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喜怒不形于色,方显沉稳之风
世人皆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早上醒来,看到阳光明媚,万物欣欣向荣,我们会觉得心情愉悦;看到窗外乌云密布,大雨欲来,我们会情绪低落;当我们为了一个目标奋斗许久,终于达成所愿,我们会喜不自胜,忍不住将成功的喜悦和他人一起分享;而当我们想要完成的任务屡屡失败,我们也会产生烦闷苦恼的情绪。
这些情绪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当然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麻烦,当我们无法合理地释放这些情绪的时候,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如果这些情绪问题处理不当的话,时间一长就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一匹骆驼在茫茫的沙漠之中迷了路,此时它头顶上是炎炎烈日,脚底下是无边无际的沙海,而驼峰里早已没了水和存粮,缺水的焦灼一遍一遍摧残着骆驼的意志,艰难跋涉了很久的它正处在焦躁愤怒的边缘,满腔的怒火就差一个发泄的契机。
此时,一块碎玻璃恰巧硌到了骆驼的脚掌,这时又渴又饿的骆驼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愤怒的火山一触即发,只见它抬起一只脚,将碎玻璃狠狠地踢到了一边。然而,这不但无法缓解它内心的焦躁,反而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了。
原来它在踢开碎玻璃的时候,由于用力过度,不小心划破了脚掌,受伤的脚掌顿时鲜血淋漓。骆驼看着自己血流不止的脚更加愤怒,可它除了继续赶路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拖着受伤的脚继续艰难跋涉着。
没想到它在路上留下的血迹很快将高空中盘旋着的兀鹫引了过来,它们在骆驼的头顶徘徊着,等待着最佳的攻击时间。这时受惊的骆驼飞快地在沙漠上奔跑起来,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血痕。
不料浓重的血腥味将沙漠中的狼群也引了过来,骆驼看着蜂拥而至的狼群更加惊慌,它像没头苍蝇般左冲右突,慌乱之中竟然奔向了食人蚁的老巢,这下子被血腥味吸引的食人蚁顿时倾巢而出,像潮水一样涌向受伤的骆驼。很快,它们就将骆驼牢牢地覆盖住,不消片刻,骆驼便被啃得血肉模糊。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骆驼后悔不已,如果不是和一块碎玻璃发火,自己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创富学之父顾修全曾经说过:“真正的管理人是去管理人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酿成惨祸的事例:学生因为不满舍友的“侮辱”,愤怒中痛下杀手,威胁到他人的生命安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恋人因不满对方的态度,争吵之中大打出手,造成双方感情破裂;家长因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愤怒之下实行家暴,在给孩子造成身体伤害的同时,也给孩子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这些都是情绪管理失败造成的不良后果。
一个领导者,要想管理他人,要从管理自己的情绪开始。我们的喜怒哀乐会在平时的一举一动中流露出来。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或行为动作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因此,为了避免有心人利用我们的情绪,情绪管理在职场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不管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成功的管理者都是“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这样的管理者总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下属的认可和拥护。面对困境,他们往往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地思考化解危机的方案;面对成功,他们也不会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他们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绪,能够以沉稳的姿态及时有效地安抚下属的情绪,稳定局面,将领袖的力量发挥得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够化解危机,转危为安。
管理学小故事
诸葛亮唱空城计
《三国演义》中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中所描写的诸葛亮能非常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所以才能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渡过难关。
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了街亭这个战略要冲,曹魏主将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一路杀来,势如破竹。而此时武将都已派出去了,诸葛亮身边只留下一群文臣,而且手里只剩下两千多名士兵,可以说势单力孤。
因此当听说司马懿带兵打过来的时候,诸葛亮的手下都乱了套,一个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此时诸葛亮登上城楼观察了一下敌情,只见满天的尘土,魏兵分成两路向西成县而来。看到这种情况后他迅速镇定下来,便安抚慌乱的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自有妙计,可以击退敌人。”
随后,诸葛亮下令士兵们把旌旗都收起来,严令禁止士兵们喧哗和骚动,一旦有人违抗命令立斩不赦。他命令士兵们打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都派出一定数量的士兵打扮成老百姓的样子,在街上打扫卫生。他自己则披鹤氅,着纶巾,摇着羽扇,带着两个小书童悠闲地登上了城头,正对着敌营,镇定地坐了下来。
另外,他还命人摆上古琴和香炉,自己则净手焚香,不慌不忙地弹起琴来。司马懿的先锋部队来到城门下,看到这种情形时不由得起了疑心,不敢贸然攻打,便派人去给司马懿报信。司马懿听后不信,令三军在原地待命,他自己则飞马赶到城门下,观察敌情。到了城下一看,见诸葛亮果然坐着抚琴,仪态悠然,两个小书童一个执着宝剑,一个握着浮尘,静静地侍立在他身侧,城中的人来来往往忙着扫街,完全没有大敌当前、排兵列阵的迹象。
司马懿生性多疑,一看诸葛亮摆出了这样沉着镇定的姿态,不由得暗自思考城中是否设有伏兵,几番权衡之下,司马懿决定退兵。他的儿子司马昭想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不战而退,司马懿分析道:“诸葛亮为人生性谨慎,不会铤而走险,而现在大军压境,他居然沉着冷静,不见一点惊慌失措的样子,反而在城楼上抚琴,分明是城内设有埋伏,想诱我们入城,我们不能上当,还是赶快退兵吧!”说罢,便率领大军撤退了。
如果不是诸葛亮临危不惧,及时稳定了人心,安抚了众人慌乱的情绪,并迅速找到应对的方案,那么这座城和城中的两千多名士兵无疑会被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轻而易举地拿下。正是因为诸葛亮及时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喜怒不形于色,沉着冷静地应对,才能骗过司马懿,并不费吹灰之力让其退兵,众人的性命和城池也得以保全。
在职场中,领导者需要学习诸葛亮临危不乱、沉着镇定的品质。如果一个管理者在面对突然出现的问题时手忙脚乱,肆意宣泄自己恐惧、愤怒的情绪,那么他所管理的下属必然也会乱成一锅粥,更加无法顺利解决问题。
管理者应当学会喜怒不形于色,控制自己的情绪,越是遇到困难,越要冷静下来,不要急着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更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迁怒于其他人。因为情绪的不合理宣泄不仅会动摇管理者的权威性,还会破坏管理者与下属之间的人际关系,进而丧失下属的信任与支持。
对于自身的情绪,管理者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管理者对于自身出现的任何情绪首先要做的是予以肯定和接纳。只有接纳了情绪的存在,才能进一步寻找管理情绪的方法。
2.情绪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一切痛苦都只是暂时的,时间一到自然会过去,正如人们所说的:“地球在不断地自转公转,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人的情绪也不会持续处于一种状态。所以,大可不必为了一时的痛苦而一蹶不振。
3.情绪的出现正是在昭示人的内心状况。当人们满足了内心的需求时,负面情绪自然会消失。当我们被愤怒、悲伤、绝望这些情绪包围时,应该做的不是不分时间地点地发泄。这时,我们可以学学《武林外传》里郭芙蓉的做法,在发怒之前让自己冷静下来,保持微笑,告诉自己:“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用这种看似调侃的方式来管理情绪,比起煽风点火的“气死我了”“他怎么可以这样”之类的心理暗示要有效得多。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适时地做一些别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当负面情绪不再膨胀时,就需要着手查找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然后努力摆正心态,沉着冷静地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愤怒、发火、更加愤怒的恶性循环中丧失理智,导致情绪失控。
合理分配时间——自我管理的第一步
常常听到有人感慨:“时间都去哪了?”在工作的过程中,明明没有做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可时间就是匆匆而逝;明明觉着还有非常充足的时间,可一转眼就到了下班的时候,没完成的任务还是在办公桌上堆成山,只好加班加点来完成当天的工作,而加班又会占用休息时间,导致晚上休息不好,从而影响第二天的工作,这样持续循环下去,只有周末才能稍稍缓解一下。
这种恶性循环给上班族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他们的神经就像一张紧绷着的弓,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上班族的身心健康。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没有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
每到放寒暑假,都会出现学生们在开学前狂补作业的情况。在学生中完成作业的情况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这些同学由于很会安排时间,也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将作业的完成进度和放假的时间结合起来,每天给自己规定一定的作业量,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地完成作业。在假期做作业之余,他们还有空闲时间去从事其他娱乐活动。
第二种是不太重视合理安排时间。刚放假的时候,面对老师们布置的假期作业,他们基本上连看都不会看一眼,当假期过去一半的时候,有点自制力的同学会想起来自己的假期作业还没有做。于是,他们赶紧七手八脚地把作业在开学之前赶完,但是作业的质量可想而知也不会很高。
第三种是对于时间完全没有概念。整个假期都在玩游戏或是做其他事情,没有给做作业留下半点时间,等到假期一天天过去,马上要开学的时候,才会想起来老师还布置过作业。仓促之间,他们肯定无法做完,于是便寻求同学的“爱心帮助”,因此他们的作业基本上都是从其他同学那里“借鉴”过来的,这样的作业除了应付老师和家长,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会让一些学生养成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
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们学会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将这些不经意中就消逝的时间牢牢地攥在手心里,用来做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也曾一遍遍地下定决心说今天一定要做成某件事或要完成定量的任务,但常常事与愿违。长此以往,我们便会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丧失信心,进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一个公司的顺利运营需要的是各个部门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就像做房地产工程,如果设计师不能及时地设计出图纸,势必影响到后续的招投标和建设工程。在这个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浪费时间无异于将到手的财富拱手让人。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不拖团队的后腿。
很多时候,我们苦恼和感叹时间的飞快流逝,殊不知,这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将时间耗费掉了。比如办公室里的闲聊,手机里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游戏,购物网站上花花绿绿的衣服、包包,娱乐圈某某明星的花边新闻,聊天群里毫无质量的发言,还有贴吧里乱七八糟的灌水帖等,这些都是消耗我们时间的隐形杀手。我们在沉迷于这些游戏、网页、视频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把时间双手奉上了,从而耽误了学习和工作。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并不是说要完全杜绝任何娱乐活动,而是将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将一天应做的事情按轻重缓急列出一张表,再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计划。当每天的工作任务全部完成的时候,剩下的时间完全可以由我们自由支配,比如参加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给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
管理学小故事
鲁迅以“早”自勉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也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他本人非常讨厌那种四处闲逛或东拉西扯的人,他认为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在谋财害命。就算是好朋友在他工作的时候来打扰,也会被他毫不留情地赶走。他曾经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我们读书时的课本里就收录了一则关于鲁迅先生珍惜时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鲁迅年少的时候,由于父亲长期患病,导致家里人不得不节衣缩食,后来鲁迅要经常将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钱,再拿着钱去药店给父亲买药。另外,他还要帮着母亲做家务,同时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身上的担子非常重,这样一来时间也变得格外紧张,他不得不用有限的时间同时处理这些烦琐的事情。
有一次,鲁迅的父亲忽然间病重了,他不得不赶到当铺典当东西,然后到药店去给父亲买药。当他忙完了这些事情赶到学堂的时候,夫子已经开始给学生们上课了。夫子看到迟到的鲁迅非常生气,不由分说地批评他道:“十来岁的人了还睡懒觉,睡到现在才来,下次要是再迟到干脆就别来上课了。”
鲁迅没有辩解,只是一言不发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第二天,他早早地来到了学堂,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在书桌上一笔一画地刻下了一个“早”字,在心里默默地发誓:以后再也不会迟到了。
后来鲁迅一直恪守自己立下的誓言,不管父亲的病多重,家里的事情多忙,他都没有再迟到。而且他比以前起得更早了,无论是去当铺当东西换钱,还是去药店为父亲取药,或者帮母亲做更多的家务,他都能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再也没有耽误过学习。每次看到自己亲手刻在书桌上的“早”字时,都会激励他珍惜时间,绝不浪费一点宝贵的时间。正是这种视时间为生命的态度,让鲁迅更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创作出了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
我们的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时间又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对有限的时间做出合理的规划,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中去。
如何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是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成功的管理者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时间管理方法。
1.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目标是每个人的指路明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我们节省下大部分的时间。
2.将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来,按重要程度决定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多少。
3.拒绝拖延,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拖到最后无非是敷衍了事或占用休息时间。今日事今日毕,是每个优秀管理者都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
4.学会拒绝他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对于同事拜托的事情,要学会适度拒绝。对于无法拒绝的求助,要将自己所负责的事情做完之后,再帮助他人。
只有规划好时间,按时完成了任务,才不会对他人的工作造成影响。当我们没有完成任务,忍不住想要从事其他娱乐活动时,不妨想想鲁迅先生珍惜和管理时间的决心和毅力。只有在内心深处对时间真正重视起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更好地管理他人,更快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连自己的时间都管理不好的人,怎么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呢?
以德服人——管理他人要先严于律己
一个企业的成功运行,除了需要各个部门的分工合作和密切配合之外,还需要有一个严于律己的领导者,这样的领导所带领的团队才更容易获得成功。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当领导者无法给下属树立榜样,或没有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时,他便无法服众,而他所管理的下属会向他学习,并拿他当借口,来为自己违背规章制度的行为开脱。他所发布的命令也不会被很好地执行,这就会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和企业的业绩,对企业的管理是极其不利的。
严于律己是一个管理者树立威信的先决条件。企业出台某些规章制度时,这些制度的破坏者往往不是普通的职员,而是企业的一些高层,他们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对规章制度视而不见。一旦某些高层开了先例,整个企业便会上行下效,乱成一锅粥。规章制度也丧失了它原本的意义,对整个企业不再具有约束性。
而且这种先例一旦发生,会直接影响企业其他命令的执行,企业的业绩被拉低不说,后续的管理也会变得非常棘手。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管理者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规章制度重视起来,为被管理者做出表率,这样他所管理的员工才会自觉地遵守企业的规定。如此,企业的纪律和风气会发生积极的转变,员工的工作效率自然会大幅度提升。
管理学小故事
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在《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记载着曹操遵守军纪、割发代首的故事。
曹操所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他能够以身作则,在军中有很高的威信,将士们也非常佩服他,整个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他们在曹操的带领下打了多次胜仗,消灭了许多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当时曹操看到中原地区因为长年战乱,人们流离失所,许多田地都荒芜了,就采纳了部下的意见,命令士兵们和无家可归的老百姓垦荒屯田,军民一心,很快大片荒芜的土地都种上了庄稼,还获得了大丰收。老百姓有了粮食,就再也不用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军中的将士也有了充足的粮草供应,这为曹操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珍惜粮食和爱护庄稼,常常纵马在庄稼地里奔跑,踩坏了大批庄稼,曹操知道之后非常生气。于是他下了一道十分严厉的命令:“全军上下,不论官职大小,经过田地时,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立斩不赦。”
命令下达之后,情况果然有所好转,因为将士们都知道曹操军令如山,对待士兵一视同仁,绝不会因人而异,是个令出必行的管理者。所以,不管是在平时训练还是出征时,士兵们经过田地都会十分小心,避免践踏庄稼,甚至看到倒伏的庄稼还会停下来将它们扶好,老百姓见状纷纷称颂。
有一次正赶上小麦快要成熟的时候,曹操率领将士们外出打仗,经过麦田时,曹操看见金黄的麦浪不由得心情愉悦,于是放缓了行军速度。当他骑在马上一边行进,一边思考问题的时候,旁边麦田里几只斑鸠突然“扑棱棱”拍着翅膀蹿了出来。它们飞快掠过曹操面前,曹操的马一时之间没有防备,被几只斑鸠吓得受惊了,结果载着曹操一路狂奔,在麦田里横冲直撞,等到曹操好不容易安抚住受惊的马时,这匹马已经把即将成熟的庄稼毁去了一大片。
面对这番场景,曹操立即把执法官请了出来,要求他按照军令治自己的死罪,这个时候执法官非常为难。因为按照军令,曹操践踏了庄稼是要斩首示众的,可是曹操是领导,自己怎么能够治他的罪呢?
于是,他对曹操说:“古人说过‘刑不上大夫’,何况您又不是有意违反军纪的,您的马是因为受惊了才冲进麦田踩坏庄稼,并非您有意为之,这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还是不必惩处了吧。”
曹操却说:“我制定这条军纪的目的就是为了约束大家不要犯错误,如果连我都不遵守的话,那以后还怎么拿军纪去约束别人呢?要是每个人都找理由来免除刑罚的话,我所制定的军纪不就成为一纸空文了吗?就算违反军纪的是我,也不能够例外呀!”
说罢,他执意要执法官治他的罪,执法官就是不肯。于是曹操拔出腰间的刀,便向自己的脖子上抹去,想要自杀谢罪,执法官见状,吓得大惊失色,赶忙拉住曹操,一班将士也纷纷跪下来,哀求他不要惩罚自己。
这时,曹操的谋士郭嘉站出来,引用《春秋》为他开脱,他说:“《春秋》中有‘法不加于尊’之说,丞相身为三军统帅,怎么能够自杀呢?”曹操听罢,想了想说道:“既然这样,那我就姑且免去一死吧。不过我身为主帅,既然违反了军纪,不受惩罚是不可以的,我今天就割发代首吧!”说完,曹操举起宝剑将头发割下一把,掷到了地上。将士们见此情形,更加佩服曹操严于律己的精神,也更加服从他的领导。
当管理者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时,就会在无形之中对被管理者产生激励作用。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如果从不迟到早退,那么,他所管理的员工也会跟随着他的步伐,严格地遵守公司的上下班时间。当公司的领导带头加班的时候,公司的其他职员也会在一旁陪着加班。这就是严于律己的管理者所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管理者起了表率作用,被管理者也会努力向管理者看齐。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一方面出于“上司都没走,我先走不合适”的心理,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不甘落于人后的好胜心。
管理者有时候也需要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拓展到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身上,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从自己的亲戚或是朋友入手,破坏自己的规矩。
现在社会上部分企业中有依托裙带关系的现象。这些特殊关系人物往往有着别人没有的特权,做着少得可怜的工作,拿着比常人高的工资,上班迟到是惯例,工作完不成也有其他人为他们顶包。如果任由这样的情况发展,其他员工难免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放任这些人肆意妄为地不遵守规章制度,对企业的管理无疑是一大弊病。这就需要管理者拿出严于律己的态度,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不要把那些没有实际能力的亲人、朋友往单位里安排,即便带进工作单位,也不能给他们特权,应该让他们从基层做起,做到一视同仁,有功必赏,有过必惩,一碗水端平才能够服众。只有严格地约束自己和亲友的管理者,才有资格理直气壮地去管理他人。
人无信,无以立——树立自己的威信
在职场中,我们总能从一些管理者身上感受到或多或少的威严,在管理者下达命令的时候,被管理者的第一反应就是默默地服从而非反驳。那么让被管理者乖乖服从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管理者的威信。这种威信不是对于上位者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恐惧,而是出于对管理者能力的认可和支持,是为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字典上对于威信的释义是威望、信誉。威望和信誉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管理者通过后天不懈的努力一点点树立起来。《辞海》中这样解释威信:“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威信是被管理者发自内心的臣服和敬佩。
家长有威信,大可不必大呼小叫,威胁恐吓孩子,他们就会主动听从父母的安排;教师有威信,在教书育人的时候就不必通过体罚的方式去管理学生,督促学生的学业,学生们自己就会认真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将军有威信,就不必三令五申地治理军队,而是一呼百应,上下同心。在职场之中也是如此,管理者需要在团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才能更好地管理其他人。
在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别人用“德才兼备”“德高望重”来评价一些领导型人物。德,在此处指的是管理者的道德、品性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我国从古代开始就对有德之人十分敬重。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专门引用《诗经》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有威信的管理者,道德必然是高尚的,并有着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一身凛然正气,这样才能令众人心悦诚服。而在道德上有缺失的人是不足以服众的,更不必说管理其他人了。
管理学小故事
孙武斩首立威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孙武的著名军事家,知名度非常高,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被众多军事家奉为作战宝典。孙武在调兵遣将方面得心应手,几乎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有一次,他来到吴国,吴王阖闾非常仰慕他的才学,但是不了解他的实际能力,于是对他说:“我拜读过先生所写的兵法十三篇,每一篇都字字珠玑,令人拍案叫绝,让我收获良多,不知道先生能否现场演示一下书中所讲的排兵布阵的技巧,让寡人开开眼界?”孙武听后,痛快地答道:“当然可以啊。”
这时,吴王转转眼珠子,笑着问他:“先生,能让女子试试吗?”
孙武思考了片刻,继而点头道:“可以。”于是,阖闾连忙命人从后宫之中挑选出了一百八十名美女。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美女听说吴王要看她们练兵,又是新鲜又是好奇,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校场之中。
吴王的两个宠妃一看,觉得有趣极了,就跟吴王央求着要担任小队长,吴王恩准了她们的请求。
面对一帮柔柔弱弱的女子,孙武还是面不改色地排兵布阵。首先他命她们排成两队,接着命令两个宠姬拿好武器,做好传达命令的工作。队伍排列完毕之后,孙武开始对这群宫女展开训练。
孙武站在场中大声问道:“你们知道心脏、后背和左右手的位置吗?”这群后宫的女子哪见过这种阵势,看见孙武一本正经地训练,觉得十分有趣,七嘴八舌地回答道:“当然知道啦!”
孙武又训道:“现在听我的命令,我让你们向前看,你们就注视心脏的方向;让你们向右看,你们就看向右手的方向;让你们向左看,你们就注视左手的方向。以鼓声为号,听明白了吗?”
宫女们忍着笑回答他:“明白了!”
孙武在旁边设下军中行刑的斧钺。这时,右边的战鼓雷鸣般敲响,一群宫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前仰后合,笑弯了腰。
孙武命她们保持安静后说道:“军令没有传达明白,是我的过错。我再把军规给你们讲一下,这次不能再错了。”再次讲解完,他令士兵擂响了左边的战鼓。
听到鼓声一响,这些宫女忍不住笑开了,没有一个人听从号令。
孙武这时候非常生气,他板着脸呵斥道:“肃静!军令我已经讲明白了,你们知法不行,这是队长的责任!”说完,命令士兵将那两个队长推出去斩首示众。
坐在阅兵台上的吴王看得“哈哈”大笑,一看孙武要将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处斩,丝毫不像开玩笑的样子,顿时大惊失色,拔剑而起。这时,身边的臣子安抚他说:“孙武不能杀。”吴王才急忙派人传令说:“寡人刚刚已经知道将军排兵布阵的精妙之处了,就饶了寡人的这两位爱妃吧,没了她俩,寡人连饭也吃不香,还请将军法外留情。”
孙武出阵回禀道:“臣既然接受大王的任命当了将军,大王又把这些宠妃当作士兵交给臣训练,那臣就要管理好自己的士兵,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还请大王不要干涉臣在军中执法。”吴王听后,无力辩驳,颓然倒在了座椅上,眼睁睁地看着孙武将两位爱姬斩首示众。
接着孙武又派两名宫女做小队长,这些宫女早已被两个宠姬的死和孙武令出必行的作风震慑住了,一个个吓得失魂落魄,再也不敢把训练当作儿戏。接下来的训练中,她们一个比一个规矩,跟着战鼓的节奏,认真操练,终于达到了孙武的标准。从此以后,孙武在军中扬名,他手下的将士们无不严守军令,作战勇敢。
一个将军如果不能够以身作则,那他将无法带出军纪严明的军队,也无法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曹操割发代首,诸葛亮自贬三级,无不说明了将领在军中树立自己威信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中提到,为将者应该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基本素质,这放在管理学中同样适用。一个管理者光有品德,没有任何作为也不行,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即管理者的能力。其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智力方面,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发动大脑快速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制订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难题,这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信用问题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但人的信用不是生来就有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一次次的考验。池田大作说过这样一句话:“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人无信则不立,管理者一旦对被管理者许下承诺后,就要努力地实现自己的诺言,避免失信于人,从而对自己的威信造成负面影响。
所以,这就要求管理者做到敢于承诺,但是不轻易承诺,不敢做出承诺的管理者,容易给被管理者留下一种胆小怕事、懦弱、没有决断力的印象。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敢于表态,展现自身的魄力,能给出实质性的承诺和保证,才能激发被管理者工作的动力。
但要注意,敢于表态并不是随便许诺,没有任何一个被管理者会喜欢只懂得夸夸其谈、言而无信的管理者。所以说承诺也要量力而行,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要随便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当某些情况下真的无法兑现承诺时,也要努力做到最好,然后向被管理者说明情况,证明自己真的努力去做了,这样至少能得到被管理者的理解和认同。只有管理者及时地兑现自己的承诺,自身的信用才会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
诚信也是相互的,管理者在获得被管理者的信任的同时,也应该给予被管理者相应的信任。树立威信不是端架子,而是将自己和被管理者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去关怀和体谅被管理者,在严于律己的同时,还应该宽容地对待他人,做到施仁布德,赏罚分明。此外,管理者还要和被管理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有助于自身信用的增长,还有助于管理者树立自身的威信。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果决一些,做到不拖泥带水。遇到挑战时,要敢于直面挑战,奋力拼搏,而不是坐以待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向被管理者展示自身的魄力和人格魅力,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
不忘初心——做一个有原则的人
英国19世纪伟大的道德学家、社会改革家、散文随笔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基本的要求。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有机遇,还有无尽的诱惑。面对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各样的诱惑,有些人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强大的自制力把持住自己,屏蔽各种诱惑对自己的阻碍,取得事业、生活上的成功;有些人则在花花绿绿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禁不住诱惑,一味地追名逐利,一次次地退让、妥协,放任自流,丧失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到最后毁掉了自己原有的幸福生活。
那些面对诱惑,能够毫不动心、坚守自己的原则的人,不论处于什么位置,都会像钻石一样引人注目,最终取得成功。
我国自古以来便有许多坚守原则的仁人志士:宁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留居匈奴19年,持节不屈的苏武。这些人无不是在强权威压和各种诱惑面前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求仁得仁,流芳千古。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朱自清,更是一个坚守原则、铁骨铮铮的人。
管理学小故事
朱自清不吃美援面粉
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中国,抗战刚刚结束,国民并没有迎来他们所想要的富足生活。受战争的影响,国内粮食短缺,物资贫乏,经济低迷,物价疯涨,人们的生活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别说老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就连高校的教授们日子也过得十分艰难。此时国民党政府为了缓解教授们的不满情绪,给他们发了粮食补给证,他们可以凭补给证换取美国援助的平价面粉。
当时的美国驻中国大使司徒雷登和另外一名驻沪总领事卡德宝为了维护自己在华的利益,扶持日本政府,千方百计地支持国民党反动派,攻击中国人。为了反对美国政府的无耻行径,以北平各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为主的爱国人士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他们联合起来发表了一个宣言,组织各爱国人士在声明上签字承诺并退还粮食补给证,拒绝购买或领取美国的救济面粉和其他物资,以示中国人的气节和尊严不可折辱,并以此对美国政府的诬蔑和侮辱进行反击。
当时的朱自清身患胃病,他每个月的薪水只够买三袋面粉,全家上下还有12口人要养活,一家老小每天只能靠稀粥来果腹,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更别说拿钱去看病了,所以粮食补给证对朱自清一家非常重要。
当该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吴晗先生来到朱自清家里的时候,朱自清正缠绵病榻,饱受着胃病的折磨,吴晗先生看到后,不由得心中难过,就开口说道:“我知道你家里还有老人孩子要养活,身上的负担比其他教授要重得多,如果你在声明上签字的话,日子就会过得更加艰难,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你的意见,我不勉强你,你自己决定吧。”
朱自清看见吴晗先生摊开的纸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只看了一眼,朱自清便忍着病痛颤颤巍巍地提起笔,打算在纸上签字。吴晗见状,知道他贫病交加,实在难堪重负,便拉住他的手阻止说:“朱先生,你现在的情况,实在太艰难了,要不这次你就不要签了。”
朱自清推开吴晗的手,看着他的眼睛说:“吴先生,你是知道我的秉性的,春秋时期就有名人志士坚守气节,宁死不食嗟来之食,不惜以身殉道,我宁愿饿死,也不要吃这种带有侮辱性质的救济粮。”说完,他义无反顾地在宣言下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朱自清虽然贫病交加,却严正拒绝了美国提供的一切物资,还让自己的家人把分配下来的粮食补给证退了回去。他在日记中提到,自己虽然没了补给,但他坚信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面对各种诱惑与威压,他坚守了自己的原则,通过直接的行动履行了个人责任。
不久后,朱自清因为病情加重被送进医院,但因治疗无效不幸身故,临终前还在嘱咐夫人,不管以后的日子多么艰难,都不能买美国援助的平价面粉。
毛泽东对于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而坚守自己的原则与立场的事情进行了高度赞扬。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自然不需要以身殉节,但坚守原则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事情。
管理者更需要坚守本心,坚持自己的原则。学会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过马路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所不喧哗;不随手丢垃圾;工作的时候做到认真细致,不敷衍。要从这些小事做起,在人际交往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坚持原则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应用在职场上。
作为一个管理者所面临的诱惑与阻力会越来越多:上司会质疑你的工作方案;下属会不满你的管理方式;同行会设下各种各样的陷阱;别有用心的合作方会抛出金钱、美女来动摇管理者的信念。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与压力时,管理者更需要坚守原则,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起到表率作用,才能获得被管理者的信任和支持。
在面对上司的质疑时,只要确定自己的策划方案是自己尽力做出来的,而且对公司不会有负面影响,那么即便最初看不见任何成效,也要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方案,酒香不怕巷子深,坚信只要是明珠,即便在黑暗之中也会发出璀璨的光芒。面对对自己不满的下属时,绝对不能妥协了事,而是应该与下属进行坦率的沟通,当下属充分理解你的管理理念时,他们自然会服从你的管理方针;在面对职场上的竞争时,要勇敢地迎面而上,做好分内之事,将自己的能力完美地展现出来,而不能畏惧竞争,不战而降;面对着金钱和美女的诱惑时,更应该知道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不能因为一点诱惑就丧失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有时候,管理者会因为坚守原则而丧失一些看上去不错的机会,但是我们要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老天不会亏待坚守原则和信念的人。只要管理者勇于面对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诱惑,并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做到不为强权折腰,不为利益屈膝;努力坚持本心,不人云亦云而随波逐流,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就能够赢得被管理者的尊敬和拥护,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君子之交淡如水——与人交往要注意分寸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在他的诗《酌酒与裴迪》中写道:“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这句诗将人情反复,世情冷暖分析了个透彻。金庸在他的小说《白马啸西风》中为这句诗做出了精辟的注解:“假如你和一个人是很要好的朋友,你们交好了大半辈子,哪怕现在你们俩都已经是白发苍苍了,你也不要全然相信他,因为他依然有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加害于你,当他走到你面前的时候,你还是要手握剑柄做出一个防御姿势。而当你的好朋友先你一步飞黄腾达了,你也不要得意,不要等他过来拉你一把,做这样的美梦只会无端惹人耻笑。”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别人说:“那个××,没出头时,还不是跟咱们一样嘛,要不是咱们给他帮忙,他能这么顺利就取得成功吗?现在一步登天了,连老朋友都不认,真是不讲义气!”这种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和事不在少数,否则古人也不会拿“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来劝诫世人了。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古人有言“人情练达即文章”,处理好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活、学业和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小李是一家外贸公司的小组长,最近几个月,他的组员非常争气,总是超额完成公司分配下来的任务,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利益。就在他领导的小组表现得最为出色的这段时间内,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辞职不干了,部门经理的位置就空了出来,总经理便找到公司的几个小组长开会,小李也在其中。
总经理对他们说:“这次空缺的部门经理的位置,我和公司的几个高管商量了一下,不打算重新招聘了,就从你们现有的几个小组长中挑出一个优秀的提拔上去,也就是说,你们几个人之中的任何一个都有可能坐上部门经理的位置。你们自己要加把劲儿,努力把业绩提上去,月底评定的时候比个高低,公司高层看到你们的努力,自然不会亏待你们。”
总经理的一番话,说得几个小组长顿时眼前一亮,一个个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场,他们都想要争取到部门经理的职位。
小李也跃跃欲试,升职加薪是他长期以来的梦想,在小组长的位置上都干了一年多了,他早就想向上司提出升职申请了。况且最近他所带的团队表现也越来越好,这次总经理所说的提拔部门经理的事,是他升职加薪的大好机会啊!而且他觉得刚才总经理讲话的时候还颇为期待地看了自己一眼,这说明自己的竞争优势很大呀!再想到上次总经理视察公司情况时,曾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年轻人大有可为,我很看好你呀!”因此,小李更加胸有成竹,也更有干劲了,认为这次部门经理的位置自己是势在必得。
回到办公室后,小李对团队里的每位成员都鼓励了一番,并许下许多承诺,组员们听到之后也情绪高涨,工作效率提高不少。随后,几个小组的竞争几乎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公司一度出现了业绩飞涨的情况。总经理看到这段时间公司的业绩远超前几个月后十分高兴,周末的时候就订了饭店,请公司的员工吃饭。
吃饭的时候小李想到唾手可得的部门经理的职位,不由得心情大好,就管不住自己多喝了几杯,而且他还跑到总经理面前敬酒,敬完酒后还拿了把椅子坐在总经理旁边,拉着他的手和他称兄道弟,说了好多知心话。其间,更是灌着总经理喝了好几杯,当时总经理也没有过分推辞,直接喝掉了小李敬的酒。而小李酒劲上头,还撒了好一阵酒疯,总经理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悦。
第二天酒醒之后的小李回到公司,向总经理打了招呼,总经理还是像平常一样对他点头微笑,好像没什么不对。可回到办公室,听到下属讲他昨天拉着总经理称兄道弟撒酒疯的事,小李吓得冷汗直冒。直觉告诉他,他的前途可能就因为这几杯酒给毁了。接下来,虽然他所带领的团队成绩依然优秀,可小李却不像以前那么有把握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终于到了月底。在公司的会议上,总经理对近期以来每个团队的努力都做出了表扬。紧接着,开始公布新任部门经理的人选,不出小李的意料,自己没有当选,当选的是另外一个组的组长,业绩也很不错,但是却没有小李的业绩高,但总经理给出的说辞是这个组长的业绩量一直很稳定,所以更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
小李听后,顿时就明白自己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与上司交往时没有把握好分寸和尺度,犯了职场大忌。即便他业绩再好,依然不能让上司对他另眼相看。
职场上的人际关系,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就和下厨需要掌握好火候一样,是件很微妙的事儿。身为管理者,更加需要注意和他人交往的分寸,除了给上司应有的尊重之外,还要与上司保持一定的距离,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小伙伴的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管理学小故事
张三见“八哥”
朱元璋在家里排行第八,和他玩的小伙伴都亲切地叫他“八哥”。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他给地主放过牛、讨过饭、偷过东西、当过和尚。坐上皇位之后,这段不光彩的过去自然不想让别人提及和知道。有一天,朱元璋的一个儿时的玩伴张三从凤阳赶来找他,朱元璋一听士兵禀报,想起了之前共患难的小伙伴,感慨良多,当即命令士兵宣张三进殿觐见。
张三看见坐在宝座上的朱元璋,顿时热泪盈眶,激动得差点冲上去抱朱元璋,结果被士兵拦了下来。张三站在大殿上大声喊道:“八哥,你不记得我了吗?我是小时候跟你一起玩的张三啊,你现在可真是混出人样儿了,威风八面的。记得咱们小时候日子过得苦啊,一块放牛,牛丢了,咱们挨了地主婆多少打。为了吃口饭,咱们上街要饭,挨了人家多少白眼、谩骂。你记不记得咱有一次饿得没办法,就去偷人家的豆子煮来吃,当时豆子还没熟,你就急着往嘴里填,把喉咙给卡着了,还是我想办法把你给救了。还有一次,咱们……”
当时金銮殿上的大臣和宫女、太监听了后,都在抿嘴偷乐,朱元璋气得脸都黑了。张三话还没说完,朱元璋就生气地命令士兵把这个冒充他老乡的刁民拖出去狠狠打了一顿。
这个名叫张三的小伙伴肯定觉得这顿打自己挨得委屈极了,认为朱元璋是个一朝得势就翻脸不认人的奸诈小人。可是他却不知道自己没了分寸在先,使朱元璋丢脸,他没有给身为上位者的朱元璋足够的尊重。对于掌握着生杀大权的朱元璋来说,打他一顿已经算是轻的了。
其实,人与人的交往,距离太近了就容易不尊重,而太远了关系和感情就容易疏远和冷淡。在某种程度上,上司是掌握着我们命运和前途的人,面对他们,更需要注意分寸,把握好与上司交往的度。不论和上司私底下是多么要好的朋友,工作中都要把他们当作上司来对待,而不是可以肆意开玩笑的朋友。
管理者面对被管理者时也需要掌握尺度。如果与员工之间的距离太远,会让员工觉得你不近人情,无法令他们信服;距离太近,则容易造成他们以下犯上的局面。因此只有懂得分寸,与大家都不黏不疏,才能够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为自己升职加薪的职场之路添加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