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
- 霍晨昕
- 212字
- 2021-03-24 04:31:55
愤怒原来是这样
愤怒是一种可怕的负面情绪,因为它具有破坏力。如果是厌恶或恐惧,大可以走远一点儿,眼不见为净,但愤怒情绪产生后,当事人很难用离开来进行宣泄,反而要不断靠近,给对方以胁迫感。
能够让人愤怒的事情实在不少:抢位置没抢到,设计被剽窃,孩子不听话,东西被偷,冷风中打车司机却不停,关键时刻电脑死机,利益分配不均,观点不同……
不管让人愤怒的事情有多少,根源只有一个,就是事情的发展低于主观预期,从而形成强大的威胁感。当然,威胁感也可能会产生恐惧和厌恶。当你的实力远远低于对方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感;当你觉得对方不配跟自己交手的时候,就会产生厌恶感;而当你的实力跟对方相当,只要努力一下就可以压倒对方的时候,就会产生愤怒。
这种愤怒感也是从原始社会一路进化而来,千万年都未曾被淘汰。在人类出现的初期,人们都是跟猛兽生活在一片土地上。人们的主要食物是野兽的肉,因此狩猎是人类最初的生存方式。在狩猎的时候,人类设计陷阱或追赶野兽,如果野兽逃脱,人们就会产生愤怒感。因为没有猎物,回去不知道该吃些什么,有饥饿的威胁。而随着文明的发展,没有打到猎物,也成为无能的表现,很可能会被人嘲笑和奚落。
除了食物,最原始的愤怒情绪还来自侵犯。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有自己坚守的地盘,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果有敌人来侵犯,自然就会产生愤怒。不过这时候的愤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实力稍强,一种是实力稍弱。实力稍强的领主遭到入侵,会有这样的心理:你不如我,竟然来跟我挑衅,显然没把我放在眼里,一定要好好教训你。实力稍弱的领主遭到入侵,则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我如果败了,家里的财产、妻儿和自己的生命安全都会受到威胁,太可恨了,一定要战斗到底,把对方赶出我的领地。到了今天,愤怒的刺激源已经不单是食物和领地的争夺,这点看看我们的生活就知道了。
被束缚的行为能力
谁被绳子绑着都会愤怒,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有许多无形的绳子捆绑着我们,不断挑起我们的愤怒。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所谓艺多不压身,不仅是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孩子能有更美好的未来。于是,父母开始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让他们学钢琴、学小提琴、学画画、学书法、学跳舞、学唱歌……放学后或周末,孩子必须在做完作业后再做一两个小时的艺术训练。对孩子来说,不停地运动更加符合他们的期望,比如,出去跟小朋友追逐打闹。你可以试着抱起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他一定会挣脱你的怀抱,如果难以挣脱,就会脸红、喊叫、呼吸急促,这就是愤怒的表现。让一个渴望活动的孩子坐在那里修习艺术,无疑是种煎熬,他们想反抗,却不得不屈于父母的威严,这就形成了束缚感。束缚感越久,负面情绪越大,直到最后变成愤怒,表现出来就是吵嚷。一旦吵嚷受到父母的指责,愤怒就会变成悲伤和厌恶。
不仅是父母对孩子,恋人或夫妻之间也会有束缚感。比如,你不希望对方多结交异性,不希望对方穿着暴露,等等。在刚刚确立恋爱关系的时候,对方的诸多“不许”可能会被你视为爱情,但时间一久,强烈的束缚感就会充斥你的内心。你会觉得自己的行为能力受到了控制和约束,失去了自由。这个时候,愤怒会随之产生,变成一次又一次的争吵。
达到目的过程受阻
如果你参加过赛跑比赛,就一定能理解赛道有障碍物时产生的愤怒。本来可以拿到更好的名次,却因为被赛道上的石头绊倒而失去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大部分的愤怒来自目标过程中的受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堵车。
堵车的时候人们很烦躁,因为预计好的抵达目的地的时间被迫推后,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上班迟到被扣工资,约见客户迟到导致合同没签,而这些又会带来事业及生活上的不良后果——钱少赚了,能力被否定了,升职机会没有了。一想到这些,烦躁很快会升级为愤怒。相反,如果今天很悠闲,没有工作要完成,也没有非去不可的地方,那么堵车就不会引发愤怒,因为没有目标要达成,就不存在过程受阻。
毁坏约定
情况A
女:“你怎么才来,我都等你好久了。”
男:“对不起,临时有事耽搁了,真对不起,亲爱的。”
女:“不吃了。”
情况B
买:“不都说好给我留着,你怎么还卖给别人了?”
卖:“人家当场买的,我也不能不卖。下次,下次到货一定先通知你。”
买:“没下次了,没信用。”
情况A和情况B都是因为毁坏约定而造成的愤怒,表面上失去的是一个约会或者一件货物,而实质上是当事人感觉受到了威胁。约会男方迟到,女方会认为自己不受重视,受到了可能被抛弃的威胁。货物卖给了别人,有两种威胁成分在其中:一种是觉得不被尊重,尊严遭到了侵犯;一种是货物没了,短时间内无法用到它了,可能生活或工作会受到影响。
利益争夺
在利益争夺中产生的愤怒应属常见。
两个部门领导,争取同一个商品的设计和执行权,他们将各自部门筛选出的最好的设计作品交给客户,由客户来选定该用哪一个。如果良性竞争,那么愤怒爆发的概率很小。如果一方使用了不正当手段获得了最后的胜利,那么另一方一定会怒发冲冠。这不单是能不能推出自己部门设计成果的问题,更关系到能否受到老板器重、是否能得到业务提成等问题。设计被采纳,自然代表着能力被肯定,圈内一定会有所传播,下属也因此更加卖力工作,再晋升的概率大大提高;而被否决的一方,自然会受到晋升、舆论、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
情敌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正如之前“快乐的心声”中介绍的那样,人在挑选伴侣的时候都是冲着优秀的繁衍基因去的。当情敌出现时,自然会受到失去优秀繁衍基因的威胁,因此会变得愤怒,生理上难以控制,最后很可能会变成大打出手。
“你不行”
这是一种否定的态度,随着语气的变强而加深,它或许只是一个轻视的眼神,但足够引起人的愤怒。大部分人在面对否定的时候,都会生气,甚至是气急败坏。其实,这是所有动物都会有的反应。
主人牵着他两岁的狗到动物心理学家那里就诊,说他的狗自从出了一次远门后就变得易怒,甚至会对着主人露出犬牙。心理学家让主人详细讲述了这次出远门的经历,听上去十分普通,就是带着狗到朋友的庄园里住了一阵子。朋友也养了几只狗,他以为自己的狗会因为伙伴多了而感到高兴。没想到的是,他的狗在入住庄园的第二天就变得没精打采,不肯靠近庄园里的狗,甚至会躲在角落里不出来。回来之后,他的狗就变得容易生气。
心理学家仔细看了看这只狗,没有什么异常,除了它身上穿着的五颜六色的衣服。心理学家问主人,去庄园的时候是不是也为狗穿着这样的衣服。主人说是的,在家里也没有穿过,只是要去庄园拜访朋友,觉得给狗打扮一下能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品位,不至于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心理学家又问,庄园的狗是不是都是自然成长,没有经过束缚,没有穿着衣服。主人说没错,庄园的狗十分凶悍,几乎保持了狗的天性,皮毛很美。
经过这番问答,心理学家总算找到了问题所在。他告诉狗的主人,这只狗因为穿了衣服而被庄园的狗轻视。在人类的眼里,动物的皮毛只是美与不美的问题,而在动物界里,动物的皮毛代表着血统是否纯粹、种族是否优良和地位的高低,而且它们崇尚自然形态,喜欢自由奔跑。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气味,这是它们建立友好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穿上衣服的狗,就像是被扒光了衣服的人类,在同类面前显得可怜又另类。没了象征种族、血统和地位的皮毛,没了同类的味道,自然会受到轻视和排挤。
动物一旦受到轻视,就意味着权威的丧失和领地的丢失,这是威胁到其生存环境的大事。因此,狗在受到轻视后会变得充满敌意,特别是对为它穿上衣服的人类。如果这只狗从出生就穿着衣服,而且周围的同类也大多如此,情况或许不会变得如此糟糕。文明发展至今,被轻视、被否定一样可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你的能力被否定,就难以受到重用,甚至连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这直接带来经济压力,以及成家的压力。面对这种威胁,自然会爆发愤怒。
“你行吗?”
这种心理问句通常出现在挑衅的时候,它带出的意思是“我要看看你究竟行不行”、“你行还是我行”。发起挑衅的人,通常是希望看到对方以激烈的方式回应,所以会尽量用这种心态和语气去激怒对方。
不过,用“你究竟行不行”这样的挑衅口吻,还算较轻的程度。这种语气背后的含义是“我很有实力,要看你实力如何”,这种口气较为和缓,也相对诚恳。如果被挑衅者是稳重型的人,那么他就要思考到底要不要接受挑衅,因为他能感到自己的实力弱于对方。如果是在没有外人煽风点火的情况下,被挑衅者很可能会选择逃避。但如果挑衅者用“我看你不行,就算斗一斗,你也输定了”这样的口气,就很容易激发被挑衅者的怒火。被挑衅者会期望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不弱,证明对方的判断是错误的。越是这种时候,被挑衅者越要保持清醒,控制怒火,因为这很可能是“激将法”。
“他啊,他不行!”
这是在别人面前否定他人的能力,对被否定的人来说是名誉上的损伤,容易引发愤怒。名誉是人类社会生存的一张名片,上面记录着这个人的许多重要信息。人们希望用这张名片为自己建立一个有益的交际圈,以达到自己的各种目的。一旦这张名片上的信息出现错误,就直接威胁到当事人的生存环境。随便在网上搜一下,就可以看到很多名人为了名誉而打响一场场法庭战。名誉在一定程度上是换取更好生活的砝码,它的损伤无疑会降低当事人未来的生活质量,必然会激发愤怒情绪。
以上这些是常见的愤怒的刺激源,它们以各种形式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存和繁衍,因此会激发愤怒。
现在,是时候讨论愤怒的表情了。
人愤怒时所做出的一切表情都是为了攻击或赶走对方,一旦刺激超过了底线,就会变成肢体动作,演变成搏斗。因为身体在短时间内调集了一切可用力量进行攻击,所以愤怒所爆发的力量十分惊人,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同样,面部也调动了能调动的所有肌肉来完成一个饱满的愤怒表情。因此,一个饱满的愤怒表情会使人的面部从眉毛到下颏都发生变化。
让我们从眉毛说起。眉毛下压,眉头皱起,是愤怒的典型表情特征。眉毛下压是减少强光刺激眼睛的动作,当人们遇到困难或麻烦的时候,都会做出这个动作,为的是减少强光以专注思考。随着进化,这个动作成了遇到麻烦时候的习惯性动作。当我们弄不懂讲课内容的时候,眉毛会下压;在思考解决方案的时候,眉毛会下压;生气的时候,眉毛也会下压。不管出于何种刺激,下压的眉毛只传达一个信息,就是对事情非常关注。
单凭眉毛的下压不能得出“愤怒”的结论,但如果同时上眼睑提升,下眼睑紧绷,就是明显的愤怒表情。人在愤怒的时候,眼睛会努力睁大,同时受到眉毛的下压,上眼睑呈现出向下闭合的状态,这样一来,上眼睑就会出现一道因上下挤压而形成的褶皱。我们通常说的怒目圆睁,就是这种样子。
可以这么说,眉毛下压结合上眼睑提升、下眼睑紧绷,是愤怒的标准表情特征。接下来说说鼻子和脸颊。在提上唇肌和提上唇鼻翼肌的双重作用下,会形成上唇提升、鼻孔扩张、鼻翼上提、鼻唇沟变深、脸颊肌肉堆起等愤怒的表情特征。
FBI探员办案的时候,对愤怒的表情司空见惯。有些罪犯被人识破真相的时候,会有瞬间的愤怒表情出现,这代表他们受到了威胁。
最后说嘴巴。在饱满的愤怒情绪中,嘴巴一般是非闭合的,会有不同程度的张开。刺激超过了底线,情绪失控的时候,嘴巴就会张到最大,以便于发出吼叫。这需要降下唇肌、颈阔肌、下颚骨的共同作用。降下唇肌负责将下唇向下拉,露出下牙齿;颈阔肌负责将嘴角往两边拉升;下颌骨负责将口腔打开。
当愤怒未到最大程度,只想反唇相讥的时候,嘴巴的打开程度会相对较小。但因为想通过语言来宣泄愤怒,比如指责或争辩,还是会露出下牙齿,有的时候也会露出上牙齿。
在刚被激怒、准备攻击的时候,嘴巴的打开程度又小一些,牙齿会闭合。但是上唇的提升会告诉对方,“你小心点,我生气了”。这种程度的打开,上牙齿是一定会裸露在外的,显示出一副撕咬的状态,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有个词语可以很准确地形容这种状态——咬牙切齿。动物在准备袭击的时候,会露出犬齿,显示自己的厉害,牙齿闭合,准备撕咬。人在准备攻击的时候,咬牙切齿一方面是宣示咬牙坚持到底的决心,另一方面是准备好忍受疼痛。是的,人在强忍疼痛的时候也是咬牙切齿的。你可以试着做一下这个动作,牙关紧咬,拉伸嘴巴,露出上下牙齿。对着镜子看一下,此时镜中的你不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就是一副头痛难忍的样子。
强忍疼痛虽然在口型上跟愤怒相似,但两者在眉毛和眼睛的表现上有着天壤之别。忍痛的眉毛,眉头会上扬,眉梢下压,眼睛闭合,代表逃避。
说了饱满的愤怒的标准表情,就该谈谈其他类型的愤怒表情,也就是愤怒的微表情。
抑制的愤怒
抑制的愤怒的基础是否认。在轻度否认的时候,口轮匝肌松弛,颏肌和降口角肌收缩,形成噘嘴的状态。这种状态传达的心理是:“我不认为是这样”“这样有点为难”“有点难过”。当口轮匝肌也收缩的时候,程度就会加深,变成不愉快。程度再深一点儿的时候,就变成了抑制的愤怒。因为理智的缘故,要强行压制住愤怒,所以需要更大的力道。当你在跟人交流的时候,如果对方出现这种表情,说明心里已经十分愤怒,但是在强行抑制。你就应该换种交流方式,或者暂时中断,转移话题。
憋着的愤怒
跟抑制的愤怒不同,憋着的愤怒是自己生闷气,无处发泄。愤怒只有宣泄出来,才能保持心态平衡,有助于健康的心理发展。但在文明的不断进步中,人们被太多的客观原因束缚,愤怒不能随便宣泄。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被父母告知,在人多的时候不要随便发脾气。就算只是撇嘴,父母也会严厉地说:“别撇嘴,怎么这么不懂事。”久而久之,憋着气就跟教养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步入社会之后,生闷气多过开心,就是因为不能随意发泄愤怒,情绪无法自然发展,这不仅是教养问题,还涉及生存问题。在跟客户谈事情的时候,在跟老板交流问题的时候,都不能有生气的表现,否则就会影响前途,从而威胁到生计。发怒的时候只能强行忍耐,将一切火气憋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比大声吼叫还让人害怕。
因为要用力忍耐,不大声叫喊出来,所以嘴巴周围的肌肉一定会努力收紧,这样就形成了紧闭的双唇。在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和颏肌的三重作用下,憋气的嘴型整体下弯,也就是说嘴角下垂,鼻唇沟变深,下巴出现凹凸不平的褶皱。眼睛会出现典型的愤怒特征,双眉下压并皱起,上眼睑提升,下眼睑紧绷。需要注意的是,没有眉毛、眼睛的变化,单靠撇嘴动作是不能得出“愤怒”的结论的。因为在类似委屈、悲伤的表情里,也会出现撇嘴的动作。因此,要判断愤怒情绪是否出现,一定要结合眼睛和眉毛的形态。
厌恶升级为愤怒
厌恶很有可能升级为愤怒,这个时候的表情特征为:眉眼表现为愤怒,嘴巴和鼻子表现为厌恶。
在厌恶的表情中,上唇向上提起,出现鼻唇沟。结合双眉下压并皱起,上眼睑向上提升,下眼睑紧绷,就是因为厌恶而激发的愤怒情绪。微张的嘴在为说话做准备,下压的眉毛表示准备进攻。
我们从心里厌恶一个人的时候,一般会选择避而不见,但实在需要交流的时候,会无意间出现厌恶的表情。如果这个人说出一些引起我们负面情绪的语言,厌恶很快就会变成愤怒。
怒气未消
当人们将怒火发泄之后,身心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平衡,但这并不意味着怒火完全消失了。在更多时候,发泄完怒气后,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愤怒的程度依然很严重。不过这个时候,愤怒的表情已经完全不同,它没有了下半张脸的变化,只有眉眼的变化——双眉下压并皱起,上眼睑上提,下眼睑紧绷。如果挡住眼睛,单从嘴巴判断,是看不出什么的。
通过这些愤怒类型的解析不难看出,愤怒最典型的微表情是:眉毛下压并皱起;上眼睑提升,因为眉毛的压力,上眼睑皮肤会出现褶皱;下眼睑紧绷。我们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愤怒,只需要看眼睛和眉毛就能判断。上眼睑和眉毛之间的距离越近,代表愤怒的程度越深。
有个事例可以很好地说明愤怒的微表情和刺激源的形成。
有位酷爱写小说的年轻人,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写小说,没有从事过其他工作。五年的时间里,他写了几十万字,却没有出版方肯出版,但他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并认为自己的作品举世无双。家人劝他先找份工作糊口,业余时间写小说。但他执意不肯,并一直强调小说未出版只是时机未到。后来,他的事情被电视台做成了一档真人秀节目。
在节目中,有位出版方面的专家十分直白地告诉他,他的小说没有丝毫出版价值,他应该先找份其他的工作。他在节目开始的十几分钟,一直保持着自信和沉着,但在这一刻,他瞬间爆发,变得攻击力极强。他开始为自己辩解,并指责专家不识货,还说专家一个人的看法不代表所有出版商的看法。在辩解的过程中,他的脸部出现了典型的愤怒表情,嘴巴则呈现出了厌恶的状态。
这五年的生活,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他始终在逃避社会,坚持写作。他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也不希望被别人看穿。当有人反对他的时候,他会从心里排斥这个人,产生厌恶的情绪。那位专家直言不讳,恰好戳中了他的软肋,威胁到了他的生存利益(他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写小说赚钱),因此激发了他的愤怒。厌恶会让人想逃开,而愤怒则会让人想要进攻。
有的时候,愤怒与厌恶或恐惧会混杂在一起,难以分清谁占主导地位。除了微表情之外,通过是否具有进攻倾向就可以判断出是哪种情绪占主导。再举一个案例:一位母亲目睹自己的女儿被一个坏人奸污,母亲在情急之下用锐器袭击了他,并导致其死亡。女儿受到了威胁,引发了她母亲极大的愤怒,所以会产生进攻意识。在FBI侦破案件的过程中,这种愤怒的微表情十分有用。这位母亲被捕后,一度否认自己杀了人,她说自己很惊慌,吓得手足无措,根本不具备杀人条件,她的女儿也是一样的口供。但就在探员让她描述当天的情景时,她的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情。尽管一个微表情不能成为呈堂证供,却能辅助探员破案。恐惧不会让人有进攻意识,只有愤怒才会让人不顾一切去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