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人之学”
近一阶段,打开“中国校友会”网站的主页,赫然可见“谁是中国富豪的摇篮?中国高校百富校友榜出炉!”这样的标题。据主事者介绍,此榜是依据入围2004年度福布斯、胡润和南方周末三个“中国百富榜”的高校校友人数统计得出的。
已有论者质疑这种做法,认为中国的知识经济刚刚起步,大学教育既未积累下多少资源,与富豪的关联也谈不上稳定,如此仓促评比,只反映了社会对育人周期的浮躁认识。教育界人士则认为,大学的功能在推进教学科研,而不是培育资本与财富,仅以此标准判分高下,有失偏颇。这些意见自然说得都对,但我们以为,还有更关键的问题没有说到说透,而这些问题对今天中国的教育来说,可能更为重要。
我们说,大学有其自身的定位,用古人的话,它是“大人之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即它彰显德性,爱民趋新,求臻善境,是研究大学问、成就大人格之所在。在西方,自柏拉图创阿卡德米学院,到中世纪更接近于现代大学的学者行会,欧洲大学对自由思想的提倡,虽更多张扬科学的本性,但其底里,同样洋溢着对人格完善的追求,此所以罗素说“教育的目的在使心地宽广”。
今天,我们明确大学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这些人才在服务人群的同时,能持风气而新天下,成为延展文化慧命,擘画创新制度,引领社会进步的中坚,这在精神上与东西方认定的大学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故自古及今,可以说大学与财富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大学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个过程,都不以培养富豪为目的。
当然,这并不妨碍有许多富豪接受过大学教育。即便如此,就实际情形而言,他们通常也不会简单地认同“大学造就财富”的说法。因为事实是,在走向成功巅峰的过程中,他们面对的是远比书本更复杂的社会,他们出入的是远比课堂更诡谲的商场,他们要冒许多人意想不到的经济之外的风险,他们的成本核算里,甚至要打入既成公式中不可能有的由社会积习甚至陋习派定的开支,如此等等。因此,在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今天,他们从不否认自己的成功带有或然性,甚至不可重复性。榜单的发布者仅以其人毕业于哪所高校,就认定该“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状况”,显然不尽合理。如果一定要将这两者联言,那么,与其说大学教会了他们怎样赚钱,不如说教会了他们如何成人,特别是成为有情怀、有操守的“大人”更准确些。事实上,许多成功者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大学教育充满感激,并由此不吝于回馈母校惠及社会的。
既然真实情况如此,为什么还有人弄出这样的榜单呢?这就需要探究其背后的目的与动机了。或许主事者不会同意别人对其是否怀有商业目的的猜测,也不会承认选择这个时候发布榜单是醉翁之意不在榜。但我们仍要指出,它对考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导向都是非常负面的。
首先,它暗示了大学与财富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似乎只要考上榜单上的名校,就有了致富的希望。这在无意中加重了学生对个人真实志趣的弃守,还有对金钱的恣滥的崇拜,特别是在一个如弗洛姆所说的重“占有”轻“生存”的消费社会。至于不称这类校友为“成功人士”,而改称“富豪”,显然有着以财富作诱引的功利考虑。如此将成功从财富这一向度上作无限止的放大,并以此为诱引,许给学生一个富豪的未来,则一种更真实的白手起家、愈挫愈勇的不懈奋斗,或贫富交攻中取之有道的精神成长,将最终不能在人心中得到真正的确立。
其次,这种将成功从财富的向度上作无限放大,并以此作为一切成功的范本,还会淹没或遮蔽人更本质的思想创造与精神追求,造成对不同领域内默默奋斗着的普通人以及他们的存在价值的轻忽和贬低,并最终使人变得更加功利和势利,人生价值的多元实现变得更加艰难与不可能。尽管,以传承和创造文明为职志的大学是不该这样唯富是崇的,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更不会听任狼奔豕突,让人生的田园诗意和精神梦境散若云烟。
放眼当今,风从四起,利出八方,大学生所面临的物质诱惑是空前的,只消看一下校园里有多少学生涌向财富论坛和模拟职场就可知道。不能一概说,今天的学生已没有恒定的志向和成为“大人”的理想,实在是太多的诱引迫使其忍痛放弃,进而理想让位给现实,志趣让位给薪水。如此目迷尘沙,心疲计算,身在课堂听讲,心在利场翻滚,所知有限而所欲无穷,物役过了度,心自然难免会变空虚,以致还未走出校园,工作已被视为三饱一倒,求食而已,“郁闷”一词就是这样流行开来的。现在,榜单的制造者将大学鼓捣成“富豪的摇篮”,会使这样的郁闷变少还是增多,应该不难猜想。
说到这里,我想已经清楚了。我们并不是“富者怨之丛”的赞同者,更不是一味妒富仇富,视财富若土苴,相反,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承认东西方哲人关于“无财不成义”或“资产是文明基础”的论断,并真诚地给一切处身俭而与人丰的成功人士,包括成功的校友以很高的评价。我们所呼吁的只是,为了让大学回归其本位,应该杜绝像富豪校友榜这样赤裸裸的财的宣示与利的诱引!
据说,此榜现已被引入200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用作评价高校培养创新人才能力的重要参考,这使我们深感忧虑。前此,排行榜中已有“毕业生平均年薪”这类既功利又乏公信力的指标,现在又出了个“中国百富榜入围校友参数”,公信力倒是不缺,因为身价和财富大抵可以确证,但大学的目标却极有可能就此迷失,这实在是很要不得的事。为21世纪中国大学的发展计,这样的榜单可以休矣!
200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