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与尊严无关——心理学意义的“人格”
- 星夜心理书系(全四册)
- 心灵花园 隋岩 李娟娟
- 15033字
- 2018-05-07 15:07:37
世界上没有完人,也没有完美无瑕的人格。要想造就健全的人格,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拥有幸福的人生,不妨借助心理学的方法来自我完善和超越。幽默与升华这两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都是实现自我超越的有效途径。
第一节 “人格”这回事儿——人格与气质
中午休息时间,一座商业大厦的职员纷纷作鸟兽散,寻找填补空空如也的肚子的地方。一位男子吃过了饭,正在大街上随意闲逛,突然,他看到一位年轻的女子迎面走来。他不自觉地上下打量着美眉的脸蛋、身材和穿着打扮,同时脑海中的一个声音在悄悄响着:“哇,这女孩真漂亮,身材也不错,如果做我女朋友的话,肯定特别爽。”这时,头脑中的另外一个声音说:“不行,你怎么这么色啊,还没认识人家,就开始胡思乱想了。”之前的声音说:“还是跟着她,制造机会,和她认识一下吧。”另外一个声音又说:“不行,休息时间马上就到了,一会儿还要回去上班呢!”就在两个声音争吵不休的时候,大脑里出现了第三个声音,说:“你们不要吵了。赶快走过去跟她要电话,下班之后再打给她。就这么办吧。”于是,男子笑嘻嘻地向着走过来的女子说:“你好,我叫李涛……”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稀松平常。可是,你一定不曾想过,这样短短几秒钟的争论中,出现了人格中三个完全不同的角色——本我、自我和超我。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当男子见到漂亮美眉,想要制造机会,认识一下,想要对方做自己女朋友时,就是受到本我的支配。本我属于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一般由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组成,比如饥饿、口渴、性等。本我遵循快乐的原则,一旦出现,必须立刻满足,就像婴儿饥饿时会大声哭泣,要求喝奶,而不会考虑时间是清晨还是半夜。
与本我争论不休,就是超我的职责。它会按照社会道德的标准,来压抑本我的冲动,就像男子脑海中的第二个声音告诉他的——“没有认识人家,就不要胡思乱想”。还有“休息时间马上就到了,下午还要上班呢”。超我是人格中接受社会约束而逐渐形成的,它会按照完美的原则,要求人的行为符合理想的标准,或者规定人的行为不要犯错。
最后出场的,调和争吵的和事佬,就是自我了。它存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负责缓冲本我的原始冲动,调节超我的完美管制。自我会按照具体情况的要求,来指挥人的行为。就像故事中的男子,最后依从自我的决定,“走过去跟她要电话,下班之后再打给她”。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如果本我的需求无法立即满足,它就会依从现实的情况,找寻满足本我的方法,同时,让本我的冲动,符合超我的道德要求。
人格中的这三个层次,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它们遵循着各自的分工,变成了三个完全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角色。本我反映了人的生物本能,属于“原始的人”,自我按照现实原则行事,属于“现实的人”,而超我向来追求完美,代表人的社会性,属于“道德的人”。通常情况下,这三个角色能够和平相处,保证一个人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之一发生失调,都有可能产生可怕的行为,甚至危害他人。比如,本我冲动过于强烈,就不会顾及道德和法律,为了满足原始需要,无恶不作,甚至发展为反社会人格。
王强本是一个社区内的普通工人。他在工厂上班时,一直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工作业绩总是勉勉强强。下岗之后,更是赋闲在家,靠着社会救济金艰难过活。其实,在他十八岁时,曾参与入室偷窃,被关押了一年半。不过,认识他的人都不曾想到,十几年过去了,他不仅没有改掉偷盗的毛病,反而愈演愈烈,发展成为危害社会的大盗。
刚刚下岗时,王强还能去找一些临时工作,帮助妻子贴补家用。随着下岗的人越来越多,找工作越来越困难,他开始整天待在家里,赌博、酗酒、和妻子吵架。两年后,妻子忍无可忍,决意和他离婚,独自带着孩子回娘家生活。
离婚后的王强意志更加消沉,一直没有正式的工作,生活也变得更加拮据起来。一开始,他只是在手头紧的时候,偷路人的几个手机或者钱包,解决一下燃眉之急。后来,偷盗上瘾的王强,发展到入室偷窃、入室抢劫、强奸和蓄意伤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有那么一段时间,一天不干点坏事儿,我浑身都觉得不自在。”
在他归案后,心理学家曾对他的人生经历进行过细致的分析:“王强用偷盗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无法控制的时候,甚至成为一种习惯和自我安慰的方式。他不会认为偷盗是可耻的,是违法社会道德的行为,而只会认为是一种很刺激、很有意思的事。老百姓称这种人为‘冷血动物’,其实,他是因为缺乏共情能力,而渐渐发展出来的反社会人格。”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有私欲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最原始的本能冲动。贪婪、占有欲和寻找快乐,都是人格中最原始,也最重要的部分。但是,普通的人通过自我和超我的调节,能够让自己的行为按照社会的标准进行,在满足个人欲望的同时,还会考虑到行为的后果。但是,如果一个人过分放纵本我的冲动,而轻视了超我的社会要求,也不接受自我的缓冲调节,就会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将外界世界看作发泄私欲的工具,通过伤害他人,寻求原始冲动的满足。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人格中的先天基础——气质。我们常听人说,“这个女孩真有气质”,或者称赞某个男演员“他很man,很有男子汉的气概”。这种气质,指的是一种社会表现,是一个人从内到外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包括修养、品德、行为举止、接人待物等方面。一般,我们习惯用落落大方、温文尔雅、豪放大气、不拘小节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一个人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凭借夸赞说出来的,而需要长久的时间,在内心修养和文化积淀上持之以恒的熏陶,才能形成。
在心理学上,还有另外一种气质。不过,此气质非彼气质。人格中的气质指的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气质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的,是给别人的一种整体感觉。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就像一个婴儿刚一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有一位医生,叫作希波克拉底。他很早就观察到人有不同的气质,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如果这四种体液调和,人就会健康;如果这四种体液失调的话,人就会生病。后来,有人根据人体内的这四种体液的不同比例,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即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质。多血质的人,灵活性高,易于适应环境变化,善于交际,精力充沛而且效率高,代表人物就是荣国府的王熙凤。黏液质的人,反应比较缓慢,但是意志坚定,能够持续而稳健地辛勤工作,情绪不易激动,也不易流露感情,代表人物就是薛宝钗。胆汁质的人,情绪易激动,反应迅速,脾气暴躁,有一种猛烈燃烧的热情,能以极大的热忱投身于事业,却常常不能自制,代表人物就是以火爆脾气著称的张飞和李逵。抑郁质的人,心思细腻,优柔寡断,有些孤僻,情绪完全由周围环境决定,即使是微弱的刺激,也会产生强烈的反应,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林黛玉。
其实,气质是人的天性,本无好坏之分。它会将群体中的人自然地分成不同的类型,却不会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更不会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人既可以成为品德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也可以成为道德败坏、有害于社会的人。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两面,如胆汁质的人,可成为积极、热情的人,也可发展成为任性、粗暴的人;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工作能力强,易适应新的环境,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容易转移,常常做事无恒心等。在个人发展中,可以凭借自我约束和用心培养,调节气质中的负面,帮助自己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格。
第二节 造就人格的关键期——童年与人格形成
首先,我们来聊聊孩子的出生顺序对性格和前途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每当谈起家中哪个孩子成绩最好、哪个孩子最会照顾人、父母上年纪后可以依靠哪个,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老大;而提到最任性、最会闯祸、最让人不放心的那一个,多半是指最小的弟弟或妹妹。当然,无论你是家里的老大还是老幺,本身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家庭中的出生顺序会对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有句俗话说:“老大傻,老二尖。”就是说老大比较笨,老二比较聪明。其实,这个“傻”,并非真的说老大没有老二聪明,而是相较于外向活泼、机灵聪明的老二,老大要显得忠厚老实一些。通常,家中的老大都是做事踏踏实实,富有责任感,没有那么多窍门儿和鬼点子。当然,这一性格的养成,和父母对待他的方式、与兄弟姐妹间的相处都有一定关系。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最早提出,出生次序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他认为,长子和长女会享有家中独生子女的优越身份。因为,当家中还没有其他弟弟妹妹时,老大会被父母当作独生子女对待,用高涨的热情来迎接家中第一个孩子,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关注他和教育他上面。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相册中,老大的照片要远远多过其他孩子,而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家里的照片数量则开始减少。
在弟妹未出生前,老大独享父母全部的爱,习惯了成为关注的中心,当弟妹出生后,老大会力图保持自己先前的特权。有的老大能够在弟妹间,行使教育、管制和活动指挥的权利,自然而然地变成团体中的领导,因此老大做事更像成年人,成年后做事会考虑得更周全,更有责任感,而且能够顺利地适应社会压力,成为组织中的领导者。
随后出生的第二个孩子,一出生就要与哥哥分享父母的关注,会产生内心的不平,会感觉自己被哥哥夺走了所有的荣耀。因此,第二个孩子往往与老大站在对立面,不过,这种对立并不意味着两人关系不好,生活中处处为敌。可能在整个人生中,第二个孩子都会将哥哥当作自己的第一个榜样,永远在试图超越哥哥,因此他会更有创造力,取得更大的成就。不可避免的,他也会一直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中。
而排行最后的孩子,也就是所谓的老幺,常常会被当作婴儿看待,接受父母最多的关注,总是能够得到来自哥哥姐姐的帮助和关怀。父母这时已经具有了养育孩子的经验,对他们的管制不会像对哥哥姐姐那样严格,因此他们自己也会表现得像个孩子,任性、顽固、个性较强,时刻享受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不过,老幺也常常是被全家人宠坏的那个,性格懦弱,无法成就事业。比如,罗斯福成为美国的总统,而他的弟弟却潦倒一生,最后死于酒精中毒;克林顿的才华备受瞩目,他的弟弟却因为涉毒在监狱中度过多年;小布什从政的手段强硬,却免不了他的弟弟备受经济丑闻的困扰。
其实,在很多名门家族都存在哥哥姐姐风光无限,弟弟妹妹备受压抑的情况。其中,一部分原因来自老大过于出色的成绩,或者过分耀眼的光环;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出生顺序,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命运。当然,也有例外。
1924年,在北京西城一个胡同的大宅院内,一位虚弱的老人用他生命中最后的力气,留给了站在病榻前的三个儿子三样东西:书法交给了大哥吴浣,小说交给了二哥吴炎,围棋交给了三弟吴泉。
吴家本身是书香世家,后又在朝中为官。吴家祖父去世后,家道开始败落,于是,父亲带着三个儿子来到京城为官。在胡同的大宅院里,自小饱读诗书的父亲为三个儿子请来私塾先生,教授他们四书五经,期待三个儿子能够重振家业。后来,父亲察觉到,在这个前途难测的时代,对孩子进行传统的古诗文教育,恐怕已经毫无意义了。于是,父亲将振兴家族的重担放在了大哥吴浣身上,为他聘请了汉学老师,还聘请了英文、数学老师,希望他能考上中学,将来为家族争光。
作为二哥的吴炎,算是一个比较淘气的孩子。与两个兄弟相比,他的性格活泼外向,常常喜欢往外面跑,整日在北京的街头巷尾玩耍。也正因如此,在兄弟三人中,他是受到父母训斥的次数最多的一个。不过,在后来的求学中,他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全家都陪伴三弟赴日之时,他选择独自留在国内读书,几经辗转后,考上了南开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吴炎作为一名热血青年,还参加过学校的反日活动,后留在母校任教。
三弟吴泉,最不善做的事就是读书。和两个哥哥一起念书时,连简单的诗句都记不下来。有时候,即使嘴里背出了书中的内容,脑子里怎样都记不住。可是,他却对围棋情有独钟。棋谱定式看过一遍,便能熟记在心。因此,他从早到晚就是守着棋盘下围棋,看棋谱。
几十年后,接受父亲不同遗物的吴氏三兄弟,以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选择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大哥吴浣做了伪满洲国的官员;二哥吴炎投身革命和抗战,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三弟吴泉东渡日本,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的棋坛高手,成为围棋界的无冕之王——吴清源。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形成的影响。
一个人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我们就会说:“这个人具有健康的人格。”若是一个人常常没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常主动攻击他人,我们就会说:“这个人可能有人格障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一定会拥有不同的人格发展路径。
人格分为性格和气质两个部分,气质是天生就注定的,但是,人的性格形成却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虽然这其中也有遗传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但主要影响仍在于后天的家庭环境。人格一般在一个人的幼儿和儿童时期形成,很多父母都认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殊不知,这时正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父母组成的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也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打下深刻烙印的外部环境。一个装修奢华、物质充裕的家,并不一定会给孩子带来快乐、充满阳光的童年。相反的,一个房屋简陋,但整洁有序,健康向上的家,却能帮助孩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因为,家庭的温暖气氛、亲人间的轻松交往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就会导致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按照一般的分类,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四种,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放纵型。民主型的父母会鼓励孩子独立,温和地询问孩子的意见,在悉心引导中,帮助孩子做出独立的决定。因此,在民主型家庭成长的孩子,会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平等待人的意愿。
专制型的父母,对待孩子,就像古代的帝王对待臣子一样。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一旦犯错,就用严厉的惩罚解决,非打即骂。这种教养方式,通常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他们不会觉得父母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甚至会故意疏远。在专制型家庭长大的孩子,常常孤独、不合群,找不到自信,严重时还可能性格执拗,对外界充满敌意,有些神经质。
放纵型的父母有些不负责任,他们将孩子放在一边,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这样的孩子,由于从小就没有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因此情感冷漠,无法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而且,还会因为无人关心他们的行为,而形成自由散漫的性格,很难有所成就。
溺爱型的父母与放纵型恰恰相反,他们往往对孩子过分关心,过分关注,对孩子的一切要求又是百依百顺,父母从未拒绝他们的要求。因此,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自私、任性、过分依赖他人,而且懒惰,蛮不讲理。
小周是一个18岁的男生,今年上高中二年级。身材挺拔、长相清秀的他,小时候特别招人喜欢,邻居家的叔叔阿姨都夸赞他活泼,聪明,还特别懂事。可是,自从上了高中之后,他不仅经常翘课,还开始迷恋网络游戏。从一开始的每周去网吧玩,发展到每天晚上偷偷溜出去玩,如今,已经发展到逃学,骗父母的钱,整日沉溺在网络虚幻世界里的地步。小周为何从小时候聪明懂事的孩子,变得如此叛逆不羁?从他的成长环境中,或许可以找到些端倪。
小周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父母原来都是工厂的工人,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妈妈每天晚上都会辅导他的功课,一家人欢欢笑笑,其乐融融。可是,自从父母双双下岗后,开始做水产生意,小周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因为爸爸妈妈每天做生意特别忙,不是出差洽谈生意,就是出门应酬客户,于是,小周小学三年级时,就搬到爷爷奶奶家,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周末去探望他一次,给他买最好的学习用品,最新款的运动鞋,给他留下大把的零花钱,可是永远只打听他的学习成绩好不好,有没有和别人打架,和小周之间从来没有过深刻的交流。
小周升入初中后,有一次,因为小事和同学动起手来,被打得不轻。周妈妈接到电话,在百忙之中赶到学校,可是,还未搞清楚事实的周妈妈,劈头盖脸地训了老师和打人的同学,还扬言要到医院验伤,要求学生家长和学校赔偿。经由老师的一番解释,才知道是小周误会别人拿他的东西,先动手打人的。临走时,周妈妈偷偷地告诉小周说:“以后有人欺负你,不要害怕。谁打你,你就把他打趴下。”
升入高中后,小周和一群不良少年成了朋友。他们的共同爱好就是逃课、打架、玩网络游戏。后来,小周上网成瘾,经常整天整天地逃课,还向同学借了很多钱。周妈妈得知后,帮他还了学校的债务,并且在爷爷家给他留了一台崭新的电脑,“如果你要上网玩游戏,放学回家玩就行,何必到外面去呢?”说着,她给小周留下一笔钱,继续忙公司的生意去了。
直到高二的一天,小周和身边的几个同学连续一个星期在家里打游戏,既没有上课,也没有请假,被学校开除之后,小周的父母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从小周的成长过程中可以大概了解到,小周父母的教养方式属于溺爱加放纵型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如果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毫不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在长时间的放纵和忽视下,很可能让孩子形成孤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还可能因为亲情上的冷漠而交到损友,走向自我堕落的迷途。
在众多的教养方式中,最可取的就是民主型的父母。民主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如果一个人在父母的家庭中无法感受到爱和被爱,那么他成年后,也很难去爱人和尊重他人。另外,民主的家庭环境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让他在人格中慢慢建立起自尊和自信,这样的孩子情绪稳定,感情丰富,能与人和睦相处,也较容易实现目标。
最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童年创伤在一个人的人格和心理上留下的烙印。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对自己的童年往事和少年回忆都有着不同的感悟。无论是爱,是痛,是悔恨,是愧疚,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童年生活对自己一生的影响,童年的心理创伤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和命运。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总是习惯在相恋的异性身上寻找成长中缺失的关怀和温暖;遭受家庭暴力或虐待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强迫人格,甚至出现反社会情绪;在年少的爱情中遭遇抛弃或背叛的人,则会影响一生的恋爱和婚姻。
在很多人的生命中,由于童年的不幸造成成年后引发的问题往往数不胜数,带给自己痛苦的同时,也给身边的人带来惨痛的经历。心理越不成熟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越容易依赖对方;心里越没有安全感的人,在爱情里越容易变本加厉地从恋人身上弥补过去的伤害;越是感到自责或者愧疚的人,越容易封闭内心,拒绝向他人交付情感。
章昕和阿占是两个同病相怜的人,他们同样渴望来自他人的温暖,同样渴望被爱,却始终无法摆脱早年的情感阴影,在摆脱痛苦、寻找自我、寻找爱情的路上,波折前进。
章昕是一名作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文字中幻想着一个个生动的人物,让人动情的场景。可是,有时候过分地运用想象力,却让她的生活充满了恐怖和惊悚。
她刚刚搬到一个新的住处,就遇到了一系列诡异的事情。房东说,他的妻子和儿子死于暴雨后的泥石流,于是她在衣帽间的镜子里,看到了两个满身泥水,面目狰狞的人影;洗澡时,她会看到一个男人冲着她大声地哭泣;房间里的水管每天半夜,都会叮叮作响……这一切恐怖的事件,让原本敏感脆弱的章昕,陷入了疯狂的境地。
在表姐的介绍下,章昕来到了阿占的心理诊所,想要借助心理医生的帮助,解开一直困扰自己的心结。在阿占几次细致的问询下,章昕的少年往事也开始显露无遗。原来,在她幼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后将她抛弃,先后移民到澳大利亚,留下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从小经历人情的冷漠,生活的惨淡让她渐渐变成了一个闭塞而自卑的女孩。她总是想要在男朋友的身上寻找依靠,可是她强烈的占有欲和霸道无理,却又让身边的男孩子心生畏惧,一个个地离开她,重新去寻找爱情。每一次的恋爱、分手,都让章昕原本脆弱的内心备受打击。经历了太多情感的大起大落,让她几经崩溃,甚至逃避现实,想要自杀。
阿占在细心的观察后,很快找到了章昕的症结所在,并从澳大利亚请来了她的父母,帮助她解开了多年的心结。章昕一点点地乐观起来,灵异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可是,章昕的童年经历,却引爆了阿占心底一颗沉静许久的炸弹。
阿占是心理学专业的留学生,工作敬业,专业一流。可是,他从来与人疏远,既不参加同事的聚会,也不看望旧日的好友,他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研究病人的档案,分析病例报告,俨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近日来,在治愈了章昕的病症后,他开始看见多年前的影像——一个年轻的女孩,化好了妆容,躺在棺材里,在众人的簇拥下送去入殓;一个穿着白衣的少女,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出现在盥洗室的镜子里,出现在大楼的橱窗里,出现在游泳池的水底,出现在任何阿占出现的地方。
那个一直跟随他的女孩,就是阿占多年前死去的女友。他们在中学时恋爱,女孩默默地为他等待,为他付出。可惜,年少的感情总是像暴风雨一般,来去匆匆。当阿占提出分手时,情绪激动的女友,受不了情感的打击,用剪刀划开了自己的手腕后,从学校的高楼跳下,不幸身亡。
多年来,阿占没日没夜地学习,毕业后又没日没夜地工作,希望可以借助身心的疲惫,逃避痛苦记忆的鞭笞。可惜,他对章昕产生的爱意,再次引发了他对前女友的愧疚。那个缥缈的影子,在不停地质问他,追逐他,直到将他逼上大楼的天台。阿占哭诉着对她说:“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开心过,一直以来,我都不能接受任何一个女子,这都是因为你。你死了那么久都不开心,我有什么权利开心。如果我死了能令你满足,让你开心,我会做。”就在阿占绝望地看着地面,想要纵身一跃,以死赎罪时,站在背后的章昕叫住了他——原来,一切都是幻觉。
其实,章昕和阿占两人的恐惧来源,都可以从他们童年时期的经验中找到答案。章昕从小被父母抛弃,并且错误地认为,父母的不幸和她的不幸都是自己的过错。多年来她孤独地成长,让她时刻体会着不安全感,也让她比任何女生都依赖男友的情感,强烈地占有着他的全部,害怕自己再次被抛弃。因此,她多疑敏感,在幻觉中看到有人来伤害她;当男友提出分手时,她常常以死相逼,来逃避被抛弃的痛苦。
阿占则始终在逃避自己内心的愧疚。他选择忙碌的工作,选择孤单一人的生活,当他发现自己爱上章昕时,选择否认这份感情。那些恐怖的影像、凄惨的声音,全部来自他的内心深处,由他对章昕的爱引发了压抑在他心中多年,始终不敢面对的愧疚感。
很多时候,来自内心的痛苦,要远远大过来自外界的痛苦;由遥远记忆引发的痛苦,会大大超过今日为生活奔忙的痛苦。每个人都是伴着过去的记忆,一路坎坷走到现在的。当我们还很弱小的时候,无法避免地遭受到外界的各种打扰,在空白的生命中留下异常深刻的痕迹。这些痕迹变成了日后生活的雏形,如果它是健康的,成年后便可快乐地生活;若它是负面的、消极的,则会给成年后的我们带来更多的痛苦。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即使拥有童年的创伤,只要坦然接受,一切心结还是会一一打开。就像阿占一样,直面令自己害怕,甚至是永远无法面对的那份愧疚,对当时的她说出内心的感受,只要在痛苦的根源上得到解脱,一切都会平复,一切都会过去。
第三节 性格不仅仅决定命运——性格与健康
假如,你是个处处要强,又天生爱着急的人,请省察一下:你是不是做事动作快,说话也特别快,爱打断别人说话,喜欢让周围人都听你的?你是不是不仅对自己的要求高,而且用同样的标准要求着身边的人?朋友赴约时迟到了、家人取东西慢了、同事的工作效率低了,你是不是特别看不顺眼,说不上两句就要发火?如果你符合上述的情况,那么从现在起,就要引起警惕了。
许盼从小就是一个要强的女生,她是班里的班长,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她也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是,她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她不仅要求自己在学业上是最优秀的,在体育、音乐等其他方面也必须比班上的其他人好。
于是,她整天忙忙碌碌,每天早早起床跑步,吃过早饭去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还要到琴行学习钢琴,甚至在课余时间,她也要拿出一本课外书来读,让自己的大脑不得一刻钟的清闲。初三时,她的班主任看到每天奔忙的许盼,曾劝许盼的妈妈说:“许盼的功课已经非常紧张了,这个时候,学琴或是跑步是不是可以暂时放一放?”许妈妈无奈地说:“这些活动都是她自己要求的,我和她爸爸也劝过她,可是,这孩子太倔了,一直都说没事儿!”
就这样,多年来,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信念,她凭借着最优秀的成绩考入市里最好的高中,考入众人望而却步的重点大学,并且凭借从不间断的艺术训练,开始在各大钢琴比赛中崭露头角。毕业后,顺利进入跨国企业任职的许盼,继续她整日急急忙忙的生活。今天筹划这个活动,明天安排那个会议,每天的行程排得满满的,总是想要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却又始终觉得时间不够用。
工作上成绩喜人的许盼,却一直找不到能够跟上她的步调的男友。在大学时,同专业的男生约她出去。趁着活动的间隙,她出去赴约。可是,从逛街,吃饭,到跟着他走进电影院,她的心中一直在嘀咕:“在电影院里,看着一部烂俗的爱情片,白白地消耗90分钟,好像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简直是浪费我的时间嘛——我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呢!”于是,电影还未放完,她就一声不响地回到了学校的活动中,继续扮演活动总监的角色。
工作后,每次遇到男士的邀约,她都像完成任务一样,勉强地参加每一次约会。一边催促着服务员快点买单,一边计算着时间成本和回报的关系,一旦觉得浪漫的约会降低了她的人生品质,她就会不告而别,甩头而去。有一天,一个因为迟到两分钟而被她训斥的男生气愤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快乐,什么叫作享受,你只知道怎么把每天的时间排满,怎么让你身边的人跟着你受罪……”
第一次被人教训的许盼,虽然嘴上狡辩,不服气,心里却在默默反思:“好像我每天都挺累的,好像我真的盼着每天过得快乐,可是事情太多,快乐总是离我那么遥远!”依旧保持自我的许盼,直到遇到了部门的新人张薇,才算真正遇上了对手。张薇是一个个性沉稳,做事不紧不慢的女生。比许盼小一岁,却比她多了两年的工作经历。她看起来内心特别平静,工作起来不像许盼那般风风火火,却在不温不火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缠的客户。
许盼遇到了强劲的对手,争强好胜的劲头又被激起来了。她一向要强又要面子,根本见不得有人比她优秀。于是,她开始每天加班工作,四处奔忙,不是出差就是开会,将所有的心思放在超过张薇上。她想:“月底就是公司新一轮的人事变动了,我一定要晋升部门经理,让张薇看看我的能力。”可是,一个星期之后,她就因为过度劳累引起的贫血,住进了医院,需要留在家里静养。她的工作全部由张薇代理,而月底的任命,也自然而然地变成张薇升任部门经理。
人的性格分类除了分为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还分为A型性格和B型性格。像许盼这样,过分争强好胜,要强又好面子,整天活得忙忙碌碌,神经过度紧张的人,就属于典型的A型性格。这种性格的人,无论是运动、走路,还是吃饭,节奏都特别快,对很多事情的进度缓慢感到不耐烦,而且总是试图同时做两件事,既不知道如何保持身体健康,也不懂得如何度过休闲时光。与A型性格的许盼恰巧相反,B型性格的张薇性格不温不火,工作起来有条不紊,对待事物有一套自成系统的处理方式,能够胜任重要的工作,却知足常乐,不好与人争。
A型性格的人过于强调时间概念,而常常忽略生活和工作质量;B型性格的人睿智机敏,沉稳而有创造性。也因为这样,占据高层管理位置的常常是稳健的B型人;而工作勤奋努力,时刻要求上进的A型人,却只能成为最优秀的推销员、业务员或者销售经理。
在健康方面,B型人的健康水平较A型更乐观,而且他们也最易与长寿结缘。调查资料显示,长寿的人群中80%以上属于B型性格的人。而偏头痛和冠心病的发病,却常常跟A型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冠心病患者中,有70.9%是A型性格的人,A型人患上冠心病的概率甚至高于B型人的两倍。也就是说,性情急躁、缺乏耐心、争强好胜的人群比较容易发病。即使没有疾病发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A型人数量也远远超过B型人。
第四节 造就健全的人格——幽默与升华
世界上没有完人,也没有完美无瑕的人格。要想造就健全的人格,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拥有幸福的人生,不妨借助心理学的方法来自我完善和超越。幽默与升华这两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都是实现自我超越的有效途径。
清朝时期,有一名八府巡按曾一度精神抑郁。他整日感到内心伤感,胸中憋闷,虽然请了很多知名的大夫,却一直找不到病症的真正原因,也不见病情好转。后来,有人介绍说,扬州有一位姓赵的大夫,他有一种奇特的药方,可以治疗精神抑郁。于是,巡按大人千里迢迢赶到扬州,来到赵大夫家中就诊。
赵大夫观察了巡按大人的气色,又为他切了脉,却一直沉默不语。在一旁神色焦急的巡按大人一再追问道:“我的病情到底如何?赶紧给我开个方子吧。你不是有一个奇特的秘方吗?”经过巡按大人的再三催促,赵大夫才不紧不慢地开口说:“按照我的诊断,巡按大人身上的病,应该是月经不调引起的。无须医治,过段时间就会自然痊愈了。”巡按大人听后“哈哈”大笑,连连称他“庸医庸医”,然后带着失望的神色,愤愤离去。
回家后,巡按大人逢人必讲这个故事,一边放声大笑,一边讽刺着赵大夫平庸的医术。不过,他每次对人讲过之后,都会心情大好,抑郁的情绪也渐渐消散了,抑郁不治而愈。他一直搞不明白其中的原因,直到有一天,巡按大人突然醒悟,“原来,这就是赵大夫给我开的神奇秘方”。后来,巡按大人带着厚礼,前去拜谢赵大夫。赵大夫看到他病已经痊愈,于是向他说明了“不药而宽神治病”的道理。
从这个故事中可见,幽默疗法自古有之。幽默作为一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除了可以愉悦人的情绪,使人开怀大笑,还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节血压和心脏功能,有助于身体健康。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曾经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幽默像马车上的弹簧,没有它,人生路上的每一块小石子都会让你颠簸得难受。”
幽默是一种心理上自我保护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修养之道。人际交往中的幽默感,可以及时化解尴尬的气氛,维持人际关系的稳定;遇到有人恶语伤人,或者蓄意中伤时,恰当的幽默感还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困境,让自己从弱势的处境中解脱出来。
在人群中,举止潇洒、谈吐不俗的人的确令人觉得舒适;那些不时地开些玩笑的人,同样可以让听众觉得心情舒畅;而那些即使心地善良,却始终板着一副面孔的人,永远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人的感觉,使人难以亲近。一份关于两性研究的报告甚至表明:“对女性而言,她们在选择伴侣时,所有人都对男士的幽默感有所要求。女性更愿意选择言语风趣、富有幽默感的男性作为关系伙伴。有时候,只要他能让她笑,女性甚至会主动忽视男性身上的其他缺点。”
我们知道,人的梦、失言和无意的举动都可以泄露心灵深处的秘密。心理学家后来发现,幽默感也是人类众多无意识行为之一。心理学家通过观察人们对各种幽默笑话的不同反应,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到好笑以及为什么会发笑,用来探知人与人之间在精神品质方面的差异。有时候,如果你希望了解一个人潜意识里压抑了哪些东西,只要看看这个人喜欢什么样的幽默,便可一目了然。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道:“笑能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快感,它把一个充满能量和紧张的有意识过程转化为一个轻松的无意识过程。”另外,幽默还可以增加一个人的个人魅力,具有幽默感的人在与人交往中,更容易取得大家的信任和好感。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也是著名的演说家。他经常游历各州,到各个地方宣讲他的思想。无论是他的小说作品,还是现场演讲,马克·吐温一向都以高超的幽默、机智和才气著称。即使在生活中,他也将自身独特的幽默与讽刺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次,他来到一个小城镇做演讲。晚饭前,他决定去找一家理发店,整理下自己的妆容。走入店里后,理发师和他相互问候了一番,听到他的口音,理发师亲切地问:“您是外地人吧?”
马克·吐温回答道:“是的,我是外地人。今天是我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来。”
理发师继续说:“那你来得真是时候,今天晚上,马克·吐温会在这里做演讲。您一定特别想去看的,对吗?”
马克·吐温心里嘀咕着,回答说:“嗯,我会去看的。”
“可惜,他的演讲不太容易搞到门票,您如果没有票,就只有站着的份儿了。”理发师替他惋惜道。
“是啊,真讨厌!我的运气一直不好,每次那个家伙做演讲,我都只有站着的份儿。”
笑过之后,我们再来认识升华的心理防御机制。首先,我们从歌德的经历开始,了解“升华”的强大力量和深远意义。
1772年的夏天,年仅23岁的青年歌德在一场乡村舞会上,偶然结识了夏绿蒂·布甫。他不曾想过,这个年轻但却并不美貌的女子会占据他灵魂的全部,带给他甜美的爱情,又留给他无尽的痛苦,更不会想过,因为她带给他的失恋痛苦,让他在文学上展现了惊人的才华。
当时在舞会上,云集了当地众多年轻貌美、体态翩然的女孩子,可是,在所有的女孩子中,歌德只对夏绿蒂一个人倾心。其实,她并不是最美丽的那个,却是非常真实、自然的一个。夏绿蒂穿着一身简朴的裙子,在人群中愉快地跳舞。歌德看出了她的自然美,欣赏她毫不矫揉造作的幽默和机智。整个舞会上,歌德都显得特别兴奋,小巧玲珑的夏绿蒂,在歌德眼里仿佛变成了浑身散发光芒的女神,让他异常着迷。
歌德喜欢上了这个可爱的姑娘,喜欢看她笑,看她轻盈地舞蹈,看她忘形于欢乐的样子。为了看到她另一方面的品质,第二天,歌德就迫不及待地去拜访她了。很显然,夏绿蒂也非常喜欢歌德,佩服他的才华,乐意听他谈论文学和诗歌,耐心地听他朗诵荷马的著作。歌德陶醉在爱情的甜蜜中,想要一直与她相守。可是,有一个事实他并不知道——夏绿蒂已经订婚了。而且,她不是三心二意、朝秦暮楚的那种人,她会忠于自己的未婚夫,绝对不会违背他的意愿。
当歌德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悲伤万分。这段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瞬间变成了一个悲剧,在他的心头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当时,在爱情和友情、欢乐和痛苦之中矛盾挣扎的歌德,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终于决定离开夏绿蒂,离开让他伤心的地方。
经过几天的颠簸,歌德回到了家乡法兰克福。可是,他虽然人回来了,心却留在了夏绿蒂身边。一回到家里,他就不停地给夏绿蒂写信,一边倾诉自己的相思之情,一边请求夏绿蒂不要忘记他。甚至,他还在自己的床头挂上了夏绿蒂的照片,用这种方式以求能够朝夕相见。
眼看着夏绿蒂的婚期越来越近,内心更加混乱、更加痛苦的歌德,却收到了好友耶路撒冷因为失恋而自杀的消息。和歌德的经历有些相似,他的好朋友耶路撒冷爱上了一位同事的妻子。求爱不得之后,在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样是无望的爱情,同样是身体和心灵备受创伤的经历,耶路撒冷选择了自杀,而歌德选择了拿起笔杆,记录下这刻骨铭心的爱恋。
两年来,歌德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将耶路撒冷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串联在一起,积聚成胸中炙热的写作冲动。1774年,歌德觉得故事的轮廓在心中已经酝酿成熟,于是他闭门谢客,放下了身边所有的杂事。他不拟提纲,不打草稿,每日在书房里振笔疾书。短短四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便写出了震惊世界文坛的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因为失恋,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却也因为这爱情的痛苦,让他在事业上取得了莫大的成功。在写作时,他像一个梦游者一样,离开了喧嚣的世俗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当他写完这本小说时,他像从一场大病中清醒过来,摆脱了对于夏绿蒂的思念,也摆脱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心理上的升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升华”这个词,由弗洛伊德第一次提到。它是指把心中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标准的或者是超我不能接受的能量,转化为活动能量的过程。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的行为一定是受到社会道德约束的。如果某个人表现出与社会规范不相符的行为,比如歌德向一位订婚的女士求婚,耶路撒冷追求一位朋友的妻子,都可能受到道德的责罚。因此,这种内心的冲动,就必须改头换面,采用社会能够接受的方式,迂回曲折地表达出来。比如,一位倔强好强的女生,理智上不允许她表现出嫉妒别人的优异成绩,于是她发奋学习,力争自己的成绩超过别人;一个人有打人的冲动,因为害怕法律的制裁,借助打拳击或摔跤等合理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发泄欲望;一个遭遇爱情挫折的人,无法得到对方的爱慕,通过写诗、作曲、写小说等方式,抒发自己压抑的情感。
历史上,像歌德这样利用升华的方式,将不可实现的愿望转化为艺术形式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法国的作家罗曼·罗兰,他也曾遭受失恋的痛苦。他在日记中写道:“累累的创伤,便是生命给予我们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之后,他伏案十年,写出了蜚声文坛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为降将李陵大胆求情的司马迁,因为仗义执言被判处宫刑后,发奋写出了《史记》。他们都是悲痛中的坚强不屈者,将内心的悲伤和气愤升华,为后世留下了一座座壮观的艺术圣殿。
同样作为一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升华能使受压抑的内心冲动得到宣泄,消除焦虑情绪,保持心理上的安定与平衡,还能满足个人创造与成就的需要。由于升华既能宣泄一个人被压抑的冲动,又符合人类社会的规范和要求,因此,升华对个体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它将这些本能冲动或者生活中的不满、怨愤,转化为有益世人的行为,这个世界将会增加更多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