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学原来这么有趣:颠覆传统教学的18堂传播学课
- 王建强
- 1605字
- 2024-12-22 00:55:16
第二堂课 勒温老师主讲“守门人”
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890—1947)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传播学守门人理论的创立者,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以人类行为场理论(Field Theory of Human Behavior,简称场论)而著称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代表作为《群体生活的渠道》。
第一节课结束之后,小凡趁着老师离场的机会,迅速跑到后排,去找他在这个神奇的教室唯一熟悉的人——兰伊。兰伊似乎对刚刚结束的那堂课意犹未尽,还在低着头做着笔记。
“兰伊,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我正在家看电视呢,怎么会突然来到这里了呢?”小凡急切地问道。
“你放心好了,这里没有人会害你。中午我们一起吃饭吧,然后安心休息一会儿。在这里还有十几节课呢,我们好像还要待上一个星期左右。”兰伊坦然道。
“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咱们这是在哪里啊?”小凡显然有些慌乱了。
兰伊回答道:“听他们说,这里是一个虚拟空间,咱们是被选出来听课的人。不过这只是听说啦,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反正在这儿吃喝不愁,上完课就能回去了。放心吧!”
“……”
铃声响起,第二节课开始了。
贴近现实的理论
教室里面只有几个人,而教室的门口则很热闹,一个脑袋亮亮的教授站在门口挡住了众多要进入教室的学生。此时,无论是教室内还是教室的门口,都有人在议论纷纷。慢慢地,所有人都将视线转移到了那个脑袋发光、严重脱发的教授身上。
他笑了笑,说道:“无论是屋内的还是屋外的同学们,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库尔特·勒温,是18位传播学讲师之一。今天这第二堂课由我来讲。哎,后面的人别挤,我这正上课呢。”
“老师,您这也太搞笑了。您上课,我们听课,你倒是让我们进屋啊!这里边一群人,外边一群人,这算怎么回事啊?”教室外有人说道。
“啊,哈哈。大家不要着急。这是我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勒温老师从容淡定地说,“你们不要挤,否则会影响我正常授课。那个梳中分的男同学,我有个问题要问问你。看你的身高,应该是体育健将,那么你说,足球场上想让对方少进球的最直接方法是什么?”
那个男生叫赵哲,此时他正站在教室门口,外面的人越来越多,挤在人群中的他显得有些焦躁。听到教授问自己问题,他有点儿不耐烦,不假思索道:“不让对方进球?可以把球门堵上啊。当然,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多放几个守门员看大门。要是害怕违反规则,那就找一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守门员看门。”
“嗯,说得好。有个好的守门员看门显然是最为简单的方式。那么,接下来我就想问了,如果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有这么一个‘守门员’,我们接收消息的过程是不是就会受到阻碍了?”勒温适时地引出话题道。
教授转移话题的速度有点儿快,很多学生都还没有反应过来,一时间不知所措。
“老师,您想讲什么就直接给我们讲吧,看把被堵在教室外边的同学急的。”有个坐在教室里的女生道。
她的话音刚落,坐在她右边的兰伊也开口道:“勒温老师,您是想说您的成名理论——守门人理论吧。别卖关子了,还是请大家进屋坐下认真听您讲课吧!”
“哈哈,这位是兰伊吧?她说得没错,大家进来好好上课吧。”勒温老师笑着将挡在门口的桌子撤下,大步走向讲台。
得到“放行”的同学们纷纷落座。勒温老师开口道:“刚才在来教室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妈妈领着她的孩子走在路上。孩子大概四五岁,他看见路边有卖棉花糖的,哭着喊着要买来吃。妈妈不允许他吃,就骗孩子说,不能吃棉花糖,因为里面有虫子。一旦吃了,宝宝肚子就会被虫子咬烂。这招还真管用,孩子当即就不哭了,也不打算吃棉花糖了。于是,我就想到了我一会儿要讲的理论。兰伊同学已经提到了守门人理论,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守门人理论吗?你们觉得这个理论和我讲的故事有何联系?”
小凡举手说道:“勒温老师,我不太清楚守门人理论的具体内容,我想就您所举的例子谈一下我个人的想法。如果将讨论棉花糖的过程看作信息传递过程,那么妈妈的角色可能就是您所说的守门人。她最先或者说是最起码比孩子先接收到信息,然后把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当然,她在这里将信息歪曲化了,并将歪曲的信息传递给孩子。在我看来,守门人就是传播过程中选择和过滤所接收的信息的人。”
守门员和守门人
在传播活动中,守门人就像是足球比赛中的守门员,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信息的进入量。
守门员为本方球队守护着大门。
守门人为传播活动守护着大门。
“非常好,这位同学的分析相当到位,看来你的天赋极高啊!正如这位同学所说,守门人的作用的确如此,即信息接收和信息过滤的关键者。正如我刚才站在门口一样,我就像是一个现实中的‘守门人’,我占据了一个有利的位置,就可以让大家按照我传达的意思做什么,不做什么。当然,我所应用的实例有些牵强,但是其中道理还是很好理解的。”勒温老师慢条斯理地说。
于东东老师评注
在传播学中,很多理论知识都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虽然勒温老师在这里举的例子有些牵强,但是其要表达的意思还是十分鲜活明确的。
兰伊开口道:“勒温老师,请系统地为我们讲讲您的理论吧!有助于我们理解。”
“好的,接下来我要讲的东西比较系统,请大家跟随我的思路,深入学习守门人理论。”
守门人理论到底是什么
“守门人理论也叫把关人理论,是建立在大众传播的基础之上的。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的媒介可谓形形色色,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都是极为便捷有效的传播媒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即便是你身边的大众传播媒介再发达、具有再强大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能力,它们能收集到的、能够提供的也只是无限丰富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传播受众的我们,由于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因此所能吸收的内容也是有限的。这样一来,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一个守门人的机构。他们有选择地收集信息,时而多、时而少。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勒温老师滔滔不绝地说道,让下面的学生有些吃不消。
“老师,请您把节奏稍微放慢一点儿,您讲得实在太快了,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还都属于门外汉,您讲的内容太多、太快,让我们接受起来很费劲,您能不能循序渐进一点儿。比如,我想问一下,这个守门人理论挺复杂的,您是怎么总结出来的?是什么事物给了您启示吗?”说话的是坐在兰伊左边的一位名叫刘红的女生。
“哦,抱歉,我一直以来都习惯了这种连贯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不过,我原来面对的都是科班生,专业性比较强,所以讲课的跳跃性比较大。现在面对你们这些孩子,我倒是真有点儿不适应,我尽量慢一些。”勒温老师连声说道。
于东东老师评注
为了满足战争需要,就得进行战时经济动员,需要对国家的全部经济力量实行统一控制、调整和分配,对全国的物力、财力、人力等资源进行周密计划、科学组织、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美国政府鼓励食用牛下水,暂不深究这种做法是否在经济上做到了节约,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守门人理论的诞生。
“我们继续。守门人,英文为gatekeeper也译作‘把关人’。说起这个理论的创建还是有一定的渊源的。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空袭了美国珍珠港,美国被迫参加了战争。由于战争需要巨大的开支,因此美国政府决定开展一场宣传活动,号召人们食用牛下水,即牛百叶、牛生肠、牛肚、牛肝等。美国人爱吃牛肉,平时不太吃牛下水,为此,美国社会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宣传活动,并在这个活动中进行了相关研究。随后,我和我的研究小组发现,除非家庭主妇们接受了宣传教育,把牛下水买回家中做成菜肴,摆上餐桌,否则她们的丈夫和孩子根 本没有机会接触并接受这种让他们吃不惯的食物。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家庭主妇在这个过程之中实际上是起着‘把关人’的作用,对不对?”
在座的学生们似乎对这部分知识很感兴趣,全神贯注地听勒温讲课,时不时地点点头。
“在我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我就开始研究,家庭主妇到底在这个过程之中充当了什么角色呢?研究的过程很漫长也很复杂,但是我和我的研究小组即使在战争时期也一直没有放弃。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联盟无条件投降而告终,我也能专心地从事自己的教学与研究了。两年之后,1947年,我发表了《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我在书中再次论述了这个问题,而且我也坚信,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把关人,并且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者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说白点儿,就是‘让你知道,你才能知道,让你知晓,你才能知晓’。
“《群体生活的渠道》是我最后的作品了,在那之后,我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勒温老师说到此处显得有些伤感。
在场听课的学生们不禁为之动容,很多人还感觉到一丝凉意。毕竟面前站着的这位老者是一个已经过世几十年的人,这样的情形还是有些让人感到恐怖的。赵哲也有这样的感受,他感觉自己现在的经历真不可思议,毕竟来到这里上课已经是一种神奇之旅了,遇到更多奇特的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勒温老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继续说道:“人可以结束生命,但是学术绝对不能就此停止。在我去世之后,我的得意门生怀特和其他研究学者继续了我未完成的研究。他们按照我所给出的提示将视线转移到了新闻研究领域,开始就大众传媒机构中的守门行为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随后,他们正式、明确地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
勒温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一幅把关模式的图片,并说道:“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个模式。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可能做到有闻必录,而需要加以取舍选择。在这个取舍选择的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只能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极少数。”
新闻选择把关模式
从新闻选择把关模式图中我们能看到,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可能“有闻必录”,而是一个有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组织就是这个大大的喇叭,它在受众和新闻信息源之间形成一道巨大的关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守门人。事实证明,能够通过这道关口到达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兰伊举手问题:“您说大众传媒具有把关、守门的作用,各种新闻机构、传媒组织决定了什么样的新闻信息能够进入大众传播渠道,那么,对信息加以取舍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
“这也是我正要讲的问题。传播组织之所以能够这样控制信息的传播,是因为其中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那么,守门人选择信息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勒温老师笑着看着在座的各位同学们。
大众传媒的“守门”标准
“那位正在喝茶的同学,能问你一个问题吗?”勒温冷不丁地问了问。
勒温老师问的同学名叫张艳。她水杯里的水颜色泛黄,应该是泡过茶。勒温老师的提问令她有些猝不及防,但她很快便回过了神,并点了点头。
“好,我想问一下,你的保温杯里是不是有茶叶?”勒温老师笑着说道。
课堂上的学生们都十分好奇,老师不好好讲课,观察人家杯子干什么?大家在下面交头接耳,张艳也觉得好奇,问道:“是的,不过,老师,这与我们的课程有什么关联吗?”
“当然!”勒温老师肯定地说道,“劳烦将你的杯子对准你桌子前面的那个摄像头,可以吗?”
张艳显然有些疑惑,但还是照做了。
“很好,你可以放下了。我拍了一幅杯子的照片,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从照片中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位女同学的茶杯上面有一层网,网上是茶叶。这个网的作用就是既让茶叶泡在水里,又避免其混入水中。可以说,人类是很聪明的,做出了这样的设计,既让自己能喝到茶水,又及时地过滤掉了茶叶渣滓。”
同学们还是面面相觑,不清楚老师到底想说什么。
“在我们分析守门人理论的时候,不妨将原本抽象的事情变得具体化一点儿,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得更加深刻。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守门人就像是茶杯里的网,将茶叶过滤掉。我们再想得远一些,设计这个茶叶网的人是不是也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呢?他根据自己的研究、按照自己的意愿,将杯子设计成人们已经习惯的大小,并在随后将茶杯中装茶叶的网也设计成相配套的型号。这样一来,在整个喝茶的过程中,你实际所吸纳的一切,都源于这个设计杯子和过滤网的设计师。”
于东东老师评注
茶杯和过滤网的设计者与守门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法来处理事情。
勒温扶了扶眼镜,接着说道:“大家明白了吗?一旦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去理解守门人,就能将大众传媒的守门标准理解清楚。我的得意门生怀特曾经做过这样一系列调查,他对一家报纸的电讯编辑的工作做了跟踪访问。他发现,该报电讯编辑接收到的通讯社一周之内的稿件选用情况是相当值得深思的。首先,只有10%的电讯稿件被选用;其次,电讯稿在内容上比例严重失衡,国际性政治新闻、全国性政治新闻和富有人情味、趣味性的新闻占所有被选用的稿件的2/3。针对这几个奇怪现象,怀特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为什么有90%电讯稿被舍弃、淘汰呢?”
“可能是不值得刊登,没有什么价值吧。”“可能是版面有限,登不上去呗。”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着。
“的确如此,许多电讯稿件就是这样被舍弃的。不过,怀特经过进一步的询问得知,一篇稿件被评为是否有价值刊登,完全要看编辑的‘脸色’。主编说登就登,说不登就不登。选择新闻的标准极具主观性,可以说几乎完全按照某种潜规则或者是个人的喜好。”勒温老师一语惊出千层浪。学生们都很吃惊,原来自己平时关注的新闻只是根据一些主编们的个人喜好而定,一种莫名的情绪涌上心来。
“大家不要表现得这样激烈,作为一个守门人有这样的权利。他们可以选择,但是我们作为受众也是可以选择的。不过,关于受众分析这一问题,还有更为专业的老师会在后面的课程中给大家讲解,在这里我就不多做分析了。我想说的是,即使是我的得意门生也避免不了在研究上有误差或者说是有不准确的时候,如今我拿过来看,这个研究结论还是有些许不妥的。比如,我觉得怀特有点儿夸大了编辑的权限。而且在其研究的背后,像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暗示,那就是在传播过程中,守门人似乎只有一位。就像那家报社选择刊登新闻一样,似乎是主编说了算。然而,现实中并不是这样的。”
按照个人喜好所做出的选择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按照个人喜好做出选择的,作为主编的守门人也会按照个人的喜好来选择新闻。
“老师,这个问题我刚才也想到了,我也感觉到守门人不可能只有一个人。如果是多个人,大众传媒的‘守门标准’就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对?”沉默半天的兰伊开口说道。
“非常好,非常好,兰伊说得非常正确。当然,这个观点在传播学界其实早就有人提出了,在1959年,就有传播学者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个人叫麦克内利,他在他的专著中系统地阐述了怀特研究中的纰漏。在麦克内利看来,新闻事件与最终接受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这样的中间人也是传播过程中的守门人。根据麦克内利的研究,另一位传播学者巴斯也做了相关的总结。”
勒温老师拿起了水杯,喝了口水继续说道:“巴斯在1969年发表了一篇名为《使守门人概念更趋完善》的论文。在文中,他对以前的守门人研究提出了批评。在他看来,最为重要的守门行为存在于媒介组织内部,守门的过程应该分为新闻采集和新闻加工两个阶段。新闻采集者——记者,是最接近信源和最倾向于信源的人;新闻加工者——编辑,是对流入的新闻内容加以挑选、修改或剔除的人,他们的工作最具守门意义。”
随后,勒温老师总结道:“可以这样说,从我、怀特、麦克内利到巴斯,我们对守门人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一个由信源到受众这样复杂的新闻运转过程中的写作、修改、删节、合并、舍弃、过滤、扩充、编辑等守门现象加以描述和分析,其实这样并不是把握大众传媒的守门人研究的最佳方案,多少都是有所偏颇的。因此,人们对于守门人的研究目前仍在继续。后人在我们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继续深入研究。对新课题进行新的研究,这样的艰巨任务就落在了在座的各位以及你们这个年代的其他人身上了。好,就这样。今天的课程就到此结束。”
库尔特·勒温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解决社会冲突》 库尔特·勒温著。他在书中提出了“媒介欲对个体施加影响必须考虑到其身后群体的强大制约机能”等观点。
《拓扑心理学原理》 库尔特·勒温著。该书中文版第一版于1997年1月1日出版。它以20世纪心理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派、一家、一人、一说为原则,涉及的流派有元素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策动学说、格式塔原理、精神分析、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等。从每一流派或家族中选出一位创始人或代表人物的学说,从中可以看到这些学说对20世纪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他们自身的地位和成就。本书理论丰富,观点别具一格,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