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数据开启互联网金融新时代
-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金融
- 李天阳
- 11181字
- 2017-07-04 16:50:29
大数据是什么
“靠今天这样的机制,我不相信还能够支撑30年以后中国所需要的金融体系。”这是马云在一次互联网金融大会上发表的又一预言。他直言银行没有发挥好手中的牌照作用,并表示希望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去改造银行业。
金融业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者,交易、报价、业绩报告、消费者研究报告、官方统计数据公报、调查、新闻报道无一不是数据来源。相对于传统金融,大数据金融使得抵押贷款模式逐步被信用贷款模式所取代。正如《经济学人》的一篇报道描述的那样:以前,这些数据存储在不同的系统当中,如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老死不相往来。现在这些系统彼此相连,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就可以获得一幅关于企业运营的完整图景。
基于大数据的优势,电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纷纷利用大数据金融涉足金融产业。发展跨界大数据金融业务,是指利用大数据开展的金融服务,即针对海量数据,经过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处理方式,结合传统金融服务,开展资金融通、创新金融服务。
大数据之所以这么火热,是因为它与普通大众的生活之间,相较其他IT术语似乎有着更为密切、更具传奇色彩、更为深厚的关系。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增长50%,每两年便将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过去以线下为主的人类的一切活动是分散的、无轨迹可循的、难以把握的。通过耗费人力物力跟踪调查了解,又是被动的,往往时效性、准确性等非常之差。而现在互联网线上的一切活动几乎都是可主动抓取获得、有轨迹可循,而且是瞬间可以准确抓到,可以及时分析挖掘的。
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总共拥有35ZB的数据量。互联网是大数据发展的前沿阵地,随着Web2.0时代的发展,人们似乎都习惯了将自己的生活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化,方便分享以及记录并回忆。基于某种服务所积累的数据价值在贬值,数量再多也算不上大数据,只有互联网中全面的数据才有深度整合利用的价值。
当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化为数据存在,当各种产品和服务都已网络化和数据化,当五花八门的数据终端普及千家万户,是否以自己为中心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已经变得没有过去那么重要,而获取和利用他人服务所产生的数据变得更加重要。
那什么是大数据?即巨量资料(big data),或称大数据、海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的资讯。也就是说,大数据就是互联网发展到现今阶段的一种表象或特征,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大幕的衬托下,这些原本很难收集和使用的数据开始能够被利用起来了,通过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大数据会逐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2011年5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中提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业界(IBM最早定义)将大数据的特征归纳为四个“V”(量Volume,多样Variety,价值Value,速Velocity),或者说特点有四个层面:
第一,数据体量巨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B(1024TB)、EB(100多万TB)或ZB(10多亿TB)。
第二,数据类型繁多。比如,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
第三,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
第四,处理速度快。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的数据量已经达到100TB以上级别,并且非结构化数据量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开始迈入大数据时代。金融业也高度依赖信息技术,是典型的数据驱动行业。互联网金融环境中,数据作为金融核心资产,将撼动传统客户关系、抵质押品在金融业务中的地位。
“大数据是大金融时代的奠基石!”谈及大数据对于银行金融创新的意义,知名经济学者郭凡礼说道,“大数据将引领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各领域的大融合,混业经营有望逐渐取代分业经营。而作为渠道最广、信誉度最高、服务能力最强的金融机构,银行业有望凭借大数据的支撑进一步稳固自身地位,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业务整合都将以银行为中心来展开。”
金融机构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一方面,金融机构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积累了包括客户身份、资产负债情况、资金收付交易等大量高价值密度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运用专业技术挖掘和分析之后,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具有较为充足的预算,可以吸引到实施大数据的高端人才,也有能力采用大数据的最新技术。如今世界正在步入大数据时代,为传统金融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战略空间和机会。
“数据+金融”模式
数据一直是信息时代的象征,科技的发展就是如此任性,无论你怎样理解和解释大数据一词,它都像影子一样紧随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当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向“互联网+”的风口进军,以“大数定律”为宗旨的金融业也看到了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新机遇,一系列的内部改造正给这个庞大的金融行业带来变革。
2011年5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后,大数据的概念备受关注。此后,围绕大数据行业实际应用,金融及互联网企业的摸索之旅纷纷启程。阿里巴巴、慧聪、京东这样的电商强者,均迅速建立起各自的金融体系,开始新一轮的跑马圈地。
首先登场的应该是拥有庞大数据库并有意进军金融领域的阿里巴巴,数据库是阿里金融的最核心资产。继2008年马云发出“如果银行不改变,那我们改变银行”的豪言壮语后,阿里巴巴的一系列调整让人眼花缭乱,从B2B(企业对企业)私有化到小贷崛起,从“三马”合作到收购雅虎,阿里巴巴的“平台金融”模式实现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三流合一”,实现了金融创新。
“平台金融”模式,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借助平台向企业或个人提供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对接平台客户,将金融服务嵌入企业日常经营全过程,实现企业经营信息、交易信息、结算资金、信贷资金的整合交互,通过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整合,从根本上突破信息不对称难题,为平台客户及其上下游和周边的小企业客户提供全流程电子化金融服务,创新了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
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就与建行共同推出一个专注于小企业的贷款计划。此前,阿里巴巴以淘宝为平台,积累了用户的信用数据,并已经将其应用在了其小贷业务中,这背后是阿里巴巴大数据计算能力的支撑。阿里巴巴通过大数据技术自动分析判定是否给予企业贷款;而建行坐拥巨额资金,希望贷款给毫无信用历史的小企业。“阿里利用了大数据和信息流,实现金融信贷审批,与银行相比,极大提高了贷款效率。”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表示。到2012年年底,阿里巴巴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已经超过20万家,放贷300多亿元。到2013年初,阿里金融业务已经形成了支付、小额贷款、担保、保险,几乎金融全产业链规模。
当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平台金融”模式风生水起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布局这一领域,并且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放款方式以及大数据资源等优势,开始各领风骚。
拥有完整供应链企业资源的电商企业自建金融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京东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所谓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及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于2012年11月27日上线,京东商城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向京东的合作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京东当时供应商超过1万家,此举的目的是通过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供应商加快资金流转。对于互联网公司,特别是电商涉足金融,业内早有共识,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交易数据的收集和应用。有互联网金融业人士表示,京东拥有自建物流体系,拥有完整的基础数据。在大数据基础上进行自动审批和放款、自动监控风险,将提高京东平台上供应商的黏性。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如果它要做大,资金将会面临巨大压力,这可能是小贷公司没办法满足的。因为小贷公司还是会有一个重要的限制,虽然有杠杆,可以向银行贷款,但还是需要依靠自有资金。”
供应链金融业也为京东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据了解,京东将提供针对采购、入库、结算前、扩大融资的四个融资产品。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京东CEO刘强东此前表示,将以电子商务为基础,完善多元化发展。京东的三个新业务方向为物流平台、技术平台和互联网金融业务,这些将与电子商务共同成为拉动京东向前的“四驾马车”。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金融”模式已经悄然兴起,尤其是在金融领域,逐渐流行开来。随着数据价值越来越被认可,尤其是在金融企业业务转型时期,基于数据的业务及内部管理优化使得金融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将以高于整体水平的速度增长,从而创造一个低成本、信息完全对称、服务个性化的市场结构。
无数据,不金融
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爆炸已经将我们推入了以大数据为新特征的信息社会,从现代信息技术的潮流看,近两年来全世界掀起了一波大数据的浪潮,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欧盟也明确提出了“开放数据战略”。互联网上每分每秒都有热腾腾的数据新鲜出炉,只要地球上还有电,互联网上的数据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爆炸性增长催生了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大数据已经不再只是实验室的研究课题,它已经冲击着社会,并对商业实践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一份报告中说道:“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大数据作为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核心特征,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数据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奠基石。通过互联网的创新、互联网的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数据,大数据能够渗入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生产领域,能真正起到关键作用和创新作用,对互联网金融核心创新起到推动作用。大数据的基本特征是数据的收集和信息的处理,而这也是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核心,数据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对金融业务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有很大的影响,大数据的应用能有效地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金融服务,支撑更迅速、决策更灵活,能够带来更贴近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与营销。
数据的应用让信息更公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提供了破解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打破了金融机构垄断客户信息的状况,使得中小型、区域型金融机构与大型、全国型金融机构站在同一层次竞争,迫使中小机构转型开展差异化竞争,否则将难逃被淘汰的结局。只有社会公共数据信息真正实现联网、透明与共享,建立真实数据生产的体制,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才能拥有较适宜的生态环境。
阿里小贷凭借自己强大的数据应用,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累计放贷1200亿,户均余额只有3.8万,贷款逾期率也只有0.92%。总经理娄建勋说:“放贷是基于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积累的大量数据,比如消费者的搜索、比价、物流信息,商户的采购信息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价,发放纯信用贷款。”通过对平台数据的挖掘,阿里小贷省去了大量的人工调查成本,能够做到这些,完全得益于阿里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各种数据。娄建勋介绍道:“支撑阿里小贷日常数据分析,只需要6台计算机,每台造价8万元,而放一笔几块钱的贷款跟放一笔十几万的贷款,所花费的成本没有区别。”
大数据的应用优化了客户体验,降低了管理和运行成本。通过多年的探索,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金融服务创新,通过大数据应用和分析,企业能够准确地定位内部管理缺陷,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采用更合理的管理模式,进而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有行业专家指出,大数据金融更趋向于互联网化和移动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实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倒逼营销创新,创造了以客户为中心,“量身定做、集中开发、批量作业、集中管理”的大数据、互联网化的营销新模式。此外,大数据还提供了全新的沟通渠道和营销手段,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和行为特征,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营销效果。
不仅在获客方面,大数据在面对大批量客户的风险控制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互联网可以在法律和道德所容许的范围内捕捉信用评估所需要的个人或群体的行为信息,并将这些繁杂的信息提供给大数据作业系统进行处理,完成对个人或群体的信用价值的评估分析。
有了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企业在各类风险的量化分析、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分析模型和提高审批效率等方面,都获益匪浅。大数据和金融体系更加紧密联合,金融机构将客户消费行为、金融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匹配,实现对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利于信贷风险控制。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数据对金融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业务转型的关键在于创新,大数据技术正是金融机构深入挖掘既有数据,找准市场定位,明确资源配置方向,推动业务创新的重要工具。大数据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优化了用户体验,创造了新的业务处理和经营管理模式,促进金融的开放性,进而为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方面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社交网络颠覆互联网金融行业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中,超过50%的用户使用社交网站,人均浏览页面量远高于其他形式的网络应用。在移动APP(手机软件)应用中,社交网络应用占到32%,仅次于游戏。从Facebook(脸书)到人人网、开心网,从Twitter(推特)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推手,同时也引来了众多IT、互联网巨头的围观、抢食。
自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突然爆发之后,不仅马云感慨遇到了珍珠港偷袭,所有和金融沾边的公司都在想办法把社交和金融联系在一起。2015年春节,支付宝、微信的红包大战让这两家互联网巨头在朝夕之间聚集大量人气,仅除夕夜的参与人次就分别达到6.8亿人次和10.1亿人次。中央财经大学黄震教授表示,“微信红包是从电商金融到社交金融转折的一个里程碑”。社交网络无疑是未来任何重大互联网战略的关键元素之一,做互联网金融,拼的是大数据,而庞大的用户群则是基础。
腾讯有QQ和微信,在微信已构建的社交网络上,推出微信红包,其最主要的社交功能体现在冷冰冰的金钱在朋友圈中变得不那么冷,以往朋友间谈钱色变的尴尬情景得到有效缓解。借助节日喜庆的时间点,沿袭过年发红包的传统,广泛应用于微信平台,强化社交属性,让人们在互联网世界中也找到了现实世界中的亲切感。腾讯微信红包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不仅实现移动互联网绑定银行账户的目标,“轻描淡写”地将电子支付从PC端推动至移动端,同时定调社交金融,通过社交推动资金应用,通过金融增强人际来往。
阿里巴巴则是凭借淘宝上的交易数据实现对用户大数据的把握。支付宝近日发布未来社交金融系统“到位”,2015年,愚人节当天,支付宝向外发布了一套全新的大数据系统,名为“到位”(alipay everywhere)。据称,用户可以在“到位”系统中发布各种个性化需求,并设置一定金额,系统经过大数据运算和精准匹配,瞬间就可以为其找到最适合响应需求的人,之后,结合手机的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功能,“到位”会快速让供需双方找到彼此,促成交易。当然,“到位”希望促成的并非仅仅一笔冰冷的交易,也是打情感牌,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在这个“得大数据者得天下”的互联网经济时代,能够详细准确地记录用户的行为和偏好是十分重要的。
而银行则希望充分发掘现有客户的大数据,并通过社交金融不断扩大自己的客户群。2014年,中国平安社交金融战略的创新产品“壹钱包”上线后,传统银行开始抢占社交金融领域。马明哲表示:“腾讯是从社交通信开始,到游戏,逐渐进入到各行各业,一直到金融。阿里从电商开始,逐渐到各行各业,一直到金融。平安呢?我们立足于金融,要做社交金融。”为此,马明哲亲自为“壹钱包”站台,详解其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平安的互联网金融战略布局和人才队伍。据介绍,“壹钱包”测试版主要具备转账支付和社交聊天功能,其将金融切入医、食、住、行、玩等生活场景,实现管理财富、管理健康和管理生活的功能。
Facebook的中国“克隆版本”——人人网也正积极拓展其开放平台,纳入第三方开发产品以及与第三方网站链接。IT技术在改变很多商业模式,社交化游戏和社交化电子商务是社交化革命浪潮的开端,下一波社交化革命浪潮将在金融行业和教育行业发起,这是人人公司CEO(首席执行官)陈一舟的预判。陈一舟在一次采访中说:“我要做的是,在金融社交化的浪潮中,围绕我们的社交平台做文章,人人公司作为一家不断挖掘社交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潜力的创新型公司,一直密切关注并参与其他的互联网业务,并利用‘实名社交’在规模上放大其产品的研发、市场推广和发布。社交游戏和社交电子商务是社交化革命浪潮的开端,下一波社交化革命改变的将是金融。”
社交网站服务的巨大吸引力,是企业间愿意合作的原因。社交精神与互联网金融思维紧密结合,推动互联金融的发展。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对金融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互联网收集的大数据,利用精确度更高的信息来服务消费者。社交网络具有很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云计算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搜索引擎具有很强大的信息检索能力,这些技术为创建成本低、更新快、精准度高的信息平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专家指出,社交网络会改变过去信息交流的方式,这样就会对金融产品所有的交易结构,包括定量、定价、效率等产生影响。
云计算,金融业的新模式
近年来,云计算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热词。自2011年以来,一股云计算的浪潮席卷包括金融业在内的诸多行业领域。云计算思想的起源是麦卡锡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云计算是指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通常涉及通过网络来提供动态、易扩展、虚拟化的资源,这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如今,在Google(谷歌)、Amazon(亚马逊)、Facebook等一批互联网企业的引领下,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出现了:云计算提供基础架构平台,大数据应用运行在这个平台上。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和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作为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的一个新突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穷尽的方便与快捷。短短几年内,云计算已经从神秘的技术管理模式转变为能够改变企业业务模式、领导企业评估以及支撑业务增长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在金融市场。
云计算是互联网时代金融机构的技术后台,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云计算的最大优势就是利用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节约软、硬件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和数据信息降低金融机构各自建立信息处理系统的物力成本和费用。金融机构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来寻求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低成本的、高效的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要求金融机构的IT架构快速、弹性、安全、可靠。金融行业每天都在产生着海量的交易数据,但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是关键,需要引入新的计算模式来进行大数据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用户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来进行推演,分析客户行为等等,更好地为行业自身所用以及为客户服务。这种尝试,倒逼金融行业与拥有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互联网行业进行跨界融合,寻求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加快金融脱媒。
云计算满足了人们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不同需要,让金融服务更加个性化。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服务,无法满足广大老百姓的全部需要。从针对金融行业的更细化的服务上看,阿里云的优势非常突出。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积累了海量交易记录、活性消费账户等数据信息。阿里云借助阿里集团金融领域的这些宝贵经验,向金融行业提供专属云计算解决方案,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余额宝上线仅一年,累计完成交易笔数超过10亿笔。目前,余额宝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客户数超过4900万户。这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球的金融行业或者互联网金融行业,都是一个奇迹。余额宝经过数月时间运营,客户数上千万,数据量很大。与此同时,余额宝具有分时段的爆发增长的特性,基金有自己的交易时间,传统的模式是上午9点到下午3点之间,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是24小时服务,每时每刻都可以做资金赎回的业务。余额宝第一期基于传统的IOE架构搭建,当时设计的体量是支持1000万用户量。阿里云为用户提供7×24售后故障服务,并提供快速的在线服务和多重数据保护。余额宝中体现最明显的是借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这是和传统金融最大的区别。事实上,阿里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大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着几十万家客户的电商网站、ERP(企业资源计划)、游戏、移动APP等各类应用和数据。
云计算打破信息垄断,降低了金融风险。金融行业拥有海量数据、客户资料及金融数据高敏感性、高保密性等特点,让金融企业必须格外严格、谨慎挑选云计算服务商,并且对于云计算服务在安全、稳定等方面的要求相对其他行业标准更高。金融机构构建云化的金融信息共享、处理及分析系统,可以使其扩展、推广到多种金融服务领域。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挖掘隐蔽的经济趋势,提前预警并防范,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云端信息分析个别客户的信用情况,降低业务风险。目前国内外的云计算服务都还处在发展阶段,金融行业互联网化之路还很漫长,互联网金融同云计算等新的互联网技术共同成长,打造了一个高效、有创造力的产业。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将会很大地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金融业是计算能力的使用大户,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每个参与者将面对更庞大的数据的处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借助着云计算的便捷性,使用各种强大的工具来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利用分析处理的结果来为自己的业务服务,金融行业通过云计算保障海量信息的处理已经是大势所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行业的创新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未来,云计算数据中心向成千上万个金融机构提供计算服务,金融行业产品和服务因为云计算技术而产生极大创新。
众商家进入大数据3.0时代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下,不仅丰富了金融产品,催生了新的商业逻辑和业态格局,而且优化了客户体验。以客户为中心进行转变,弱化网点功能,逐渐改变金融行业的传统边界和竞争格局,催生出新合作模式。大数据的核心在于为客户挖掘数据中蕴藏的价值,因此,针对不同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商业模式的研究将是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1995年,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在美国诞生,以网络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实现了人们快速准确地处理金融业务、传递交易信息的需要。互联网上呈现海量信息,金融业务突破了时空因素的局限,降低了信息管理和交易成本,大大提高了服务水平与效率,让服务更加个性化。互联网金融进入大数据1.0时代。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的腾讯、微博,海外的Facebook成长起来,社交数据开始爆炸。互联网在金融业务中逐步应用,各类金融机构以此开发网络业务,金融交易商借此开展网上交易,金融服务的边界从一个私有区域扩展到无限的互联网空间,互联网金融走进大数据2.0时代。
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带来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形成了以互联网为资源,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创新金融模式。从涉足消费类理财、个人信贷支付,到深入产业链金融,再到大数据分析和社交行为分析,核心资源是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创新已经进入新阶段,大数据3.0时代已经到来。
九次方是一家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公司,它成立于大数据的基础之上。起初,九次方是依靠200多人的地面部队,在全国撒网,收集拟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并沉淀企业运营的相关数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九次方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九次方的数据覆盖了40多个产业链、8000多个行业、4万多个细分市场的几百万家企业。针对每家企业,九次方都有70多个指标,进行交叉分析统计。有了这些数据,九次方就可以建立全国的企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大数据有3个阶段:在数据1.0时代,社会大数据成就了谷歌、雅虎、百度;数据2.0时代,消费社交大数据成就亚马逊、eBay、阿里巴巴、腾讯;数据3.0时代,则是属于企业大数据的机会,而这还只是刚刚开始。”九次方CEO王叁寿认为,这便是九次方的机会。
如今,大数据技术已经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由此形成的是现实和虚拟共存的局面。让数据最终形成服务,这是云计算最终的目的。大数据从一个成熟的技术走到大众应用的过程中也将面临一些问题。“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未来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再是以应用为核心,而是以数据为核心。今天所有的应用都需要基于数据去创新。”浪潮集团执行总裁兼CTO(首席技术官)王柏华表示。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在众多领域掀起变革的巨浪,推动互联网金融快速进入大数据3.0时代。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的进步和快速应用,各大商家都在结合自身的业务、渠道和品牌,加快推动创新和转型,寻求合作共赢。
走入3.0时代,阿里金融的再度创新,借助的还是大数据的优势。如阿里巴巴计划推出针对买家的虚拟信用卡,根据用户交易记录进行授信,用于在淘宝等平台购物支付;付费最长38天免息,向签约商户收费1%。阿里数据库中的8000万用户,将成为这一新型信用卡业务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此,阿里关于大数据重在“分享而非分析”的新话题显然不是重点,面对不同行业需求现状,构建符合行业应用特点的大数据平台才是关键。
两只老虎推出互联网生活方式投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通过P2L2P(peer to life style to peer)模式,将传统P2P(个人对个人)金融服务与生活消费服务结合,满足投资人和借款人双方的财富、生活和社交需求。两只老虎CEO姚欢认为:“互联网金融的竞争,1.0阶段是平台竞争,2.0则在于垂直和细分领域,3.0就需要跨界对产业链进行整合,打造商业闭环。P2L2P模式就是互联网金融的3.0版本,形成将互联网、大数据、网络征信与传统金融业、生活消费业、社交平台整合的解决方案。”
建立在大数据技术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具备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为原本严谨、保守的传统金融领域注入活力。现在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或者电子商务公司利用数据分析创造新产品和新服务,任何行业都在这样做。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先天优势,吸引互联网大佬们先后参与到这场改革中,新时代的竞争就是大数据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