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甸——那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

下午两点半左右,我们进入了云南境内,路况也骤然变差,虽不似雅江段那般泥泞,但尽是坑坑洼洼的“麻子路”。考虑到今抵达中甸的时间恐怕会晚,担心找不着住处,因此,我们在路上便开始与那里的青年旅舍预约房间。但电话接通了,对方却不愿接受我们的预订,说是他们常常被人爽约。我们好说歹说,甚至庄重地搬出人格来担保,对方这才勉强答应给我们预留三个房间。

待到达中甸,已是傍晚六点来钟了。急忙赶至青年旅舍,却不料旅舍的老板毫无愧意地告知我们说,原订下的三个房间现只剩两间了,还有一间被他临时订出去了。我一脸正经地责怪他不讲信用,他却只是一脸笑意地摊摊双手:没办法啦!人家也是困难嘛!互相理解一下哟!得,懒得再与他理论了。既到了这一步,两间就两间吧。忙去查看房子,心想能不能加个铺,如可以的话,我们三位男士就挤一挤算了。但过去一瞧,那房间小得连多插只脚都困难。无奈,我们只好将房间退掉,另觅他处了。

没想到的是,坏事居然变成了好事。转了一圈后,我们才发现,中甸适合下榻的客栈多得是,且好些旅馆的住宿费比青年旅舍还要便宜些,条件也比青年旅舍好。这使我想起稻城青年旅舍老板曾跟我说过的关于当下青旅行业的某种变异:由于行业管理不到位,现在国内好些青年旅舍的经营理念正在发生偏差,徒剩一块招牌,已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特质,价高而质次。我觉得他这话说的很在理。最终,我们选了一家叫“独克宗楚杰”的客栈住下。这家客栈不但价格适中,且房间内设施齐全,整理得也干净。

客栈的李老板是位看似闲逸的人,说话不紧不慢,待客也很热忱,且经营理念不错。他说,要让客人感觉这儿像家一样。由于是老房子改建的,客栈的格局很合理,感觉有点像老北京的四合院,但古朴中又透着些现代。那天晚饭后,我与许兄坐在庭院里聊天。李老板见状便过来给我们沏了壶茶,也一同坐了下来。他说他早年去过浙江,对那儿印象甚好,尤其是那些古镇,小桥流水人家,很棒。

这是个顶上覆盖着钢化玻璃的半露天庭院,院里还摆着些漂亮的盆栽。天色渐暗,街灯折射过来的光线斜斜地投到我们头顶上,给温馨的环境增添了些许浪漫。我们慵懒地靠在小藤椅上,慢慢地品着茶,好不惬意。

喝罢茶,我们便去老城区闲逛。中甸,即人们常叫的“香格里拉”,虽也涂抹了些脂粉,但还是有些独特风韵的。这个县城位于川、滇、藏交界之处,一直以来,中甸就是藏汉等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故此地在建筑风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显露着明显的民族交融的符号。县城的整体格调有点像丽江,但没丽江那么喧闹嘈杂,且也稍少了些庸俗的商业味。

香格里拉纳帕海一角

老城区街巷里的建筑式样也基本体现了当地的民居特点,既粗犷又细腻,除了房顶用瓦,房屋的其他立面几乎全为木材,色调也以木料的原色为主。虽然看得出这些“旧屋”多为新修新建之物,某些地方也显露着明显的人工凿痕,但至少还凿得较为得体,有点“修旧如旧”的味道。小街的路面全由石板和石块筑成,按照茶马古道的线路来看,从前,这里无疑是马帮的必经之处。可以想见,从古至今,这座小城都不曾冷清过,这里的每一块石板都叠印着历史的沧桑与故事。若让时光倒流百载,这狭长的小巷里定然时时会有远道而来的马帮走过,赶帮人的吆喝和清亮的马蹄声久久地回响着,传得很远,很远。

街很窄,两边全是大大小小的商铺,店面的装饰风格和色调较为古朴简约,内置的商品也以体现当地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和土特产为主,即便不买,沿着铺子逐户观赏,也是挺有看头的。待夜色完全降临时,垂挂于店外的串串红灯笼便相继亮起,给老城的街道平添了些许旧时的情调。

不过,作为荣膺“香格里拉”盛名的地方,从文化层面看,我觉得中甸依然没有找准自己的最佳定位,略显粗糙和功利。我认为,从川、滇一路过来,稻城、亚丁及至中甸周边一带的广袤区域,其风景和人文都具有香格里拉的神韵。当然,若再将之延伸至西藏林芝一带,给人的感觉更是如此。所以,仅仅将中甸这一小部分定之为香格里拉,显得有点舍本逐末的味道,不免有些遗憾。

本来,香格里拉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和想象,其范围和具体的位置在人们的心目中从来就没有明晰过,而这种模糊本身就是一种无界之美。如今,这“无界”却人为地缩之为“有界”,这是很不应该的。然而更让我感到可惜的是,以中甸一隅之地是根本承载不了香格里拉的全部重量的,这儿即便感觉比其他地方多了些异域情调,但与“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境界仍有极大的差距,以至于人们,尤其是国外游客来过此地后,都会觉得迷茫,他们自然会问:难道这就是心仪已久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就是这里吗?!

因此,我一直以为,旅游文化,不管是软件或是硬件的营造,都必须摆脱画地为牢的短视和观念上的狭隘,目光要尽量放得远一些,视界要放得大一些,切勿因一地一时之利而放弃应有的大格局。

倘若今天的我们不将香格里拉这顶桂冠戴在中甸的头上,而让其继续永远成为神秘的传说,那么,一万个人的心中就会有一万个香格里拉。她没有准确的界限,没有具体的经纬,让人们在川、滇、藏秀丽的山水中去寻找各自的答案,而每一个答案又都是美好和动人的感受。如是这样,旅游业的软实力和地域文化的内涵便会大大地延伸和拓展。

同理,如今的我,走遍川、滇、藏后,再也不会认为某一个地方是最美的,而只会认为,这里很美,那里也同样很美,只是美得各有差异、各有精彩而已。以如此的眼光去审视所见的风景,那么,所有这些地方便都是我心目中的香格里拉。反过来,如果有人相问,哪里是香格里拉?而你则一本正经地告与说,香格里拉在中甸,那么,这就是一种笨拙而无益的切割和自我围囿了,让人徒增惘然。所以,传说与现实之间是不能得出非此即彼的答案的,如果非要固执地寻求所谓的准确答案,那只能说明我们是多么的浅薄与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