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3)
- 自卑与超越
-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3627字
- 2018-02-08 11:00:18
假如我在教室里放一把梯子,用它爬到黑板最上边去,那么所有看到我这样做的人可能都会想:“阿德勒博士一定是疯了。”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为什么要一把梯子,为什么爬上梯子,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那么别扭地坐着。但如果他们知道“博士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只有待在位置比较高的地方,俯视自己的学生才会有安全感,所以才会坐到黑板最上面”,就不会觉得我是疯了。因此,可以说我也是采取了一种聪明的方法达到自己的具体目标。梯子是非常合理的工具,我爬梯子的行为也是按照之前的计划进行的。只有从一个角度看,我的做法才是疯狂的——那就是我对优越感的解读。但如果这个目标一致存在,即使梯子被撤走了,我还会把椅子摞起来达成目的;如果椅子被撤走了,我肯定会跳,会用上我所有的肌肉使劲爬上去。每个神经症患者都是一样的:他们所选择的哪种方法都十分正确——根本无可厚非。我们要改善的是神经症患者的具体目标。目标改变了,思维习惯和态度也会随之而变。那时,神经症患者旧有的习惯和态度便已成为过去时,适应其新目标的新习惯和态度会取而代之。
我再举一个例子。这位年已三十的女士深受焦虑感的困扰,根本无法与他人成为朋友。工作上,她很难取得任何进展,结果总要依靠自己家庭的接济才能度日。她不时会打零工,给别人当速记员或当秘书。但不幸的是,雇主总是向她表明心迹,于是,不堪其扰的她只好辞职回家。然而,再一次找到工作后,这位女士发现自己的新老板对自己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这时,她觉得自己实在太丢脸,就再次辞职了。最后,她接受了心理治疗,我觉得差不多有八年之久,可一直没什么效果,她的社交能力没有提高,也没有找到能让她安身立命的工作。
我为她治疗时,带她回溯了童年最初几年的时光。如果不了解一个人的童年,那肯定也无法了解她成人之后的生活。这位女士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很美丽,简直是被宠上天的小公主。当时,她的家境殷实,父母能满足她所有的愿望。听她说完,我不禁说道:“当时你真的就是个公主呢。”“没错,”她回答道,“当时大家都说我是公主。”我让她讲述自己最早的记忆时,她这样说:“我四岁时,有一次走出家门,看见好多孩子在做游戏。每个人都跳起来大叫着:‘快看,女巫来了。’我很害怕,马上跑回了家。之后我问一个和我们住在一起的老妇人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女巫。她回答说:‘有啊,不光有女巫,还有小偷和强盗,他们全都不会放过你的。’”从那时起,这位女士就很怕自己独自在家,她的生活方式中一直贯穿着这种恐惧感。她觉得自己还没有强大到可以离开家门,而且家人会一直支持她,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位女士的另一段早期记忆是这样的:“我有个钢琴老师,是个男人。有一天,他想吻我。我马上停下来,跑去告诉了我妈妈。此后,我再也不想弹钢琴了。”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她故意要让自己和男性保持距离,她在性方面的发展以“保护自己,避免爱情”为目标,也与这一点相符。在这里,我不得不说,很多人认为陷入爱河之后,自己会变得没有盔甲,某种程度上看,这种说法没有错。如果我们坠入爱河,必定要非常温柔,我们对另一个人的兴趣也会为自己带来诸多烦恼。有的人的优越感目标是:“绝不软弱,决不能向别人袒露心扉。”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避开爱情中二人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人总是有意让自己远离爱情,爱情来临时,也总是准备不足。你会发现,如果有人觉得爱上别人是一种危险,那么他就会把这种情况变成一出闹剧。他们会挖苦、嘲笑并揶揄那些可能让自己陷入危险的人,想通过这种方式摆脱软弱的感觉。
这位女士面临爱情和婚姻时也会觉得很脆弱。结果,她工作时,遇到某个男人追求自己,便会反应过激,惊慌失措。除了赶紧逃开,她无计可施。她面临的这些问题还未解决,父母双亲就已去世,因此,小公主的待遇一去不复返。她成功地找到了几位亲戚照顾自己,但一切都不如人意。很快,亲戚们也渐渐不喜欢她了,无法为她提供她自认为应得的关怀。于是,这位女士便开始责备亲戚们,控诉说让她一个人独自生活是非常危险的事。这样,她才勉强避免了万事靠自己的悲剧。我相信,如果这位女士的家人再也不理会她,那她一定会疯掉。她实现优越感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强迫家人支持自己,这样自己才能避开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这位女士的脑海中总会有这样的印象:“我不属于这个星球,我的家在另一个星球上,我是那里的公主。破地球上的人根本理解不了我,根本不知道我的重要性。”她再继续这样发展下去,肯定会真的发疯。还好,她自己还有点儿能力,亲朋好友也还肯照顾她,所以才没沦落到最可怜的境地。
在下面我要说到的例子中,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例子中的主人公是个十六岁的女生,她从六七岁起就开始偷东西,十二岁时就开始跟男孩子们在外面过夜。这个女生两岁时,她的父母经过长时间激烈的争吵后,最终离婚了。之后,她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在外祖母的家里。外祖母对这个女生极尽宠爱。女生出生时,她父母的矛盾达到顶峰,因此她母亲对女儿的降生始终都很不开心。母亲从未喜欢过自己的孩子,母女关系十分紧张。为这个女生治疗时,我很和蔼地和她聊了一会儿。她告诉我:“我其实并不喜欢偷东西,也不喜欢和男孩子们一起瞎混。但我必须得让妈妈知道,她根本就管不了我。”我问她:“你这是报复吗?”“我觉得是,”她这样回答我。这个女生想证明自己比母亲强,但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目标,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比母亲更软弱。她觉得母亲不喜欢自己,从而有了自卑情结。而且,她认为获得优越感的唯一方式就是惹是生非。儿童之所以偷窃或进行其他道德败坏的行为,总是出于对他人的报复之心。
有个十五岁的女孩子失踪了整整八天。人们找到她之后,把她带到了少年法庭。法庭上,这个女生编了个故事,说自己被某个男人绑架了。那个人把她绑了起来,锁在一个房间里长达八天之久。然而,没有人相信她的话。医生亲切地和她谈话,让她说出实情。但这个女生很生气,竟因为医生不相信她的话而扇了医生一巴掌。和她见面之后,我问了问她对未来的打算,让她觉得我只对她的未来感兴趣,想尽力帮助她。我请她讲述她曾经做过的梦,她笑着给我讲了这样的梦:“我当时在一家地下酒吧。从酒吧出来正好看见了我妈妈。很快,我爸爸也赶来了,我求我妈妈把我藏起来,别让我爸爸看见。”这个女生很怕自己的父亲,一直要反抗他。父亲曾体罚过这个女生,而女生害怕再次被惩罚,所以才会撒谎。如果我们发现谁说谎,首先应该看看这个人的父母是否非常严厉,因为只有一个人觉得说真话会带来危险时才会撒谎。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还能发现,这个女生和母亲之间有某种合作。后来,她告诉我,是有人诱惑她到地下酒吧的,她在那里待了八天。她非常害怕自己的父亲,所以才不敢说真话,但同时她又希望这段经历能让自己的父亲服软。她一直觉得父亲在压制自己:只有父亲受到伤害时,这个女生才能体会到胜利的滋味。
我们如何才能帮助这些通过错误方式获得优越感的人呢?首先要做的就是认清这一点:所有人都会追求优越感。知道这一点后,帮助别人便不难了——这样我们就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理解他们为何挣扎。他们的唯一错误就在于一直朝着生活毫无意义的方向努力。一个人的所有活动都建立在对优越感的追求之上,这也是人类文化的源泉。人类的生活沿着这条伟大的路线前进——从低到高,由负到正,自弱变强。然而,能真正遇到并掌控生活诸多困难的人,正是那些为了其他人的利益而不断努力的人,他们心中不只有自己,还有他人。如果我们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人,就会发现说服别人并不难。人类对价值和成功的判断终归要以合作为基础——这是人类种族最大的共同点。我们对行为、理想、目标、动作及性格特点的种种要求,就是它们必须能促进人类的合作。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完全没有社会感。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连神经症患者和罪犯也知道,但他们总想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借口,想把责任推给别人。问题是,他们已经没有了让生活向好发展的勇气。自卑情结告诉他们:“你永远做不到通过合作获得成功。”他们为了肯定自己的能力,会避开生活中真正的问题,和假想敌作战。
在人类的分工中,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各种具体目标。我们曾探讨过,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目标都有疏漏之处,我们总能从中找到可以指摘的地方。比如,对这个孩子来说,数学知识方面是他的强项;对于另一个孩子来说,艺术方面是他的长处;对于第三个孩子来说,体力是他的优势。消化不良的孩子会认为自己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营养不足,那他的兴趣就可能转向食物,因为这样他才能改善自身状况。最后,他可能会成为专业厨师或营养师。从这些具体的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路上,人们会拒绝某些可能性,会进行某种自我训练。举例来说,哲学家必须不时从社会中抽离出来才能真正思考,才能撰写作品,这一点我们都可以理解。但重点在于,如果一个人的优越感目标中包含着高度的社会感,他便不会犯下大错。人类合作的实现需要群英荟萃。
注释:
[1]即恋母情结,通俗地讲是指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喜欢和母亲在一起的感觉。——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