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体能训练研究
- 牛雪松
- 1371字
- 2020-06-24 14:56:48
第一章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形态、机能和素质在某一时间内都会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机体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人体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的应激反应是生物调节和适应,体能训练过程就是依据这一原理,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适宜的运动负荷刺激,就会使机体对负荷产生应答反应,出现一系列的生理适应。在合理范围内,训练中施加的负荷越大,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就越深,引起的消耗过程就越强烈,机体产生的相应变化也就越明显,机体的机能、形态适应性变化也就越大。因此,从生物学发展规律分析,科学的体能训练机制应包含的因素是:适宜负荷、应激反应、适应变化及有效恢复,对这四个方面的全面认识也就构成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一、应激—适应原理
应激反应是机体一种本能的保护性机制。机体受到各种强烈的内外刺激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就立刻大幅度增加,激素水平急剧增加,超过一般生理水平的需要,就会引发机体在神经调节、肌肉收缩等方面出现的明显反应,来适应或抵抗内、外刺激对机体的伤害,形成一种本能性的保护机制,称为应激或紧张状态。应激是机体生存过程中必需具备的保护性反应机制,它有助于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和抵抗力,降低机体因刺激造成的损害程度。
体能训练中施加的负荷是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外刺激,这种应激反应使机体的激素水平发生了变化,也使神经调节和机体功能产生了相应的调整变化。应激反应是机体功能活动或损伤作用下引起机体的所有非特异性变化的总和。应激反应的特征有三个阶段:动员阶段、适应阶段和衰竭阶段,任何一种应激反应都会使机体处于这三个阶段之一。在训练过程中,机体接受负荷后首先进入动员阶段,机体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神经调节和机体功能也产生了相应的调整,在不断接受适宜负荷刺激下,机体的应激反应就会进入适应阶段,运动员的运动机能就会提高和改善;在不断接受过度训练或负荷过小的训练刺激下,机体的应激反应就会进入衰竭阶段,就会造成运动员的运动机能下降、运动成绩下降。
机体的适应分为暂时性适应和长久性适应两类。当机体接受负荷刺激时,人体内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暂时破坏,此时机体就会通过一系列生理性调节,又会重新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种适应是暂时性适应。如果暂时性适应在持续不间断、周期性地反复进行,就会使人体的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方面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会成为长久性适应。高水平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就是机体对训练负荷逐步建立运动适应的过程。长久性适应过程是对运动员的形态、机能的改造和建立过程,是使运动员各器官系统在形态、机能、素质以及健康水平上适应运动专项特殊要求的过程,使机体在形态、机能上不断建立良性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体能训练过程实质上就是追求机体对训练适应的过程,所谓训练适应是反映运动员机体在长期训练和外界环境(指自然环境与训练,比赛环境等)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生物学方面的功能性“动态平衡”。
体能训练引起机体的主要训练适应:①骨骼肌的训练适应:长期反复地给予肌肉一定阻力刺激,肌肉的形态结构和机能都会产生适应性变化,肌肉力量也可得到相应的增强。肌肉的训练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骨骼肌功能性肥大;支配肌肉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善;肌肉能源物质储备增加和相关酶活性的改变。②呼吸机能的训练适应:呼吸机能的训练适应变化主要是由于呼吸肌的力量增大、肺泡膜的表面积增大、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的增多等因素导致通气量的增大。③循环系统的训练适应:循环系统的训练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运动性心脏增大;心血管机能改善;窦性心动徐缓。
训练适应是指机体对不同运动方式所引起化学特性反应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的现象。达到提高竞技能力适应的基本要求包括:机体能源贮备能力的适应性提高;机体调节能力的适应性提高;机体防御能力的适应性提高。从细胞水平决定竞技能力的基本条件包括: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相适应的能量保证;相适应的机能调节能力。从整体机能调节水平决定运动能力的条件包括: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的调节与运动相适应;内分泌的体液调节与运动相适应;免疫系统与运动相适应。
二、适宜负荷原则
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练习原则。
体能训练过程中的负荷,都包含着负荷的量与强度这样两个方面。前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量的大小,后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负荷的量和强度构成了负荷的整体,它们彼此依存而又相互影响,任何负荷的量都是以一定的强度为条件而存在的,任何负荷的强度又都以一定的量为其存在的必要基础。一个方面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另一个方面的相应变化,我们在比较负荷的大小时,一定要将这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训练负荷是体能训练中最有影响的因素之一,运动员经过适宜负荷的刺激后,会形成生物性的适应,运动员的各器官系统在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方面上会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要想使运动员的体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就必须不断对运动员的机体施加新的适宜负荷,不断打破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运动员体能的发展和提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根据竞技需要的原则,一般把训练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周期进行训练,有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日训练计划等等,不同时期的训练计划、训练的负荷安排和控制有所不同。如何对不同时期训练负荷实现有效的、合理的和科学的控制,是体能训练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训练负荷的控制是影响体能训练效果最关键的因素之一,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和训练水平科学化的提高,在负荷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运动项目的总体特征和个体差异,不能忽视不同运动员的生理、生化基础,在渐增负荷时要区别对待不同年龄、水平和条件的运动员。尤其是在高水平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进一步提高阶段,在负荷量度的安排上必须对该项目总体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科学的诊断和分析,才能科学合理的渐进地增加负荷的量度。
运动员在训练中承受了一定的运动负荷后,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训练效应,但并非只要施加了负荷,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训练适应。训练负荷的安排对训练适应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机体对适宜的负荷产生适应,但如若负荷过小,不能引起机体必要的应激反应;而在过度负荷作用下则会出现劣变反应。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必须要深入研究该项目运动规律,根据不同运动员机能状况、生物年龄、训练年限、训练水平以及遗传因素等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体机能和竞技能力的训练适应规律,在训练的不同时期和阶段采用相应的负荷量度。
三、适时恢复原理
在负荷保持在一定范围的条件下,机体的应激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变化,都会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这时负荷的量度越大,对机体的刺激越深,所引起的的应激也就越强烈,机体产生的适应变化就越明显,人体竞技能力提高也就越快。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只发生在适宜负荷的条件下,而当负荷超过了一定的范围,超出了运动员的最大承受能力时(或称过度负荷时),运动员的机体便会产生劣变现象。过度负荷有时表现在生理方面,有时表现在心理方面。在训练实践中,对机体的负荷通常都是连续施予的,几次负荷之间不同的间隔与联系,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如果前次负荷后运动员的机体还没有得到恢复便再次施予负荷,则会导致机能水平的下降。没有疲劳就没有达到训练程度,没有适时恢复就没有训练效果。疲劳可分为中枢和外周疲劳,中枢疲劳主要指大脑运动中枢疲劳,主要表现在ATP、CP减少,血糖下降,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外周疲劳,一是指机体能源物质的大量消耗,供能物质和代谢过程能力下降;二是指代谢产物堆积,使肌肉代谢调节紊乱,肌力下降。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把握适宜的负荷,还要做到疲劳的适时恢复。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科学的训练措施,加强训练过程的监控和恢复、康复手段,促使运动员的疲劳得到适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