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有胆有识,做得大生意

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去舔,

风险总有人背的。要紧的是一定要有担保。

——胡雪岩

在生意场上,经营者的眼光、胆识、技巧决定了其能否成功地赚到大钱。任何人在开创或经营自己的事业时,总有许多时候可能会缺乏资源,这时的确需要有胆有识地去寻求急需的资源,以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没有足够的胆略,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生意人。要想成为一位在生意场上总是赢的人,就更加要学会经营自己的胆略。

胡雪岩作为生意场上的“常胜将军”,胆略自然要比一般大得多。在遇到难关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壮起胆子闯过去”。遇到危机时,他能够沉着冷静,保持足够的胆识,从容应对,努力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我们学习胡雪岩的商道时,既要学习他是如何赚到大钱的,更要学习他是如何面对困难与危机的。

1、胆与识,商界强者的最有力武器

无论是谁,在做生意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困难。生意场上,成功总是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必然的成功。没有人希望自己正在进行的生意出现危机,但自古以来也从没有过一个不遭遇过危机的生意人。

当问题出现时该怎么应对呢?胡雪岩认为,越害怕就越会误事,还不如放胆去闯,反倒没事。因此,胡雪岩摆脱危机的策略很与人不同,他总是敢闯敢拼,所以他选择的做法是:遇到难关,壮起胆子闯过去。

那一年,当杭州城被太平军包围时,王有龄已经做到了浙江巡抚。当时,他率领杭州的军民据城坚守了一个多月。眼看粮食快没了,王有龄于是派胡雪岩冒死出城去筹办粮食,自己则守在城里,绝不弃城以求生存。

王有龄之所以这样做,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杭州城军民的眼睛都盯在他身上,容不得他逃离;二是即便他有机会逃出去,之前吃过的苦头也算是白吃了,而且还很可能会像在常州做了逃兵的何桂清那样被朝廷定罪严办,落得一个菜市口斩首示众的下场。换言之,王有龄实际上已是逃无可逃。

第三点是,他们被包围在城中,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因而也不知道事态的严重。在王有龄的心里,其实还存在着一丝侥幸,认为朝廷绝不会看着杭州被围而不管的,一定会派援军来解救杭州城。只要援军一到,自己和军民们自然就能获救。

实际上,那时候的杭州已经没救了。当时,太平军忠王李秀成带着主力大军进攻浙江,就是为了巩固江浙根据地,同时解决南京被围的压力的,所以他志在必得。在这样的决心下,太平军真可谓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当杭州被包围后,清朝官军虽然有李元度率领衢州新军前来支援,但实际上在太平军的全力拦截之下,很难向杭州进兵。更何况,即使李元度的军队能打到杭州城外,也很难击退重重围住杭州城的太平军。

从杭州历经艰辛去到上海筹办粮食的胡雪岩,结合各种情况,心里已经清楚杭州城被攻破那是早晚的事,他也知道王有龄和杭州玉碎“殉节”已成定局。不过,他仍然不顾古应春夫妇的劝说,毅然要把从上海采办到的1万石大米,冒死运往杭州城。

古应春夫妇自然是死命地劝说胡雪岩,让他千万不要再去杭州城,因为他要真是去了,必定凶多吉少。

这时候的浙江与江苏,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被太平军占领。从上海到杭州,一路上太平军设置了重重关卡,而胡雪岩的大名在江浙一带早就广为流传,几乎无人不知,甚至很多太平军将领和士兵都知道他,因而他没有办法隐藏自己的身份。

他一旦被太平军认出,而且被知道是在为杭州城里的军民运送粮食,他必死无疑。另外,杭州城被包围,与外界几乎断绝了联系,即使把粮食运到了城下,也没有办法送进去。

但胡雪岩依然认为,一来信用所在,二来还要尽全力,无论如何此行都没有取消的道理,因而必须要“闯”。至于危险,胡雪岩对古应春夫妇说了一段话,这段话既是安慰之词,同时也是比较有道理的话。胡雪岩说:“我当然不会闯到死路上。我说的闯,是遇到难关,要壮起胆子来……这路上,遇到太平军实在是有点害怕,但现在我不怕了。越怕越会误事,索性大胆地去闯,反倒没事。”

胡雪岩这番话,当然不是指在商业活动运作过程中发生不利的情况时应怎样去做。但他从自身的经历中获得经验,知道所谓的“遇到难关,壮起胆子来闯”,所谓的“越怕越误事,索性大胆地去闯,反倒没事”,这些用在商事运作过程中危机到来时,也是比较合适的。

当然,最后胡雪岩还是被古应春夫妇说服,留在了上海。然而,从这件事上我们仍能看出,胡雪岩对待困难和危机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这实际上也反映了一个人在困境中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的问题。在危机到来时,确实应该要有足够的胆量和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

只有具备足够的胆量,才能镇定,才能从容应对,才能真正地冷静下来,并正确地判断出局势在如何发展,并为自己找到一条度过危机的路来。如果不能处变不惊,反而惊慌失措,就一定会导致手忙脚乱,从而令自己在危机中越陷越深,以致于无法自拔、无可救药。

所以,当危机出现时,与其惊慌失措,还不如大胆地闯一闯,也许还会有一线生机。关键时刻勇往直前,勇敢地面对困难,想方设法解决危机,永远都是强者的有力武器。商界强者如是,其它领域的强者何尝又不是呢。

2、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去舔

面对迫在眉睫的问题时,一般人往往会不知所措。但有些人则会沉着应对,想方设法度过难关。胡雪岩就属于后一种人。能够沉着冷静,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胆识,是一种本事,更是一种经营之道。

我们不妨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来看一看胡雪岩是怎样沉着冷静地解决迫在眉睫的难题的。

在做生丝生意时,胡雪岩和阿珠的父亲老张谈妥,自己拿出一千两银子作为本钱,让阿珠的父亲回老家湖州,在湖州开一家丝行,当“丝主人”,坐地收丝。老张在筹措丝行过程中,很快便遇到了一桩麻烦:按定规,开丝行要领牙贴,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营业执照。

按照惯例,丝行牙贴要从京城里发下来,因而手续非常繁杂。首先,要由打算开丝行的人提出申请;接着,由当地州县层层上报到京城里;最后,由京城朝廷相关部门审批后,再发照本。这样一来,要领到一张牙贴,来来去去最快也要3个月。

新丝大多数是在四、五月间上市,这时乡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蚕农都等着钱用。同时,蚕农即使不等着钱用,也会着急着把新丝卖出去,因为新丝放的时间久了就会变黄,价格上就会大打折扣。对丝行来说,这时开秤收购,自然就会有一个好的进价。

如今已经是3月末了,如果按照正常手续去办理丝行牙贴,一定会耽误收丝。丝行生意通常是一年做一季,如果错过了这一季,就只能等到来年。

所以,当老张把这些情况告诉了胡雪岩时,胡雪岩当时就有点着急。他让老张回到湖州想办法,哪怕是花上三五百两银子的租金租一张牙贴,也在所不惜,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把门面先摆开,他一个半月后就要到湖州收丝。

为什么胡雪岩此时会有些着急呢?因为他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周密的盘算:他要用在湖州收到的代理官库的银子,就地买丝。王有龄这时已经得到了外放湖州任湖州知州的肥缺,正准备走马上任。而这时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也建立起来了,王有龄到湖州,必定会让他的阜康钱庄来代理湖州府库的“收支”。

这正是胡雪岩开办钱庄之初就想好的办法。只要王有龄一到湖州,第一件事就是征收钱粮,因而会有大笔需要解往省城杭州的现款存入他的阜康钱庄来。他要来一次“移东补西、移花接木”的生意运作,即用湖州收到的现银,就地购丝,运到杭州再脱手变现,解交藩库。反正只要到时候有银子解交藩库就可以了,不损公家一毫一两,对自己也是无本万利的买卖。

既然已经有了这样好的计划,他哪里肯白白耽误一年的时间。胡雪岩这个“移花接木”的招术,其实也是一种“借鸡生蛋”的方式。不过,这种“借鸡生蛋”,要比单纯用一笔资金做一桩生意,如按原来的想法,用代理公库的银子来经营钱庄兑出兑进的业务,高明很多。一笔资金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增值,用胡雪岩的话说就是:“放在那里不用,大元宝不会生出小元宝来。”

当然,无论是租借别人的牙贴,还是用“移花接木”、“借鸡生蛋”的方法,用公库的银子来为自己做生意生钱,都是一种极为大胆的行为,绝大多数人即使敢想,也肯定不敢去做。只有那些很有胆识的人,才敢做得了。

因为这种“移东补西”的做法,是有穿帮的风险的。万一穿帮了,就是大罪啊。但胡雪岩就是有这样的胆略,敢于用公库的银子来帮自己办事,让自己无本万利。

最终,胡雪岩搞到了牙贴,并凭着大胆识,采用借鸡生蛋的手法,收到了大量的新丝,然后运到杭州变现,大赚了一笔。

胡雪岩曾说过这样一句世人熟知的名言:“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去舔。风险总有人背的,要紧的是一定要有担保。”胡雪岩就是拥有“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去舔”的胆识的商人。所以,他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而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有胆有识的胡雪岩启示我们,面对难关与危机,需要我们有胆有识,想方设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助自己度过难关,达成目标。胡雪岩的“越怕越会误事,索性大胆地去闯,反倒没事”这句话,对于害怕困难和危机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很好的鼓励与指导作用。

生活是随着人的胆量大小而不断变化的。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勇者不是不懂得害怕的人,而是面对一切风云变幻时还能保持镇定、坚强还能发挥智慧去解决危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