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眼眶疾病

一、眶内炎性假瘤

【临床线索】

本病多为单侧发病,部分病例也可双侧相继发病,一般为突然起病,有急性炎症表现,在眶缘可触及疼痛性硬块,多数病例经激素和抗感染治疗可消退,但停药后又可反复发作,此为与真性肿瘤不同之处。

【检查方法】

T1WI、T2WI、FLAIR、DWI。

【MRI征象】

①根据MRI所见,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a.泪腺型:泪腺弥漫性增大,但基本保持正常泪腺形态。

b.眼外肌型:一条或多条眼外肌弥漫性肥厚,累及肌腱,邻近眼环可有增厚。眼外肌受累频率由多到少依次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

c.肿块型:可发生于眶前部及球后方,肌锥内外均可发生。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d.弥漫型:病变广泛,表现为眼环增厚模糊、眼外肌及视神经增粗、泪腺增大。眶内脂肪信号异常。

②信号改变: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者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以纤维增生为主者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

③增强后中度至明显强化。

【报告范例】

报告书写:欠清,局部见梭形长T1、稍短T2信号肿块影,范围约3.42cm×1.60cm,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右侧视神经受压外移,眼球突出,眼球形态、信号未见异常。左侧眼球大小、形态及球内结构未见异常改变。左侧眼外肌及视神经未见增粗,轮廓清楚。双侧泪腺未见增大,信号均匀(图4-2-1)。

图4-2-1 眶内炎性假瘤

【报告技巧与提示】

①泪腺型炎性假瘤保持泪腺形态是其与泪腺肿瘤的鉴别要点。

②眼外肌型炎性假瘤应与Grave眼病鉴别,一般前者增厚的眼外肌常外形不清或不规则,肌腱附着处常增厚,且常有眼球壁、泪腺等改变;而后者外形清楚,以肌腹增厚为主,肌腱附着处正常。

③肿块型炎性假瘤应与眶内真性肿瘤鉴别,一般良性肿瘤多有完整包膜,而淋巴瘤则边缘不规整,边界模糊,并可见邻近结构的侵犯。

二、眶内血管瘤

【临床线索】

海绵状血管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眶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稍多。肿瘤多位于眼眶肌锥内,绝大多数为单发,极少数为多发,生长缓慢。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为无痛、渐行性,压迫眼球可还纳。病程较长,可由数月至数年。眼球多活动自如,视力多无减退或出现较晚。若肿瘤位于眶尖部,则早期出现视力减退,肿瘤较大时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眼球移位、视力下降等。

【检查方法】

T1WI、T2WI、FLAIR、DWI。

【MRI征象】

①多位于肌锥内间隙,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有浅分叶,眶尖脂肪保留。

②与眼外肌相比,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而且随TE时间延长,肿瘤信号仍无明显下降。信号均匀。

③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扫描可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即动脉期病灶边缘结节状血管样明显强化,延迟扫描见随时间延长,小片状强化影逐渐扩大,最终整个肿瘤明显均匀强化。较大病灶内也可见始终无强化的低密度区,较小病灶早期即可全部明显强化。

【报告范例】

报告书写:右侧眼球后方眶脂体内及左侧眶尖处可见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3.0cm×2.1cm,边界清晰,其内信号均匀,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邻近内外直肌受压略移位。双侧眼球结构对称,未见异常信号。眶壁骨质未见破坏(图4-2-2)。

图4-2-2 眶内血管瘤

【报告技巧与提示】

①海绵状血管瘤大多数位于眼眶四条眼直肌围成的锥形空间即肌锥内间隙,肿瘤内有静脉石为本病特征性改变。

②CT能很敏感地显示静脉石,是诊断本病最主要而且可靠的影像方法。

三、眶内皮样囊肿

【临床线索】

皮样囊肿属皮肤组织残留于体内发展而成的囊性病变,有完整包膜。皮样囊肿囊壁内衬以上皮组织,有汗腺、皮脂腺不断分泌汗液和油脂,也可有毛发,上皮可不断角化脱落。

【检查方法】

T1WI、T2WI、FLAIR、DWI、抑脂序列。

【MRI征象】

①好发于眶骨缝,尤其是眼眶外上部骨缝处。

②圆形或类圆形囊性肿块,边缘光滑、清楚。

③信号改变:在T1WI、T2WI上均呈脂肪样高信号,少数T1WI、T2WI上都呈混杂信号,包含脂肪信号。抑脂序列脂肪被抑制呈低信号,从而证明是脂肪,则可肯定为皮样囊肿。

④增强扫描:病灶基本不强化。有的囊壁可有轻度强化。

【报告范例】

报告书写:右眶内侧见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清楚,T1WI内呈不均匀高信号;T2WI病变信号不均,以高信号为主,内混杂不规则中等信号。抑脂T1WI示病变内高信号被抑制呈低信号。双侧眼球大小、形态及球内结构未见异常改变。双侧眼外肌及视神经未见增粗,轮廓清楚。眶脂体内未见异常信号影。双侧泪腺未见增大,信号均匀(图4-2-3)。

图4-2-3 眶内皮样囊肿

【报告技巧与提示】

皮样囊肿多为残留上皮陷入骨缝所致,好发于眶骨膜下各个骨缝中,但以眼眶外侧壁最多见,囊壁与骨缝连接紧密。

四、泪腺多形性腺瘤

【临床线索】

①泪腺多形性腺瘤,也称泪腺良性混合瘤,是最常见的泪腺肿瘤,起源于腺上皮或肌上皮,绝大多数起源于泪腺眶部。

②多有完整包膜,边缘光滑。具有多形性,瘤内可见黏膜样变、钙化及骨化。

③以40~50岁最多见,女性稍多于男性,其临床表现多为眼眶外上缘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病史较长,容易造成泪腺窝骨质的压迫吸收,形成压迹。

【检查方法】

T1WI、T2WI、FLAIR、DWI。

【MRI征象】

①位于眼眶外上象限泪腺窝区。

②可呈类圆形、分叶状或葫芦状,多向眶尖侧生长,边界清楚。

③信号:稍长T1、稍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内有囊变。

④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

⑤常可见泪腺窝开大,骨壁见弧形或分叶状压迹,较大者可造成局部骨质缺损,是泪腺肿瘤显著特征。

【报告范例】

报告书写:右眶外上象限泪腺窝见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呈稍长T2,稍长T1信号影,泪腺窝开大,见弧形压迹,邻近眶壁骨质受压变薄,邻近眼外肌受压移位,眼球向外突出。抑脂增强:肿块中度均匀强化。余未见异常改变(图4-2-4)。

图4-2-4 泪腺多形性腺瘤

【报告技巧与提示】

①眶内泪腺窝区边缘光滑的肿瘤,轻中度强化,伴眶壁骨质压迫性吸收,首先应想到泪腺多形性腺瘤。

②炎性假瘤及泪腺炎也可使泪腺增大,但一般临床上有眼痛或局部肿胀疼痛,泪腺增大以泪腺睑部明显,仍保持正常泪腺形状,与多形性腺瘤位于眶部、局部泪腺变形不同。炎性假瘤尚可伴眼外肌肥大、眼环增厚、视神经增粗等改变,而不造成泪腺窝骨质的改变。

③眼眶外上方其他肿瘤亦可与泪腺肿瘤混淆,应注意鉴别。

④MRI的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及内部结构,但对于有泪腺窝骨质破坏的肿瘤恶变,MRI则不如CT显示得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