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经济师《旅游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考点难点归纳与押题试卷
- 圣才学习网
- 10835字
- 2020-06-24 17:49:29
第一部分 旅游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章 旅游活动
第一节 旅游活动及其体系
一、“旅游(活动)”“旅行(活动)”“观光(活动)”的异同
“旅游”作为个人及团体消费者的行为,是指旅游消费者外出他乡的旅行及访问活动。从涵盖内容的广泛程度而言:观光旅游活动<消遣性旅游活动<全部旅游活动。
作为一般日常用语意义上的“旅行(活动)”,大大宽于“旅游(活动)”,即“旅行(活动)”>“旅游(活动)”。
但在专业的旅游研究中,特别是就旅游活动的开展所涉及的全部内容构成—行、游、住、食、购、娱—而言,其中的“行”无疑也是指“旅行”。不过,这一语境下的“旅行”,由于只是全部旅游活动内容构成中的要素之一,因而其词义显然又会窄于“旅游”,即“旅行”<“旅游”。
二、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规范界定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作了如下的规范性界定:“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消遣、差旅及其他目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例题1.1】旅游活动从根本上讲是( )的活动。
A.组织者
B.旅游者
C.旅行社
D.个体
【答案】B
【解析】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作了如下的规范性界定:“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消遣、差旅及其他目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从这一权威定义中可以看出,旅游活动明显是指旅游者的活动,而非旅游业的经营或管理活动。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1.“旅”与“游”的合成性
任何类型旅游活动的开展,都会涉及前往目的地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逗留活动这两大方面,都是由这两大方面的活动所合成。其中所称的旅行,实指旅游者在其惯常居住地与出游目的地之间的往返活动,以及在不同旅游目的地之间往来的空间转移活动;其中所称的逗留,则是泛指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期间所开展的各种游历、访问及生活活动。
2.异地性
任何类型的旅游活动,都是旅游者前往异地开展的活动,换言之,都是旅游者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进行的活动。这意味着,凡是人们在自己惯常居住地范围之内所开展的各类内容相似的活动,均不属旅游活动的范畴。
3.暂时性
任何类型的旅游活动,都具有暂时性这一特点。其直观表现是旅游者在结束全程旅游活动后,须返回自己的惯常居住地。他们既不会在所到访之地过久停留,也不会在该地永久定居。
4.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
任何类型的旅游活动,都是移民和就业目的之外的出行和访问活动。也就是说,按照世界旅游组织所作的规范界定,无论是出于移民目的的旅行,还是为了去异国他乡打工谋生或上任就职而发生的出行活动,都不属于旅游活动。
【例题1.2】下列不属于旅游活动基本特征的是( )。
A.旅游活动是一种异地性的活动
B.旅游活动是一种暂时性的活动
C.旅游活动是旅游业的经济活动
D.旅游活动是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的活动
【答案】C
【解析】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①“旅”与“游”的合成性,旅游活动是旅行和逗留的合成性活动;②异地性,即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开展的访问活动;③暂时性,即旅游者在结束一次全程旅游活动之后,须返回其常住地,而不能在旅游目的地过久停留甚至定居;④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即旅游者不以“移民”、“获取报酬”或“挣钱”为目的。
四、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1.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
就旅游活动的内容构成而言,所涉及的基本要素一般可概括为六个方面——行、游、住、食、购、娱。这便是通常所称的“旅游活动六要素”。然而须注意的是,这六个方面的活动内容虽称为“要素”,但对个体旅游者来说,其中某些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其中的购物和娱乐)实际上可能未必是真正缺之不可的“要素”。
【例题1.3】以下关于旅游活动基本要素说法正确的有( )
A.旅游活动涉及六个基本要素
B.六大要素分别为:衣、食、住、游、购、娱
C.六大要素分别为:行、游、住、食、购、娱
D.六大要素缺一不可
E.对个体旅游者而言,六大要素不一定完全齐全
【答案】ACE
【解析】就旅游活动所涉及的内容而言,其基本要素一般可概括为六个方面,即:行、游、住、食、购、娱。虽然国人经常称这些内容为“旅游活动六要素”,但是对个体的旅游者来说,在旅游活动的开展中,其中的某些要素(尤其是购物和娱乐)实际上并非缺之不可。
2.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
就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条件或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而言,人们通常将其中所涉及的基本要素概括为三个方面——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旅游活动的中介体。此三者便是旅游理论研究中所称的“旅游活动三要素”,具体表现为:
(1)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2)旅游活动的客体—作为旅游对象或吸引物的旅游资源。
(3)旅游活动的中介体—帮助旅游者完成旅游经历,为其提供便利服务的旅游业。
【例题1.4】就旅游活动的开展要素或旅游活动的体系构成而言,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旅游活动的主体
B.旅游活动的客体
C.旅游活动的中介体
D.旅游活动的对象
E.旅游活动的种类
【答案】ABCD
【解析】就旅游活动的开展或旅游活动的体系构成而言,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包括: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旅游活动的中介体。其中,旅游活动的客体亦称旅游活动的对象,也就是吸引旅游者来访和满足其来访目的的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基于地理范围的旅游活动分类
依据旅游活动开展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可划分为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类型。其中,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是这种分类中的两大基本类型。
1.国际旅游
国际旅游指某一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国际旅游又分为两种情况:
(1)本国居民跨越国界,前去其他国家或地区旅游,称之为出境旅游或出国旅游;
(2)其他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前来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称之为入境旅游或国际来访旅游。
2.国内旅游
国内旅游指某一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前去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根据这一定义,侨民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也应纳入该居住国的国内旅游统计。
国内旅游活动与国际旅游活动的差别主要表现为:
(1)在地理范围方面,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涉及跨越国界,而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则限于在旅游者的惯常居住国境内进行。这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2)在便利程度方面,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一般不存在文化和语言障碍,并且国内各地之间的旅游往来通常不需要办理准入手续。与之相比,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常会遇到语言以及其他方面的文化障碍问题,并且要办理各种必要的出入境手续。
(3)在经济影响方面,国内旅游消费的发生只是促进国内财富在本国境内不同地区间的重新分配(假定不考虑这些消费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和诱导效应);而国际旅游消费的发生,则注定会导致国家(或地区)间的财富转移。
【例题1.5】侨居北京的俄罗斯公民伊万一家人每年冬季都去海南岛度假。按照国际惯例,伊万一家的这一活动属于( )旅游。[2008年真题]
A.国内
B.国际
C.团体
D.探险
【答案】A
【解析】国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又分为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是指某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根据这一定义,侨民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也应纳入其国内旅游统计。题中,伊万一家人侨居北京且每年都去海南岛度假,说明其在中国已居住一年以上,其旅游活动应属于国内旅游。
【例题1.6】与国内旅游不同的是,国际旅游的开展会造成国家之间的( )。
A.关系改善
B.财富转移
C.关系恶化
D.财富流失
【答案】B
【解析】在经济影响方面,国内旅游消费的发生只是促进国内财富在本国境内不同地区间的重新分配(假定不考虑这些消费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和诱导效应),而国际旅游消费的发生则会带来国家间的财富转移。对旅游客源国来说,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消费会直接形成本国财富的流出。对旅游接待国来说,入境旅游者在该国逗留期间的消费开支则会形成一种外来的“经济注入”。
二、基于旅行距离的旅游活动分类
1.远程旅游
一般情况而言,在国际旅游文献中,远程旅游通常是指前往1000公里以外的目的地开展的旅游活动。这意味着,这种远程旅游活动既可以是国际旅游,也可以是国内旅游。
2.近程旅游
近程旅游又称短程旅游。在国际旅游文献中,近程旅游多是指前往240公里以内的目的地开展的旅游活动,尤其是指自驾车抵达目的地的旅程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旅游活动。同样,近程旅游既可以是国际旅游,也可以是国内旅游。
从总体上讲,作为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人们旅游活动的开展普遍都是由近及远地进行。所以,近程旅游的需求规模总是大于远程旅游。原因如下:
(1)旅行费用较小,因而具备支付能力的人数较多;
(2)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在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方面比较接近,并且沟通障碍程度较低,甚至不存在沟通障碍;
(3)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交通条件相对便利;
(4)出游时间易于灵活掌握。
【例题1.7】旅行距离是指( )的距离。
A.客源地与目的地
B.客源地与中转地
C.客源中转地与目的地
D.客源聚集地与中转地
【答案】A
【解析】旅行距离是指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按旅行距离的长短,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可划分为远程旅游和近程旅游两大类。
【例题1.8】远程旅游通常是指远距离的国际旅游活动,尤其是指到( )以外的旅游目的地去旅游。
A.500公里
B.1000公里
C.2000公里
D.5000公里
【答案】B
【解析】按照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旅行距离的长短,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可划分为远程旅游和近程旅游两大类。其中,在国际旅游文献中,远程旅游通常是指去1000公里以外的目的地开展的旅游活动。
三、基于开展方式的旅游活动分类
1.团体旅游
团体旅游也称团队旅游,通常指以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方式开展的旅游活动,尤其是指旅行社将购买同一打包旅游产品的旅游者组织到一起,以旅行团这一集体方式开展的旅游活动。
(1)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团体旅游的主要优点是:省心省力;安全感强;价格优惠。
(2)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团体旅游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旅游者在开展活动方面会受预定计划安排和集体统一行动的限制,不能个人自主,因而缺乏灵活性。
(3)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团体旅游业务的最大优点则是:有利于组织相关服务产品的批量生产;有助于降低单位服务产品的生产成本。
2.散客旅游
相对于团体旅游而言,散客旅游是指个人独自出游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依照我国旅游行业中的现行惯例,尤指9人以下)自行结伴开展的旅游活动,常被通俗地称为“自助游”或“自由行”。
(1)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散客旅游的最大优点是:自主性强,行动自由,不受集体统一活动的限制。
(2)与团体旅游相比,散客旅游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劳心费神,安全感差,费用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在购买所需的旅游产品或服务方面,由于不像团体旅游那样能获得价格优惠,所以散客旅游的费用开支通常都会比同样行程、同样内容和同样服务等级的团体旅游更多。
【例题1.9】在我国,团体旅游中的团体是指人数至少为( )人的旅行团。
A.5
B.8
C.10
D.15
【答案】C
【解析】团体旅游又称团队旅游,即以有组织的集体形式开展的旅游活动。根据我国旅游行业中的现行惯例,团体则是指人数至少为10人的旅行团。按照欧美地区的行业惯例,属于团体旅游的旅行团人数至少为15人(包括导游在内)。
【例题1.10】团体旅游的缺点是( )。
A.省心省力
B.不安全
C.价格优惠
D.缺乏灵活性
【答案】D
【解析】团体旅游的主要缺点是:旅游活动的开展受预定计划安排和集体统一行动的限制,因而缺乏灵活性和个人自主性。对于旅游者来说,团体旅游的优点是省心省力,安全感强,而且在价格上往往会享受优惠。
【例题1.11】对于旅游者来说,散客旅游的最大优点是( )。
A.花费少
B.时间短
C.自主性强
D.距离近
【答案】C
【解析】散客旅游是指相对于团体旅游而言的个人独自旅游和规模较小的自行结伴旅游,又称为零散旅游。对于旅游者来说,散客旅游的最大优点在于自主性强,不受活动计划的限制和集体统一行动的约束。
四、基于出游目的的旅游活动分类
1.消遣性旅游
(1)观光旅游
观光旅游通常指以领略异国他乡的自然风光、都市景观或社会风情为主要内容的猎奇式旅游活动。
(2)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通常是指人们出于疗养目的,或是为了消除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身心紧张,而去海滨、山区等环境优美的地方放松一段时间的旅游活动。
(3)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指一切以体验异乡社会、了解他乡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4)宗教旅游
宗教旅游也称朝觐旅游,多指宗教信徒以前往宗教圣地进行朝拜为根本目的的旅游活动。
(5)探险旅游
探险旅游通常指那些前往人迹罕至的偏远之地,以开展某种自然探险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
(6)特殊兴趣旅游
特殊兴趣旅游通常指那些为了满足个人的某种嗜好或业余爱好,而前往异国他乡开展的旅游活动。
2.事务性旅游
(1)公务旅游。在我国,公务旅游通常指政府部门、党派组织以及社会团体的代表或工作人员因公出访异国他乡的差旅性活动。
(2)商务旅游。商务旅游泛指工商界人士因商务目的而出访异国他乡的旅游活动。
(3)会议旅游。会议旅游泛指因出席会议而前往异国他乡的旅游活动。
(4)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这类旅游活动包括外出异地参加亲朋好友的婚礼、探亲访友、参加某种学习班或进修班,以及外出出席在外求学子女的毕业典礼等因私的事务性出访活动。
【例题1.12】我国旅游业目前接待量最大的市场类型是( )。
A.观光
B.度假
C.生态
D.会展
【答案】A
【解析】观光旅游是指以领略异国他乡的自然风光、都市景观或社会风情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旅游活动。它是世界上开展得最为普遍的旅游活动类型,因而也是我国旅游业目前接待量最大的市场类型。
五、基于其他分类标准的旅游活动分类
1.依据计价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
2.依据承担费用的特点,可划分为自费旅游、奖励旅游。
3.依据停留时间的长短,可划分为过夜旅游、不过夜的一日游。
4.依据所用的旅行方式,可划分为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邮轮旅游等。
5.依据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可划分为观光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会议旅游、文化旅游,以及形形色色的特殊兴趣或专项旅游等。
6.近些年来,在国际旅游学术界出于经济分析目的而提出的旅游活动类别中,有一类称为国民旅游,意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中既包含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也包含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活动。
【例题1.13】按照计价方式的不同,旅游可分为( )。
A.自费旅游和公费旅游
B.航空旅游和铁路旅游
C.观光旅游和专项旅游
D.包价旅游和非包价旅游
【答案】D
【解析】按照计价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包价旅游和非包价旅游。自费旅游和公费旅游是按费用来源的差异划分的类型;航空旅游和铁路旅游是按所采用的旅行方式划分的类型;观光旅游和专项旅游是按照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划分的类型。
【例题1.14】旅游活动可分为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等,这是按( )对旅游活动进行的划分。
A.计价方式
B.费用来源
C.采用的旅行方式
D.旅游活动主要内容
【答案】C
【解析】旅游活动划分标准不同,其内容也不同。①按照计价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包价旅游和非包价旅游;②按照费用来源的差异,可划分为自费旅游和公费旅游;③按照所采用的旅行方式不同,可划分为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等;④按照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划分,则可以划分出观光旅游、民俗旅游、考古旅游、会议旅游、文化旅游以及形形色色的特殊兴趣旅游或专项旅游等。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一、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活动的性质是指旅游活动区别于人类其他活动的根本属性。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规范界定,旅游活动并非旅游业者的经营活动,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据此,旅游活动的性质取决于旅游者活动的性质,而不取决于旅游业的性质。
消遣性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在于它的社会文化属性,而所涉及现象的多样性只不过是这类活动的一种表现特点。
二、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1.普及性
(1)大众旅游(Mass Tourism)
①第一层含义是指现代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参加者的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大众。这一层面上的“大众旅游”等同于大众化旅游。
②第二层含义则是指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发展而出现的以有组织的团体旅游为代表的一种大规模开展方式。这一层面上的“大众旅游”等同于大众型旅游。
(2)奖励旅游(Incentive Tourism)
奖励旅游的出现始自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某些大公司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成绩突出的销售人员,而组织他们携配偶外出旅游度假。后来,一些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家在调研中发现,将旅游度假用作“奖品”时,所产生的激励作用远胜于传统的金钱等物质奖励。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就激励作用的时效而言,奖励旅游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在时效上远比金钱等物质奖励持久;
②就激励对象的范围而言,奖励旅游的实施往往会带来奖励少数人、激励一大片的效果。
③对于受奖者来说,参加奖励旅游往往是一种难得的特殊经历。这与奖励旅游活动的特点有关:
a.奖励旅游活动的开展一般都是由本公司的高层领导出面作陪。这对于受奖员工来说是一种殊荣。
b.出游目的地通常都经过特别挑选,一般都是员工个人不大容易前往的地方。
c.活动内容往往都是量身定制,由专门的经营商进行特别组织与安排。
d.出游期间,陪同活动的本公司高层领导通常都会抽时间组织受奖者开会,与他们共商本公司的发展大计,受奖者会因此而有本公司主人翁的感受或体验。
(3)社会旅游(Social Tourism)
社会旅游有时也称社会补贴性旅游(Social Subsidized Tourism)。为使低收入的贫困家庭也能实现外出旅游度假,一些国家采取了由国家、地方政府、雇主或工会等给予资助或补助的做法。通过这类途径实现的旅游活动,文献中称之为“社会旅游”。
(4)认识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
①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意味着旅游市场的规模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因而也预示了旅游业光明的发展前景。
②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反映了参加者范围的广泛性。对于大多数旅游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有必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经营的目标市场。
2.季节性
(1)现代旅游活动季节性的表现
①就需求方面而言,表现为人们出游时间分布格局的不均衡;
②就供给方面而言,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接待量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并因此形成了旅游业务的旺季、平季和淡季。
(2)造成旅游季节性的原因
①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条件;
②旅游客源地居民假期时间;
③人们在选择出游时间方面的传统习惯。
(3)旅游季节性对旅游目的地的不利影响
①使该地的旅游设施不能实现全年充分利用,从而造成季节性的闲置浪费,甚至导致经营上的亏损;
②有可能带来季节性失业问题。
(4)认识旅游季节性特点的意义
①有助于认清季节性对旅游业经营的危害性;
②有必要建设和宣传适合全年来访的旅游目的地;
③有必要注重旅游产品线路的策划与开发,尤其是策划和开发具有卖点的淡季产品。
【例题1.15】人们外出旅游时间分布格局的不平衡或者某一旅游目的地的旅客接待量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了旅游活动的旺季、平季和淡季。这体现了现代旅游活动的( )特点。
A.普及性
B.综合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答案】C
【解析】现代旅游活动的季节性表现在人们外出旅游时间分布格局的不平衡或者某一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接待量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了旅游活动的旺季、平季和淡季。
【例题1.16】每年赴海南三亚旅游的人数在春节前后会大增,而在7~8月会大量减少。这种情况说明,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三亚的旅游需求具有( )。[2008年真题]
A.多样性
B.季节性
C.反复性
D.波动性
E.阶段性
【答案】BD
【解析】旅游活动的季节性表现在人们外出旅游时间分布格局的不平衡或者某一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接待量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了旅游活动的旺季、平季和淡季。赴海南三亚旅游的人数在春节前后会大增,而在7~8月会大量减少,体现了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季节性,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又意味着旅游需求的季节性波动。
3.地理集中性
(1)从全球国际旅游接待量的地区分布格局看,主要集中于欧洲、亚太和北美这三大地区,其他地区所占的比重很小;
(2)从我国入境旅游接待量的地区分布格局看,主要集中于我国的旅游热点地区和热点城市,非热点地区的接待量很小;
(3)从来访旅游者在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活动情况看,也多是集中于该地的某些区域和某些景点,而不是在该地各处平均分布。
(4)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这一特点的意义在于:
①有助于指导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的选址。
②有助于指导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工作,避免旅游接待量整体超载和局部超载等问题的出现。
【例题1.17】旅游活动的开展并非平均分布,而是相对集中于某个地区乃至某些地区,这反映了旅游的( )性。
A.综合
B.季节
C.地理集中
D.群众
【答案】C
【解析】旅游活动的开展规模并非平均分布于各个地方,而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地区乃至某些地点。现代旅游活动的这一表现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特点,称为地理集中性。
第四节 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
一、旅游客源地
1.概念
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来说,旅游客源地是指产生旅游客源的地理区域。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这种地理区域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
2.选择目标客源地时应考虑和评价的因素
(1)经济因素
这类因素主要涉及该客源地的经济发达程度、经济状况、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等。了解和评价这些因素的意义主要在于:
①有助于旅游营销者选择正确的目标客源(地域)市场;
②有助于提醒旅游营销者,随着目标客源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该地居民外出旅游时,对旅游产品质量的要求和期望值也会因此而提升。对此,旅游营销者必须注意以相应的举措及时做出反应。
(2)人口因素
这类因素主要涉及该客源地的居民人口、家庭规模、年龄构成、受教育程度等。
人口因素不仅会影响该客源地的旅游需求规模,而且会影响该地居民旅游需求的变化趋势。对于旅游营销者来说,尤其应注意评价以下趋势对该地居民旅游需求的影响:
①家庭规模小型化;
②人口老龄化;
③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
(3)地理因素
这类因素主要涉及该客源地的气候特点、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旅行距离,以及该客源地的人口集聚度。其中,气候特点不仅会影响该地居民外出度假的兴趣,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地居民外出度假的主要流向。旅行距离会影响该地旅游者的来访流量。人口集聚度意味着旅游客源的集中度。认识这类影响因素的意义在于:
①在战略层面上,有助于指导旅游营销者对重点客源国或客源地区的选择;
②在战术层面上,有助于旅游营销者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营销预算。
(4)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是一个内涵很广的集合概念。在旅游营销的意义上,社会文化因素这一术语通常用于反映一个客源地中,人们对外出旅游度假以及对特定旅游目的地所持态度的主要倾向。对旅游经营者或营销者来说,这意味着:
①从近期看,在选择目标客源市场时,需要注意了解和分析有关客源地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判断该地社会旅游需求潜力的规模;
②从长远上看,在面向已有客源市场开展经营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和跟踪这些客源地的社会态度变化情况(例如在休假制度安排方面以及在环境意识、利益追求等方面所持态度的变化),并通过策划相应的营销组合及时做出反应。
【例题1.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旅游目的地在客源市场开拓中应考虑的经济因素的是( )。
A.家庭规模
B.经济发达程度
C.经济状况
D.居民收入水平
【答案】D
【解析】A项是旅游目的地在客源市场开拓中应考虑的人口因素。
【例题1.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旅游目的地在客源市场开拓中应考虑的人口因素的( )。
A.受教育程度
B.家庭规模
C.年龄构成
D.客源地的人口集聚度
【答案】D
【解析】人口因素主要包括该客源地的居民人口、家庭规模、年龄构成、受教育程度等等。人口因素不仅会影响一个客源地的旅游需求规模,而且会影响该地居民旅游需求的变化趋势。D项属于地理因素的范畴。
二、旅游目的地
1.概念
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为来访游客提供某些旅游经历或体验的特定地理区域。
2.旅游目的地的划定
基于旅游目的地管理,特别是基于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的务实性考虑,最常用的做法是按公认的某一行政管辖范围进行划定。在这一前提之下,所划定出来的旅游目的地可以是:
(1)一个国家;
(2)一个由若干国家组成的宏观地区(如欧盟地区),一个跨越国界的旅游合作区域(如欧洲的里维埃拉海岸区),或一个跨越国界的经济贸易区(如北美自由贸易区);
(3)一个国家中的某个省或州;
(4)一个城市或城镇;
(5)一处其本身足以吸引游客来访的特定区域或著名旅游景区(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世界)。
3.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条件
在国际旅游文献中,有时也被称作旅游目的地要素组合。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中应包含哪些要素,人们所做的归纳虽略有差别,但内容大同小异。为了便于记忆,可用“4As”进行归纳,其中包括:
(1)吸引力条件(Attractions)—具备旅游吸引因素,即拥有以旅游景点为代表的旅游资源。
(2)交通条件(Access)—具备可进入条件,能提供必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可靠的交通运营服务。
(3)生活设施与相关服务(Amenities)—能提供必要的旅游生活接待设施和相应的各种服务。
(4)友好态度(Attitude)—当地居民友善好客的社会氛围。
【例题1.20】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成,需要具备较为完整的旅游供给要素。这些要素是( )。
A.4As
B.4A
C.4S
D.4P
【答案】A
【解析】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成,需要具备较为完整的旅游供给要素。这些要素可以用“4As”进行归纳,其中包括:①吸引力条件,即拥有以旅游景点为代表的旅游资源;②交通条件,即提供交通基础设施和可靠的交通运营服务;③生活设施与相关服务,即提供必要的旅游生活接待设施和相应的各种服务;④友好态度,即当地居民友善好客的社会氛围。
三、客源地居民前往特定目的地旅游的客流量影响因素
1.两地之间的经济距离
指从该客源地抵达该旅游目的地所需时间的长短和旅费开支的大小。
2.两地之间的文化距离
指的是该客源地与该目的地之间的文化差异程度。其表现层面很多,例如,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程度、价值观方面的冲突程度、社会风俗以及饮食方面的可接受程度等。
3.在该目的地旅游期间的相对费用
在这方面,国际旅游者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该目的地国家旅游服务的直观价格,而且不可避免地还会关心本国货币的相对价值。
【例题1.21】国际旅游中影响旅游客源国和旅游目的地国之间旅游活动的因素有( )。
A.两地之间的经济距离
B.两国之间的文化距离
C.在该目的国旅游期间的相对费用
D.两地间的气候条件差异
E.两地间的人口结构差异
【答案】ABC
【解析】国际旅游中影响旅游客源国和旅游目的地国之间旅游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①两地之间的经济、距离,指从该客源国抵达该旅游目的地所需时间的长短和旅费开支的大小;②两地之间的文化距离,指该客源国与该旅游目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程度;③在该目的地旅游期间的相对费用,在这方面,旅游者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该目的国旅游服务的直观价格,而且不可避免地还会关心本国货币的相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