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挑剔,让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3)

6.将自卑消灭在萌芽中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对人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有些孩子无端地怀疑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处处低人一等,悲观失望,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使自己不能充分发展,这种心理压力就是自卑感。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在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与痛苦的感觉。”事实上的确如此,自卑感就像一颗“毒瘤”一样在人体内生根、发芽,并逐渐侵蚀人们的勇气和信心。孩子有了自卑心理后,如果没有家长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就有可能因自卑而造成人格的不完善,而这种不完善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英国学者弗兰克林小时候就有自卑的倾向。他总是抱着“我不行”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甚至有时做对了,也还要怀疑自己是错误的。这种自卑倾向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不幸的。但更为不幸的是,弗兰克林的父母和他的老师都未因此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更没有教给他一些战胜自卑的方法,甚至没有鼓励过他。于是,自卑像一颗“毒瘤”一样根植于弗兰克林的心里。他总是否定自己,不敢承认和正视自己,而这也影响了他一生。

1951年,弗兰克林从自己拍摄的X照片上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结构,并且就这一发现作了一次演讲。但是,弗兰克林生性自卑,他不相信自己能有如此伟大的发现,因此演讲完之后,他又开始怀疑自己的假说是错误的,并且最终放弃了这个假说。

过了两年,科学家克里克和沃森也从照片上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他们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并且对此进行了不懈地探讨和研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确定,标志着人类生物科学时代的到来,克里克和沃森因此而荣获1962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

假如弗兰克林的父母在其幼年时就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并建立自信,那么长大成人后的他就会把这种自信带进工作中,就会坚信自己的发现与假说,那么这个伟大的科学成果也许会同他的名字一起载入史册。

(1)帮孩子把自卑消灭在萌芽状态

要消灭自卑,其最佳途径就是在孩子幼年时候,父母及时进行正确引导,把自卑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自卑感就会与孩子无缘。

一位黑人母亲带女儿到商场买衣服。一个白人店员挡住女儿,不让她进试衣间试穿,还傲慢地说:这个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你们只能去储藏室里一间专供黑人用的试衣间。可母亲根本不理睬,她对店员说:我女儿今天如果不能进这间试衣间,我就换一家店购衣!女店员为留住生意,只好让她们进了这间试衣间。

又一次,女儿在一家店里摸了摸帽子而受到白人店员的训斥,这位母亲再次挺身而出:请不要这样对我的女儿说话。然后,她对女儿说:康蒂,你现在把这店里的每一顶你喜欢的帽子都试一下吧。女儿快乐地按母亲的吩咐,真把每顶自己喜欢的帽子都试了一遍,那个女店员只能站在一旁干瞪眼。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歧视和不公,母亲对女儿说:记住,孩子,这一切都会改变的。这种不公正不是你的错,你的肤色和你的家庭是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无法改变也没有什么不对。要改变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只有做得比别人更好,你才会有机会。

从那一刻起,不卑不屈成了女儿受用一生的财富。后来,她荣登《福布斯》杂志2004年全世界最有权势女人宝座,她就是美国国务卿赖斯。

在赖斯小的时候,当她面对歧视和不公正的各种待遇时,如果她的母亲要求她忍让,顺从,那么,还有今天的赖斯吗?不会,因为一个被自卑感包围的孩子,是没有勇气和力量去改变命运的。而赖斯的母亲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她都是鼓励赖斯,帮助她驱赶心中自卑的阴影,从而使赖斯能保持自信,并且这种自信又帮助她一步一步走向白宫,走向国务卿那个令万人羡慕的位置。

(2)教育孩子不要过分地和别人比较

适当的比较能促使孩子上进,但过多的比较则容易使人产生心理失衡。很多产生自卑感的孩子,都有一个明显的比较心理。人各有长,各有所短,有的孩子总是忽略了自己的长处,而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这样越比就越觉得自己不如人,因此自卑感就越重。如果孩子有自卑感,父母则不妨多提提孩子的长处,这样便于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3)让孩子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一个缺乏信心的人,如同一根受了潮的火柴,是不可能擦亮希望的火光的。由此可见,信心是克服自卑最有效的良药,而自信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我与评价自我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凡事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力量与作用,自卑就会逐渐远离我们。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意识中都有一个理想的积极的自我形象,但这个理想的自我形象并不是总能指导和主宰自己的行为,它经常会受到另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把“我不行”、“我不能”改为“我能行”、“我能够”,这也是弱化自卑心理的一个快捷方法。

(4)告诫孩子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评价

如果让别人的言行左右自己,自卑就会如同恶魔附身一样,能将你压得揣不过气来。因此,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自己走自己的路,才更容易成功。

(5)父母要善于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虽然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孩子,但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这就需要父母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并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

7.在逆境中磨炼孩子的自信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积极向上,但现实并非如此。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孩子根本经受不了任何挫折和逆境的历练,他们就像养在温室的花朵一样,不能承受任何风吹雨打。父母的教育愿望与孩子的现实状况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差距,其原因是家长在生活中常常对孩子过于保护,不让孩子经受任何磨炼,尤其当孩子处于逆境的时候,父母总是极力避免孩子受到伤害,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使孩子在以后遇到逆境和挫折的时候不敢自己面对,这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一点好处也没有。相反,那些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不幸,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心,在逆境中保持自信的孩子,往往能够战胜困境,笑到最后。

与他的名字不一样,杨光从小就没有多少机会见到阳光。8个月时,因为一场疾病,他双目失明。然而,从小失明的杨光并没有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看不见东西的他反倒是对声音有着特殊的敏感。从两岁起,杨光的父母就发现他很有乐感。那时候电视里正每天播放连续剧《霍元甲》。该剧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杨光听电视里唱过两遍之后就会自己唱了,还是纯粤语的。于是每天晚上他就给家人演唱这首歌。

8岁那年,杨光的爸爸给他买了架电子琴,他就整天在家自弹自唱。一个盲人,看不到乐谱,甚至看不到琴键,怎么弹琴呢?其实,杨光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他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记歌曲的旋律,只要听过一首曲子,他立刻就能弹出来,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由此,杨光觉得自己有音乐方面的天赋,他相信只要勤加练习,自己将来一定能够在音乐方面有所建树。于是他要求父母给自己请老师来辅导,从电子琴到钢琴,15岁那年他又开始学习声乐,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之下,杨光的歌唱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98年,杨光考入北京一家残疾人艺术团,但他很快发现那里的生活不适合自己,于是辞职开始了“北漂”生活。那段时间对于他来说特别艰难,他每天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有时甚至困窘到一天只吃一顿饭。为了生计,他卖过手机,去文化公司做过策划。虽然生活艰苦,但杨光始终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认为,凭着自己的努力,自己一定会在北京闯出一番天地来。

果然,机会真的眷顾了杨光。2007年他参加央视《星光大道》,从周赛到月赛,再到年度总决赛,一路过关斩将,笑到了最后。2008年,杨光参加春晚演出,并从此一炮走红。

谁都有身处逆境的时候,但只有充满自信、自强不息、奋斗向上的人才能最终获得辉煌成就。特别是作为孩子,他们正处于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当孩子遭遇挫折,或者身处逆境中的时候,正是锻炼孩子自信心的大好时机,父母千万不要错过这种机会。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是人之常情,但是对孩子过分爱护,不让孩子经历任何逆境和挫折的磨炼,孩子强大的自信心是不会真正建立起来的。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的敲打,再好的铁匠也打不出好刀来;没有经过含辛茹苦的磨炼,再大的海贝也产不出珍珠来。事实证明,不经逆境磨炼的孩子,其自信心也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挫折的考验。

人生因自信而美丽,生活因自信而精彩。自信的孩子敢于尝试新的领域,他们能够更快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也更容易获得成功。自信的孩子也更快乐,因为他不会时刻担心和提防失败。在充满自信的孩子眼里,逆境中也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来。

美国有个叫肯尼的著名摄影师,出生的时候,只有一半身体是健康的。一岁半时,他已经做了两次手术,但腰部以下的神经依旧无法恢复,连坐都成了问题。

医生对肯尼的母亲说,凡事尽量让他用意志力和能力去坚持做,这样便能让肯尼学着独立的生活。母亲听从了医生的建议,总是鼓励着肯尼自己去尝试——无论穿衣服还是抓东西。几个月后,肯尼竟然奇迹般地坐了起来。

后来,肯尼学会用双手支撑着身体走路。他在家里的楼梯、房间木板墙上,钉了许许多多的把手,用以作为支撑自己的着力点。

肯尼上学时,每天都背负着6公斤的假肢和一截假胴体,这使他浑身疲惫,苦不堪言。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变得更加自信,相信自己能克服一切困难。

后来,肯尼喜欢上了摄影,经常在闲暇时间带上相机去记录身边的风景。长大后,肯尼成了一名优秀的摄影师,还主演了影片《小兄弟》,成为了一名成功人士。他对记者说:“我在生活中没有困难,遇到困难就和大学一样,找出解决方法。”他总是那么自信、乐观,困难于他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这样乐观自信的人,就好像暖暖的阳光,照在哪里都会有人喜欢。肯尼的邻居乔安说:“我们喜欢肯尼,因为有了他,我们增加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们要像肯尼那样,对生活充满自信!”肯尼的自信、乐观和勇气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激励了身边的人。

身处逆境须自信,自强不息不言弃。当孩子身处逆境的时候,如果家长不能够利用逆境锻炼孩子的自信,那么孩子长大后就会因为缺少自信而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如今很多人稍微受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想不开,畏缩不前,自暴自弃,有的人甚至去自杀。这些人正是小时候缺少了自信心的培养和锻炼。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即使到了绝境,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只要有一口气在就有希望,就能够战胜困境。如此,孩子才能够克服困难,经受逆境的考验,在逆境中培养起坚定的信心。

8.不要总是责备孩子

在一堂语文课上,一名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还有后来人”误读成了“还有后人来”。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教室里的严肃气氛顿时化为乌有。

怎么办呢?但见这位老师神态自若,她从容不迫地问:“同学们,你们在笑什么?这位同学念的意思并没有错呀!”

经老师这么一说,教室里静了下来。

她接着说:“‘还有后来人’的意思是还有接班人,‘还有后人来’的意思是还有人接班。”

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亲切地说:“当然,意思不变,并不等于说这位同学读对了。他之所以念错,是因为没有看清楚。如果仔细看,认真读,就不会出这种不该出的错误了。我们请他再为大家朗读一遍,好吗?”

学生们听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那位站着的学生情绪更加激昂地读了起来。

对待学生因为马虎犯的错误,老师并没有选择责备学生犯了一个这么低级的错误,而是先给学生解围,给学生宽慰,再要求孩子把正确的重新读一遍。老师这样做,充分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给孩子的进步增添了动力。面对错误,老师的这种方式无疑是对的。但是孩子的教育责任不仅在老师身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无疑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作为家长,你是否从这位老师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呢?我们不能否认生活中有诸如这位语文老师一样懂得教育方式的家长,但是我们也要面对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对责备孩子的艺术没有充分地认识和运用。他们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好,张口就说:“你太笨了,真给我丢脸!”虽是气话,可一出口就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摧残,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