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是面临的突出问题,又是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所在。广大的东部沿海地区,再加上辽阔的中西部内陆腹地,提供了我国经济发展巨大的回旋余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这是我国区域发展新的重大布局,有利于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形成我国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

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新动力,就在于拥有广阔的内陆腹地和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起来,可以创造巨大的内需。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把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区域和城镇化的“马力”做大做强。

一、区域协调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四大板块”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支撑带”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新的良好势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步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格局。

一是积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近年来,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制定区域和跨区域政策。特别是提出“三个支撑带”战略,启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引起了国内外的热烈反响。

二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我国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开始得到遏制。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可喜现象,就是一些中西部省份的经济增速上来了,超过了东部地区,甚至出现了投资和出口的大幅增长。这是我国区域发展进程中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变化。2014年,西部地区重庆经济增长10.9%,居全国第一;西藏和贵州经济增长10.8%,新疆经济增长10%,陕西经济增长9.7%,青海经济增长9.2%。中部地区江西、湖北经济增长9.7%,湖南经济增长9.5%,安徽经济增长9.2%,河南经济增长8.9%。从投资来看,东部地区投资206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中部地区投资124112亿元,增长17.6%;西部地区投资129171亿元,增长17.2%。正所谓“东方明西方亮”,中西部的快速发展,弥补了东部地区经济增速下降的缺口,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这一趋势有望继续保持下去。

三是区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正在形成一些新的经济增长极。我国产业转移由东部到中西部不断推进。如在西部,成渝地区、关中地区、北部湾地区发展提速。中部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正在崛起。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一些经济大省的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东部地区呈现出率先发展的新气象。2014年,广东省经济总量达到67792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省则以65088亿元位居第二,这两个省都超过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的省份依次是:山东59427亿元,位居全国第三;浙江40154亿元,位居全国第四;河南35018亿元,位居全国第五。我国已经有天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内蒙古、福建、广东9个省区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大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些地区总人口超过4亿人。这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一个历史性成就。

四是区域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在形成。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东中西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以及其他民族地区。在继续推进沿海开放的同时,加快了沿边开放、向西开放、内陆开放的步伐。国家先后设立了新疆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内蒙古满洲里、云南瑞丽、广西东兴等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支持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启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规划工作。随着我国区域经济蓬勃发展,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总体上来说,我国区域发展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区域差距扩大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中西部地区虽然近年来投资和经济增速等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需要付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