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套装共6册)
- 窦桂梅主编
- 1403字
- 2024-12-22 02:32:0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群星熠熠,而萧红是一抹暗色、一个寂寞的存在。1911年农历五月初,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河区的一个地主家庭,诞生了一个乳名叫荣华的女婴,这就是日后的萧红。萧红原名张迺莹,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以“萧红”为笔名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抵香港,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萧红31年的短暂人生,只留下为数不多的作品,但是其代表作《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使她成为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呼兰河传》是以萧红的故乡命名的一部回忆式长篇小说。全书共有七章,第一、二章写小城风貌,第三、四章回忆家中人物,第五到七章描摹市井人物。作者用如诗如画的语言“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
著名作家茅盾评价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尽管距离这部书的完稿,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我们今天阅读它仍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这部作品独特的魅力。
第一,通过阅读感受浓郁的乡土和时代特色。文学史上不乏为名家大师立传的作品,也不乏为英雄烈士立传的作品,当然也有为普通人立传的作品,却很少有人把一座小城作为小说的主轴。《呼兰河传》书如其名,是部纯粹的乡土小说。但它又是那样与众不同,全书以作者故乡小城“呼兰河”为主轴,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虽然没有什么曲折动人的情节,更没有歌功颂德的刻意夸赞,所写的生活都是底层人民最卑微的生活,所写的角色都是普通平凡的小人物,却形象地反映出呼兰河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阅读本书,对于孩子们多角度认识社会、感受历史有很大帮助。
第二,通过阅读体会作者敏感细腻的生活体验。萧红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对于生活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她擅长把自己的独特生命体验表现出来。于是,在她的笔下,扎彩铺、火烧云、荒凉的院子仿佛都有了生命力一般,活了起来。特别是,萧红非常善于透过故事和人物表现人性的特点,比如,第一章里“大水坑”的故事,反映了部分中国人喜欢当围观的看客、爱占小便宜、好面子等缺点;第五章“小团圆媳妇”反映了封建迷信对人的伤害。作者总能够找到一个恰当的角度,将胸中复杂的感情用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意在言内,又意在言外。
第三,通过阅读,学习作者诗意随性的写作方式。读《呼兰河传》,和以往读其他小说的体验可能完全不同:没有环环相扣的紧张情节,也没有贯穿全书、形象丰满的人物,有时读着读着甚至会觉得没有逻辑、没有章法,而这却恰恰是萧红作品的独特之处。写这部作品时,萧红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她的内心已经安定,写作已经超越了一切束缚。她对什么印象深就写什么,谁的特点明显就写谁,心到之处笔才到。但正因为她所抓住的都是最为触动自己内心的东西,所以,不论是写人还是写景,有时候寥寥几笔,就能够使景与人的特征跃然纸上,这告诉我们,写作必须有感而发,要学会将生活中那些“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东西记录下来,我手写我心,才能写出好作品。
纵观全书,虽然没有通贯紧密的情节,但萧红那支妙笔,却将它们有机地连缀在一起,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意蕴,为中国文学史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