如何,一味消极应对,势必养成懒散拖延的坏习惯,最终使生活失去色彩,工作效率低下,一生碌碌无为。

大家都知道“肯德基”连锁店创办人山德士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创立伟大的事业。他的目标最终实现了,但是你知道他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吗?

山德士65岁的时候还是一个穷光蛋,那个时候他拿到了人生第一张退休金支票,有了105美元。在很多人眼中,他的人生也就这样了,一个已经65岁的老头子,还能有什么大作为呢?但是山德士却非常乐观,他觉得自己仅仅是比别人晚了一步而已,只要自己积极行动起来,就能将失去的时间找回来,获得第二次人生。山德士为自己确立了一个大目标,他渴望改变自己贫穷的现状,做出一番大事业。他觉得自己如果卖了炸鸡秘方之后,再教给餐馆具体的技术,一定能获得巨大的回报。为此他充满了激情,开始了不懈地努力。

他开始积极地和众多餐馆接触,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板们,说自己有一份炸鸡秘方,要是他们采用的话,营业额一定能够直线上升。但是很多人都不相信他的话,当面嘲笑他:“老家伙,别吹牛了,要是真有这么神奇的秘方,为什么你还过得这么寒酸?”尽管受到了这样的质疑和侮辱,但是山德士还是积极地推销,偏执地相信只要继续下去,就一定能成功。最终,在被拒绝了1009次后,他听到了第一声肯定的回答。

为了最后这一声肯定,山德士历时两年,开着那辆几近报废的汽车,走遍了美国所有的州,困了就在汽车里睡,饿了就咬一口随身携带的面包,向每一家餐馆老板展示自己的炸鸡秘方,不停地示范。整整两年的时间,他被一次又一次地拒绝,换成别人,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下来呢?这种工作上的激情心态,让山德士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时间宝藏,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可见,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人的积极心态会覆盖身上的缺点,给予个人更多的时间宝藏。当一个人用热情去拥抱生活和工作的时候,他才能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轻松地说:“没关系,我仅仅是比别人晚了一步罢了!”这样在之后的日子里,他才能更加珍惜时间,品味生活中的细节,才会将每一项工作做好,也才能为人生创造出更多的幸福和成功,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人生赢家。

正所谓态度决定未来,秉持积极上进之心,立即行动起来,你就可以抓住时间的尾巴,实现人生的价值。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只是比别人晚了一步,加快速度迅速追赶,我们就能创造奇迹,让所有的人都刮目相看。

【尽早为人生树立一个奋斗目标】

有句话说得好,人有目标,干劲十足,这表明一个清晰的目标能够给人带来强大的精神能量,最终这种精神上的能量会作用在行为上,极大地提高人们行动的意愿和效率。换言之,个人奋斗目标树立得越早,那么这个人对时间的感知就越敏锐,越能珍惜时间,也越善于将之转化为成功的资本。

每个人都想生活美满,想成为某个领域内的翘楚,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只有一小部分人成功了,绝大部分人并没有得偿所愿。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没有成功呢?其实原因往往非常简单,因为这些人没有为自己树立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以至于在行动中失去了希望和动力,没有将时间转化为成功的资本,最终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西方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人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目标,生活就像溪流中的落叶,他们的人生根本没有自己的意识,只能称之为随波逐流。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生活当中,必须首先树立目标,这样今后的行动才会积极有力,才会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向着目标前进,不然只能像溪流中的落叶一样随波逐流了。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次历时长达25年之久的实验,研究一群在智力、环境和条件方面都相差无几的学生。当这些人还在校学习时,学校专门对这些人的人生目标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这群人当中有27%的人没有给自己确立什么目标,60%的人虽然有目标,但却非常模糊,10%的人目标虽然清晰却很短暂,只有3%的人有长远且清晰的人生目标。

之后这些学生一起毕业,开始在社会上打拼。25年之后,哈佛大学又对这些人的现状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之前那3%有清晰长远目标的人,在毕业之后始终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了各个行业当中的翘楚,其中不乏政治精英和商界领袖。那10%有目标但很短暂的人,成为了各个行业中的专业人士,有很体面的工作,比如律师、医生以及公司高管等。60%目标模糊的人,大多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尽管生活很安逸,却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业绩。而那27%没有什么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并且生活和事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如意之事,这些人不断地抱怨周围的环境,抱怨自己命运的不幸,甚至连他们的父母、妻子和儿女都成了抱怨发泄的对象。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目标对人生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清晰明确的目标能够给我们指明奋斗的方向,使我们今后每一个行为都有指向性;能够让我们杜绝外界的干扰,始终围绕着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努力;能够让我们在憧憬目标实现之时获得强大的前进动力,并且极大地激发自身潜在的能量。也就是说,一个明确清晰的目标能够大大地激发我们前进的积极性,提升我们利用时间的效率,这样一来,花费和别人相同的时间,我们所能创造出来的人生财富将会更多,更有质量。

一个人想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时间,创造出最大的人生价值,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的目标,这样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才能获得常人所不具备的能量,才能最终获得成功。纵观古今中外,一切成就伟大事业的人,他们无不在奋斗之前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继而最大限度地获得了时间红利。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不会深刻地感知到时间的宝贵,就如同沿着溪水漂流的落叶,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到哪里。不管这片落叶在溪水中漂流多久,经历多少风雨,它始终找不到最终的码头。同样的道理,一个人不管头脑多么聪明,学历多么高,经验多么丰富,只要没有清晰长远的目标,就不会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宝贵,这个人终其一生也不会获得成功。

而人一旦有了目标,就不会畏惧路途当中的任何艰难,不管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会勇敢地向前探寻。这样一来,人生中的时间也就会高效地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人生成功的基石。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很多人无数次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在一些人眼中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却简单得很——人生的意义在于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和梦想,然后集中所有的时间,勇敢地走下去,直到实现。因为心中有目标,人才会充满激情,才会跌倒了爬起来,才会越走越远。

明朝末年,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史学家谈迁,历时20年之久,写成了一部明朝编年体史书——《国榷》。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他为了写成这本书,常年背着行李,每天步行百余里,到处查访古书,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史料,完成初稿之后,又反复修改,才最终成书。但是没想到天意弄人,他还没来得及高兴,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让他这20年之功全部化为乌有。

一天晚上,一个小偷潜入了他的家,见家徒四壁,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一个上了锁的小箱子看起来很贵重,所以就偷走了。那个小箱子里面锁的不是钱财,而是谈迁视若性命的《国榷》原稿。从此以后,这部珍贵的书稿就遗失了。20年的心血在一夜之间化成了空气,这么残酷的现实放在谁身上都难以承受,当时谈迁已经年过60,满鬓花白,心痛的差点死去。但是他满怀悲愤,下定决心,决定重新撰写这部史书。

谈迁又开始了他的征程,历经4年之久,终于完成了一本新的书稿。新书比旧书更加翔实,共104卷,五百多万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人生的路途中,确立了目标和梦想,就不会因为害怕挫折和失败而蹉跎光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失败面前选择了放弃,只要我们心中有打不垮的毅力,一直向前,那么即使经历再大的失败,也不会让目标消失。谈迁的故事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确定目标,怀着一颗必胜的心,勇往直前,成功的曙光就会降临在你的身上。那些达不到目标的人,通常是因为他们没有坚持下去,虽然目标长远清晰,但却缺少行动的勇气和坚持的毅力。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也有很多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时就需要我们长久地坚持下去,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假如我们身上缺少勇敢的精神和坚持下去的耐力,那么再高远的目标也只是美丽的幻境。没有勇敢的追寻,就实现不了我们的目标。

所以,一旦我们树立了适合自己的目标,就应该在生活中一直前行,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要坚持下去。要相信,一个适合我们的目标,将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一种强大的动力,使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迎接幸福的到来。而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目标的激励下,一步一步前进。

想要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成本,我们必须尽快地树立起人生目标,并且保证这一目标清晰、可行。当我们在人生之初就树立起奋斗目标时,我们才能集中时间资源,优先用于目标的实现上,这样我们才会比别人更幸福,更成功。

【学会记录时间,计算你的人生价值】

对每个人而言,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一个人想要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攀登上人生巅峰,就必须明白时间的意义,学会记录时间,计算人生价值。有人曾经如此来形容时间的记录方法:记录自己的时间,就像在沙滩上行走,每跨出一步的时间大约为1秒。但是“秒”是抽象的,人眼捕捉不到,只有你在沙滩上留下来的足迹可以用来计算你的时间。对个人而言,回首的时候,沙滩的足迹越多,就证明个人的人生价值越大,点点滴滴,凝聚成一个真正的你。

学会记录时间会让你明白珍贵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对短暂的人生而言,明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挑一个星期,在记事本上记录下每天每隔半小时所做的事情,然后做一个相应的分类统计,比如读书时间、聊天时间、社团活动时间、工作时间、运动时间等等。通过这个统计你就能很直观地了解自己在哪些事情上花了多少时间。

通过分析,你会惊讶地发现每天都有很多珍贵的时间白白地流失掉了。比如每天你会等车、会排队、会步行、会发呆等等,这些时间完全可以利用起来,打电话沟通业务、背单词、读书等等。

当你学会记录时间时,你就会发现自己浪费了大量的碎片化时间,继而才会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提升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增加自身的时间财富。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学会记录时间时,他才会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稀缺以及在短暂人生中实现价值的迫切性。

有一个人,习惯记录自己的时间,每次出差时总会带着一个小本子写写画画。有一次,他和同事一起去上海出差,同事对他能够及时回复客户的电子邮件很惊讶。因为他整天都和大家在一起,时间是一样的,也没见他另外加班,其他人都来不及处理客户的电子邮件,但是他却做得井井有条。

面对同事的疑问,他打开手中的小本子给大家看。原来他在本子上每隔半小时就会记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继而很精确地抓住旅途中的碎片化时间,当大家在飞机和汽车上聊天、读报和发呆的时候,他就把电子邮件全部回复了。

由此可见,当一个人习惯记录时间时,他对时间的把握能力就会提升很多,能精确地总结出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浪费时间的“恶习”,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最终高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事事走在别人前面。

当然,学会记录时间仅仅是一个起点。一个人想要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可以利用的时间宝藏,除了要记录时间发掘尽可能多的被忽视和浪费的时间之外,还需要学会计算自身的人生价值。当一个人能够精确地计算自身的人生价值时,他对时间的宝贵性认知就会越来越高。

想要计算自身的人生价值,最主要的一点还是要学会洞察自己、认识自己以及懂得自己,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了解自己、看清自己,这样才能清晰地计算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个想要取得成功的人,首先迈出的一步就是认清自己,这一步迈不出去,那么以后所有的步伐都不会有根基,成功的几率也就小得可怜了,实现人生价值也就变得遥不可及。

大多数人都觉得了解自己身上的长处,但是这样的想法通常是不准确的。因为更多时候,这些人了解到的所谓“长处”,往往是他们身上的短处,对计算人生价值并没有实际帮助。人们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短处,这样才能创造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才能精确地计算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只有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我们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做事方式,才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实现自己的梦想,才会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生价值。

艾森豪威尔将军被任命为当时的盟军欧洲总司令之后,立即成为全世界媒体报道的焦点,不管走到哪儿,都会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在每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艾森豪威尔回答记者提问时,都能侃侃而谈,对各式各样的提问都游刃有余。他的回答不但简练,而且颇具文采,这使他赢得了众多记者的好感。

10年以后,他正式当选为美国总统。那些昔日采访他的记者们则公开抱怨,说艾森豪威尔从来不专心听记者们提出来的问题,经常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左顾而言他,根本没有一点头绪,让记者听了不知所云。艾森豪威尔显然没有完全了解自己,这才有了记者的抱怨。当他在欧洲担任总司令时,副官会在每次记者招待会之前,把所有记者要提出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收集起来交给他,这样艾森豪威尔才能在记者招待会上从容地应对。显然,艾森豪威尔是善于阅读的,他能够把书面形式的文字读懂,并深深地记在心中。在他当选美国总统之后,由于先前的两位总统没有在记者招待会之前阅读记者们提问的习惯,艾森豪威尔觉得自己应该效仿前任。但是他却不善于倾听记者的提问,总是自顾自地说个没完没了,置记者提出的问题于不顾。

很显然,艾森豪威尔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善于阅读但不善于倾听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先前那个被记者们崇拜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一下子变成了让记者们抱怨的艾森豪威尔总统。记者还是那群记者,只不过面对他们的由原来善于阅读的将军变成了疏于倾听的总统。

所以一个人想要计算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就需要全面地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此才能更好地审视自己的价值,进而实现更大的价值。

时间是可以记录的,人生有无数个瞬间,我们需要将这些记录下来,从中发掘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会记录时间,我们才能发现那些被我们无意中忽视和浪费掉的时间,继而在之后的日子里将这部分时间挖掘出来,更好地进行利用。学会记录时间,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总结自己,发掘自身的潜能,从而更加积极地做事,更清醒地制定人生各个阶段的目标。如此,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生中有限的时间资源,实现人生价值。

【行动力是赢取时间的第一要素】

威·赫兹里特曾说: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地图再美也只不过是一张彩色的纸,没有行动你永远也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有好的想法是不够的,只有把想法落实在行动上,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威·赫兹里特所说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强调行动力和思想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而言,想要最大限度地赢得时间,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立即行动起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对个人而言,要想赢得时间红利,让自身相对于别人获得更多的时间,首要的一点就是强化行动力。想要赢得时间宝藏,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立即行动起来,假如总是用脑子想,却永远不行动,或者一直推迟,那么永远也不会真正拥有时间宝藏。

有人曾经请教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墨菲:“我已经如你说的一样,每天想着美好的愿望和振奋人心的事情,但是依然没有出现好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墨菲告诉这个人:“这是因为你没有展现出行动力,没有将行动的力量充分地发挥出来。而行动力决定了你人生时间的多少,只有不停地付出有意义的行动,你才能快速地从不幸的境遇中走出来,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

其实在很多时候,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动手抓住时间,后者动口蹉跎光阴。

王石经营着一家外贸企业,年仅30岁的他在别人眼中已经是拥有数亿资产的成功人士了。王石能够成为人生赢家,秘诀很简单:立即行动,绝不等待和迷茫,高效地利用人生中的每一分钟。

18岁那年,王石还是一家娱乐城的服务生。有一次,有位财大气粗的老板喝醉了,在王石给他送咖啡时将咖啡杯打翻了,还将嘴里嚼着的下酒菜吐在了王石身上。那个时候,王石看着自己身上的呕吐物非常生气,但是没想到经理却让王石给那位老板道歉。王石很难接受经理的命令,他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位老板的错误,自己却要向他低头认错,凭什么?但是在那位老板买单的时候,王石却一下子明白了原因——钱!因为那位老板来娱乐城是花钱消费,而他来娱乐城则是打工挣钱的,而且那位老板当晚的消费比他一年的薪水都要多。

那天晚上,王石彻底失眠了。他想到父亲已经年迈,却还要去建筑工地打工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泪水止不住地涌了出来。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尽快成为一个富有的人,让父母都能过上好日子。就这样,他立即辞去了娱乐城的工作,行动起来,投身到商业经营中,从小卖部做起,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王石将人生中的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有了想法就会立即践行,从来不为自己的惰性找借口。最终,行动让他紧紧地抓住了时间宝藏,在而立之年就实现了财富的充分积累,让父母过上了好日子。

有些人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成功遥不可及,以至于缺乏前进的动力和信心,在平庸的生活中蹉跎了宝贵的光阴。虽然时间对每个人而言是平等的,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不多也不少,但是对行动能力强的人来说,他们却能够通过立即行动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时间,让自己拥抱更多的时间财富,继而让自己变得更加成功和幸福。

古罗马哲学家西刘斯说:“想要到达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这句话表明做事情要注重行动,要有行动力。在工作中,个人的能力固然必不可少,但是行动却更为重要,谁行动快速,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时间宝藏,也就更容易成功。假如一个人连续好几个月产生了很多想法,但是最终却一个想法也不曾实现,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想法虽多,却一次也没有付诸行动,以至于将宝贵的时间全部浪费在空想过程中了。

温蒂是一所大学艺术团的歌剧演员,有一次,她向大家展示了她的梦想:大学毕业之后要去西班牙旅游半年,然后回到美国冲进百老汇,成为一名大家喜爱的演员。听到温蒂的梦想之后,温蒂的心理老师找到了她,非常尖锐地问道:“你去西班牙旅游之后去百老汇和毕业之后去百老汇有什么区别呢?”

温蒂听了之后仔细地想了想,觉得老师的话非常有道理:去西班牙旅游半年并不能给自己去百老汇工作创造什么有利条件。于是温蒂决定毕业半个月之后就去百老汇闯荡。但是老师在这个时候又给温蒂泼了一盆冷水:“你现在去和你毕业之后半个月去有什么差别呢?”

温蒂听了之后觉得老师的话有道理,便决定缩短准备时间,一周后去百老汇。但是老师却并没有放过她,继续问道:“你需要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在百老汇买到,为什么你一定要等到下星期才动身呢?”听了老师的话之后,温蒂顿时醒悟,激动地对老师说道:“好,我明天就去百老汇,现在就订机票。”

第二天,温蒂就飞到了纽约,开始在百老汇闯荡了。她从一些小角色做起,勤奋地演练,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演艺才华和立即行动的执行力获得了进入百老汇的“门票”,穿上了她演艺生涯中最渴望的红舞鞋。

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温蒂缺乏行动力,没有在梦想面前立即行动起来,那么她就不会获得巨大的时间宝藏,在别人还在计划大学出游的年龄段中成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总是觉得时间少,不够用?为什么一直不曾实现梦想?也许答案会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一个就在于执行力的缺乏,没有执行力的人对时间缺乏敬畏,更不会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行动果实”。所以,一旦树立起了目标,就需要立即行动起来,行动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行动需要勇气和魄力,行动没有失败,行动了就是成功!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最忌讳的就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因为一个人口头理论再优秀,也只是纸上谈兵,光说不练。这样就会白白浪费掉人生中的宝贵时间,蹉跎了光阴却一事无成,更谈不上赢得时间了。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距离成功很遥远,继而丧失前进的动力,让人生的宝贵时光在蹉跎中虚度,根本的原因还是执行力上的缺失。虽然时间是平等的,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不多也不少。但是对行动能力强的人来说,却能够通过立即行动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时间,让自己每天多出一小时甚至是几小时,最终让自己拥抱更多的时间财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成功和幸福。

【赢取小段时间,就是赚取财富】

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想要最大限度地获得时间宝藏,节约时间成本,除了要学会规划整个人生目标、掌握总体时间外,还需要从小处着眼,在细节上做文章,赢得人生中的小段时间。正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假如一个人总是习惯性地将目光聚焦于大时间上,总是梦想着一年做成什么,十年做好什么,却不注意管理小段时间,就会导致大量碎片化时间被浪费,最终造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结果。

智慧的人除了会从长远角度规划自己的时间之外,还会从小处着眼,时刻赢取小段时间,善于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这些人知道,小段时间虽然相对于整个人生而言犹如沧海一粟,但是假如将这些碎片化的时间积累起来,就会积少成多,让自身的时间宝藏变得更加丰厚。在此基础上,善于赢取小段时间的人每天相对于别人就多出了更多的时间,如此,做出成绩的几率就变得更大了。

王琴读大学的时候,为了学钢琴,报名参加了补习班。有一天,老师在上课时,突然问王琴:“你每天要练习多长时间的钢琴呢?”王琴想了想,回答老师说:“我每天大约会练习三四个小时。”

“那你每次练习钢琴的时候,是不是都会持续很长时间?”老师继续问道。

“我每次练习钢琴的时间最短都要一个小时!”王琴答道。

“这样不对!等你毕业之后,每天再也不会有这么长时间的空闲了,那时假如你想再练习钢琴,就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你现在可以培养这样一个习惯,每天一有空闲就练习,不管是几分钟还是十几分钟。比如你可以在上学前或者在午饭以后,抑或在写作业的间隙,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这样一来,你就赢得了一小段一小段的时间,并且将练习钢琴的时间分散在了一天中的各个时段,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大学毕业之后,王琴去了一家杂志的编辑部工作。她一直想在工作之余从事创作,但是采访、审稿、开会等事情将她白天的时间完全占满了。就这样,工作两年之后,王琴的创作梦想还一直停留在原地,差不多一个字也不曾动笔写。她的借口是没有大段的时间让自己坐下来思考。

后来,王琴想起了那位钢琴补习班老师的话,她试着按照老师的话管理自己的时间,尤其是每天都注意利用那些原本不起眼的小段时间。从此之后,只要有空闲时间,哪怕只是短短的五分钟,王琴也会坐下来写上几十个字。让王琴大为惊讶的是,一周过去后,她竟然有了相当可观的“收成”。

有了这个小成果,王琴更加注意赢取生活和工作中的小段时间,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最终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虽然王琴的编辑工作一天比一天忙碌,但是每天仍然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段时间,如此积少成多让她的创作游刃有余,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与此同时,王琴还有时间练习钢琴,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缓解了繁重工作带来的压力。

就这样,王琴利用赢取的小段时间,实现了创作梦想,也重新练习了钢琴,为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艺术气息。

由此可见,利用好每天的小段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人生的时间宝藏,让一个人变成时间富翁。当然,赢取小段时间需要有自己的秘诀,比如你需要快速地开展工作,有五分钟的时间,你就不能将四分钟用来准备。想要高效地赢取小段时间,就要提前准备,当时间临近的时候,你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将心神全部集中在工作上,如此你才能高效地利用小段时间。

当然想要赢得小段时间,除了高效地利用好每天的碎片化时间之外,还需要我们坚持“当日事当日毕”的原则,让每件事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特别是在工作中,假如没有时间限制,就如同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即使你能发现再多的小段时间,也不会充分地利用起来。只有那些善于发现小段时间并且善于给自己施加压力的人,才会珍惜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既定的事情。

所以一个善于赢取小段时间的人,必须让自己每段时间都有目标,每天都有结果,这样每一段时间内才会创造出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日积月累,必定会从量变达到质变,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成功。

每天下班前,海尔洗衣机厂的工人们都要按照规定进行清扫工作。有一天,一位员工在清扫地面的时候,发现了一颗螺丝钉。他一下子紧张起来,因为他知道地上多了一颗螺丝钉,就意味着某一台洗衣机上少了一颗螺丝钉。这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也关系到整个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所以他立即向领导做了汇报。

厂长知道后,立即下令对当天生产的所有洗衣机做全面的复查。所有员工经过仔细的检查,发现这些机器都没有少螺丝钉。大家觉得很奇怪,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了什么地方。虽然下班的时间已经过了,但是没有一个员工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们还在找原因。

就这样,又花了2个小时,员工们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物料仓库在发材料的时候多发了一颗螺丝钉。

正是凭借着这种“当日事当日毕”的工作精神,海尔员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占领了中国市场,继而进军世界市场,使海尔成为全球知名的企业。

对一家企业而言,一天是一小段时间,将这段时间内的事情高效精准地完成,企业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对个人漫长的人生而言,每天也可以看成是一小段时间。假如我们能够像海尔员工那样充满责任心地度过人生的每一天,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更加精彩,成功之路才会变成坦途。

一小段时间,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却可以积少成多,让我们的时间宝藏变得更加丰厚。假如我们能够仔细地分析一下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找到利用小段时间的方法,就可以利用这些小段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这样日复一日,我们就能做好很多事情,更早更好地实现人生梦想。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千万不能因为时间“小”而放任它们悄悄地溜走,要学会做一个善于发掘小段时间的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人生的时间成本。

【越早离开“舒适区”,人生越早成功】

瀑布从万丈悬崖上奔泻而下,如同一匹华丽的锦缎,美丽而又奢华。可是,当人们攀登上悬崖的时候,却发现上面不过是一条缓慢流动的小河。它一路平稳地走来,汇聚点点滴滴的泉水,舒适而又宁静。假如它没有离开这个平稳的“舒适区”,没有跨越那一步,冲下悬崖,那么就只能在群山之间默默地流淌。正因为小河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才有了让人惊叹的瀑布。人生很多时候也是这样,我们越早离开所谓的“舒适区”,人生才会越早成功,我们也会越早实现人生价值。

假如一个人习惯了舒适的环境,习惯了安逸,做事之前总是瞻前顾后,不敢跨出第一步,那么成功又从何谈起,人生价值又怎么能够快速实现呢?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从告别安逸挑战现实开始的,在此基础上慢慢地建立信心,最终让自己的人生快速地跨越到一个新的高度。

琼斯大学毕业后非常幸运地进入一家报社,担任名人专访版面记者。有一天,他的上司交给他一项任务——采访当地非常有名气的大法官布兰代斯。这是琼斯第一次接到这么重要的任务,他并没有惊喜,反而一脸的愁容,因为他之前已经习惯了安逸,这次外出采访的任务使他面临巨大的挑战。琼斯想:自己任职的这个报社又不是什么一流大报社,而且自己也仅仅是一个刚刚进入报社不久的小记者,没有什么经验,也没有一丁点儿的名气,名声显赫的大法官怎么会接受自己的采访呢?

琼斯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同事埃文斯,埃文斯听了之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我很理解你现在的苦恼,现在的你就像生长在温室中的花朵,习惯了温煦的阳光。一旦将你移植到温室外,假如你不立即改变,勇敢地挑战自己,那么你就会被无情的风雨摧毁。其实对你而言,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立即离开‘温室’,往外迈出第一步,左脚迈出去了,右脚自然会跟着迈出去。只要你跨出第一步,那么在之后的时间里,你就会变得自信,一切都会变得容易。”

埃文斯拿起琼斯桌子上的电话,拨打布兰代斯的办公室电话,很快就和大法官的秘书取得了联系。接下来,埃文斯直截了当地说明了他的意图:“我是记者琼斯,我奉命采访大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不能见我?”一边的琼斯听了这样的话吓了一跳。

埃文斯一边接听电话,一边冲着琼斯做鬼脸。接着琼斯听到了埃文斯的答话:“谢谢你,明天下午两点半我准时到。”埃文斯放下电话,对琼斯说:“你看,只要你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别人,就成功了。明天下午两点半,你的采访定好了。”

多年之后,当年习惯安逸而不敢迈出第一步的琼斯已经成为了报社的骨干,每次回想起此事,他仍然觉得刻骨铭心:“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学会了告别安逸,用最快的速度迈出自己的左脚,我知道左脚迈出去了,右脚自然会跟上来。那么我的人生也就掌握了更多的时间资源,变得更加高效,距离成功也就更近了。而且第一次做出了这种选择,离开安逸舒适的环境,勇敢地挑战自我,那么下一次就容易多了。”

在我们的人生中,只要我们善于走出“舒适区”,勇于迈出第一步,那么我们就会成为时间宝藏的继承者。很多时候,当我们勇敢地迈出左脚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走上了通往成功大门的道路。有些事情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而是我们习惯了舒适,丧失了改变的勇气,只要我们跨出了自己的左脚,那么一切都会变得非常容易。

迈出你的左脚,走出舒适区,一切自然也就变得与众不同了,当一个人习惯了这样不断地向前,成功自然也就出现了。很多时候,人生的成功就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和走路非常相似。我们迈出左脚,右脚相随,不断地重复,那么目标就会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推销大师,在即将退休时,应行业协会邀请,在城市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演说。

演说那天,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听众都伸长脖子,焦急地等待着推销大师出场。终于,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支撑起这个铁球,台上搭着一个高大的铁架。一位长者在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旁,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衣,一双白色的运动鞋,显得非常平凡。大家不知道他要做什么,都惊奇地看着他。

这个时候,一名工作人员拿着一个大铁锤放在长者面前,主持人的声音也同时响起,邀请两位身强力壮的观众到台上去。两名动作敏捷的观众跑到台上,长者给他们讲解规则,请他们用面前的这个大铁锤去敲打吊着的那个铁球,直到铁球可以摆动起来为止。

其中的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了铁锤,他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倾尽全力向那个大铁球砸去。一声巨大的声响后,铁球连动都不曾动一下。之后,他接二连三地砸向铁球,但是每次铁球除了发出一声巨响之外,依然连动也不曾动一下。很快他就没了力气,再也举不起手中的铁锤了。另一个年轻人也不甘示弱,接过铁锤一次次砸向大铁球,尽管砸得叮当响,但是铁球依旧纹丝不动。台下的观众呐喊声也越来越弱,大家都认为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的,都等待着老人做出解释,说出真相。

会场平静下来之后,长者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锤子,非常认真地敲向那个大铁球。“咚咚咚……”,一下接着一下,没有停下来的迹象。人们都不明白长者这么做的意义,连那个大的锤子都没有办法让铁球动起来,小锤子难道就有作用?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人们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发泄着自己的不满。然后有观众开始离场,留下来的也喊累了,整个会场又开始安静下来。

在长者敲击了大约四十分钟后,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起来:“铁球动了!”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大铁球上,铁球最初摆动的幅度很小,之后幅度越来越大,拉动那个大铁架子“哐、哐”作响。看到这样的情景,整个会场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人生中,假如你不肯快速地离开舒适区,跨出前进的第一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蹉跎和等待去面对失败。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是做起来却非常难。很多时候,越是简单的事情做起来越是困难,用心做好简单的事情,也就成功了一半。

人生的舒适区虽然能够让我们暂时获得温馨、愉悦、安逸等情感上的享受和慰藉,但是却会慢慢消磨我们的决心和勇气,阻碍我们继续前行的脚步。智慧的人会尽早离开自己的人生舒适区,因为他们知道时间不等人,人一旦适应了安逸,就意味着失去了斗志和勇气,最终会将人生宝贵的时间资源浪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