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这个词听起来充满无限诱惑,它能让许多公司从默默无闻走向声名显赫,然而,盲目的上市并不可取,你需要更负责任地全面考察和了解自己的公司,确定它是否真的适合上市。
为什么要上市
公司上市是很多中小企业家的梦想和目标,但是,上市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公司呢?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中小企业家来说,在上市前充分认识上市的利弊,才能正确把握权衡,引领公司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家想要自己的公司上市,肯定是冲着诸多的有利条件去的。如果上市没有任何益处,他们必然不会急着为自己的公司规划上市的目标。那么,上市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上市最直观的好处,就是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资金,创造更多的财富。
中国中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1994年8月成立,于2000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家公司主要经营创业投资、电子信息和商务项目的投资管理等,而这些项目的成功,同其在上市之后获得的大量资金有直接的联系。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中国中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之前,其总股本为3亿股,总的资产是10亿元,总负债为6亿元,其净资产为4亿元,并预计下一年度能够盈利2亿元。在该公司股票发行上市之后,发行了1亿股股票,每股下一年度盈利为0.5元。按照当时市场市盈率为20倍来计算,每股发行价则为0.5元的20倍,即10元。这样,该公司就募集到了10亿元资金,而整体市值则为4亿股×10元/股,即40亿元。
通过这次上市,中国中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从最初的净资产4亿元,上升为资产40亿元。可见,上市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
这样的案例在其他许多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例如,开滦股份在上交所上市1.5亿股,利用这1.5亿股股票募集到的资金,先后投资建设了迁安中化煤化工有限公司和京唐港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获得了更大的焦炭生产能力和化工产业链。
不仅如此,上市公司还具备以下的诸多优势:
1.上市可以提升原始投资人的价值
稍微留心一下,你就会发现,那些富豪排行榜上有名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资产大多来源于上市公司的股票。所以说,中小企业一旦能够上市,就可以给原始投资人带来双重收益。
第一重是账面收益。如果一个人持有某公司30%的股权,在这个公司上市之前,其总股本有2亿股,公司总资产为5亿元,其负债为2亿元,净资产为3亿元。通过预算得知,该公司下一年的盈利能力大概在2亿元。那么,这个人手里持有的30%的股权价值为:3亿元×30%=0.9亿元。
该公司通过自身努力,最后终于顺利上市。上市后,这家公司发行了1亿股股票,假定每股下一年盈利0.5元,按照市场20倍市盈率来计算,每股的发行价为:0.5元×20=10元,这样就能募集资金10亿元。此时,这家公司的整体市值为:总股本×每股价格=3亿股×10元/股=30亿元。这样该公司的资产从上市前的3亿元,瞬间飞升到上市后的30亿元,资产出现了大涨。而对于持股30%的某人来说,其持股的股票账面价值也水涨船高,出现了大的增长:30亿元×30%=9亿元。这是原始股东最希望看到的情况,所以,上市能够带来公司账面上的收益。
第二重是原始投资人通过转让股票等方式获得更多的收益。按照上面提到的例子,假如某人在该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达到每股15元的高位,减持股票2000万股,就能立马获得现金3亿元。而这个人原始的资金投入为:2000万股×10元/股=2亿元,他从股票升值中获得的现金收益达到了1亿元。
2.上市就能够实现低成本融资
中小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支撑。所以,对于中小企业家来说,融资问题是首先要考虑的。想融资,渠道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方式有这样几种:一是公司自身的利润积累,但是这种自生自灭的方式对公司来说远远不能解渴;二是通过向债权人借贷来扩大规模,但是这种融资方式的成本比较高;三是向投资人募集扩大发展资本。
这最后一种方式对中小企业来说是最划算的,有这样几个好处:其一,节省时间成本。对公司经营来说,时间成本是巨大的负担,一旦资金无法按时到位,就有可能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而上市后的股权融资与公司自身的利润相比,效率要高出很多。其二,降低公司的财务成本。对中小企业来说,上市后的股权融资不会减少公司的税前利润,这样一来,公司整体的财务成本就比债券融资成本大大降低了。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说,上市能够实现低成本融资,让公司更快更好地获得发展的资金。这也是那么多的中小企业急着上市的最大原因。
3.上市有利于公司的重组和并购
公司的发展,不仅靠自身去扩大规模,还要依靠兼并、收购。兼并和收购既能充分利用既有的公司资产,又能避免另起炉灶的成本浪费。例如,国美电器和永乐电器合并后,一改以前各自为政的状况,其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当然,有的兼并和收购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例如,国内三大互联网巨头总是采取收购的方式兼并相关领域的新兴公司,这样就可以减少公司的竞争压力。又如,分众传媒2005年上市前第一季度销售额不超过1000万美元,上市后第四个季度的销售额为7000万美元,并于2005年耗资1.7亿元并购同行业的聚众传媒。不管怎么讲,公司进行收购,需要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的实力,而上市能使公司获得资本市场上强大的收购能力。而换股收购、定向增发、要约收购等规范的资本市场操作方式则大大地增强了收购方对于被收购方的吸引力。
4.上市可以帮助提高公司的信用
公司的信用是公司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交易的基础。信用较强的公司,对外借贷、供货以及开展合作都更有效率,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获得更强的竞争力。上市后,由于公司治理规范、管理科学、融资快捷,所以容易获得较高的信用评价。
5.上市能够增强公司凝聚力
公司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上市后,公司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会得到提升,对公司的信心也大为增加。这样既稳定了现有的员工,又有利于吸引人才,因此,上市有利于提髙公司的人才实力。
公司上市还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留住人才,特别是骨干。公司可以通过股票选择权计划来吸引和激励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例如,某骨干持股1万股,上市后就可能变成几万元、十几万元、几十万元,这样就能吸引主要骨干,有利于公司管理,对公司持续、稳健和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6.上市后可以使公司的管理更规范
在没有上市前,很多小公司的管理制度是不规范的,但是上市后,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这有助于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管理优势和制度优势。投资机构在帮助公司上市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规范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模式。他们帮助被投资公司完善商业计划、公司治理结构,并帮助被投资公司获得后续融资等手段。风险投资给公司带来的是价值增值型的管理,有利于公司的长久发展。同时,公司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也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此外,公司上市可以使监督机制更加完善,上市后管理层不会出现大的决策失误。上市过程中,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会加大对公司的监管力度,这主要体现在参与被投资公司的董事会,在被投资公司业绩达不到预期目标时更换管理团队成员等方面。这样能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可以极大加强公司团队的责任感和领导力。
7.上市可以帮助家族企业基业长青
国内的很多中小企业都属于家族企业,但是中国的家族企业往往寿命很短,究其原因,主要是家族企业的管理制度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如果家族企业争取上市,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传承问题、股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等。家族企业上市后,拥有了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就可以长久地兴盛下去,树立百年老店的品牌。
公司无论大小,始终都处于一定的市场竞争中。从竞争角度来看,上市能够帮助公司迅速地成长,并在同行业中取得领先的机会。如果你的竞争者已经上市,那么你就更需要加快上市的步伐,争取尽早赶上竞争者的脚步。因此,即使上市会面临一定的风险,需要付出很多心血,但公司在机会成熟之时,一定不能有丝毫犹豫,而是朝着上市的阵地发出冲锋的号角!
尽职调查,上市前的“体检”
公司是否适合上市,并不是完全由自己说了算。显然,上市之后,公司经营状况就不单单会影响原有投资者的利益,还会影响更大范围内的股东利益。所以,在上市之前,必须要进行相关的调查。这样的调查属于尽职调查,又称为谨慎性调查。
其实尽职调查不只针对上市过程,在公司的并购、投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这种调查是指投资者和目标公司在产生了合作的意向之后,经过相互协商,由投资者对目标公司和投资有关的所有事项进行现场调查、获取资料并分析。通过这样的行动,投资者对想要投资的公司进行资产、负债、经营和财务情况的分析,从而了解目标公司在投资以后会有怎样的发展机会,会碰到哪些潜在的风险。
公司上市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调查,其实和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等有关系—想要上市的公司对自身在经营发展方面的情况更加清楚,而投资者显然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所以,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尽职调查来弥补投资者的劣势,并发现可能影响公司上市的致命缺陷,对上市风险防患于未然。
尽职调查的实施者,就是由上市承销商、律师和审计师这些精兵强将组成的中介机构。他们将会在上市之前进驻公司,如同医生对赛前运动员的体检一样,把整个公司从里到外检查一番,然后做出具体的诊断。那些能够通过“体检”的公司将更加接近上市;那些无法通过的公司只能进行整改。
毫不夸张地说,上市前的尽职调查是一项烦琐复杂的工作。
尽职调查的内容包括公司经营的主体资格、企业文化和治理结构、主要财产内容价值及产权、重大债权和债务,还有税务、环保、原材料、产品质量、技术水平、销售渠道和市场前景、公司的人力资源情况等。
为了调查得更加全面,调查小组除了律师和审计师之外,还包括与想要上市的公司业务相关的专家,像特定行业专家、营销专家等。
总体来看,虽然上市之前的尽职调查是法律明文规定上市公司要履行的义务,但是对公司本身来说也是很好的机会。通过这样的调查,公司可以进一步摸清楚自己的“家底”,了解存在的问题,明确未来的优势。
正因如此,尽职调查应该本着“一个也不能少”的态度,主要从法律尽职和财务尽职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法律尽职调查
这方面的调查主要由律师承担,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主体情况
公司是否具备主体资格是其上市的基本条件。律师需要在尽职调查中了解公司是否合法,包括公司是否经过批准才得以成立,是否履行了关于资产评估和验资等方面的程序。此外,律师还会对公司是不是依法存续、经营范围和方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的规定、股东出资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
2.公司主要财产和财产相关权利的情况
首先,调查公司目前所拥有或者租赁获得的土地使用权和房产情况,律师需要对相关的权属凭证、合同和支付凭证资料进行查阅,还要对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进行核实了解;其次,还需要对公司目前拥有的一系列无形资产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商标、专利、著作权和特许经营权等;最后,还要对公司所拥有或者租赁的主要生产和经营设备的情况进行了解。
3.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律师需要对公司目前所取得的营业执照进行查阅,并检查公司是否获得了其经营范围中需要行业主管部门许可业务的相关许可证件,从而判断公司有无合法的生产经营的资格;对公司所涉及的重大合同进行审核,关注是否和公司董事、经理等人以公司资产为个人债务担保的行为有关联情形,并对其是否合法有效作出判断;除此之外,律师还需要对公司数额较大的债权债务、应收款进行调查和评估。
在这一系列调查中,律师同样需要对公司是否存在尚未发生或者可以被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和行政处罚案件进行调查了解。当然,由于律师在这方面的调查手段存在限制,因此,公司通常可以采取出具承诺书和请求当地政府部门进行证明的方式来完成该步骤调查。
由于政府方面为吸引公司投资,有可能出台优惠政策或者提供财政补贴给公司,因此,想要在中国内地股市进行上市的公司还需要面对相关政策的调查。律师将会调查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是否符合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和技术监督的标准,并了解和判断公司是否有过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财务尽职调查
在法律尽职调查的同时,财务尽职调查同样是公司需要应对的。
1.基本财务情况
财务调查,首先在于重点了解目标公司的基本财务情况,包括由财务调查人员去了解公司注册资本、股东和投资的形式、性质等。此外,财务调查人员还应该去了解公司本部和所有控股公司,并对后者进行适当了解。另外,目前公司采用何种模式管理财务以及财务部门人员结构、会计电算化程度、管理系统应用情况等也是这部分调查需要掌握的背景资料。在上述信息的基础上,财务调查需要了解你公司的会计和税费政策。
2.具体财务情况
当调查涉及具体财务情况时,应该首先考虑公司内部控制程序的影响,从而对其财务状况、盈利状况和现金流进行具体调查。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查过程中,调查组在对公司的货币资金进行真实性调查之后,还会关注是否存在冻结资金,并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
由于是对具体财务进行调查,调查组首先会对公司的产品进行调查,包括查阅最近的盘点记录、发出商品、分期付款商品,了解存货的计算方法等;还会对公司投资比例、占有权益,对参股企业的了解等加以调查;对在建的工程项目在用途、预算、进度方面加以调查;对固定资产,如土地、房屋、机器设备进行调查。另外,调查人员还会对公司的无形资产、贷款、税金和应付款进行调查,分析其数字是否合理。
当然,为了能够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调查人员会对公司的销售收入、数量、售价、成本、毛利率变化趋势、产品结构变化趋势、大客户变化、关联交易等作出分析,评估这些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并结合调查结果对公司销售收入进行分析。这样,他们就能对公司过去和未来有多大的盈利前景作出判断。
总体来说,财务尽职调查是尽职调查中最全面、最专业的部分,调查人员主要采取审阅方法、分析性程序方法、访谈方法和小组内部沟通方法对公司完成上述调查。
一般的上市保荐机构在拿到公司的商业计划书之后,会在进场开始尽职调查之前,向你提供样式化的尽职调查清单。这份清单上会详细地罗列出所有需要调查的项目,公司则需要根据这份清单按图索骥,做好准备。
公司要想上市,如同运动员渴望进入激烈的赛场一样,而在此之前,他们必须要接受严格的检查。因此,公司领导层和管理层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动员公司上下去应对即将到来的调查,为上市打下良好基础。
上市论证,你的公司够标准吗
在上市之前的准备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工作实际上都在帮助企业家解答一个问题:“我的公司是否符合上市的标准”。回答该问题的过程,则可以看作公司结合内外分析,而对自身上市的可行性所作出的论证。
在论证之前,企业家必须要明白,上市并非对每一个公司都是最适合的方案。虽然上市有巨大收益,但如果公司并不符合上市标准或者不具备上市的需求,那么也不应该选择上市。
然而,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下,不少企业家却没有这么理性。他们往往并没有经过严密和科学的论证却认为公司只要上市就一定能获利。实际上,虽然公司上市可以获得高额融资,解决资金上的压力,但如果公司不符合上市标准而“强行”上市,最终也会因为公司治理不够规范、运营不够标准而跟不上上市之后的节奏。这方面并不缺乏相应的案例,足以让企业家们吸取教训。
公司上市的法律标准
在国家颁布的《公司法》中有以下几项规定:
第一百五十一条本法所称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百五十二条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
(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五千万元;
(三)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或者本法实施后新组建成立,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连续计算;
(四)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一千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一千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五以上;
(五)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六)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这两条法规规定了基本的上市条件,如果公司连这两条法规都无法满足的话,那么上市根本不可能。
在上述法条中,第(三)款最为关键,公司不仅要满足连续经营3年以上的条件,还必须在事实和账面上都做到连续盈利,这说明公司必须具有持续盈利能力。
另外,公司还需要注意第(五)款中的规定,日常经营中必须规避任何可能违法的行为,并确保财务会计报告上没有可能出现的虚假问题,这条说明公司必须运行规范且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力。
什么样的公司适合上市
企业家需要认识到,上市让公司所面对的不仅是获取发展资金,还有市场上更加严酷的竞争考验。从上市审核阶段开始,那些不够标准的公司都会进入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因为自身原因而被“请”出竞争序列。即使上市之后,公司也需要面对比上市之前更多的利益、责任、义务和风险,如果难以经受这些考验,公司同样有可能面临被摘牌和退市的风险。
企业家对上市正确的理解,应该体现在对上市论证的态度上。上市论证并不是走走程序,而是真正全面地去了解公司能否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换句话说,即使有失败的论证结果,也并不代表公司融资会失败。其实,公司还可以选择其他融资方式,比如通过项目融资、风险投资、贷款融资、私募基金的定向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
正因如此,上市论证的结果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只要这样的论证有正确的出发动机,能够做到准确应对环境,选择准确的时间,根据公司长远发展来设定论证过程,那么最终的结果都是有利于公司的。
在目前的核准机制下,公司是否符合上市的标准,取决于其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论证结果。
首先,公司自身所进行的论证,是决定公司是否可以上市的基础因素。通过自身论证过程,领导层对公司可以有更为清晰的判断。
下面这些内容是公司自身论证过程中的主要项目:
1.对公司自身质量的论证
这部分的论证项目有:公司对行业整体的评价,包括行业的增长速度、容量、集中情况和壁垒情况;对产品的内部评价,包括产品占有率、对价格的影响力、对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产品的开发者生产周期、产品的竞争优势;对技术的内部评价,包括核心技术的所有权归属、技术是否具备先进性、技术研发能力的高低;对管理的内部评价,包括公司管理层的素质和能力、管理层之前的工作业绩和威信,管理层领导下的采购、营销和激励体系;对财务的内部评价,包括公司毛利率和净收益率的水平、营业利润的比例、现金流管理水平、主营收人的增长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
2.对上市时机成熟度的论证
当公司决定上市之后,领导层有必要对公司内部进行调查论证,并将论证对象放在上市时机上。这些论证包括:市场、行业和政策环境是否完全有利于公司上市;公司内部架构的变化、资产的管理等是否能够通过尽职调查;股权结构和业务结构是否已经搭建完善;实际控制时限是否已经满足了要求;各种核查是否已经通过等。
为了做好内部的论证,公司可以事先和上市中介及保荐机构进行沟通,尽早了解上市申报时机是否成熟。如果发现不成熟,就需要尽早地制定方案去解决问题。
当然,仅有公司自身的评估并不够,在准备上市的过程中,你的公司还要接受来自相关部门的评估审核。如果选择在中国内地股市上市,这些审核就包括来自中国证监会的预审和之后来自发审会的审核。这部分的评估也可以看作最终决定你的公司是否能成功上市的“答卷分数”。虽然发审会的通过率总体较高,但实际上,不少公司因为预审难以通过而无法获得成功的评估,最终上市失败。
在评估公司是否达到上市的标准时,公司领导者要仔细地分析其中的不同因素。在内部评估方面,重点去评估公司自身质量是否足够高,而其他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时间、资金的投入,或者是对团队组成和公司结构的调整进行弥补;而在接受主管部门评估时,公司主要的领导班子应当积极主动地向证监会汇报和沟通公司的真实情况,积极执行他们的反馈建议,时刻关注相关职能部门在审核上的主要落实点。
总之,公司上市论证是为了让公司的领导层摆脱单一的思维模式,能够学会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去分析问题,理清对上市的看法。事实上,即使公司不符合上市的标准,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失败,只要规划合理、利弊清楚,就便于领导层形成对公司有长远意义的决策方案。
上市的风险预测及应对办法
上市,同时也意味着公司运营风险的加大。仅就处罚风险而言,2011年以来,中国内地的沪深交易所共有50多家上市公司或公司责任人受到了监管,而相关的行政处罚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些受到监管或处罚的上市公司中,不少责任人都没有意识到刻意隐瞒重大事项的风险。例如,2010年底之前,某股份公司向Z黄金股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郭某支付了1.48亿元的股份,占据该公司53%的净资产,用以购买Z公司的100%股权。如果该公司尚未上市,这样的购买事项并没有必要向社会公开,但作为上市公司,理应按照规定进行重大事项公布,因此该公司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受到了上交所的公开谴责。
除此以外,上市公司还可能面对虚构利润、抬高业绩等风险。总体而言,公司在上市之后,会因为其企业性质的变化而面对更大的风险,公司领导者必须有清醒认识。
那么,公司上市到底有哪些风险和挑战呢?
上市的潜在风险
第一,上市会导致公司控制权的削弱,决策不再如过去一样容易。
我们都知道,公司上市,其实质是通过出让公司股权来获得投资人的资金。所以,公司上市后,原有的股东对公司持股的比例多多少少会下降,如此一来,原有股东对公司控制权会有所削弱。原有的股东从单纯控制公司或绝对控制公司转变为相对控股,这可能会导致公司原有股东心理失衡,影响公司的决策。因此,企业家一定要在上市前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安抚好原有股东。
另外,公司一旦上市发行股票,就会面临来自资本市场上的并购压力。公司向公众发行了股票,这些股票有可能被收购方收购,一旦收购的股票份额过大,就会出现收购方与原有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争夺。如果收购方实力雄厚,刚刚上市的公司就会被收购方取得控制权。第二,上市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公司上市需要付出成本。企业家要知道,公司上市不仅是一个融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付出的过程。所以,要想上市,首先要知道公司上市后的成本来自哪几个方面。
(1)上市前准备需要付出的成本。公司为了满足上市的条件而花费的成本主要有资产债务重组的成本、雇用职业经理人的成本、为满足企业业绩要求而增加的前期财务成本、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成本等。这些成本是必须要付出的,公司需要做好准备。一旦上市失败,这些成本是不可逆的。
(2)公司为上市而花费的直接成本。这方面包括投资银行的财务顾问费用、保荐人和主承销商的保荐费用、律师事务的法律顾问费用、会计事务的审计费用、资产评估事务的评估费用、财务公关公司的公关费用、向证券监督部门缴纳的审核费用、向交易所缴纳的上市费用、印刷公司的印刷费用、媒体公告费用等。这些费用大部分都是在公司成功获得融资之前需要由公司支付的。
(3)公司为了维系上市而花费的费用。这里面包括公司每年需要向交易所缴纳的上市费用、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和审计师的费用、定期召开会议的费用、发布公告的费用、为了满足上市要求的变化而花费的费用等。这些费用的付出,增加了公司的成本,也是每一个上市的公司应当合理测算的。第三,公司上市会接受更加严格的监管。上市要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投资者的权益就必须得到保护。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各国立法机构都制定了非常完备的法律法规,以实现对公司上市行为的全力监管。立法机构还建立了包括证券监督机构、证券交易所、投资者诉讼在内的一系列监管体制,来约束上市公司的行为。
公司上市后享受了很多的权利,但是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应对监管,比如建立复杂的公司治理机构、进行信息披露、建立内部和外部的监察体系等。这些都是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并且一旦公司运营出现问题,就需要聘请律师和专家进行解释和应对。如果公司对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引发调查和诉讼,情况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公司破产,这就是公司上市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公司必须在上市前做好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否则,草草上市只会给公司带来无穷的烦扰。
第四,公司上市可能导致其商业信息被竞争者获取。
为什么有的公司不愿意上市?因为每一个上市公司都需要披露大量的信息,这其中可能包括公司的机密信息。监管机构出于保护投资者的目的,会要求上市公司对重大信息进行披露,包括重要的财务数据、重大交易、股本变化、盈利和预算等信息。这样一来,一些不便公布的商业信息也被公开,如果这些信息被竞争者知道,可能会给公司造成不利的影响。
如何应对上市的风险
为了应对上述风险,公司应该拿出具体的措施。
第一,企业家应该深入把握上市规则。首先,应该熟悉和了解上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证券法、公司法和具体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等;其次,应该了解上市之后不同利益群体各自存在怎样的特点,有怎样的价值诉求;最后,要深入研究上市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并根据这些案例制定风险规避的方案。
第二,要把握好市场的变化规律,能够主动迎合资本市场的心理,制定合理价格,选择适当的策略来吸引投资者。同时,还应该制定恰当的发行价格,从而确保上市的成功。
第三,完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规避上市风险。公司只有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才能真正将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对管理体系的完善,包括建立应有的公司治理架构,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并建立权、责、利分明的管理制度。其中,主动披露信息、重大决策的落实和实施等都应有系统的规定和安排。这些体系的完善,不仅是公司去主动规避上市风险的方法,也是公司发展的前提。
总之,公司上市有利有弊,并不是说上市就能够一劳永逸。公司为什么要上市?这是每个公司的领导都需要仔细考虑和论证的问题。如果匆匆忙忙上市,没有考虑好自身的情况,没有制订好相应的计划,那么上市后将会有无尽的问题和烦扰,让公司处处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