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1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硝烟四起,各路诸侯相互吞并整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无数风云人物、精彩事件由此而生。

论崛起之道,曹操的看家本领是对权术的运用,他对权术的运用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历史上,曹操被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前者指的是他的才能,后者指的是他的道德。才能被人称道,而道德却饱受质疑,这样的曹操之所以能成就霸业,靠的就是阴阳正反这两种与众不同的处世谋略。论阳谋,他满腹经纶,饱经沧桑,以德取誉;论阴谋,他机关算尽,城府艰深,以计赚名。他深谙无德不足以立信,无计不足以谋名之道。通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打造了一副典型的阴阳谋略家的面孔。

曹操虽得“一代奸雄”之称,但其在为人方面却颇通方圆之道,其方者以诚相待,取信于人,虚怀若谷,决不食言;其圆者我行我素,机智灵活。任凭他人指指点点,他却能够游刃有余。

想当年,曹操青梅煮酒错识刘备,但若据此认为曹操识人无珠却是大错特错。你看他麾下,何尝不是人才济济;你看他左右,何尝不是英雄辈出。一句“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竖起了识人的大旗,一时间,天下英雄不凭资质、不计门第、不分亲仇,尽归其门下。似这等恢宏气魄,几人有之?曹操用人初看起来热情豪放,细品却可见其谨慎小心。对于英才,他能将之捧上天;对于逆徒,他能将之打入地。任凭你黑道白道,他那里自有试金石;莫道你是三教九流,他那里自有火眼金睛。天下智力竞相为我所用,各路豪杰莫不玩于股掌之间。没有这点手段,曹操怎能聚集旺盛的人气、收纳高明的智囊呢?

喜怒无常、阴险狡诈是人们形容曹操时常用的词语。但自古以来,高处不胜寒,君者不怒而自威,曹操的管人谋略在这一明一暗、一喜一怒之间如此变幻自如,又有几人能望其项背?施恩时,其恩泽深似海;发威时,其威风镇八方。赏之则毫不吝啬,罚之则铁面无私,仰望曹公,谁人敢不汗颜?封建官场上,忙忙碌碌,红尘之中,所争的不过一“权”字。这“权”字大如天,沉如地,无人不想掌握它,又无人不害怕它。但曹操却背负着“奸雄”和“汉贼”的恶名将权柄轻轻地拿起,从容地运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等高深手段,谁人能及?三国之中,文武全才者,曹操乃第一人。如果说诸葛之谋小心谨慎,殚精竭虑,那么曹操之谋便是从容轻松,招之即来。你看他面对生死毫不畏惧,机智灵活,诡谋迭起,妙计百出,谈笑之间不知有几个对手无处藏身,灰飞烟灭,似这等诡秘头脑,又有几人懂得?

鲁迅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2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拥之者称之为英雄,反之者称之为枭雄。英雄也好,枭雄也罢,仅凭在那个“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的时代里,曹操能从一个离经叛道的顽皮少年,左右冲突,一步步造就霸势,走上高位这一点,便足以证明他智慧超群。

曹操(公元155—220年),东汉末期权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乃宦官曹腾养子,虽官至太尉,仍为士族所鄙。曹操二十岁以孝廉为郎,后以骑都尉,参与镇压颍川黄巾起义军,被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因董卓专权,他逃离洛阳,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散家财,聚兵五千人,与袁绍为首的关东州郡军一起讨伐董卓。当时诸军畏卓,莫敢先进,唯操出战,董卓西逃,袁绍表操为东郡太守。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青州黄巾起义军攻入兖州,杀刺史刘岱,州吏拥曹操领兖州牧,曹操率兵打败黄巾军三十余万,收其精锐为部下,号“青州兵”。在随后几年的兼并战争中,曹操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打败袁术,攻破陶谦,平定张邈,消灭吕布,逐渐壮大成一支与袁绍相对抗的力量。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十万大军,乘胜追击,陆续攻占原属袁绍的冀、青、幽、并四州。十二年(公元207年),又消灭曾收留袁绍二子、以辽西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为根据地的少数民族乌桓势力,基本统一北方。

曹操根据荀彧的谋划,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将处于困境的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自己势力范围内的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作为傀儡,并迁都于许。从此,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政治上主动,号召力增强。

他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后推广到许多州郡,史称所在积粟,仓廪皆满,从物质供应上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他精通《孙子兵法》,是今存为此书作注的第一人,著有兵书十万余言,善于运用古代军事学说和战略战术,“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

他多次下令求贤,要求“唯才是举”。与东汉重视德行、门第不同,只要才干杰出,有治国用兵之术,即使出身微贱,不懂儒家经术,不仁不孝,名声卑污,曹操都会考虑予以重用,甚至拔为大将、牧守。豪强大族率众投奔者,他也极力笼络,崇以官职。此外,他又不完全否定德行标准,而且很重视对名士的争取。部下对其如不竭诚效忠,一经发觉,立即清除,毫不容情。一时间,“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其麾下人才济济。

曹操“揽申、商之法术”,受先秦法家思想影响很大,不官不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强调“拨乱之政,以刑为先”。在此思想指导下,他残酷镇压农民反抗,同时对豪强大族的不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平定冀州后,他立即下令,加重对豪强兼并的惩罚。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晋位丞相,率军南征。荆州刘表适病卒,子琮归降。操进军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与孙权、刘备联军会战于赤壁。其时南北统一条件远未成熟:北方军队长途跋涉,不服水土,兵多疾病;荆州降军心有顾虑,未肯力战;加上曹操骄傲轻敌,最终在孙刘联军火攻之下大败而归。此后,他将重点转向巩固北方的统治,镇压朝廷中的异己力量包括皇后伏氏的反抗,并继续消灭北方残余割据势力。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讨平关陇地区马超、韩遂,四年以后又征降汉中的张鲁,为代汉做了充分准备。在此期间,他曾数次进攻孙权、刘备,但都无功而还。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国,都于邺。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以下百官。三年后,曹操晋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旒冕,出入得称警跸,他名义上虽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后来,子曹丕代汉,追尊其为魏武帝。

这就是曹操,一个拥有传奇一生的英雄,不管后人怎样评价他,他永远坚定地站在属于自己的那圈历史年轮上。有人唾骂他是“汉贼”,有人称赞他为“能臣”,“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眼中的曹操形象又何止千万?

3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究竟能从曹操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首先,曹操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三国乱世,群雄纷争,人才辈出。曹操凭着他杰出的智慧和才干,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对当时国家的统一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论三国群英,以综合素质看,刘备、诸葛亮、孙权等人都比不上曹操。

其次,曹操是个优秀的领导者。曹操的领导智慧给人以高深莫测的感觉,正是靠着这种超凡的智慧,“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终成霸业。他取信于人,虚怀若谷,满腹经纶,饱经沧桑;他以德取誉,以理服人,积极进取,豁达乐观;他做事踏实,稳妥发展,机智灵活,妙计百出;他爱才识才,遍揽天下豪杰,确有王者风范,使当时的谋臣勇将争相归附。

最后,曹操还是一个一流的智谋家。想那刘备之计谋无不出自诸葛之手,而孙权之计也出自周瑜之流,独有曹操本身就是一个才比诸葛、谋过周瑜的谋略家,危急关头无不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当今商战竞争激烈,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各国都在竞相研究《三国演义》,想把三国人物智慧运用于军事和经济活动中。曹操的一生处处体现着智慧与练达。世事变幻莫测,没有一成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因此,我们应学会曹操的机变与干练。

假如你练就了曹操的办事能力,你就能如鱼得水,无往而不胜;假如你修成了曹操的做人之道,你就会赢得世人的尊重、信任与支持;兼而有之,你必能领袖群雄,登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