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领先企业管理思想研究(珍藏版)
- 陈春花 乐国林 曹洲涛等
- 2207字
- 2023-01-13 13:21:45
管理实践先行
我们有机会研究中国本土管理思想是源于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企业实践的腾飞。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并在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整个中国的经济环境实现由封闭管制向开放开发,再向创业创新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调整、改革和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本、人才、土地、劳力、技术、市场等各种动力要素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能量。中国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经历了长达30年的超过10%的GDP发展速度,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0.268万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8.267万亿美元,由当年的世界排名第15位跃居到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2大经济体,并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在21世纪初期成为全球制造业工厂。
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吸引了世界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的热情,推动了社会创业和企业改革的热潮,中国进入了“企业家和企业推动经济与变化的时代”(陈春花,2009)。在这股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洪流中,中国本土企业注定从一开始就必须面临在向外资企业“拜师学艺”并与“师傅”直面竞争中的生存、发展与壮大问题,而外资企业强大的技术、资本与管理优势,是绝大多数本土企业所不具备的。例如,当海尔从濒临倒闭的青岛日用电器厂起步时,西门子、东芝、松下等外资品牌在中国的经营和市场拓展已风生水起;当华为公司还处于交换机代理和技术积累阶段时,通信巨头爱立信在中国已有8家合资企业、13家办事处,拥有2600名员工,年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
就是在这种技术落后、管理滞后和市场夹缝的情况下,中国本土的企业和企业家充分显示了创业和经营的企业家精神、组织学习能力、灵活运作谋略和成本控制能力,在向跨国公司学习制造技艺、管理方法、制造流程的过程中,他们创造性地展现了中国企业对本土市场渠道、顾客价值、产品结构、竞争谋略的独到理解和运用。在与“洋师傅”的同场竞技中,在部分行业或产业,例如白电、钢材、通信、玩具、电商等,本土企业已经或正在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性品牌,即使在许多仍然为国外企业和品牌占有明显优势的行业,本土企业也已开始展现强劲的竞争实力,如计算机制造行业的联想、手机行业的华为和中兴、汽车行业的长城与吉利、IT行业的腾讯、快递行业的顺丰,等等。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和投资发展,展现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自1989年中国银行作为中国首家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后,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见图1-1),2011年上榜企业数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居第二位。2013年最新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数量达到95家(内地企业89家),占19%,中国此次上榜企业的总收入达到5.2万亿美元,占世界500强企业总收入的17%。可见,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登上了世界舞台,并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图1-1 2004~2013年度《财富》世界500强中国内地和美国上榜企业变化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网.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公司逼近100家.http://www.cnstock.com/v_news/sns_yw/201307/2647560.htm.
针对中国本土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的“后发崛起”以及逐鹿全球市场的态势,有不少声音认为,成本控制、技术和产品模仿、价格优势以及渠道能力是促成中国企业追赶甚至超越知名跨国企业的主要原因,而少有论者关注到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对打造和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事实上,许多本土企业尤其是占据行业领先优势的企业,它们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不仅重视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也十分重视提炼合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哲学和管理方法,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实战性管理思想或管理体系,例如华为基本法与高绩效管理、联想的管理三要素、海尔的OEC和人单合一、中国建材集团的央企市营、娃哈哈集团的家文化、邯郸钢铁的模拟市场成本控制法,等等。
如果说在20世纪初,支撑美国工业化成功的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和福特的标准化及流水线生产,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崛起的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的企业得益于丰田的看板管理和精益生产模式,那么,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担此大任的经营管理因素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够从福特汽车、GE公司、苹果公司、戴尔公司、宝洁公司找到美国成功企业的管理典范,如果我们能够从丰田制造、松下公司、索尼公司、三井物产、东芝电子发现日本成功企业的经营秘诀,那么,我们能否找到支撑中国本土企业后发崛起、持续成功的“管理之道”?
虽然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财富》世界500强中的比例和排名不断刷新,但我们可以发现,在与世界一流企业的进一步比较中,中国企业在很多方面的差距还相当大:在企业规模实力方面,中国企业在许多行业还远远落后世界同行领先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绝大多数中国企业500强的发展并不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在人均营业收入方面,2011中国企业500强为102.15万亿元,仅占到世界企业500强的45.6%(何宗渝等,2011)。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当,中国本土企业的生命周期仅3.7年,而欧洲和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企业8.2年、德国500家优秀中小企业有1/4都存活了100年以上(邢利宇,2010)。过去20年,中国工厂工人的平均生产率已提高了10倍,但仍不及美国同项指标的1/3。为了让更多企业在“质”和“量”上成为世界领先的标杆企业,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中小企业健康成长,总结中国优秀企业的成功管理思想,发现适合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本土管理基因,不仅具有了实践可能性,而且正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