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从凡人到天才:刻意的专项练习
- 每一个天才都是孤独地翻山越岭
- 萧亮
- 11788字
- 2018-02-06 11:11:54
——高强度和精准的练习是成为大师不可缺少的步骤
一、强化你最擅长的技能,弥补你最致命的弱项
用专项训练,释放最锐利的锋芒
就像玩扑克牌一样,优势是那张可以帮助你赢得胜利的王牌。刻意的专项训练首先是针对优势能力,让它在最短的时间(经过持续的强化)极限发挥。其次,当你认识到自己最擅长什么技能时,能否发现自己身上尚不为人知的最致命的弱项?
对于一个人的成就而言,是否具有后一种能力才是最关键的。
盖洛普民调中心的研究员巴金汉和克里夫顿在《现在,发现你的优势》一书中强调:没有人是全能的,成功者只是比一般人更懂得加强自己的优点,并且管理好自己的缺点。对天才来说,当他们明白并善于运用这一原则之前,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凡人。天赋埋在尘灰之下,未经磨炼,不能闪耀光芒。
因此,我的建议是,你不应再苦思如何改进自己的致命伤,企图把缺点转化成优点。尽管缺陷必须加以调整,但你的工作重心首先应该放到磨炼优势技能上。这是从凡人到天才的必经之路。同时,再拿出对应的精力管理缺点,使它不至于成为发挥优势的绊脚石。
针对这个问题,盖洛普做了大型的民调调查,询问了全球63个国家的170万人:
“在每天的工作中,你是否有机会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结果,只有不到20%的人回答有,另外80%的人则充满抱怨。他们不是气愤公司不给自己机会,就是感觉没有多少时间来强化自己的优势能力。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人们活在优势和弱项之间的桥梁上,带着矛盾心理浪费生命。他们中间也许有无数个“扎克伯格”,但他们最终没能成为第二个扎克伯格或者其他领域的大师。
对于早就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人而言,事情也很严重——他们深切关注自己的优势才能被现实掩盖的原因。但是,第一,没有时间。时间太紧张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连调整情绪都成为一种奢望,何谈拥有一个周期来修炼自己?第二,不能用正确的心态、方法长期训练提升。即便制订了计划,也往往是错误的计划。
从天赋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可以胜任很多事,但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把它们开发出来。所以,要想让自己拥有的天赋变成独特而现实的才能,就要学会高强度和精准的聚焦,对自己擅长的技能进行专项练习。
1.高强度——在我们的身体、精力和知识储备能接受的前提下,给予最高的练习强度。
2.精准——找到应该强化和提升的专项能力,这是你的优势。
3.重复——不断地重复,在枯燥和孤独中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不衰减的意志力,一直重复下去。
如何通过强化训练弥补弱项?
1.你的习惯决定了你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凡人和天才的最大区别不是天赋,是习惯。我们要观察弱项是什么,也就是“自己不擅长的区域”,然后在学习、工作和练习中予以避免。曾经有一位非常邋遢的设计师。他规定自己无论如何每天都要全面清理办公桌一次,以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当他养成这种新的习惯后,没费多大精力就为自己的专项工作创造了整洁的空间。弥补弱项的最优方式是建立习惯,用强化练习的方法建立习惯,然后腾出精力去发挥优势能力。
2.有没有人可以帮你弥补弱项?
承认自己缺陷的一面,寻找可以弥补自己弱点的工作伙伴。就像那些取得辉煌成就的天才一样,他们都有一个完美配合的伙伴,形成优势互补。例如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他的天赋是预测趋势,但巴尔默的长处则是设定清楚的目标。两个人共同组成了一个无坚不摧的团队。表现杰出的人并不是精通十八般武艺,而是他们能够技巧性地避开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或者能够找到一个与自己优势互补,且可以互相协同的人一起作战。
3.承认弱项的存在,但别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
可以承认弱点来获得帮助,但不要为此大费周章。你的主要任务是训练长处,而不是一直“填坑”。在调查中,我发现,有的人极具天赋,却一直在弱项方面尝试改变,花费大量的精力。这让他们的棱角逐渐被磨平了,荒废了最锋利的武器。我鼓励所有的人都主动承认弱项,让别人了解。但坦诚地说,你必须有一种“这没什么”的心态,继续投入到对优势技能的训练中。
作为一个凡人,你的优势是什么?
知识、技术和才能构成一个人的优势。在这三项中,哪些属于天赋之能呢?没有人说得清楚,凡人和天才一样,都依靠这三项的综合效能才可以取得不凡的成就。也许某些预测和观察能力是天生的,他们无法通过训练养成,但知识和技术可以。
作为一个凡人,当你充分了解自己所具有的知识、技术和才能的基础情况时,接下来要做的是一道多项选择题:
1.我学到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列出来)
2.至今为止,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了哪些技能?(比较重要和常用的)
3.在这些应用中,我最擅长的技能是什么?(列出所有优势的选项)
通过这三个步骤,你就能看到自己的优势,然后有了一个“强化练习”的目标。所有的练习都围绕一个目的——增加该领域的知识和提高该领域的技术以全方面地发挥优势。比如对程序开发人员,如果你的优势是写代码和开发软件,你的练习目标就是强化在代码开发方面的优势,使自己从一个初级的码农变成高级程序工程师。专注而有效的练习,可以让一个凡人变成一个如假包换的天才。这不是包装的结果,而是训练的成就。
二、高度集中的精力至关重要
不能集中注意力,是普通人最大的问题
·和别人(朋友、客户等)见面的时候,你是否聊不了一会儿就忍不住拿起手机,刷朋友圈或者去发布微博?
·你是否觉得生活正被这些事情所蚕食——爽约、忘记期限、经常丢东西?
·你是否做事突然没头绪,甚至常常拖延?
对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件的分析中——假如你有一天头冒冷汗地回忆起了这些记忆的碎片并将之串联起来,他们千丝万缕的联系指向一个问题:“我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我是一个容易分心的人!”
普林斯顿学院的历史学博士哈默森说:“在现代社会,注意力缺陷是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人的拖延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它导致的。我的研究表明,能从数量庞大的基数中经过激烈竞争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做事情时,就像披上了一张黑布,外界的信息对他形不成任何干扰。”
郎朗在练琴时屏蔽所有的信息。他告诉记者,曾有5天的时间没有跟任何人说过话。他把自己关在练习间,夜以继日地琢磨音符和弹奏中的问题如何解决。他只是偶尔到窗口那里往外看一看,接着就回到钢琴边。正是这种极为专注的练习,才能使得他突破自己的瓶颈,一举成为世界知名的钢琴家。
注意力有缺陷的人经常陷入一种深深的自责之中:明明有能力做得更好,却总是放任自己,直到生活成了一团糟。明明有天赋,却始终开发不出来。如同与天上的月亮无语对坐。月亮就在天空上,可就是够不着。
不能集中注意力,是普通人存在的最大问题。与高成就者相比,注意力有缺陷的人更难决定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无法长期地专注于某一项研究。他们更容易感到无聊,不受控制地寻求新的刺激,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掉宝贵的时间。
“见不到成效,太没意思了!我还是换换别的吧!”
大多数普通人都存在着这种现象——分心,不专注,难以持久,因此想出成果是非常困难的。分心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比如利于观察和发现不同的事物,感知到某些过去被忽视的信息。但就一项能力的极限开发来说,分心则是减分项,是成为高成就者的不利因素。尤其在今天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就意味着失败。
“通宵达旦”的强行专注力
你需要找到自己可以稳定立足的“方向”,然后给予“通宵达旦”的专注。天才并非始终可以集中注意力,但他们在集中注意力时往往比普通人更为专注和更为持久。他们的注意力十分“任性”,能够投入到真正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一旦发现某个领域、事项是他感兴趣的,就会废寝忘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领域,把其他无关的东西统统抛到一边。
这不是智力高超的特殊表现,而是他们深刻地意识到最大限度的专注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会看到,天才人物通常也是极简主义者。他们对于无关紧要的东西保持着最少的关注,内心装满的全是自己最感兴趣和擅长的事项。他们甚至可以一天24小时思考和投入到这件事情上。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是“勾股定理”的发现者。有一次他出席朋友的生日宴会,宴会上非常喧闹。突然,他低头发现了脚下独特的地板砖,砖的形状深深地吸引了他。于是,他忘记了自己在出席宴会,不由自主地蹲下身来,开始对地板砖做数学方面的研究,并且最终发现了“勾股定理”。
我有一个朋友也像毕达哥拉斯一样。他从事气候研究,研究如何构建全球的气候变化模型。他每天跟海量的数据打交道。仅用了两年他就成了研究所最好的分析师,而他天资一般。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相信这个工作是终生的事业,是我的兴趣所在。我认为,除了照顾妻小和工作,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拥有使命感。我的生命中只有这么简单的两样任务。当我开始工作时,不断变动的数据仿佛就是在眼前跳舞的情人。我可以从清晨6点一直欣赏到深夜12点,研究她们的舞姿,猜测她们明天、后天和未来的几个月将做些什么,去哪些地方,影响哪些地区。”
问题是,如何才能确认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呢?对你而言,如果一件事可以满足以下三个要素,那么就可以说明它很可能就是你能够用心坚持的事业——它是值得你投入全部精力的“情人”。
自主性:这件事你是否愿意主动去做,不需要任何人催促?
胜任感:这件事你是否有能力做好,不需要别人替你做大部分工作?
关联性:这件事是否可以让你与世界/他人发生重要的联系?
在坚持的过程中,强大的耐力和抗干扰力是过去和今天的天才人物最根本、最主要的心理特征。普通人也许有比天才更好的天赋,但缺乏耐力和抗干扰力。除此以外,我们看到的天才人物还具有以下心理特征:
他们孤独、内向、自闭、不善于(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他们偏执、坚定、狂势、能够(也愿意)长久地做一件看不到希望的事。
这些特征都外显为一个人的专注度和执行力。对天才而言,符合其兴趣的特殊智力极为强大。反之,不符合其兴趣的特殊智力就极为微弱。和人打交道不是他们的兴趣,尝试新鲜事物也不是他们的兴趣,因此就会表现出上述孤独和内向的特征。
也正是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他们能够忍受长期旅程中的枯燥和无人关注,能够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来换取最后的成果。
现在,也许你是一个具有天赋的人,但还没找到自己的事业。你需要修炼和提升自己,开发和强化所独具的技能。那么,是否存在一些适合你的方法呢?
1.强化参与感。
即便面对本可以不需要双手参与的一件事情,那么调动我们的肢体参与进去也是特别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提高注意力,提升最终的效果。
例如在看书的时候,同时拿起笔做一些笔记。哪怕你一开始只是在抄书,记录印象深刻的文字。因为写字能够让我们的注意力聚焦在书写的那一部分,由于写字的速度有限,对于特别难的内容,我们可以一边写一边理解。对于书上比较简单的内容,记笔记的方式也避免了浮躁而轻率的应付式阅读。很多人一目十行的阅读方式不但学不到知识,反而养成了注意力分散的坏习惯。
在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你对书本的知识脉络逐渐有了一些掌握,跟上了书本讲述问题的节奏。这样一来,你的大脑就很容易保持兴奋和有正反馈的状态,增强抗干扰能力。有调查显示,一个喜欢一边读书一边写笔记的人,通常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做事情时,他们的专注度更高,学习、练习和工作的效率也更高。
2.一个快速的开始。
我对一位咨询者说:“别再分析和权衡了,没有意义。要快速开始,先行动起来再说。”无论你是强化技能、投入创意工作、撰写报表,还是从事其他工作,用一种能够快速集中注意力的方式进入状态,都能产生积极的正面效应。开头非常重要,不要害怕一开始犯下错误,在计划的起始阶段,“行动的速度”是核心要求。
通用电气的前CEO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曾经要求属下学会“120秒倒计时”。即:不论处理多么艰巨的任务,准备时间都只有120秒,也就是两分钟。两分钟后要步入行动的正轨,展示出专注和良好的状态。
我有一段时间在工作之前都先看一会儿闲书,比如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阅读半小时休闲书籍。后来我发现,这个习惯养成以后会让整个上午的工作氛围变得极为怪异,我迟迟进入不了工作状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我转而养成新的习惯——走进办公室的第一分钟,就快速投入到第一个要处理的任务中,先把工作做起来再说。快速的开始能让浮躁的心态迅速凝定,收敛心神。时间长了,我们的精力就成为有指向、有自律的武器。
3.早晨醒来你先做什么?
这是一个人们经常自问的问题:“我早晨醒来为何那么慵懒?”有的人在醒来之后大脑一片空白:“我到底要干什么?”这是一个好的契机。因为人在刚醒来没多久的时候,大脑中的任务区域就像一张白纸。这时候去开始一段长时间的专注练习,效果非常好。如果你的大脑里面充满了琐碎的小事或者其他不重要的事项,就很难单纯地聚焦在某一件事情上。比如练书法、复习音乐课和练习写作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大脑先清空杂念。早晨是一个最佳的训练注意力的时间段。
4.专注力的自我训练。
一定要对“专注力”进行自我训练。我建议每天都拿出一段较长的时间进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并制定相应的训练内容。
训练的内容是什么?首先,从持续一两个小时的专注开始做起,而不是直接就要保持专注五六个小时——很难做到,也不现实。其次,抵抗刷朋友圈、发微信的诱惑,让悸动的心安定下来,聚焦当下的自我,沉入内心——我要干什么?我应该怎么干?最后,每天固定某个时间,从事同样的活动,并养成习惯。
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那么专注的自我训练往往就应用于赛前的恢复和锻炼。在固定的时间内,反复地训练同一内容,就像我们已经在诸多体育节目中听到和看到的那样:任意球大师贝克汉姆每天都拿出一个小时忘我地踢出上百个球。在这种重复和专注的训练中,他让肌肉形成了牢固的记忆。大脑也是如此,它需要对我们全神贯注的挑战做出更为显著的反应,这会拓展我们的思维,使天赋在更高的层次运作,而不仅是沉睡在体内的某个角落。
5.“断网”真的有效?
我并不同意许多专家提出的用“断网”训练专注力的方法,因为每当我们需要运用意志力保持专注时,往往是在环境干扰最多和最为复杂的时刻。在这种情况下,你无法关闭互联网和手机信号来求取暂时的专注。就是说,只有在强大的干扰中形成的专注力才是真正持久和经得起考验的。
你应该练习的内容是:如何才能在联网的电脑和手机旁边工作、学习却不走神?
这不容易做到。杜绝干扰(断掉互联网和关掉手机)的方法有许多人采用,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这可以让你没时间顾及或者说处理其他的无关事项,比如有人找你聊天,发了一个好笑的视频给你,或者有一些广告电话。在一段时间内,你的效率会有所提高。但当你走出这个环境,在正常的氛围中专注于某一事物的时候,你无法关掉手机,也不可能断掉互联网。
为了能够顺利进入保持专注的阶段,要适当接受“不太大的干扰”,练习在有干扰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
我在纽约认识了一位作家。他为了写好一本小说,晚上10点钟跑到酒吧,坐到舞厅旁边的位置上,听着劲爆的音乐,凝神写作。他总是在酒吧待3个小时,然后回家修改写好的内容。
我问道:“这么做是为什么,真能写出好故事吗?”
他回答:“我认为在嘈杂的环境中很难做成了不起的成果,除非我是跳舞的。但我在这种情形下锻炼了强大的专注力。当我回到家审视这些内容时,那种深刻的专注和连续的奇思妙想令我感到愉悦。我的灵感全部得以释放!”
6.拒绝舒适。
如果你想要在床上躺着看几个小时的教材,写几千字的代码,练出一副好嗓音,我觉得是很难成功的。同理,窝在沙发上,在温暖或凉爽的空调房里面待着,都不利于我们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主动创造一种不舒适、令你感到难受的环境,学会在不适的情况下保持注意力,才能应付未来长期的艰苦工作。
7.为什么我建议你要有强烈的消极暗示?
通常来说,人们认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对生活和事业更有帮助。这是传统的观点。但在我看来,对自己进行强烈的消极心理暗示可以制造危机感。比如,你可以暗示自己今天不做这件事会出大问题;也可以暗示自己今天不温习功课明天就会考砸,未来会失去很多机会,人生从此前途渺茫。诸如此类,暗示一定要足够的强烈,把自己逼向死角,让自己无处可逃,然后将精神聚焦在当下的事项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别把自己逼疯了。同时,我还要说一句,之所以不建议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因为人们经常过度积极,乃至于盲目乐观,进而精力分散,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越是积极的暗示,越容易放弃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
三、保证专项训练的连续性
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是长时间忘我地投入?
我有一个学生小李。他在上海读大学,专业是汽车检测与维修。这是一个前景良好的专业,因为国产汽车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颇高。小李从大三开始就找实习的工作,到一家汽车厂的车间上班。车间主管要求他们这帮实习生必须每天在检修设备旁待够5个小时。
这5个小时都干什么呢?重复一个动作:拧扳手。小李算了一下,平均每2分钟替师傅拧一下扳手,一个小时拧30次,5个小时150次,一个月就是4500次。他要在这个车间待6个月,那就是27000次。除此之外,好像没有安排其他工作。
“我感觉没有意思,拧扳手太简单了,能学到什么?”
于是,小李坚持了几天后便开始旷工,一天只待3个小时,后来干脆隔天一去,再到最后他主动离开了汽车厂的检测车间,想去正儿八经的生产企业做点“有价值”的事情。结果上班第一天,他就被上司臭骂一顿:
“你连扳手都不会拧!”
小李感到困惑:“这有什么难的?我在汽车厂也学了十几天,不就是按照图纸说明拧到位吗,不就是上紧几个螺丝吗?”再通过细致的观察,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拧扳手也非常有讲究——力度、位置,甚至起始点的微小变动都决定了后续的技术指标。这时,他开始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认真练习这个动作。
像小李这样的做法,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于一个专项的练习,不管是多么复杂的环节和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如果不能持续地做下去并且做到位,都可能最终影响事情的成败。因为你并没有将一种技能发挥到极致的本领,也缺乏这样的意志力。
不仅要擅长做一件事,还要真正地投入进去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天生对新生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难以找出谁没有对任何事物或领域产生过浓厚的兴趣。然而不同的是,有些人的兴趣只能持续几天。当遇到第一个困难、第一道坎的时候,他们的兴趣之火可能就熄灭了。不过,另一些人的兴趣火花就会演变成熊熊燃烧的草原之火,微小的火苗变成火种,一直稳定地燃烧很多年。简单地说,当后者要学习和提高某种技能时,会保持长久的热爱和持续的投入,真正地挖掘极限的潜能。
区别凡人和天才的一条重要标准,并不是对一件事兴趣的大小,也不是天赋的高低,而是他们的性格中有没有真正投入进去、努力和持久练习的燃料,能不能长期对一项技能进行不间断的专项训练。
所以,一个人只要拥有专注和持之以恒的性格,即便他在某个领域没有很高的天赋,或者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大的可能成为专家,也就是人们眼中的天才。促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高强度和精准的专项练习。
四、把自己当成“笨蛋”来训练
即使天赋异秉,也要以无知的标准训练自己
5年前,《金融时报》的记者采访巴菲特时,说:“您总能猜对股票的走势,上帝给了您一面透视未来的镜子,却没给其他人。”
巴菲特回答说:“上帝创造了过去和现在,但他也不能决定未来,何况人类呢?我在股市取得一些成功的唯一秘密,是我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有多无知。”
对于股市的动态和股价的走势,巴菲特始终保持着谨小慎微的态度。他从不轻易、鲁莽、自信地做出一个判断,而是将可能的风险最大化。基于严密的数据,推导未来十几年的前景。他还曾说过一句话:
“在市场面前,我们都是无知的。如果你认为自己看透了这个市场,或者拥有什么天赋,离你付出惨痛代价的时刻便不远了。”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投资天才,可他却如此谦虚。他对于资料、数据有着痴迷般的追求,对每只股票背后企业的经营信息均务求做到详细的了解,以一种“一无所知”的态度去调查分析这家企业的发展前景,再做出判断,得出结论。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就算你在某些领域有一定的天赋,要把它开发和释放出来,也必须有足够的专注精神和虔诚的态度。在磨炼自己的技能时,要有一种“我是笨蛋”的出发点,狠抓细节,反复研究和积累。
在佛教中有一句话,叫作“初学者心态”。一个人如果能拥有初学者心态,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把自己当成初学者,以“无知”的立场对待一个领域,开发自己的能力,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能。持续下去,你就是下一个天才。
1.自感无知,修炼便没有上限。
“无知”的出发点能让我们拥有一颗不被拘束的心,能够及时由当前的情况做出判断,而不受事先我们的天赋或“自以为是”的影响,降低对自己的预测值,方能以更低的姿态提升技能。就是说,这可以给我们的直觉留有很大的余地。
那些取得成功的天才人物,大部分都具备一种初学者心态。他们视自己为无知,因而渴望进步,无休止地修炼。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容易错误地判断当前的形势:面对强大的对手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时,我们往往会认为输了的机会很大;反之,在遇到弱一些的对手或者容易搞定的事情时,我们又会轻易地认为自己肯定没问题。人们都可能在这两种情形下犯错。前者让我们主动丢掉了自己的天赋和优势,后者让我们认识不到自己的缺陷,意识不到即便有天赋,也是需要努力开发的。
2.放下已有的成功,永远当一个新手。
言而总之,从凡人到天才,“放下成功”是一个必经的步骤。只有放下成功,才能脚踏实地练习技能,探索未知的领域。就如扎克伯格说的:“当同学们成群结队到校外酒吧Happy时,好像他们已经准备学成结业,而我永远要打开电脑,以虔诚之心面对那一行行的代码,我用它们将人和人联结起来,那里有我的事业。任何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没有做到最好。”
所以,让自己永远当一个新手,集中精力去进行适合自己的专项训练。一个初学者或一个新手的人生中充满了各种的可能性。要对一切保持开放的态度,然后专注地把优势发挥出来。在此期间,不要把你的眼睛投向窗外的花花世界。
测试:如何提高你的“专注指数”
【对数训练】
我们的专注度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题目测试出来。在以下的数列中,每一行中都有一些两两相邻、其和为10的成对的数。请集中注意力找出这些数,并且在每对的下面画上一条线。这个测试对于速度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在7分钟内做完,否则成绩就会失去意义。
A. 29148756394678831234567898765437
B. 98765432198765431421521621728192
C. 12345678912345671521631746135124
D. 33467382914567349129123198765190
E. 58982774675370988028382032465934
F. 20563770895749745505533554465505
G. 64328976378209382457864018258640
H. 76554744466688831345178313141561
I. 32132112312354378239237236324376
J. 98798787682676570198684743289610
K. 19873826455910884234568345679467
L. 24682468369118194455566667777738
M. 83659172375943767766554433221199
N. 91827364558183729108207456789234
O. 27348556472378026775675675645766
P. 63860918764382928765465435432321
Q. 97543354682254668574635296645342
R. 40439347368247463647586972837283
S. 90161984632876428487659071151682
T. 83654289661036826754698457342891
U. 48654876983473896474676476473468
V. 89573869010285378232818171615648
W. 64286497628018365283667788991122
X. 48295163837846752266337744885599
Y. 62482746389619848328455918264379
◆专注度分析
本组数列共有143对其和为10的邻数。每答漏或答错一对数字,便得1分。
0~26分:专注度非常高,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完全沉浸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被外界打扰。
27~37分:比较善于集中注意力,但有欠缺。假如能够有意识地经常进行一些专项的练习,就会向上跃升一个台阶。
38~48分:专注度刚刚达到及格线,你面临两种选择。第一是努力训练,成为拥有良好专注度的人。第二是停滞不前或者向后退,对现状不以为意。那么,你就会成为一个漫不经心、天赋始终沉睡的人。
49~143分:专注度很差,警钟已经敲响,你是一个注意力非常不集中的人。如果改变这种状况,注定将一事无成。
章总结:训练专注力的11个简单方法
1.每次只做一件事。
如果你手中正做着这件事,心中却又想着另一件事,很容易降低专注力。当你不断地分心想着其他未完成的任务,人的注意力便无法集中,而且容易产生慌张的情绪与增加心理压力,更加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工作开始前先分条列好当天要做的事,然后一件接一件地完成,不论是学习、练习还是工作的专注度、效率都会明显提高。
2.为任务预留空间和时间。
在管理时间和分配一项事务时,要在每件事之间预留一定的充足空当——即富余的时间。这样才不会临时有其他任务插队进来而使专注度下降,影响工作的成果。
3.专注的“分心”。
假如实在无法集中注意力(努力了很多次之后),一旦如此,不妨先停下手中的工作,走出房间,脱离这个环境,专心地去“分心”。对待分心我们也需要专注,此时不要思考其他问题,暂时转移注意力。比如听一听音乐、喝杯咖啡、闭目养神、到外面散步等。经过一段时间对思绪进行梳理,再回去开始工作时,专注力便容易回归。
4.想象练习。
强调“我要实现的”,想象“我可以实现的”。我建议人们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拿出5~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次想象练习。想象的内容是——我正在进行的任务一旦完成,将会产生多么惊人的成果,或者将制造多么巨大的影响。想象练习的目的是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一个更有信心的人去处理某个问题,开展某项工作,他的专注指数也会更高。信心与专注度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你对一件事的成功或最后的成果缺乏信心,便很难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在这上面,而是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其他问题。
5.从一开始就进入高强度工作。
别幻想能够一步一步地进入节奏,这往往是不可能的。很多人都反映:越是想听一听音乐或浏览5分钟网页再开始工作,最后拖延的时间就越长。要强迫自己从开始的第一秒钟便以最高的强度进入工作状态,处理那些计划表上的任务。这能以一种骤然的力度凝聚我们的精力,迅速进入状态。
6.无限扩大“热爱”。
对兴趣做最大限度的强化,把兴趣转化为极致的热爱,就像男孩对待自己的初恋女友一样。热爱到狂热的程度,专注指数自然而然地便可以提升到最高。你会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这件事情中,外界的任何东西都不能让你分心。
7.找准定位。
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你有音乐天赋,便可以开发音乐细胞;你有文学天赋,便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写作练习;你有IT天赋,那么就专注地研究程序。找准定位,是能够保持注意力的前提。定位不准,遇到问题时就不能集中精神攻关克难,因为你发现自己的努力是错误的。
8.正确运用排除杂念的技巧。
人们都知道排除杂念对于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但不少人的技巧是错误的——比如关掉手机和互联网,将自己密闭在一个人造的“安静环境”中,训练专注度。可一旦脱离了这个环境,在干扰无法屏蔽的区域内,这种训练便没有效果。因此,正确的排除杂念的技巧是融入干扰强烈的环境,适应环境并全神贯注地处理自己的工作,而非躲进一个人为的“温室”中。
9.制订任务清单。
天才和凡人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天才懂得制订任务清单。大到人生规划,小到月计划和日程安排,任务清单能将你的时间与需要做好的事项合理地衔接起来。要想精准地投入精力,就必须依计划行事。就像比尔·盖茨曾说过的:“我认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你必须明白自己在某一时刻该做什么。如果是应该做的,付出再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10.“2小时”训练法。
你可以这样训练我们的抗干扰能力:寻找一处人来人往的房间,背诵你的英语单词;在朋友、同事不停地跟你讲话时,把手中的工作做完;一边与妻子聊天,一边写完一篇两千字的文章。你应该有意识地制造这类机会,而不是抗拒。我经常与公司的同事讨论新闻八卦,同时强迫自己把咨询文案写出来。后来我发现,如果能用这个方法不定期地每次训练两个小时,专注指数就大大提升。
11.简单的深呼吸。
深呼吸是“思维之氧”。如果注意力分散到了极致,那么就别再念叨“我要坚持”之类的鬼话,抓紧停下来,起身走到外面,或者离开座位为自己倒一杯白开水,然后做一次简单的深呼吸。这么做的好处是让身体补充氧分,顺便整理思路。有很多发明都是当事人在短暂的调整时间内灵光一闪,然后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