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赋能:互联网+跨界运营与融合实践
- 曾佳欣
- 455字
- 2024-12-21 01:32:29
《欢乐颂》,系统经营延续IP价值
经典游戏《魔兽世界》可以说是游戏世界最顶级的IP之一,但改编的电影却不是非常叫座。反观《欢乐颂》,原著IP并不十分知名,但通过剧组的二次创作,却引爆了收视率。
两相对比,证明要实现IP利益最大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深厚积累用户的知名IP是一个重要的资源,但却并非是决胜的资源。那么,如何实现IP利益的最大化呢?
社交媒体话题引爆
由于与《欢乐颂》同一剧组拍摄的《琅琊榜》热播在先,所以《欢乐颂》对于网络话题运营非常有经验。《琅琊榜》的官微账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制造、转发、分享话题,并与剧中演员进行机智互动,以及放送各种剧情及摄制相关的花絮等,因此使得网络话题不断。
《欢乐颂》最初公映时,收视率并不高,但在网络话题传播上,却很引人关注。
最初,人们寄希望于与热播剧《琅琊榜》相同班底,期待观看一个女版的《琅琊榜》,但由于广告植入很多,很快被观众命名为“广告剧”,在最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收视率。但后来,随着电视剧剧情的发展,剧中人物彼此间的话题成为推动电视剧收视的法宝,就连广告植入也成为观众议论的话题。由于剧中人物贴近生活、个性鲜明,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和谈论的话题,因此,当《欢乐颂》中设计对比鲜明的各阶层人物进行行为对照和情感碰撞时,也引发了观众的讨论热情。
《欢乐颂》也采取了与《琅琊榜》类似的社交媒体经营手法,比如剧中角色的职场恋爱宝典,以及由剧情引发的有关社会阶层、贫富差别、物质与感情等大讨论。根据Vlinkage统计八大视频网站电视剧点击量显示,截止2016年5月3日,《欢乐颂》以113亿的总点击量排名2016年开播电视剧的第一名,百度指数最高值也同样排名2016年播出电视剧的第一位,平均值排名第二位。
其中,微信公众号也是《欢乐颂》主要的互动工具,例如一个名为《新京报书评周刊》的公众号,一篇名为《一部<欢乐颂>,一场中产阶级的自我意淫》,这篇文章不仅阅读量突破10万,而且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评论。这些话题,又反过来推动了收视率的飙升。
《欢乐颂》从开播之初的收视率是0.492%,名列全国电视剧收视率第12,到即将收官时,上升为1.928%,名列全国电视剧收视率第一。其中,社交媒体的话题引爆是最关键的成功因素。
植入广告实现广告和剧情的无界融合
在《欢乐颂》中,依云玻璃瓶矿泉水,三只松鼠,姜茶,宜信,到家美食会,汽车品牌等纷纷现身电视剧情中。在精心设计的场景下,广告植入不仅不显得唐突生硬,反而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工具。更为成功的是,这些植入的广告道具也引发了观众热议,比如2005年的保时捷911的价格,劳斯莱斯的型号等。
之所以植入广告没引起观众反感,反而引发热议,是由于这是一部都市题材的电视剧,因此广告植入与剧情逻辑、场景相符,再借助网络社交媒体的互动,形成了及时反馈、重复传播的效应,成为一个吸引力强大的互动游戏。
作为娱乐媒体的重要形式,电影和电视剧拥有无可替代的娱乐性和传播性,其传播效果持续、易于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话题,特别是植入广告,由于利用连续性的传播场景的构建,和故事的情境设计,深化了观众记忆,将逐渐取代传统电视贴片广告等形式,最终实现了广告和剧情的“无界”融合。
实现IP价值的持续积累
首先,《欢乐颂》从资本布局、到选择剧本、搭配演员、营销策略等,都经过了前期的打磨,合作十分顺畅,运作经验也十分丰富,再加上一个虽不知名,但却有一个优质内核的故事,以及优秀的演员团队,就为成功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欢乐颂》还采取了有紧有松的合作形式,对于核心制作人,采用深度绑定,对于加盟的明星演员,采用合伙人制。
从趋势来看,网络传播、社交媒体话题运作已不仅仅是对电视剧和电影收视的锦上添花,而是可能成为制胜的决定因素,而《欢乐颂》在这一点上做得十分出色。
纵观来看,《欢乐颂》和《琅琊榜》本身也产生了IP价值的延续,特别是制作团队IP价值的持续增长。而对于如何继续累积和延伸IP价值,《欢乐颂》剧组本身也有系统的方案,整个故事分成三季拍摄,对演员签约了三年,对拍摄推进却分阶段进行,这样,伴随着电视剧放映后的热度,IP形成了累积效应。这里我们所说的IP价值,核心是剧组制作人,而不是人们所熟悉和习惯的明星、原著者等,因为正是由于制作人成功的二次创作及对各种资源的成功运用,才是成功打造了IP价值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