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览

第一节 国土与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美国和苏联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美苏双方矛盾的升级、冷战在东亚的萌动和半岛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分歧导致朝鲜半岛陷入分裂。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宣告成立。

一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韩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北端朝鲜半岛的南部,北纬33~38度,东经124~132度。东、南、西三面环海。东面隔韩国东海(日本海)与日本列岛对峙,南面是韩国南海,并由此向太平洋延伸。西面与中国的山东半岛隔黄海相望,最近处不足200公里。北面与朝鲜接壤。韩国的国土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受填海造地等因素的影响,韩国的国土面积近些年来略有增长。韩国统计厅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韩国国土面积为100295平方公里,比2001年增加了757平方公里。来源:韩国统计厅网站,http://www.index.go.kr/potal/main/EachDtlPageDetail.do?idx_cd=2728#quick_03。约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5%。2015年,大约有5106.9万人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首都为首尔(原称汉城)。

朝鲜半岛的行政区划是从朝鲜李朝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1413年(太宗十三年)朝鲜王朝改革地方制度,将全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咸镜道、平安道、黄海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全罗道和庆尚道等8个道,下设府(大都护府)、牧、都护府、郡。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全国的行政区域被重新划分为8道23府,不久又划为咸镜南道、咸镜北道、平安南道、平安北道、黄海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南道、忠清北道、全罗南道、全罗北道、庆尚南道和庆尚北道等13个道。这种区划一直延续到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南北分裂后,咸镜南道、咸镜北道、平安南道、平安北道、黄海道等5个道划归朝鲜,而京畿道、忠清南道、忠清北道、全罗南道、全罗北道、庆尚南道和庆尚北道等7个道划归韩国。江原道则一分为二,北部属于朝鲜,南部属于韩国。

1946年8月1日,位于半岛南端的济州岛从全罗南道划分出去,成为济州道。1946年10月18日,首尔市从京畿道划分出来成为特别市。一直到1963年以前,韩国拥有1个特别市和9个道。1963年,韩国再次进行行政区域改编,半岛东南端的重要港口城市釜山从庆尚南道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直辖市。进入20世纪80年代,几个经济重镇大邱(1981年)、仁川(1981年7月1日)、光州(1986年5月8日)、大田(1989年1月1日)、蔚山(1997年7月15日)等相继从所在的道独立出来成为直辖市(1995年1月改称广域市)。2006年7月1日,韩国政府赋予济州道高度自治权,设置为济州特别自治道。2012年7月1日,韩国政府设立了世宗行政特别自治市。

韩国实行道(广域市)—郡(市、区)—邑、面、洞三级行政体制。目前,韩国共有1个特别市、1个特别自治市、1个特别自治道、6个广域市、8个道(相当于中国的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首尔、京畿道和仁川称为首都圈,把忠清南北道和大田称为忠清圈,把全罗南北道和光州称为湖南圈,把庆尚南北道、釜山、大邱等地称为岭南圈。

韩国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宪法规定,“地方政府应负责处理当地居民的福利事务,管理财产,并可在法律和法规范围内制定地方自治的规章制度”。韩国的《地方自治法》于1949年通过。地方议会1961年被军政府解散。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争取地方自治的呼声日益高涨。1988年,韩国政府修订了《地方自治法》,恢复了地方自治。根据新的法律,韩国于1991年3月举行了市、郡、区的地方议会选举,1991年6月举行了广域市和道的议会选举。道知事和市长选举也于1995年顺利举行。

各地区的长官主管各自的市、郡或区的行政事务,但法律另有规定者除外。地方行政职能包括中央政府委托的职能,例如管理公共财产和设施,以及评估和征收地方税和各种服务费用。广域市、道等高级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和邑、面、洞等基层地方政府之间起中间作用。基层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区系统为居民提供服务。邑、面、洞的办公机构主要负责日常的行政和社会服务工作。

首尔特别市(Seoul) 首尔市位于朝鲜半岛的中部,紧邻朝韩分界线——北纬38度线,南北分裂后被确定为韩国的首都,是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韩国政府制订了迁都计划,中央政府的相关部门陆续迁移至新建都市世宗市,当前青瓦台、国务总理室、外交部、国防部、国会等留在首尔市内。

世宗特别市(Sejong) 由于忠清南道地处韩国中部、人口密度较低,2004年该道的燕歧、公州郡曾被选定为韩国新行政首都的建设地。这是卢武铉政府分散过密的首都圈、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其后,新行政首都计划遭遇挫折,宪法法院判《新行政首都特别措施法》违反宪法,迁都问题一度被搁置。2005年5月19日,《行政中心复合都市建设特别法》(法律第7391号)制定并公布。2006年12月21日,韩国政府确定新行政复合城市名称为“世宗市”。2010年12月27日,《关于设立世宗市等相关法律》(法律第10419号)公布实施。2012年6月30日,根据该法律第6条之规定,韩国政府在忠清南道燕歧郡设立“世宗市”。

京畿道(Gyeonggi) 京畿道位于朝鲜半岛中西部,拱卫首都首尔。京畿道面积为10189平方公里,约占韩国国土总面积的10.2%。由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京畿道内的城南、果川等一些小城市逐步发展成为首尔的卫星城,分担了首尔的部分职能。不少首尔市民选择居住在这些卫星城。

仁川广域市(Incheon) 仁川市位于朝鲜半岛中西部的仁川半岛。1995年1月设立广域市之际,仁川市总面积为955平方公里。2000年以后通过填海等措施,仁川市的面积有所增加。到2016年12月末,仁川市的面积约1047.41平方公里,仁川市政府网站,http://www.incheon.go.kr/posts/2184/104? rnum=6&curPage=1。约占韩国总面积的1%。仁川是首都首尔的外港,距离首尔仅28公里。

釜山广域市(Busan) 釜山市位于朝鲜半岛的东南端,面向东海(日本海),是韩国乃至西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是韩国的第一大港口、第二大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自工业化以来,韩国形成了以首尔和釜山为轴线的发展格局。

大邱广域市(Daegu) 大邱是韩国的第三大城市,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是连接首尔和釜山的中间要地,自15世纪中叶以来一直是岭南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中心。大邱市的总面积为883.68平方公里,占韩国国土总面积的0.9%。大邱市政府网站,http://chinese.daegu.go.kr/cms/cms.asp? Menu=612。

光州广域市(Gwangju) 光州市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全罗南道,是湖南地区最大的城市。由于湖南圈的发展相对滞后,光州的发展与东部的大城市相比也稍显逊色,主要产业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随着铁路和公路交通状况的改善,光州的发展自20世纪末期以来有了很大的起色。

大田广域市(Daejeon) 大田市位于韩国的中部,是忠清南道的行政、经济和教育中心,也是韩国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蔚山广域市(Ulsan) 蔚山市位于韩国东南部,聚集了现代、SK等韩国主要财阀集团的重要企业,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化城市。人口约120万,占地面积1060平方公里,约为首尔的1.7倍。1962年,韩国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实行之初,蔚山就被指定为特定工业区。1997年7月15日,蔚山被设立为广域市。蔚山是韩国最重要的工业区,是汽车业、造船业、石油化工业的基地,是韩国经济起飞的发动机。有年出口额超过千亿美元的辉煌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所谓“汉江奇迹”,实际上是“蔚山奇迹”。蔚山连续多年位居韩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首位,是韩国的“产业之都”。

江原道(Gangwon) 江原道位于朝鲜半岛的中东部,东临韩国东海(日本海),北与朝鲜的江原道为邻。在韩国各道中人口最为稀少。道政府所在地为春川市。江原道多山,有著名的雪岳山。风景秀丽的海滨小城束草是有名的旅游胜地。每到盛夏或深秋的假日,从首都圈通往江原道的高速公路总是车满为患,人们争相去江原道度假休闲。

忠清北道(Chungbuk) 忠清北道位于韩国中部,是唯一的内陆道。道厅所在地为清州市。2010年以后的经济指标显示,忠清北道的道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例呈上升态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值。

忠清南道(Chungnam) 忠清南道位于韩国中西部。道厅位于大田广域市。这里山与海、辽阔平原与深水江河相映衬,构成协调而美丽的景观。1500年前这里绽放了灿烂且富有独创性的百济文化,其命脉世代相传,使这片土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忠南还是众多儒生和独立运动家曾居住过的忠节之乡,彰显伟大先烈们的爱国精神。在经济方面,忠清南道注重汽车、半导体、显示器、钢铁等出口主力产业到先导未来的新成长尖端产业以及配件产业,带动韩国的经济发展。忠清南道政府网站,http://www.chungnam.net/chinese_simplified/CCN-FA-01.jsp? mnu_cd=CCNMENU00004&initNavi=1#stamore_view_language。

全罗北道(Jeonbuk) 全罗北道位于朝鲜半岛的西南部,西临黄海。道府为全州市。全罗南北道通常一并被称为湖南圈。全罗北道有山,多平原,是韩国的千年谷仓,韩民族饮食文化的命脉在此得以传承。这里既是最具韩国特色的时尚、文化之乡,也是拥有秀丽风景和得天独厚之自然环境的地方。

全罗南道(Jeonnam) 全罗南道位于朝鲜半岛的西南端,西临黄海,道厅位于光州广域市。

庆尚北道(Gyeongbuk) 庆尚北道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东临韩国东海(日本海)。道厅位于大邱广域市。庆尚北道社会、经济随着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重工业战略的推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位于该道的浦项制铁是世界上最著名、生产效率最高的钢铁企业之一。

庆尚南道(Gyeongnam) 庆尚南道位于朝鲜半岛南端,东临韩国东海(日本海)。道厅位于昌原市。庆尚南道集中了韩国主要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企业,依托南面的重要港口釜山,马山、蔚山、昌原等新兴工业化城市迅速崛起,使庆尚南道成为韩国最重要的工业区。

济州道(Jeju) 济州道由韩国最大的岛屿济州岛及其附近的岛屿组成,位于韩国最南端。道府位于济州市。济州岛是一个火山岛,有大量的熔岩和岩洞。

二 地形、气候

朝鲜半岛多山少平原,山地和丘陵约占2/3。北部和东部地势略高,西部和南部坡度平缓,形成小的平原和低地。

从地质结构来看,韩国由一系列的陆块、向斜和盆地相间分布而成。从北向南可以分为京畿陆块、沃川陆向斜、岭南陆块、庆尚盆地等。从太古代到中生代,朝鲜半岛发生多次沉降、隆起、堆积和侵蚀,但是没有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中生代侏罗纪发生了强烈的大宝造山运动,整个朝鲜半岛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形成了一系列的盆地和大宝花岗岩体。从中生代的白垩纪到新生代初,发生了佛国寺造山运动,形成了新的构造带。中生代的典型地层是侏罗纪的大同系和白垩纪的庆尚系。大同系在朝鲜半岛南部分成下南浦群、上南浦群和盘松层群,主要是由砾岩、石英砂岩、黑砂页岩、煤页岩和煤层组成。庆尚系主要分布于庆尚南北道的广大地区,其中的动物化石表明,它们是在淡水到微咸水中形成的,主要为花岗岩。韩国东部沿海有一些第三纪地层。其岩石主要是砂岩、页岩、砾岩等,陆相沉积物和海相沉积物交替出现。

韩国的主要山脉有太白山脉、车岭山脉和小白山脉。太白山脉是朝鲜半岛上最长的山脉,它源于江原道的安边郡与通川郡交界处的黄龙山,沿东海海岸向东南延伸,止于太白山。这条山脉的海拔约为1000米,长约500公里。由于受到非对称隆起运动的影响,这条山脉东坡为悬崖峭壁,西坡则较平缓。雪岳山(海拔1708米,是太白山脉的最高峰)和位于朝鲜境内的金刚山(海拔1638米)、五台山(海拔1563米)等著名山峰散落其中,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车岭山脉和小白山脉都是这一主干山脉的支脉。

车岭山脉源于太白山脉的五台山,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止于忠清南道的车道岭,全长220公里。山势东高西低,最后为汉江所截断。主要山峰有桂芳山、飞来峰等。

小白山脉从太白山脉南端的太白山向西南方向延伸,止于丽水半岛,全长350公里。智异山(海拔1915米)、国望峰(海拔1421米)等高山横亘其中,使该山脉成为韩国东南到西北的主要交通障碍。

汉拿山位于济州岛的中部,海拔1950米,是韩国的最高峰。它是因新生代的火山活动而形成,山体主要由粗面岩和玄武岩构成,山顶有直径30米、深6米的火山湖白鹿潭。这里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垂直的植物分布也是独特的旅游资源。

韩国主要的平原有湖南平原、全南平原和金海平原。湖南平原位于全罗北道西部,是朝鲜半岛上最大的平原。它分布于万顷江、东津江和锦江等河川流域,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这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盛产水稻。全南平原由全罗南道荣山江沿岸的冲积平原与准平原构成,总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这里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气候温和,自古以来一直是韩国主要的水稻产区。金海平原是庆尚南道洛东江下游的冲积平原,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是韩国东南部主要的水稻产区。

韩国地形复杂,河网稠密,河流大都以雨水补给为主,河川径流季节性变化很大。在暴雨频繁的夏季,河水暴涨,汛期来临,而冬春季则为枯水期。韩国的主要河流有洛东江、汉江和锦江。

洛东江发源于太白山脉北部的咸白山南麓,经庆尚道向南流,至釜山以西注入朝鲜海峡。全长约525公里,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有南江等22条长20公里以上的支流,通航里程达344公里。洛东江水系呈树枝状,下游水流缓慢,适于农业灌溉,滋养着金海平原这一韩国东南部最主要的产粮地带。

汉江发源于太白山脉的五台山,在首尔以东与发源于金刚山的北汉江汇合,过首尔与临津江汇合后注入江华湾。全长约514公里,流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汉江几乎横断朝鲜半岛,是沟通东西部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首尔与海洋沟通的水上通路,可通航里程达330公里,有北汉江、临津江、松川等重要支流。汉江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上游建有大型水电站,下游经过京仁工业区,是主要的工业用水水源。数千年来,朝鲜民族在汉江沿岸繁衍生息,而今汉江更是现代韩国人口密集地区的生命线。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经济腾飞,也被称为“汉江奇迹”。

锦江发源于全罗北道长水郡蛇头峰,依山势蜿蜒曲折,最后注入黄海,全长395公里,有12条较大的支流。锦江下游江面宽广,水流缓慢,通航里程达到152公里,是忠清道的运输大动脉,也是内浦平原、湖南平原的主要灌溉水源。

由于地形的原因,韩国境内没有大的湖泊。

韩国位于北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两季较短,夏、冬两季较长。韩国各地区之间温差较大,平均气温为6℃ ~16℃。在全年最热的8月份,平均气温为19℃ ~27℃。而在全年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在 -8℃至7℃。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济州岛,西归浦年平均气温为15.5℃。由于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岸、三面环海,受季风的影响很大。冬天,韩国主要受西伯利亚气团的影响,西北季风呼啸而来,整个半岛非常干燥寒冷,多数地区的最低气温都下降到零下。首尔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气温为-23.1℃。而济州岛上的西归浦气温最高,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5.4℃。从12月到来年2月,韩国的降水量只有全年的10%。夏天,韩国主要受北太平洋高气压的侵袭,持续高温,风向多为西南风、南风和东南风。7~8月为梅雨季节,常有热带低气压的台风掠过朝鲜半岛,并有可能引发暴雨或洪灾。首都首尔的年均降雨量达1295毫米。

三 人口、民族、语言

朝鲜李朝末期,朝鲜半岛的人口数约为1300万。日本殖民统治前期,由于采取了卫生防疫、接种疫苗、引进西医等措施,朝鲜半岛的人口增长率稳步提高。1910~1940年大约30年间,人口出生率由3.8%提高到4.4%,死亡率则由3.5%降低至2.3%。根据1960年《韩国统计年鉴》, 1911年年底朝鲜半岛的人口数为1383.2万,1935年的人口数为2220.8万。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的入侵,大批朝鲜半岛的居民被迁移至中国东北,也有部分人迁移至日本。临近光复时,有200万以上的朝鲜人居住在中国东北和日本。与此同时,大批日本人迁移至朝鲜半岛,1910年约有17万人,到临近光复时已经高达70万人。这些日本人主要居住在城市里,1945年光复后都回到日本。1910年朝鲜半岛有华侨大约1万人,1945年增加至约8万人。

1945年光复以后,大批海外侨民回国。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和苏联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和南北分裂趋势的加剧,部分人依据政治倾向重新选择居住地,三八线南北的居民相互流动。光复之初三八线以南的人口约为1600万,以北约为880万。而到1949年韩国第一次进行人口调查时,全国人口已经达到了2017万。增加的人口中,大致而言,从海外回国的有150万~200万,从北部净迁入70余万,加上本地的人口自然增长,使人口总数突破了2000万。朝鲜战争期间,人口从北向南净迁入的现象继续存在,但战争中的死伤和出生率的降低使几年间的人口增加缓慢。

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人口变化的趋势主要有两点。第一,人口在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末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其后增长率稳步下降。1955~1966年,韩国的年均人口增长率逼近3%。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逐步显现了一定的成效,人口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1966~1970年人口增长率降至2%以下。韩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没有中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强制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达到如此良好的效果,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成就。进入90年代,韩国的人口增长率继续降低,年人口增长率不足1%。人口增长率的降低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即人口结构的老龄化。1949~2015年韩国人口增长情况见表1-1。

表1-1 1949~2015年韩国人口增长情况

注:韩国大约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调查,以上人口数据为调查数据。

资料来源:韩国统计厅网站,2015年数据见http://kosis.kr/statisticsList/statisticsList_01List.jsp?vwcd=MT_ZTITLE&parentId=A#SubCont, 1949~2010年数据见http://kosis.kr/statisticsList/statisticsList 01List.jsp? vwcd=MT_ZTITLE&parentId=A#SubCont

第二,国内人口的大迁移。韩国的快速工业化缩短了其他国家往往要经过几十年才能实现的过程,城市化也比世界其他国家要快得多。特别是在工业化初期,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了大批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年轻人。近七成的移动人口是在市、道内从乡村迁移到城市,另外三成则是在区域间流动。首都首尔往往是人们迁移的首选,其人口膨胀的程度可想而知。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首尔、釜山、京畿道等地处于人口净迁入的状态,而江原道、庆尚南道等其他各道的人口则属于净迁出的状况。

韩国经济开始起飞后,由于工业部门的快速增长和农业部门的相对停滞,城乡差距迅速拉大。1971年朴正熙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新村运动”,通过政府和民间的投资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采取发放大米补贴等措施提高农民收入,用5年的时间基本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韩国的城市化速度长期居高不下,一直到90年代,韩国的城市化速度才慢慢地降下来。

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韩国的城市化明显偏早、偏快。从韩国的经历来看,尽管存在棚户区、高失业率等短期问题,但超前的城市化带来的有利方面非常明显:一是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二是人口高度集中于城市,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三产业占GNP的比重较高;三是农村的人均耕种土地面积逐步提高,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1960~2004年,韩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从2.08亩增加到7.93亩。尽管韩国的农业一直被归为小农制,但这样的人均耕地规模依然是很可观的。

韩国人口分布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人口密度大,二是分布不均衡。根据201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韩国的人口密度高达505人/平方公里。首都首尔的人口密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16291人/平方公里。这已经是近几年来明显改善后的状况,因为首尔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的恶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搬迁到周边的卫星城居住。尽管人口近距离的迁移降低了首尔的人口密度,却使首尔附近京畿道的某些小城人口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京畿道的人口密度从2012年的1176人/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1218人/平方公里,京畿道人口数量2015年达到1239.8万。

包括首尔、京畿道、仁川市在内的首都圈,2015年人口总数达到2514.4万,约为韩国总人口的一半,在首都圈,人口密度为2751人/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口密度的5.4倍。

韩国是单一民族国家。据称,其民族属于蒙古人种新西伯利亚族类的阿尔泰族系。曾与阿尔泰族一起居住于西伯利亚的朝鲜民族,不断地向南迁移。时至今日,所谓阿尔泰族指的是突厥族、蒙古族和通古斯族等,不包括朝鲜民族。可能的解释是,朝鲜民族在南下的过程中已经脱离了阿尔泰族的主流,逐步定居于中国的东北局部地区和朝鲜半岛,发展了农耕生产与青铜器文化,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也有学者认为,朝鲜民族起源于朝鲜半岛,在这里经历了人类进化的全过程。据称,平壤市祥原郡的“黑色铁砧遗迹”,力浦地区的“力浦人骨骼化石”“胜利山人”等都是朝鲜半岛有早期人类活动的迹象。他们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朝鲜民族。中国学者多认为古朝鲜即“箕子朝鲜”。商朝末年,箕子东渡,建立古朝鲜。《论语》《史记》等诸多历史文献中对此有记载。其后,“箕子朝鲜”绵延千年,为“东方君子之国”。尽管上述说法莫衷一是,但可以基本确定的是,早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朝鲜民族的祖先就居住在朝鲜半岛了。

朝鲜民族有明显的身体特征。韩国人中等身材。从局部特征来看,韩国人头型属于短头型,额部属于广额型,肩膀属于广肩型,体形比较匀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韩国人的平均身高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韩国《朝鲜日报》网站转引BBC等媒体相关报道,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1914~2014年,韩国女性的平均身高从142.2厘米增加至162.3厘米,同时期韩国男性的平均身高从159.8厘米增加至174.9厘米。韩国《朝鲜日报》网站,http://news.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6/07/26/2016072601332.html。100年间,韩国人的平均身高增长相当显著。

1446年,世宗创制韩语文字。韩国语是拼音文字,有10个元音和14个辅音,可组成不同的音节。由于历史上山地阻隔、交通不便、交流不畅,半岛各地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地方方言,主要有东南方言(也叫岭南方言,主要在庆尚道使用)、东北方言(咸镜道)、西南方言(全罗道)、济州方言(济州道)、中部方言(包括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黄海道、首尔)等。但是,除济州道地区使用的方言外,各地的方言都相似,讲起来彼此都能够听懂,不存在交流和沟通的困难。由于首尔在朝鲜半岛政治、经济中的突出地位,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部方言的代表——首尔话——被作为标准语来使用。

从语言结构、语音、语法等方面来看,一般认为韩国语属于乌拉尔-阿尔泰语系。同属这一语系的还有土耳其语、蒙古语、通古斯-满语。

韩国语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从音韵上来看,在谓词的语干与部分词尾之间、在拟声拟态语和一些形容词的语根内部有元音和谐现象,即一个单词里的元音同化现象。从语法上来看,韩国语属于黏着语,用大量的助词、词尾等附加成分来表达词在句中的地位和语法关系。动词的词干和形容词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加上有特定语法意义的词尾。韩国语的基本句法结构是“主语—宾语—谓语(动词、形容词或名词)”。韩国语的词序,除了定语之外,其他成分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较自由地颠倒位置。韩国语的词汇可以分为固有词和借词。借词根据来源又可以分为汉字词和外来词。固有词是韩国语词汇的核心,汉字词主要来源于汉语,但读音遵照韩国的汉字读音规则。朝鲜半岛光复前有许多来自日语的借词。随着建国后韩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来自英语的外来词日益增多。韩国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讲究使用敬语,以表示不同的感情色彩和社会地位,可以表示对句中行动主体的尊敬,也可以表示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尊敬。除非是在亲近的朋友之间或和年龄或职位低于自己的人说话,如果不使用敬语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和教养。

总体来看,由于韩国语主要是一种创制文字,其使用的时间只有几百年。与其他语言相比,韩国语简单而又具有系统性,比较容易学习和书写,非常有利于韩国文化的普及,再加上政府对教育非常重视,韩国国民中的文盲很少,这是韩国独立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起步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中韩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对韩国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已经有数十所大学设立了韩国语专业。

四 国旗、国徽、国歌

1883年,朝鲜王朝派朴泳孝和金玉均出使日本,临行前朝鲜政府向清政府请求将中国的龙旗作为国旗使用,清政府回复称藩属国不能用五爪龙旗只能用四爪龙旗。于是朴泳孝、金玉均便在路途中绘制了太极旗作为朝鲜王朝的国旗使用,并成为1897~1910年大韩帝国的国旗。

1949年,韩国文教部审议委员会在确定太极旗为韩国国旗时做了明确解释。太极旗的横竖比例为3∶2,白地代表土地,中间为太极两仪,四角有黑色四卦。太极的圆代表人民,圆内上下弯鱼形两仪,上红下蓝,分别代表阳和阴,象征宇宙。四卦中,左上角的乾即三条阳爻代表天、春、东、仁;右下角的坤即六条阴爻代表地、夏、西、义;右上角的坎即四条阴爻夹一条阳爻代表水、秋、南、礼;左下角的离即两条阳爻夹两条阴爻代表火、冬、北、智。整体图案意味着一切都在一个无限的范围内。

韩国国徽公布于1970年。国徽中央为一朵盛开的木槿花。木槿花的底色白色象征着和平与纯洁,黄色象征着繁荣与昌盛。花朵的中央被一幅红蓝阴阳图代替,它不仅是韩国文化的一个传统象征,而且在此代表着国家行政与大自然规律的和谐。一条白色饰带环绕着木槿花,饰带上缝着国名“大韩民国”四字。此特点与朝鲜的国徽设计相同。

韩国的国歌是《爱国歌》。韩国最早创立的民间报刊《独立新闻》曾于1896年时刊登了多版本的爱国歌歌词,但当时“爱国歌”的旋律还未确定。后在大韩帝国时期,爱国歌的旋律被定为军队曲,称大韩帝国爱国歌。作曲家安益泰在1935年重新创作了国歌曲,立刻被当时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