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建设智慧旅游

在进行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必须弄清楚3个问题,即:

(1)为什么要开展“智慧旅游”建设?即建设智慧旅游有什么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会产生什么效益?

(2)如何建设“智慧旅游”?即智慧旅游整体架构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如何开展“智慧旅游建设”?即智慧旅游建设的步骤有哪些?下面从智慧旅游建设的必要性、智慧旅游整体框架、智慧旅游建设步骤3个方面讲述建设智慧旅游。

4.1 建设智慧旅游的必要性

智慧旅游的建设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形成的,源于对现状的一个清醒的认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两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例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12%。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从旅游业的管理水平、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服务、旅游目的地品牌效应以及旅游的资源整合能力等的方面来看,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智慧旅游的建设将是完成这些提升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2014年旅游绿皮书——《2013—201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一书中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国旅游业所体现出来的“破”与“立”,体现了旅游业改革正与中国整体改革一起,向纵深发展,走向攻坚期。中国旅游业的“破”主要体现在消费习惯、市场均势、市场格局、产业框架、区域格局、城乡壁垒、投资法则等方面新的突破。中国旅游业之本:立本源、立本位、立智慧。2013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10)(简称《纲要》)。《纲要》明确界定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本源是“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总体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安全第一、绿色消费,大力推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积极创造开展旅游休闲活动的便利条件,不断促进国民旅游休闲的规模扩大和品质提升,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国民生活质量。”2013年4月,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其总则第三条确定了旅游的事业本位,“国家发展旅游事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依法保护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力”。旅游与新技术的结合,使得智慧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的热门话题,2014年更被定为“智慧旅游年”,基于新技术的智慧旅游服务成为旅游投资的热门和重点,旅游正在变得可定量、可预测、可监控、可定制、可管理、可引导、可节约、可思考。智慧旅游作为中国旅游业的三大立项之一,明确了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建设智慧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设智慧旅游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示范效益,智慧旅游从游客出发,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智慧旅游从游客出发,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可以全方位服务游客、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全面了解目的地旅游信息,预订产品并支付,让游客有更大的自主权和自助服务能力,旅游行程中也可以动态地了解所需信息并发出救援及接受帮助信息,享受更个性化、人性化、体贴周到的接待服务;游程结束后亦可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更方便地参与旅游体验的经验分享和交流。提高游客满意度,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

智慧旅游可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化空间,打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力推产业的转型升级加速发展。智慧旅游还能通过衔接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率先建立智慧旅游典型示范效应。旅游业面对不断扩张的产业规模,逐渐变化的市场客源结构,以及多样化增长的大众旅游消费需求,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旅游产业的引领作用,通过信息化引发旅游发展战略、经营理念、运营方式和产业格局的全面变革,从产业供给链和过程形态上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全面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总体目标。所以智慧旅游体系的建成,将改变游客的旅游行为模式、企业的营销经营模式和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从而逐渐改变整个旅游产业链现状,是旅游业强化现代服务业特征,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将引领旅游进入智慧时代。

4.2 智慧旅游整体框架

我们认为建设智慧旅游的总体理念是:从旅游活动的“吃、住、行、游、购、娱、体、疗、学、悟”十大要素出发,采用信息技术与旅游地人文相结合,实现智慧的旅游服务、智慧的旅游管理和智慧的旅游营销,从而提高旅游业务的综合管理和运营能力,创建优质的旅游生态环境,提升旅游的服务品质,进而推动地区旅游相关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智慧旅游建设体现了纵向能贯穿、横向能融合、外围能扩展、整体可对接的特性,“纵向能贯穿”指的是能充分挖掘旅游信息资源,全面覆盖游客、旅游经营者、旅游管理者三类主体需求,提供完整的旅游应用服务。“横向能融合”指的是对三类主体提供的服务,功能上相互配合和补充,数据层面最大限度共享,执行上协同联动。“外围能扩展”指的是扩展和融合来自相关行业(如交通、商贸、卫生等)的信息,并与其他智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整体可对接”指的是智慧旅游能够无缝对接到层次更高的智慧化体系,如智慧城市。

智慧旅游整体框架如图4-1所示。架构的外围分为最顶层的服务对象以及最底层的外围自然环境。服务对象具体包括社会公众、企业用户和政府管理决策用户。不同的访问渠道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统一在一起,实现多渠道统一接入。自然环境是整个架构的数据采集源。智慧旅游整体架构的核心部分,从城市旅游信息化整体建设角度,提出了所需要具备的4个层次要素和4个支撑体系,横向层次要素的上层对其下层具有依赖关系;纵向支撑体系对于4个横向层次要素具有约束关系。

图4-1 智慧旅游整体架构

智慧旅游是通过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旅游产业链,实现智慧的旅游服务、智慧的旅游管理和智慧的旅游营销三大功能,从而提高旅游业务的综合管理和运营能力,创建优质的旅游生态环境,提升旅游的服务品质,进而推动地区旅游相关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其内容主要涵盖物联感知层、网络通信层、数据及服务支撑层、智慧应用层,涉及智慧旅游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建设管理及产业运行体系等。

4.2.1 物联感知层

物联感知层是智慧旅游的感知器官,通过利用物联网条形码、二维码、RFID、传感器、摄像头、遥测遥感、定位系统等传感设备和技术实现对旅游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经济、建筑、交通、安全等方面的信息采集处理,为智慧旅游的高效运行提供基础信息,它是人的感知延伸,为智慧旅游应用提供精准、有效的信息处理和相关决策依据。感知方式是根据被感知的信息类型,继而采取相对应的感知技术及方法。目前主要的信息类型有数字信息、原始类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所以主要的智慧旅游感知方式可分为四类。

(1)身份感知。通过条形码、RFID、智能卡、信息终端等对物体的地址、身份及静态特征等进行标识。

(2)位置感知。利用定位系统或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对物体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进行感知。

(3)多媒体感知。通过录音和摄像头等音/视频多媒体设备对物体的表征及运动状态进行感知。

(4)状态感知。利用各种传感器及传感网对物体的状态,如温湿度等进行动态感知。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包括资源寻址EPC技术、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等。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电子产品编码)技术的核心是编码,它的最终目标是为每一个商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编码标准。EPC统一了对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的标识编码的规则,并通过应用于RFID系统中,联合网络技术而组成了EPC系统。EPC规定了用数字信息的形式存储于和具体的商品实物固定在一起的RFID应答器中。EPC条形码技术是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来表达信息的图形标识符。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实现对目标对象的自动识别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是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物联网需要感知各种物体,RFID这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成为物品识别最有效方式。

传感器是智慧旅游感知层获取信息的主要设备之一,传感器主要包括温度、压力、湿度、光、霍尔磁性传感器、微机电传感器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它能够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融合和传输应用。

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手持终端、一体式终端、智能电视等。多媒体信息接入主要指通过音/视频等各种多媒体输入设备的信息采集,如各种摄像机、话筒等。

智慧旅游系统需要感知层各种各样的感知技术和传输技术,实现人、物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感知和信息采集,满足智慧旅游系统应用多样性、复杂性的要求。

4.2.2 网络通信层

网络通信层是智慧旅游系统的通信层,是在现有有线通信网的基础上,实现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3G/4G无线宽带通信网、泛在网络及三网融合的结合,将感知层采集的信息进行传输、汇总。网络层所涉及的技术包括IP宽带城域网、无线宽带通信网、三网融合及泛在网络等。

IP宽带城域网是覆盖整个城市区域内的宽带网络,从当前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多网络融合是不可改变的发展方向,IP技术将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的主要倚靠技术,IP城域网将成为各种通信领域的统一汇聚平台。

无线宽带通信网主要包括3G/4G移动通信系统、WiMax、WiFi宽带无线接入网以及数字集群网络、移动卫星通信网络、短波通信网络、专业无线通信网络等。目前利用宽带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已经可以确保全部公共场合、主要道路、景区内部的无线网络覆盖。实现了游客在景区内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能连接上高品质的无线宽带网络,保障了旅游移动终端和移动应用的顺利运作。

三网融合的“三网”是指数字通信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它们代表当今现代信息产业中3个不同的行业,即电信业、计算机业、有线电视业。“融合”主要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大网络相互连接、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一个统一的通信网络平台,形成可以提供包括语音、广播、电视、数据等综合业务的宽带多媒体平台。

三网融合不代表三大网络的物理整合,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实现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3个网络层面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相互交叉融合,为用户提供多媒体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泛在网络是基于个人和社会的需求,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之间按需进行的信息获取存储、传递、决策、认知、使用等服务,网络具有超强的环境感知、内容感知及其智能性,为用户提供泛在的、无所不含的信息服务和应用。

4.2.3 数据及服务支撑层

数据及服务支撑层是智慧旅游建设的核心内容,本层主要实现智慧旅游信息资源的聚合、共享、共用,并为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支撑。数据和信息已被认为是城市物质、智力之外的第三类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数据融合和信息共享使得旅游更加“智慧”。SOA、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在本层中起到了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

1.数据资源

智慧旅游数据资源包括旅游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信息资源、应用领域信息资源、互联网信息资源和各相关行业部门根据各自需求建立的相关数据库以及IDC(或数据中)、安全基础设施等。

(1)基础信息资源。旅游基础信息资源是智慧旅游的数据源,主要包括基础信息库、空间信息库、事件信息库、预案库、知识库、案例库、文档库、运行监测库、管理库等。

(2)共享交换信息资源。它指需要跨部门和系统进行共享的信息资源,利用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规范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层次的综合信息共享,同时提供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以及对共享数据的更新和维护机制,实现对共享数据的及时更新。

(3)应用领域信息资源。它指旅游业务专用信息资源,将同一应用领域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规范、整合,形成该应用领域的数据资源体系,并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支持综合分析和判断,实现全方位管理城市的目标。

(4)互联网信息资源。互联网覆盖整个智慧旅游大信息平台,支持对互联网承载信息高度智能化的整合处理,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2.数据融合

从数据处理的层面看,包括海量数据汇聚与存储、数据融合与处理和智能挖掘分析。

(1)海量数据汇聚与存储。智慧旅游要实现“智慧”运作,需要对分布的、海量的数据进行汇聚、处理、分析。因此,整个智慧旅游平台的数据系统必须能够高效地汇聚与存储大量的数据。

(2)数据融合与处理。其包括对各种信息源给出的有用信息的采集、传输、综合、过滤、相关及合成,处理和协调多信息源、多平台和多用户系统的数据信息,保证数据处理系统各单元与汇集中心间的连通性与及时通信。

(3)智能挖掘分析。对各种类型旅游系统数据进行自动分析、自动分类、自动汇总、自动发现和描述数据中的趋势、标记异常等,从而将获取的有用信息和知识应用于应用领域信息资源。

(4)虚拟数据视图。一个主体拥有的完整数据(信息)的集合,虚拟数据视图是这个主体所面对的世界的一个数字化映象。对于一个主体所拥有的信息总集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取信息的子集,这些子集相当于信息总集合所构成的虚拟世界在某一个特定维度上的投影。

当建立了虚拟世界的一个外部映象之后,能够逐层构建出其他更加丰富的应用,这些应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和构建,如围绕时间维度的应用、围绕空间维度的应用和围绕不同实体维度的应用等。

3.服务融合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下层提供的各类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资源进行统一的服务化封装、处理及管理,以便为构建上层各类智慧旅游应用提供统一支撑平台;处于智慧旅游整体架构的中上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通过SOA来实现,对上层应用提供的服务模式可以是云服务。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或面向服务架构)是指为了解决在Internet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通过连接能完成特定任务的独立功能实体实现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云计算通过架构即服务的构建模式,将传统的数据中心的不同架构、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服务器进行整合,通过云操作系统的调度,向应用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运行支撑平台。同时,借助云计算平台的虚拟化基础结构,可以有效地进行切割、资源调配和资源整合,按照应用需求来合理分配计算、存储资源,最优化效能比例。云平台包括公共云平台、政务云平台、企业云平台等内容。

本部分除了SOA技术及云计算技术两方面通用技术之外,还包括以下几种。

(1)服务开发。为服务开发商提供了从开发、调试到部署的服务开发全流程支持。提高服务开发商的交付质量和交付能力,降低交付成本,促进业务产品与技术平台相分离。

(2)服务管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将所有服务资源进行重组,并对平台内的服务的运行进行维护、管控和治理。

(3)协同处理。在分布式计算和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处理,方便地进行业务部署和开通,快速发现和恢复系统故障,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实现大规模系统的可靠运营。

(4)旅游共性业务服务。在数据和服务融合基础上,提供面向智慧旅游的公共、共性信息类服务,包括位置服务、公共云服务、目的地网站、社交网络服务及虚拟现实服务等,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以及各领域智慧应用建设提供统一支撑。

4.2.4 智慧应用层

智慧旅游借助无处不在的感知网络,以统一的数据及服务支撑为基础,通过各种应用系统,向游客、旅游企业、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各种智慧服务,如图4-2所示。

图4-2 智慧旅游应用架构框图

1.面向游客

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智慧旅游为游客有针对性地提供综合信息查询与在线订购服务,为游客出行之前的准备提供充分的资讯参考,帮助游客解决旅途中“食、住、行、游、购、娱、体、疗、学、悟”等诸多问题。

面向游客的应用主要包括移动终端应用、目的地网站应用、虚拟旅游应用等。移动终端和目的地网站应用可以为用户提供住宿、餐饮、购物行业和娱乐场所的资讯信息查询与订购服务;列车时刻表及车票查询订购;航班时刻表及实时票价查询订购;市区公交地铁换乘、车展、驾车路线信息服务;医疗安防等配套保障信息服务;其他日常旅游信息服务等。

对游客来说,智慧旅游就是利用智能识别、移动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简单地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整个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实现最基本的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简称“四导”)4个基本功能。

导航就是将位置服务(LBS)加入旅游信息中,让旅游者随时知道自己的位置。确定位置有多种方法,如GPS导航、基站定位、WiFi定位、RFID定位、地标定位等,未来还有图像识别定位。还有将GPS导航模块接入计算机,可以实现互联网和GPS导航完美地结合,进行移动互联网导航。智慧旅游将导航和互联网整合在一个界面上,地图来源于互联网,而不是存储在终端上,无须经常对地图进行更新。当GPS确定位置后,最新信息将通过互联网主动地弹出,如交通拥堵状况、交通管制、交通事故、限行、停车场及车位状况等,并可查找其他相关信息。与互联网相结合是导航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内置或外接的GPS设备/模块,用已经联上互联网的平板电脑,在运动中的汽车上进行导航,位置信息、地图信息和网络信息都可以很好地显示在一个界面上。随着位置的变化,各种信息也及时更新,并主动显示在网页上和地图上。体现了直接、主动、及时和方便的特征。

导游是在确定了位置的同时,在网页上和地图上会主动显示周边的旅游信息,包括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活动(地点)、朋友/旅游团友等的位置和大概信息。

导览可通过点击(触摸)感兴趣的对象(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活动等),可以获得关于兴趣点的位置、文字、图片、视频、使用者的评价等信息,深入了解兴趣点的详细情况,供旅游者选择。

导览相当于一个导游员。我国许多旅游景点规定不许导游员高声讲解,而采用数字导览设备,如天坛,需要游客租用这种设备。智慧旅游则像是一个自助导游员,有比导游员还多的信息来源,如文字、图片、视频和3D虚拟现实,带上耳机就能让手机/平板电脑替代数字导览设备,无须再租用这类设备了。

导览功能还将建设一个虚拟旅行模块,只要提交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即可获得最佳路线建议(也可以自己选择路线),推荐景点和酒店,提供沿途主要的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活动等资料。如果认可某条线路,则可以将资料打印出来,或储存在系统里随时调用。

导购就是在经过全面、深入的在线了解和分析后,可以直接在线预订(客房/票务)。只需在网页上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旁单击“预订”按钮,即可进入预订模块,选择预订不同档次和数量的对象。

由于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游客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预订。加上安全的网上支付平台,就可以自由改变和制订下一步的旅游行程,既不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不会错过一些精彩的景点与活动,甚至能够在某地邂逅特别的人,如久未谋面的老朋友。

虚拟旅游可以使游客足不出户,就能在三维立体的虚拟环境中游览远在千里之外的形象逼真、细致、生动的山水风光及人文馆藏。

2.面向企业

企业为游客提供资源信息和相关服务,同时也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智慧旅游建设将借助云计算平台,聚合IT资源与存储、计算能力,形成区域范围内的虚拟资源地,实现旅游企业信息化的集约建设、按需服务。智慧旅游通过供应链、企业资源管理、在线营销、在线预订等专业化服务系统,可为旅游企业提供基于网络共享的软、硬件环境和按需使用的应用服务,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利用信息化开展经营活动的资源和技术壁垒,提升旅游信息化应用与服务效率。

面向企业的智慧旅游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及智慧营销系统等。“智慧景区”是能对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最透彻地感知、更广泛地互联互通和更科学地可视化管理的创新型景区管理系统。智慧景区建设主要包括智慧博物馆类、智慧文物保护类景区、智慧风景名胜类景区建设3种。

酒店智能化是以通信新技术,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宽带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网络系统,能为消费者提供周到、便捷、舒适、称心的服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服务,信息化服务的需要”。智慧酒店,也就是在智能酒店的基础上,应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使酒店的管理更加智能化。

智慧旅行社(Intelligence Travel Agency, ITA)就是利用云端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将旅游资源的组织、游客的招揽和安排、旅游产品开发销售和旅游服务等旅行社各项业务及流程高度信息化和在线化、智能化,到达高效、快捷、便捷和低成本规模化运行,创造出游客满意和旅行社企业盈利的共赢格局。

而智慧营销是要在传统旅游营销的基础上,通过渠道创新、方法创新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旅游营销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达到推广旅游资源、销售旅游产品的目的。

3.面向管理部门

旅游管理部门具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图4-3为基于旅游管理者的智慧旅游架构图。智慧旅游的建设将进一步推进旅游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公众提供畅通的旅游投诉和评价反馈的渠道,强化对旅游市场的运行监测,提升对旅游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实现对自然资源、文物资源的监控保护和智能化管理,提高旅游宏观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图4-3 基于管理者的智慧旅游架构图

面向管理部门的智慧旅游应用主要包括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旅游应急指挥平台。智慧旅游信息云服务平台就是通过整合旅游景点、酒店、旅行社等海量旅游信息资源,通过物联网、Internet、通信平台、运营商的支持和多种尖端信息技术的汇聚及应用而构建的综合性旅游信息云服务平台。而旅游应急指挥平台是为了保证在发生应急、突发、危险、紧急事件状态下的旅游应急指挥服务。

4.2.5 支撑保障与产业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和产业体系贯穿于智慧旅游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智慧旅游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撑条件,确保智慧旅游体系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

标准规范体系是智慧旅游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确保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技术支撑,是智慧旅游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业务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等。智慧旅游建设围绕信息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的需要,开展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加强标准宣传和培训,强化标准在智慧旅游建设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保证智慧旅游建设的效果和效益。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应按照国家等级保护的要求,从技术、管理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对智慧旅游的信息网络采取“主动防御、积极防范”的安全保护策略,建立计算环境安全、网络通信安全、计算网域边界安全三重防御体系,并在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和服务层通过建设安全的传感网络、安全的通信网络、安全的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实现对智慧旅游的层层防控。

建设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智慧旅游建设应该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信息化投资模式。大力推进服务外包制度,围绕用户技术支持、系统运行维护、软件设计开发等服务需求,积极在相关部门中推行信息化、服务化的外包制度。形成社会化、市场化的中介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各类技术开发和中介服务机构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结合智慧旅游建设,为政府、企业实施信息化提供需求诊断、方案设计、咨询论证、实施、监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形成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型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智慧旅游的建设风险。

智慧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将通过旅游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智慧化改造,提升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通过改善旅游体验,可增加游客旅游信心,增强旅游消费需求;通过发展面向国际的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将有效促进金融、物流、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文化创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业发展是可持续性的、粗放式的旅游开发模式,特别是重开发、轻保护等掠夺式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智慧旅游通过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可增加旅游经济中的知识含量,实现旅游业从依赖大量投入物质资源的粗放式发展到提高投入要素使用效率的集约式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旅游将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将极大地提高旅游产业服务水平、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弥补传统旅游供应链中灵活性差、效率低下的不足,使供应链上的各环节之间联系更加通畅,促进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我国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4.3 智慧旅游建设

从“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到“智慧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再到旅游智慧化的进程,才短短几年时间。智慧城市建设为智慧旅游发展提供良好契机。据悉,截至2013年9月,我国提出或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已达311个。同时智慧旅游成为城市发展的个性化名片,是展示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国家政策也在积极引导智慧旅游发展,国务院和国家旅游局出台了一系列意见和规划,国家旅游局分批次确定“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2014年更被确定为“智慧旅游年”。北京、上海、大连等地明确智慧旅游发展战略,先行开展智慧旅游建设,打造城市个性化名片。实践证明,以智慧旅游城市开发作为切入点,将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智慧城市进程的有效捷径之一。

4.3.1 整体思路

智慧旅游的发展是一个涵盖多业态、多技术的系统工程,其内容复杂多样,涉及方方面面。智慧旅游的建设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总体规划、建设与运营方案、过程监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指导性的规范,以避免重复建设与走弯路,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在智慧旅游的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集成、共享关系,但是这一切没有经验可依,所以必须理清智慧旅游建设的整体思路。

从导向型来考虑,按照专家说法,目前智慧旅游建设大致可分为3种模式。第一种是旅游监管导向型。它致力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规范、有序、透明的旅游环境,如大连的“行程单电子化监管工程”。第二种是旅游服务导向型。它的特性是聚焦游客需求,提供丰富、高品质、无所不在的高满意度服务,如上海市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智能导游”涵盖导游、导航、导览等服务。第三种是旅游产业导向型。它重点关注旅游消费和旅游投资,大力促进旅游商贸活动开展,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如天津滨海新区创建首个国家级旅游产业园。

智慧旅游建设要把握“明确角色定位,规划先行,实现模式的创新以及完善的建设运营保障体系”的整体思路,逐步推进,分步实施,推动智慧旅游朝着良性、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明确角色定位

首先必须明确角色定位,理清其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基于角色和专业基础的职责分工,是确保将智慧旅游系统建好以及保障建好的系统真正为游客、为产业服务的重要前提。智慧旅游建设的3个服务对象是政府、企业和游客。

根据国外已有经验,在旅游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充当的角色有两种倾向——市场主导与政府主导。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在发展智慧旅游方面彻底让位给市场,由市场积蓄力量自然发展。同时,这些国家更多地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深层次关系,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等为关注重点,探索智慧旅游给旅游业带来的整体利益。而以新加坡、韩国为首的东亚国家,则采取政府主导方式推出智慧旅游整体战略,这些国家往往基于政府推动经济的思路,因地制宜,推出各自不同的智慧旅游发展战略,并利用政府整合资源的优势,实现了集成服务系统。中国选择的是后者的思路,政府充当了主导者的角色。这一思路的优势在于政府作为主导者能整合各种资源优势、协调各方关系,从而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但对政府的挑战是,作为主导者必须提出最佳的智慧旅游整体战略,也就是说,顶层设计既要高瞻远瞩,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又要因地制宜,符合客观实际,充分考虑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各要素的现实境况,使战略实施的每一步都具有可操作性。所以说在国内,政府部门层面主要涉及两项内容,一是编制和规划智慧旅游建设纲要,从建设内容、组织计划、运营投资政策、技术要求规范和建设标准及服务准则等方面建立指导;二是在推动智慧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政府服务职能转变,通过旅游资讯宣传、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以及信息监控等平台的建设,完善智慧旅游建设的后台服务。

企业层面主要涉及旅游企业层面及服务商层面。旅游企业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和乡村以及旅游网络营销等商业组织。服务商层面主要包括与智慧旅游相关的信息化服务商,包括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运营商,相关信息技术提供商、硬件设备提供商、软件开发商,智慧旅游规划机构,项目实施和系统集成商以及负责技术支撑层面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提供者和云计算应用服务提供者等。

旅游企业是智慧旅游的信息提供者,它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重要信息,是实现旅游信息化的重要来源。旅游企业承载着智慧旅游项目落地以及服务支撑,同时它们也是智慧旅游的受益者。这些企业将使用智慧旅游的建设成果,在向游客提供智慧旅游服务、接受政府行业监管的同时,也积极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来不断提高企业运营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其中旅游景区是智慧旅游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原动力。旅游景区不单单需要考虑景区资源的建设管理,如建设开发、工程管理等,还需要考虑电子票务结算、客流引导服务、资源经营管理(环境保护、物业管理、商户经营、停车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等)、电子导览服务等系统的部署,这些系统的应用和实践将有助于景区服务能力的塑造、服务品牌的提升、服务内容的规范,从而实现旅游景区的智慧响应和管理。

智慧旅游的建设同时也给服务提供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有了它们的参与,智慧旅游才会变得更加的有血有肉。当然,智慧旅游建设方在选择服务商和合作伙伴的时候,也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企业的资质和优势,企业的资质主要包括企业品牌、荣誉、行业地位、市场份额、资金等,最重要的在于是否具备了项目应用、项目建设、项目运营等方面的优势;二是成功的案例和解决方案等,旅游是一个涉及因素较多、综合性较强的服务性行业,服务商的行业经验直接影响到他对行业的理解、项目的沟通效率、项目的进度以及项目的成果。

游客层面主要以在线的信息共享参与和以信息技术媒介为载体的物联网应用等两部分为主,它在整个智慧旅游建设构成中主要扮演终端体验和展现的角色。

2.规划先行

智慧旅游项目的建设,需要以发展规划为指导。发展规划将在未来数年内为当地的智慧旅游建设提供一份合理的顶层设计,避免建设过程中出现鱼目混珠、价格虚高等问题,使智慧旅游工作能够健康、有序、高效地推进下去。

近几年多个省市已率先开始制作智慧旅游规划,并加以推行。在制作智慧旅游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规划的流程。规划流程主要包括材料的收集、调研与座谈、框架的提交、规划制作、评审与完善以及指导与推进6个阶段。每个阶段缺一不可,这样制作出来的规划才有针对性、确定性和可实施性。

其次需要确定规划的内容,一份完整的智慧旅游规划主要包括的内容有:项目的建设意义,现状分析,目标与原则,智慧旅游体系框架,智慧旅游重点项目以及智慧旅游建设的保障措施和推进策略等。同时还有本地区旅游信息化调查报告、智慧旅游行动方案、智慧旅游指导意见以及智慧旅游相关企业标准等内容。具体内容详见4.3.2小节的规划设计。

3.实现模式创新

模式创新的意思是,在建设智慧旅游过程中必须实现技术模式上的创新、应用模式上的创新以及建设运营模式上的创新。

旅游的智慧首先体现的就是技术上的智慧,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泛在网络、大数据、二维码、3S技术、视频监控、计算机应用、AR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构建起智慧旅游所需要的技术支撑体系。而众多的信息化技术与旅游行业信息化需求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将会迸发出许多技术模式上创新的火花。其中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智慧旅游的四大核心技术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后面的技术篇中,第5~8章将重点介绍这4种技术的概念特点、核心技术组成以及它们在智慧旅游中应用。

智慧旅游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海量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无缝整合以及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在构建应用系统过程中,以实现这个目的为前提条件,经过智慧旅游系统的规划设计,以技术上的创新为基础,实现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应用上的创新。智慧旅游应用系统构建流程框图如图4-4所示。

图4-4 智慧旅游应用构建流程框图

智慧旅游在智慧旅游系统规划设计与智慧旅游技术支持系统搭建的基础上构建了丰富的智慧旅游功能应用。智慧服务的应用主要有智能导航、电子门票、电子地图、电子导游、手机APP、智能导购、电子支付、互动社交、智能卡等。智慧管理的应用主要有信息发布、实时数据设计、智能库存管理、智能财务、旅游电子商务、旅游预测、综合安防管理等。智慧营销的应用主要有旅游资源展示、互动营销、旅游资源分析、精准营销、品牌推广、智能优惠券等。在后面的方案篇中,从面向游客、面向企业和面向政府3个方面,实现智慧的服务、智慧的管理和智慧的营销的应用角度,选取比较典型的智慧旅游解决方案进行介绍。

智慧旅游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具体工程建设完成后的运营又是一件长期、复杂的工作。为切实、有效地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应当根据其独有特性选择不同的建设和运营模式。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和运营模式必须突破传统的单纯项目建设模式,转变为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长期结合,实现运营模式上的创新。具体内容详见4.3.3小节的建设运营模式。

4.建设运营保障体系

智慧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跨行业、跨部门、综合性强等特点,实施难度较大,且智慧旅游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全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建设智慧旅游必须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智慧旅游建设运营保障体制。

4.3.2 规划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旅游建设,规划先行,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促进旅游同环境的协调。旅游规划是为了满足游客需求,促进旅游地的发展和旅游业健康发展而确定的旅游发展目标,配置旅游要素,选择并制定合适的未来行动计划的过程。由于智慧旅游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规划、系统建设与运营过程,因此要建立可靠运营、优质服务、有效监管的智慧旅游体系,智慧旅游的整体规划尤其重要。

1.规划设计原则

智慧旅游规划普遍遵循以下原则:政府主导、合力推进;培育产业、发展应用;基础先行、创新引领;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坚持政府主导,各级相关部门、企业、市民合力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坚持培育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面向多方位的智慧应用。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根本,通过一系列创新来引领城市发展。对智慧旅游进行全面、科学和系统的总体规划,规划要有较强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规划指导下分阶段实施,力求每阶段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保障充分。

2.规划设计流程

智慧旅游规划设计流程如图4-5所示,主要包括材料收集、调研与座谈、提交框架、制作规划、评审规划、推进宣贯等环节。

图4-5 规划设计流程框图

1)材料收集

由规划设计小组通过地方旅游局与相关部门收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政府相关指导性文件、当地旅游相关数据以及智慧城市相关文件。

2)调研与座谈

调研与座谈是制作符合当地特色的智慧旅游规划的前提。调研包括重点旅游企业与单位信息化程度的调研、与智慧城市相关各部门进行交流。座谈主要是了解各类企业和单位在智慧旅游建设中各方面需求。调研结束后将出具旅游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3)提交框架

在制作规划之前,规划设计单位应先期提交一个《智慧旅游发展规划总体框架及其说明》文档报请当地旅游局予以意见批示。总体框架包括一个根据所收集的材料、调研结果所制作《智慧旅游规划》目录以及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旅游建设原则和要求。

4)制作规划

规划设计小组在一定时间内制作规划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智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智慧旅游建设行动计划、智慧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本地区智慧旅游企业标准。规划设计小组的成员应该对整个旅游产业各环节充分了解,同时,规划设计团队中应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专家人员。

5)评审规划

由规划制作方邀请行业专家与规划所涉及的相关企业和单位代表人员组成评审组对规划内容进行最终讨论和评审,并由规划设计方对规划进行解释、汇总。规划设计小组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对规划内容作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6)推进宣贯

在规划制作完成后,由规划设计方出具指导意见,并辅助规划制作单位前往规划覆盖范围内所涉及的单位开展宣贯与说明以及培训工作,并提出制作方与规划相关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建议。

3.规划设计内容

规划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报告、本地区旅游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报告、智慧旅游行动方案、智慧旅游指导意见以及智慧旅游企业标准等内容。

1)规划设计报告

一份完整的智慧旅游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意义。建设意义应综合先期所收集的材料,结合当地情况阐述智慧旅游与人民需求的关系、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宏观说明建设智慧旅游的意义。

(2)现状分析。现状分析应该基于先期所收集的资料和调查报告对当地的智慧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旅游产业整体情况,规划涉及的企业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建设、运营水平与各单位对智慧旅游的需求进行阐述。

(3)目标与原则。提出规划的目标既让规划形成了总体框架,同时又能对推进工作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目标提出时,需认真考虑本地政策与本地现状,以便提出的目标更具有针对性与本地特色。目标设定时,要尽可能量化,以便对智慧旅游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工作原则是智慧旅游工作推进实施与运营需遵循的规则和相关定位,是保障项目设计与项目实施的理论指导。具体的工作内容与建设方案必须围绕目标与原则实施。

(4)智慧旅游体系框架。每个地方的智慧旅游建设都应有一个完整的框架,该框架应包括信息化基础建设工程、旅游信息数据中心、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产业管理与运营体系、旅游资源市场推广体系。其中,信息化基础建设工程是智慧旅游的硬件基础,旅游信息数据中心是所有智慧旅游项目的核心基础;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使旅游目的地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准确、翔实的旅游信息和产品服务;旅游产业管理与运营体系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产业管理方式从传统转化为现代化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适应行业转型升级要求;旅游资源市场推广体系是向市场推送当地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及其他旅游信息的手段,也是建立与各类网络渠道合作和进行营销数据分析评估的工具。

(5)智慧旅游重点项目。结合规划覆盖区域当地的实际情况,订立当地应重点建设的智慧旅游项目。这些重点项目一般可包括旅游信息数据库、旅游目的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12301服务热线平台、一卡通运营平台、目的地官方旅游APP手机客户端、旅游团队管理平台、旅游企业及人员综合管理平台、旅游信息电子认证系统、旅游应急指挥平台、旅游目的地游客流量动态监控平台、旅游视频会议系统、旅游基础网络及旅游中心机房建设、旅游信息推送平台、旅游网络营销合作平台、旅游营销数据分析平台、旅游网上商城合作平台、旅游电子门票分销系统等。

(6)保障措施与推进策略。保障措施的说明是为了明确组织机构、运作机制、配套政策法规、投入资金,制定对应标准和人才培养计划,从而确保当地智慧旅游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2)本地区旅游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旅游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报告,是基于规划设计方对当地的旅游信息化现状调查得出的。该报告应涉及当地旅游相关单位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行业内知名专家和行业主体负责人针对当地旅游信息化状况的座谈结果以及当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状况等内容。通过此报告了解当地智慧旅游实施过程中展现出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当地在今后发展智慧旅游建设时的完善方向和注意事项等,为智慧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提供参考意见。

3)智慧旅游行动方案

智慧旅游行动方案应立足于智慧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对各项目的建设提出进一步的指导要求,力求做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延展性,为当地智慧旅游项目的建设提供细化框架,为当地智慧旅游建设和运营各参与主体提供参考指标。

智慧旅游行动方案内容包括发展规划中列出的各建设项目的具体排期、项目内容、建设资金构成及运营模式建议等。

4)智慧旅游指导意见

提出智慧旅游指导意见是为了加快推进规划覆盖区域的智慧旅游建设而提出的。指导意见应具有在精神层面和实干层面的双重导向作用。力争促使当地各个部门做到从思想上重视智慧旅游建设,从行动上加快智慧旅游建设的步伐。

5)智慧旅游企业标准

智慧旅游企业标准的编制与推行,是为了提升旅游企业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能力,统一行业标准,净化旅游市场。智慧旅游企业标准应包含旅行社、景区、酒店三大类企业标准。针对每个类型的旅游单位制订不同的行业标准,以此实现政府部门对旅游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宏观管理,提升当地旅游行业整体竞争力。

4.3.3 建设运营模式

从经济效益和投资成本考虑,智慧旅游建设项目主要分为3种:对于经济效益大于投资成本的信息化项目,可以完全由企业投资;对于经济效益和投资成本基本持平的项目,可以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对于经济效益小,但是社会价值大,能够给本地旅游带来较大增长的项目,可以考虑由政府独自投资。

1.建设运营模式基本类别

在现有情况下,智慧旅游建设模式主要考虑以下几种:

1)政府独营模式

政府独营模式是指智慧旅游项目工程完全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和推动,建设完成后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具体的工程建设以及运营工作可由政府直接负责,也可由社会资源承建和代维。本模式主要适用于必须政府投资的,涉及公共安全、政务服务等领域,前期投资大,涉及政府部门较多,且后期无法带来商业价值的应用系统及其子平台。

在政府独营的模式下,智慧旅游项目工程建设的资金完全来自于政府预算资金,政府预算资金可以有两种来源:一是部门信息化预算资金;二是政府信息化专项资金。其中针对政府部门基础信息化建设、专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一般由旅游部门信息化预算资金建设;针对信息互通共享项目(如公共平台)的建设,建成后的系统和数据需要对外开放和共享,可利用政府信息化专项资金进行集中投资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带来浪费。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政府能深入地管理项目运营平台,所有权清晰,项目建成后对系统运营管理自主权大,项目建成后,进一步申请并获取项目运营维护资金的可能性大,有利于项目的持续运行和完善;缺点是立项和资金申请难度大,政府承担建设费用,风险加大。整个系统的运营完全由旅游部门本身的人力和财力承担。这种模式能确保旅游部门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营智慧旅游系统,但对旅游部门内从事该项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要求较高,并且随着智慧旅游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对人力和财力的需求会相应增长。

2)市场运作模式

市场运作模式是指智慧旅游项目工程建设可以由政府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社会资源通过自己建设或者与政府共同建设并运营维护。这种模式发挥了市场化的效率和服务优势,并可利用社会资源的资金加快智慧工程建设以满足用户需求,并缓解政府沉重的财政压力。市场运作模式主要是针对那些有一定增值性服务信息化需求,面向社会未来有一定盈利模式,且涉及政府部门较少、易于监管的智慧旅游工程项目。

在市场运作模式下,可以按照以下5种方式开展:

(1)政府主导、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司化运作。

在这种模式下,智慧旅游工程项目建设虽然对社会进行开放,吸引社会资源参与,但还是由政府主导来进行项目推动。具体可由政府进行部分投资,以政府为主导成立信息化投资公司,投资公司由国资委进行控股(控股比例在51%以上),同时吸引社会相关的企业参股到投资公司中。投资公司成立后按照公司化进行独立运作,进行智慧旅游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但是政府的信息化主管部门还需要对公司进行监督。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社会优质资源,同时还有利于将相关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政府提供引导资金和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建设和运营。

这种模式称为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企业与政府合作,参与旅游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公共事业的需求出发,利用社会资源的产业化优势,通过政府与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开发、投资建设,并维护运营的合作模式。合作各方在参与项目时,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部分往往先进行少量投资,通过先搭建诱导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数据库,再将平台出售或租给社会上的专业公司经营运作,由专业公司进行经营和扩大建设,专业公司可自行在平台中开发应用,吸引相关企业应用进入平台,所产生的效益未来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按照双方事前约定进行分成。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有效利用资源,灵活配置投资收益,运营平台获得均衡发展;劣势是运营平台结构复杂,增加协商成本,项目回收周期长。旅游部门派出专人,与相关专业化公司组成联合经营体,联合运营各项系统。这种运营模式下,旅游部门从建设阶段就能有专人介入,并通过与专业化公司的合作,逐步培养出一些专业人才,为系统移交后的运营工作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对旅游部门来说,投入产出比较高,并为后期的项目运作留下灵活的空间。

(3)政府牵头,社会资源出资建设,到期移交政府。

这种模式,政府提供政策和资源的支持,主要由社会资源来出资建设,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监管。根据社会资源是否参与运营,一般分为BOT模式和BT模式。

①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运营—转让)模式。作为委托方的政府部门会将智慧旅游工程项目的建设特许权授予作为承包商的企业,由企业在特许期内负责工程设计、融资、建设和运营,并回收成本、偿还债务、赚取利润,待特许期结束后再将工程的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

②BT(Build-Transfer,建设—移交)模式。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引入社会资金或民间资金进行专属于政府的智慧工程项目建设,建设完工、验收合格后,平台及其设施的有关权利按协议再由政府赎回,政府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额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这种模式就是常说的“交钥匙”工程。

(4)社会资源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提供租赁(补贴费)。

在这种模式下,智慧旅游工程项目完全由政府直接委托给社会资源提供资金并进行建设,或由政府直接租用社会资源成熟的信息化产品,或政府部门提供一定的补贴。政府需要提供政策和资源的支持,这种模式主要针对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如城市管网升级、无线网络接入服务;或社会资源已经建设完成、运营较为成熟完善的信息化产品,如安全视频监控等;或与智能手机紧密结合需要定制终端产品开发的工程,如移动办公、移动执法类和基于位置服务类、虚拟旅游类等。

这种模式下旅游部门需要制定相关运营标准和规则,将智慧旅游系统全部或部分委托给专业化公司运营,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如果是全部委托给一家公司运营,那么对受托公司的行业经验、专业能力及商业信誉要求较高。如果将智慧旅游运营工作分割外包,旅游局需要对建成的系统有完整的了解,并分别对各项外包服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确保各系统运营公司能互相配合,使整个体系能正常运转。

(5)政府与多方社会资源共同参与,以示范工程带动产业发展。

这种模式通过政府与生产企业、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通信等信息产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建设智慧旅游应用示范区,政府给予政策倾斜以及引导资金、研究经费上的扶持,由参与企业出资建设运营,拓展融资渠道。通过整合产业链,传递价值链,拉动相关旅游产业发展,从而以示范效应推进智慧旅游的推广,反过来可以提升旅游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和层次。

2.分阶段建设运营模式

智慧旅游建设运营模式应该根据旅游行业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根据主导力量类型、行业需求、企业能力网络与支撑系统成熟度、运营经验、系统集成能力、标准化程度的进展来确定不同阶段的主要发展模式。智慧旅游建设一般分为3个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应用提升阶段;巩固完善阶段。

1)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以政府推动作为主要模式,公用事业类应用作为主要的覆盖行业,以免费和极低的资费作为核心市场推广手段,重要的是为行业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培养用户的使用黏性和习惯,为市场内部企业提供足够的发展时间,并通过政府投入和第三方资金的引入帮助壮大企业实力。

在这个阶段的商业模式主要以公共应用为主,也就是由政府为代表的政府管理部门作为最大的建设方、需求方和购买方,由政府推动产业的发展。

2)应用提升阶段

在应用提升阶段,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开始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引入适当的商业竞争,其主要目的是提升行业运营效率,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在该阶段,旅游产业的技术发展和标准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技术环境成熟,市场对于智慧旅游的接受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成熟商业模式开始涌现,一个相对完善的智慧旅游行业支撑平台已经开始建立,在一些重点应用上已经具备一定经验,产业合作已经初具成效。

在该阶段中,智慧旅游在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完善,用户对于智慧旅游业有了足够的认识度和接受度。此时政府可以将部分业务的管理权代理或者外包给其他机构,可将主要的服务窗口交给运营商,而运营商可以独立或者合作推出更多的智慧旅游商用业务。企业已经开发出更多的智慧旅游商用业务,体现更多的附加值,初步形成持续的盈利点。

3)巩固完善阶段

在巩固完善阶段,市场步入良性竞争轨道,整体环境建设较为完善的时候,可以开始推进整个行业的个体融合,以合作和企业个体多重身份引入的方式,强化不同类型市场的主要应用方向,通过开放融合的方式发掘行业资源,实现对市场需求的覆盖和更好的运行效率。

在该阶段,智慧旅游发展的基本环境已经完全形成,标准化程度极大提高。智慧旅游服务已经无处不在,智慧旅游的整体商业生态系统已经完全形成。在商业模式方面,专业性的智慧旅游服务提供商在市场服务上运营较为成功,各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云计算平台服务模式成为主流。新的商业模式将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

智慧旅游的相关商业生态主体将稳定成型,应用类型丰富。智慧旅游应用将呈现融合趋势,实现行业系统间的开放和协作,从而形成各区域、各行业、各领域高度融合的生态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旅游。

4.3.4 建设运营保障体系

建设运营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智慧旅游建设组织体系

加强智慧旅游建设的统一领导和宏观决策,建立有利于发挥智慧旅游重要作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综合管理体制。加强各级旅游信息化工作机构的建立和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

建立智慧旅游建设相关政策配套,设立专项引导和扶持资金,优先保证公益性旅游服务项目的资金,加大对智慧旅游建设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引导力度,加强引导资金使用的统筹管理和监督审核。

2.建立智慧旅游标准规范体系

建立标准规范体系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在该领域尚无国际及国家标准,需要根据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旅游城市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些迫切需要的地方性标准,并力争使其中的一部分主要标准成为国家标准,逐步构建适用于当地“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在现有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推动旅游信息标准化建设,并逐步建立标准统一、数据规范、持续更新的旅游基础信息数据中心。

通过旅游信息标准化建设形成数据交换机制,引导旅游企业和游客参与旅游信息的更新和维护,保障旅游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推进智慧旅游试点和推广工作

在智慧旅游建设中确定重点项目,扶持重点企业,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前提下按计划分步骤实施,提高相关项目的实施效率。

部分项目可以通过建立示范点的方式启动,试点成功后在全市范围推广,并争取部分项目发展成为省智慧旅游和全国智慧旅游示范项目。

4.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应该从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完善安全运行管理机制;明确信息安全管理职责和分工;加快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与技术标准,搭建技术支撑平台;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提升网络社会治理、综合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等,从技术、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对智慧旅游信息网络采取多重保护策略和防护体系,实现对智慧旅游的层层保护。

5.建立智慧旅游合作和运营机制

加强智慧旅游建设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合作,争取相关部门对智慧旅游建设的重视及项目资金的支持。

加强与通信运营商、电子商务机构和专业服务商的合作,吸引它们通过技术输出、资金投入、资源共享等方式参与智慧旅游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技术参与智慧旅游建设,引入专业服务商参与服务运营,不断提高旅游运营服务水平。

6.建立智慧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明确智慧旅游相关人才的需求,制定完善旅游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和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旅游信息化服务商、在线旅游网站开展合作,组织智慧旅游相关研讨会议和培训,让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紧跟行业发展。对智慧旅游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

7.建立智慧旅游产业体系

建立智慧旅游产业体系是发展智慧旅游的重要价值之一,也就是说,智慧旅游不仅拥有产业融合、产业对接、产业跨越的功能,而且成熟的智慧旅游体系最终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中,不仅包括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传统旅游产业的这些环节,还包括新型的智慧旅游规划、设计公司,智慧旅游软件及硬件服务提供者、运营商,用于旅游方面物联网的传感器设备和技术的服务商,包括酒店智能门禁系统、景区容量感应系统、手机加载RFID芯片等技术服务企业,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提供者和云计算应用服务提供者,旅游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者,景区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商,下一代通信网络服务商,高性能信息处理和智能数据挖掘技术的提供商,GPS导航技术、大数据服务提供者,虚拟技术提供商等。

我国智慧旅游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选择哪种运营模式还没有定论。在实际情况中,可以考虑多种模式结合的建设运营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建设运营模式,取长补短,充分考虑政府部门的职能,其他企业与机构建设运营的运作方式,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智慧旅游建设中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促进智慧旅游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