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书书(周越然作品系列)
- 周越然
- 3028字
- 2020-06-24 22:26:08
古书一叶
引言
吾国线装书与西人之硬面卷册(volume)不同。西书页(不作叶字)只有所谓边白(margin)者。吾国书叶(不作页字)则有口有脑,有眼有目,有头有尾,有面有眉,有心有耳,有角并有根,惟无手足,无腿臂,无肝肠,无肺肾,无鼻无腮,无颈无腰。研究版本者对于此类术语,不可不知,犹习理化者之不可不明公式也。否则决然不能上进,不能成就,因其全无凭藉之故。在本篇中余将以谈古书者沿用最久、应用最广之专名,如口如尾者,各作一定义,俾后之购书者、读书者、贩书者及修理者,皆得不讲外行话,皆得相互谈天而不发生误会。篇中并附数种名著之版本,或为余所亲见者,或为余所购得者,均一一注明,请注意之。
版本之学,开始于赵宋而盛行于前清。尤袤(音茂)《遂初堂书目》中所载者,一书多至数本,如成都石经本、秘阁本、旧监本、京本、江西本、吉州本、杭本、旧杭本、严州本、越州本、湖北本、川本、川大字本、川小字本、高丽本是也。至于清代,则辨别版本之事,虽政府亦为之。乾隆四十年于敏中奉敕编《天禄琳琅书目》十卷,分别宋版、元版、明版、影宋等类,于刊刻时地,收藏姓氏印记,一一为之考证。嘉庆二年以前编未尽及书成以后所得,敕彭元瑞等为后编二十卷。后来私人书目,虽间有略述书之内容者,但无不兼及版本。莫友芝之《知见传本书目》,极通常之检查本也,但其中一书有多至十种不同之版本者,如史部地理类之《中吴纪闻》六卷(宋龚明之撰),有(一)明单刻本,(二)学海类编本,(三)珠丛别录本,(四)知不足斋本,(五)津逮秘书本,(六)墨海金壶本,(七)嘉庆壬申朱麟书校本,(八)粤雅堂本,(九)元刊本,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十)胡心耘有校菉竹堂本,第六卷多翟超一条,其余颇异同。何焯勘定,精为考审。近人叶德辉之《郋(音奚)园读书志》,内容与版本并重,尽量描写,可称绝善之作。
诸家于描写版本之时,往往袭用一种专门名词,如耳目,如头尾,如心如口,其义为辞典字书所不载。兹特将常见者提出,各作一定义如下:
(一)口
口,折缝也。吾国古书先将文字印于纸之一面,再在其中间折齐而成前后两个半叶——古书应称“叶”,不宜称“页”。中间折叠之直缝,即谓之“口”。
书籍之常用者或年久者,其口多断。重装时非接不可。接口之纸,愈薄愈好。普通者本国粗绵纸,最善者日本薄皮纸。浆糊不可过浓,亦不可过淡;浓者不伏,淡者易脱。精于修整古书者,目下极少。与其修理而反损坏,不如暂时包好不动。
口有“白口”与“黑口”之分。白口者,折缝中无乌丝也;黑口者,折缝中有乌丝也。——乌丝,即黑线之意。口又有“大黑口”与“小黑口”之别。大黑口者,粗阔之乌丝也;小黑口者,细狭之乌丝也。大黑口与小黑口,皆所以助折叠之整齐也,想原发明者必无其他用意。宋元本及明初刊本,黑口居多。余家有大黑口本明永乐九年《浙江乡试录》一卷,小黑口明刊本宋王安石《荆公文集》一百卷(集中间有白口之叶),及白口明刊本李贽《李氏文集》二十卷。——此但举例耳,余家所藏之白口黑口本尚不止是也。
(二)脑
脑即各叶钻孔穿线之空白处,亦即书本阖闭时之右边也。纸大版小则脑阔,脑阔则“天地头”(另有定义)亦高广。
书脑不可伤,因其不易修补也。修补旧书,以接口为最易,补脑为最难。
古书有不穿线者,如永乐九年《浙江乡试录》是也,但脑际必有细孔,必有纸线。普通穿线之书,至少有六孔,且封面之内、护叶之外,另有两孔,以为纸钉之用。纸线者,用纸搓成线状之物也。纸钉者,用纸捏成钉状之物也。两者皆所以接合散叶使之不易分离也。
(三)眼
眼,孔也,用以穿线或插钉也。眼孔愈小愈好,大者伤脑。打眼有专器,不可以普通之铁钉代之。
(四)目
目即目录。书之卷帙多者,总目之外必有分目。卷帙少者,无此需要。购古书时,吾人不可不注重目录。缺目之书,果然可疑,即有目录者亦应审慎。书贾得到残缺之本,往往抽目挖目,以充足本也。
(五)头
头有(一)天头与(二)地头之别。天头者,一叶上面之空白也。地头者,一叶下面之空白也。吾国古书,上面较下面为高。天头亦称“眉”。近来所见西书,地头往往较天头为高。
(六)尾
尾,“鱼尾”也,即版心(另有定义)中作或之形者是也。体黑者曰“黑鱼尾”,体白者曰“白鱼尾”。在版心之上端而两角下向者曰“上鱼尾”,在版心之下端而两角或上向或下向者曰“下鱼尾”。上端下端,或上下两端有两个鱼尾者,谓之“双鱼尾”。
(七)面
面有两义:(一)封面,(二)叶面。封面者,保护书叶之物也。叶面者,文字所在之处也。封面与叶面间之空白叶,谓之“护叶”。封面应用何种材料,护叶应用何种纸张,收藏古书者不可不注意之。
(八)心
心为“版心”,即前后两半叶之中间也。心与口(见定义一)不同:心为两叶分界之空隙,口为两半叶正中之折缝。鱼尾、叶数、字数,及刻工姓氏,皆在版心。
(九)耳
耳之全名为“耳子”,附于下半叶(版外)左首上角,以识书之篇名,见于经传者最多,如明仿宋相台本《春秋经传集解》第一叶是也。明仿宋《春秋》,余家有之,每半叶八行,每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字数同,独山莫氏旧物也。
(十)角与根
角与根虽在叶上而又不在叶上。合数十叶或百馀叶而成一册,切齐,“沙”(用沙皮磨擦也)光,钉好后,右边及上下两边,完全平滑。左边为口,故无不整齐。右边上下两隅,其名曰“角”,珍贵之书,人以湖色或蓝绫包之。包角固可保护书叶,但亦易受虫伤。
根在全书地头切齐之处。卷帙繁多之书,藏家往往倩人“号书根”,即于角隅线之右边写书之册数,而于其左边写书之名称与分类是也。大部书非号书根不可,否则不易检查,且不易整理。商务印书馆之《四部丛刊》,皆于发行之前,印成书根。
(十一)行格
术语既明,可以进言行格与边栏矣:
行格边栏,亦术语也。直者为行,横者为格。诸家藏目所称“每半叶×行,每行×字”或简称“×行×字”,即是此意。研究版本者,有行格专书,如江标之《宋元本行格表》两卷是也。
边栏者,书版四周之丝(线)也。边栏有单双之分,“单栏”即单线之意,“双栏”即双线之意。
双栏一粗一细,粗者在外,细者在内。双栏有左右双栏,又有四周双栏。单栏粗而不细,总在四周。抄本有有栏者,有无栏者。无栏者,名为素纸钞本。西书无栏。
诸家藏目中,所以详言行格边栏,黑口白口,鱼尾印记者,因旧时写真(照相)之术未曾广行,不能影印耳。杨守敬手摹古本之叶,复刻之而成《留真谱》初二两编,其用意可谓巧矣,但终不及故宫、盋山、瞿氏、刘氏、陶氏各家书影之明晰正确。惟边栏表、鱼尾表、藏书印记谱、刻工姓名录,尚未见过,将来或亦有好事者为之也。
结语
最末,余试作家藏明素纸抄本《愧郯录》版本考,以见上述各术语之应用焉:
宋岳珂《愧郯录》十五卷,吴县黄氏、常熟瞿氏、吴兴陆氏,皆藏有宋本。黄、陆二氏之书早已散去,在人间与否不可知。瞿氏之书尚为其后人所守。查《荛圃藏书题识》卷五,《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六,《仪顾堂集》卷二十,知三氏之书,行格相同(半叶九行,行十七宇),而缺叶之数(共计十叶)亦复相合——是三书同出一源也。宋以后重雕之本,有明岳氏校刻本、学海类编本、鲍氏知不足斋丛书本。鲍氏之书,行格一遵宋刊,校订精详,实为各书之冠,惟其缺叶与宋明清各本均同。岂世间竟无完本耶?民国十九年之春,余以重价购得此本于申江,即所谓祁氏澹生堂馀苑本也,有澹翁手跋,且有毛子晋、季沧苇、朱锡鬯等图记,系明人写本。惜只存首七卷,不得称为完璧。幸各本缺文均在此七卷,后来商务印书馆编印《四部丛刊续编》,即藉以校补,亦一大快事也。
三十一年九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