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成功在于创造力——洛克菲勒的创业史(2)

这场面试的“持久战”持续了6个星期,他从没有放弃。终于有一家商行愿意录用洛克菲勒为记账员,从此开启了他传奇致富的一生。约翰·洛克菲勒在他33岁那年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到了43岁,他建立了一个世界最庞大的垄断企业——美国标准石油公司。

洛克菲勒之所以能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找“可能”,之所以遭遇多次挫败都不放弃,在于他内心深处的信念非常坚定。当然,现在我们不提倡一定要去所谓的大公司和看似辉煌的平台,但是我们应该学习洛克菲勒这种下定决心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的精神。

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产生的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只要精神不倒,敢于放手一搏,就有胜利的希望。但是很多人在困难面前,还没有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便急忙放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有战胜困难的一颗心,那么,就没有什么是难的。在说一件事情难之前,我们首先应该问问自己,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

我们之所以说一件事情很难,往往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虽然我们嘴上说自己已经“尽力”了,其实我们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之所以说难,其实只是自己不愿意战胜困难的一种借口而已。

24岁的海军军官卡特应召去见将军海曼·李科弗。将军让卡特挑选任何他愿意谈论并且擅长的话题,然后将军再和他去讨论。结果每次将军都将他问得直冒冷汗。卡特才发现自己懂得实在是太少了。在谈话结束的时候,将军问他在海军学校的学习成绩怎样,卡特立即自豪地说:“将军,在820人的一个班中,我名列59名。”将军皱了皱眉头,问:“为什么你不是第一名呢,你竭尽全力了吗?”此话如当头一棒,影响了卡特的一生。

此后,卡特做任何事情都竭尽全力,后来竟成为了美国总统。竭尽全力,就是要把意识的焦点对准如何解决问题,不给自己任何敷衍和偷懒的借口。

士光敏夫是影响日本经济界的人物之一。他在重整东芝公司时,遇到了资金不足的困难。因为当时正处于战后恢复时期,要筹到足够的资金,简直难于登天。别说是筹到足够的资金,就是筹一小部分的启动资金也是不可能的。他去银行申请贷款,但银行部长却对他爱理不理。经过他不断的努力,部长的态度比以前好了些,但对贷款的事情却绝口不提。

但是时间不会停止等待他去筹钱,如果在两天内仍然没有资金投入,那么,公司将不得不全线停工。

士光敏夫想了很久,终于决定破釜沉舟,一定要迫使部长答应贷款给他。他让秘书给他拿来一个大包,又在街上买了两盒盒饭放在大包里面,然后提着大包赶到银行。一见部长,他就开始跟部长谈贷款的事情。但对方仍是不答应。双方又展开了一场舌战,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下班的时间。部长一看下班了,如释重负,提起公文包就准备回家吃饭。不料士光敏夫却从大包里拿出盒饭说:“部长先生,我知道你工作辛苦了,但是为了我们能够长谈,我特意把饭准备好了,希望你不要嫌弃这寒酸的盒饭。等我们公司好转后,我们会再次感谢你这位大恩人。”面对士光敏夫这样的“执著”,部长真是无可奈何。但也正是因为士光敏夫的这份坚毅,部长最终批准了他的贷款申请。

在面对一些困难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竭尽全力。我们之所以说事情艰难,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把全部潜力发挥出来。

所以,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永远不要先说难,而要先问一问自己是否已经竭尽全力。

难,是我们用来拒绝努力的常用理由。但是,问题真的是那么难解决吗?关键的一点,就是先把“不可能”的想法放在一边,而只想自己是否已完全尽力,是否想尽了一切办法、尽了一切“可能”。

如果将心灵的焦点对准“难”,那么大脑也会随后找出千万个理由,证明这件事真的很“难”,人就很容易屈服,面对如此“难”的问题很自然地就产生畏惧心理。畏惧使人无法冷静地应对问题,甚至导致行动的瘫痪。

所以,当你面对困难的时候,先不要管这有多难,而是要先想想自己是否已尽了最大努力,这样,你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上,这样反倒更容易解决问题。

3.步步为营,成就事业——用责任心赢得更多的财富

在休伊特·塔特尔公司,洛克菲勒工作兢兢业业、认真刻苦,而且练就了对数字敏锐的洞察力,他的账簿做得条理清楚、毫无差错,让老板另眼相看。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洛克菲勒还经常为公司的经营出谋划策。有一次,公司高价购进了一批大理石,但是,当货物运到后,打开包装时竟发现石材上有大片的杂色,影响使用和销售。面对即将蒙受的经济损失,公司老板垂头丧气,无计可施。这时,洛克菲勒给老板提出建议,让老板把责任归结到货物运输上,向负责此次运输的三家运输公司分别提出赔偿要求。这样一来,公司得到的赔偿款将比原来高出两倍,不赔反赚。洛克菲勒的才能颇得老板赏识,加薪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年,洛克菲勒仍然做原来的工作,但他的月薪已经涨到25美元。洛克菲勒并没有满足这样的待遇,而是抓紧时间学习各方面业务及与公司业务相关的文书工作,为以后的发展做积极有效的准备。

休伊特·塔特尔公司是一家相对较大的公司,业务范围广且多,经常进行各种各样的谈判和交易。同时,老板和各级主管都是在办公室里面讨论公司事务,制订工作计划,做出经营决策,而洛克菲勒则会一直在现场旁听,并不时地参与其中。这是一个难得而且重要的学习机会,因此,这段时期洛克菲勒所受的锻炼及学习到的东西也非常多,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洛克菲勒的直接上司是公司的总簿记员,第一个财政年度结束就离开了公司。洛克菲勒因为表现优秀,受命接任了文书和簿记工作,年薪500美元。

由于经常在公司处理递送账单、收租金、处理索赔之类的工作,洛克菲勒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也就促使他必须学会怎样和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并使其与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例如,大理石的运输会涉及铁路、运河、湖泊运输,而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货损货差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涉及到索赔的问题。对年轻的洛克菲勒来说,如何处理才能使得相关各方满意,确实需要费一番脑筋,但是他做到了,正如他回忆所说:“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来没有和承运人有过任何纠纷。”

在公司工作的第三年,19岁的洛克菲勒做了一件令全公司轰动的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无意中听到了一则关于英国即将发生饥荒的新闻。具有敏锐商业头脑的洛克菲勒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决心抓住它,但是公司的老板等上层领导却不以为然。于是,洛克菲勒便自作主张,大量收购粮食及其他食品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为此,老板极为不满。但没过多久,那则新闻得到了证实,英国真的发生了饥荒。由于洛克菲勒已经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及其他食品,公司迅速组织货运,第一时间将这些货物销往英国,洛克菲勒这次为公司创造了巨额的利润。一时间,洛克菲勒在当地声名鹊起,成为街头巷尾最传奇的议论对象。

可见,有时候,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多做点分外的工作,非但不至于让你吃亏,还能给你意外的机遇。而这分外的工作的完成者,就是像洛克菲勒一样具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人。

美工安泰公司是一家行业信息和图书出版公司,总部位于纽约洛杉矶的一个小镇上。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责任心十足,常常提出一些让其他公司匪夷所思的小建议,正是这些细节性的小建议,让美工安泰公司每年的经营成本比同行企业降低了一个层次,公司亦成为同行业中竞争力最强的公司之一。

一次,一个运务员建议说,公司在下一次重印一种图书时,应该考虑适当缩减成品纸张的尺寸,那样在交付海运时,就可以将运费费率降低一个档次。公司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仅仅在第一年度,就节省了50万美元的运费。

公司主席马丁·埃德斯顿感慨地说:“我在图书邮购业已经干了23年,却从来不知道还有个第四类邮件运费费率,但是,每天负责运送图书的人对这个再清楚不过了。”

在职场,任何有责任心的员工,不管他在哪个岗们,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更容易受到老板的器重,有更多机会成为职场中的“红人”。

由洛克菲勒创办的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经销商,那时每桶石油的售价是4美元,公司的宣传口号就是: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

洛克菲勒的公司有一个名叫阿基勃特的基层推销员,无论他外出、购物、吃饭、付账,甚至给朋友写信,只要有签名的机会,他都不忘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有时,阿基勃特甚至不写自己的名字,而只写这句话代替自己的签名。

时间久了,同事们都开玩笑地称他为“每桶4美元”。4年后的一天,洛克菲勒无意中听说了此事,非常赞赏,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并问他为什么这么做。阿基勃特说:“这不是公司的宣传口号吗?”

洛克菲勒说:“你觉得工作之外的时间里,还有义务为公司宣传吗?”阿基勃特反问道:“为什么不呢?难道工作之外的时间里,我就不是这个公司的一员吗?我多写一次不就多一个人知道吗?”

洛克菲勒对阿基勃特的举动大为赞赏,并开始着意培养他。又过了5年,洛克菲勒卸职,他没有将第二任董事长的职位交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交给了阿基勃特。这一任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阿基勃特自己。

其实,人们不应该感到意外,一个把公司的命运时刻放在自己心里的人,自然会受到老板的信赖;一个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的人,老板自然敢把公司要务托付给他。

事后的结果证明,洛克菲勒的任命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在阿基勃特的领导下,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更加兴旺繁荣。

4.坚持主见,机遇面前,果断地做出决定

当时,克利夫兰有一个叫克拉克的年轻英国商人,他比洛克菲勒年长10岁左右,手头有2000美元的资金,想寻找合伙人开一家公司。洛克菲勒成为他的第一人选,因为当时的洛克菲勒在当地家喻户晓,是公认的商业“神童”。

得到这个消息的洛克菲勒很振奋,他非常想和克拉克合作,但是有一点成为了他的制约,就是克拉克希望合伙人也能提供2000美元作为投资。此时的洛克菲勒只积攒了七八百美元,关键是如何凑够剩下的钱。于是,洛克菲勒找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告诉洛克菲勒,他为每一个孩子都准备了1000美元,但是需要等到他们21岁时才能交给他们,如果洛克菲勒想现在拿这笔钱的话也可以,但是在满21岁前,必须向他支付10%利息。当时,对此类贷款,10%的利息远远高出银行的贷款利率。

但急需这笔钱的洛克菲勒欣然接受了父亲的条件,拿到了1000美元,加上自己的积蓄,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克拉克新公司的合伙人。

新成立的公司叫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主要经营谷物和肉类。这是洛克菲勒生平所办的第一家公司。公司的两个合伙人分工明确,配合得当。两个人合作默契,克拉克负责采购和销售,洛克菲勒负责融资和记账。克拉克对洛克菲勒的做事风格十分欣赏,因为洛克菲勒做生意总是雄心勃勃、信心十足,做人言而有信、待人诚恳,做事有条不紊、不差分毫。由于经营顺利,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就做了4.5万美元的生意,第二年形势更加喜人,净赚1.2万美元,洛克菲勒分得6000美元。

1858年8月,德雷克成功找到石油。消息不胫而走,大批有着发财梦的投机者迅速涌入宾夕法尼亚地区,一时间,当地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尽管后来洛克菲勒对石油业有极度的狂热,可他在一开始并没能充分认识到石油业的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他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产品贸易上。

他分析,原油的产量大幅飙升,而石油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由于疯狂地开采,供大于求,导致油价一跌再跌,相当多的“钻油先锋”无力支撑下去,纷纷落败。

出乎意料的是,在3年后,原油再次暴跌的时候,洛克菲勒却逆势而进,大举投资石油。他与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美元,和当时在炼油厂工作的安德鲁斯合伙开设了一家炼油厂。安德鲁斯是一位技术型搭档,他采用一种新技术提炼煤油,使得油厂的发展十分迅速。

当时的照明主要是靠松脂和鲸油,但是由于美国内战的爆发,南北方成了敌对的两大阵营,南方由此中断了对北方的松脂供应;同时,战争还带来了一个直接影响,就是打击了捕鲸业,致使鲸油的价格成倍增加。而从石油中提炼的煤油刚一问世,便很快得到广泛地使用。煤油成为紧俏的商品,这也促使了石油业的快速发展。

回头看看,如果当时洛克菲勒没有向父亲借贷,那么他也不会成就后来的“石油帝国”。可见,善于抓住机会,培养果断的决策能力多么重要。洛克菲勒认为,想要致富,就一定要懂得在适当的关头果断地做出决定,哪怕是看似吃亏的决定,也能用“吃小亏”来换得日后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