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老药只是传说,吃对才能健康长寿(1)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目的不是实现长生不老的神话,而是帮助人们更健康地生活,享受养生所带来的乐趣。

健康与长寿60%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是自身健康的规划者。养生是什么?养生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本草纲目》说养生:以食为先

养生的智慧是未病先防,并且是以食补为先。所以饮食养生由古至今都是最为重要、最贴近生活、最易掌握和实施的养生法,《本草纲目》中记载:“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以赖之。”但此法需要的是时间、精力和智慧。掌握好饮食养生的方法和规律并付之行动,是我们健康生活、颐养天年的秘诀。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谁都不想生病,生病了花钱是小事,耽误了时间也损伤了身体,那是相当令人痛苦的。其实很多疾病祖先就已经帮助我们寻找到了解决的良方,而那些可怕的现代病,也一样能够预防,一样可以从生活里赶走它们。方法在哪里?从吃开始!真的。吃得好,这是基础;吃得对,这就是大智慧。因为,从吃这个方面,我们来讲养生,是非常根本的,是抓住最本质的。甚至,可以说,只要我们吃得对,我们就可以不生病!

古往今来,健康、幸福、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理想,但是无数的偏方、验方、秘方、仙方试过了;无数的滋补品、保健品,“天天惊喜……”“无效退款……”“还你一个健康的……”用过了,都收效甚微,或者适得其反。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健康长寿怎样得来呢?

为什么物质丰富了,吃穿不愁了,生活小康了,但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反而增多了,发病也更早了?许多人即使未得病,也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即使不属于“亚健康”,心情也是灰蒙蒙的,不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自由自在的。特别是儿童肥胖、高血压,患了成人病;青年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患了老年病。提前得病,提前衰老,“亚健康”倒成了普遍现象、流行病。

养生是什么?养生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养生是对自己的一种生命理念,一种生命态度。它不是商业运作,不是精明计算。养生,养的不仅仅是身体,养生的最高境界还在于养心。

都说怡养天年,多大岁数才能称为“天年”呢?《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乃去,而尽终其天年。”早在几千年前,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就能按照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来推演人的一生了。

其实,我们的老祖先早就在《黄帝内经》中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活到天年的光明大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食饮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什么意思呢?就是让我们随时随地都不要人为地去伤害自己的阳气,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积极主动地以各种方法培养自己的阳气,以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要记住,无论你现在多大年纪,只要阳气充足,活到天年就不是梦想。

李时珍教你如何养生才能长寿

李时珍穷其一生,撰写一部《本草纲目》,这可不仅仅是一部“中药教材”,更是一部“养生教材”,里面如何补脑、养心,如何养气血,如何长寿的内容,还真不少。

《本草纲目》是我国医药学中的集大成之作,李时珍经过数十年辛劳,收载药物1892种,辑录药方10000多首,世人多以医家圣典视之。殊不知,《本草纲目》也浸透着养生的博大智慧,继承了国医养生学的精粹。

《本草纲目》中收载7390余条轻身、延年、耐老、增寿的医论及方药,可谓延年益寿学之大典。如七宝美髯丹、枸杞酒、琼玉膏、人参膏……皆为养生良方。不过,现代人却因为文言晦涩或是不通医理而不能一览这些珍贵的方剂。

例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罗汉果:“甘而凉,清肺止咳,润肠通便。”罗汉果又称“长寿果”,经常饮用能够驱邪降火、清热解毒、滋养气血、健身美容、保持青春、健康长寿。这个结论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充分论证。现代医学认为罗汉果因其含有三萜甙类、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解毒能力和消炎抗菌能力,调节和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起着“健康天使”的守护作用,因此被人们称之为“长寿果”。罗汉果既有滋阴清热、消炎杀菌、止咳化痰、生津润肺、凉血滑肠、排毒通便、护肝健脾、强心降压的作用,故可治疗糖尿病、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痰火咳嗽、血燥胃热便秘、急性胃炎、暑热烦渴等症;又有防治呼吸道感染、口腔(包括牙齿、咽喉)肿痛和抗癌的功效,可防治感冒发热、牙齿肿痛等症。

再比如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红薯。《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里均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现代科学研究则发现,红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遗憾的是,人们大都以为吃红薯会使人发胖而不敢食用。其实恰恰相反,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健美、通便排毒。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的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达到减肥、健美的效果。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吃红薯时要注意一定要蒸熟煮透。食用红薯不宜过量,中医诊断中的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

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一份列有20种抗癌蔬菜的“排行榜”: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西蓝花、芹菜、倭瓜、甜椒、胡萝卜、金花菜、苋菜、荠菜、苤蓝、芥菜、番茄、大葱、大蒜、青瓜、大白菜等,其中红薯名列榜首。日本医生通过对26万人的饮食调查发现,熟红薯的抑癌率(98.7%)略高于生红薯(94.4%)。美国费城医院也从红薯中提取出一种活性物质——去雄酮,它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本草纲目》对红薯特性的说明与现代科研成果不谋而合。

食物可以防治疾病

大自然给人类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就会生长不同的蔬菜瓜果,以适应不同人群的生活需要,既能营养人体还能防治疾病。

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气候,生长的瓜果终年不断,如香蕉、菠萝、柑橘、椰子等,其性凉,可清热;西南多雨潮湿,山岚瘴气,当地盛产辣椒、胡椒、川椒,其性燥,可祛湿;西北地高风动,草地连绵,牛羊成群,人们以牛羊肉为主食,其性热,可去寒;北方寒冷时间居多,盛产大豆、土豆、大白菜、苹果,其性温,可扶中固表;东南雨水充沛,而又偏热,则产时令蔬菜瓜果,如苋菜、茄子、青椒、冬瓜、黄瓜、西瓜、梨子等,其性平,能利湿、袪热、解燥。长江与黄河中游,属于中原地区,蔬菜瓜果随气候而生长,四季不断,如春季小白菜、夏季苦瓜、秋季萝卜等,以适应人们生活的需要,既可防病,还可治病。

因此,不同蔬菜、瓜果、肉食品,都具有与药物一样的寒、热、温、凉(平)四性,以其寒可祛热、热可散寒、温可扶中、凉可润燥的功能,预防和治疗很多疾病。实际上很多食物就是药物。中医用来治病的药物,绝大多数是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人们日常吃的食物,也多是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食物具有与药物相类似的性能,只不过食物的偏性(药性)不如药物那么显著。很多食物具有可食可药的双重性,如山药、桂皮、大枣、薏苡仁等,既是中医常用的药物,又是日常食用的食物。

从日常饮食的经验中,人们可以体会到食物的性能,比如,吃了西瓜、梨子等食物,有清凉滋润的感觉,能够解暑祛热,对防治发热、口渴、烦躁、尿赤及咳吐黄痰等火热性的疾病很有效;又如盛夏时吃羊肉、狗肉会引起燥热烦渴,而在严冬时食之则能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对阳气不足、怕冷、小便清长频繁、疲倦乏力及其他虚寒性疾病的防治甚为有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现代医学发现,人体如果缺乏某些食物成分,就会产生疾病。比如,缺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会引起肝功能障碍;缺乏维生素会引起夜盲症、脚气病、口腔炎、坏血病、软骨症等;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也可生病,如缺钙会引起佝偻病、缺磷会引起精神衰弱、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锌和钼则会引起身体发育不良等。而通过食物的全面配合,或有针对性地食用含有相应营养成分的食物,能够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如食用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防治甲状腺肿大,食用谷皮、麦麸防治脚气病,食用水果和蔬菜预防坏血病。

有些食物具有特异性作用,可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防治,如葱白、生姜、豆豉、香菜等可以防治感冒;大蒜能杀菌和抑制病毒,可防治呼吸道感染和肠道传染病等;绿豆汤可防治中暑;荔枝可预防口腔炎和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状;胡萝卜粥可预防头晕;生山楂、红茶、燕麦能够降血脂,故可防治动脉硬化。近年来,人们还发现,玉米粥可预防心血管病;薏苡仁、大蒜、苦瓜、芦笋、马齿苋等有防癌抗癌作用。

实践证明,食物不仅具有营养、保健的价值,而且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

是药三分毒,食物最安全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脏病等各种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虽然药物是同疾病做斗争的有力工具,不过当我们往嘴里送服各种苦口的药片、药汤时,你有没有想过“是药三分毒”呢?

一般来说,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毒副作用。目前几乎所有的西药都是由不同的化学成分所组成,这些化学成分进入体内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代谢才能被机体排出,在治病的同时也给机体器官尤其是肝脏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许多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就是最好的见证。

西药不安全,中药也不例外。在我国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共收载药物365种,根据药物的效能和使用目的不同,该书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一般说是毒性小或无毒的,多属于补养类的药物;中品120 种,有的有毒,有的无毒,多系补养而兼有攻治疾病作用的药物;下品125 种,一般多是具有毒性而专用于攻治疾病的药物。这说明古人对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毒副作用已有相当的了解,并且初步提出了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概念。

与服用药物相比,食用食物则安全了很多。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食补文化源远流长。达官贵人家里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的奢侈豪华,而一般的老百姓家中也有“夜雨春韭,新炊黄粱”的喜悦。可见,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是如此喜爱美味、重视饮食。这不仅仅因为食物能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食物能使人体达到营养机体、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防病抗病的养生目的。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食物中贮存了大部分的人体必需营养素,只要合理搭配饮食,人们从一日三餐中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保证人体健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替代食物中的所有营养成分。如对于脾胃虚弱的人,常常用百合、大枣、莲子、山楂等食物进行调理,而不用药物,其目的就是通过食疗来补充人体所缺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起到药物不能替代的作用。如果人们不依据自身的体质状况而盲目服用药物进行补养,不仅会造成自身原有营养的失衡,甚至还会对自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从这一点来说,食补是十分有益的。

食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可进行,并且食补材料易得,制作简便,食用方便。如吃大枣、百合等可提神醒脑、改善人们的抑郁情绪;多吃狗肉、栗子、猪肾、胡桃肉、甲鱼等可补肾抗衰老;多吃黑木耳、芹菜、海带、菠菜等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等症状。因此,只要在日常饮食中多加注意不同食物的各种功效,并合理加以食用,就可以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而药补则不同,不仅需要专门咨询医生,既费时费力,还费钱,碰到庸医还会损害自己的健康。并且一旦长期靠药补来维持健康,身体还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这对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食物虽然有偏性,但一般不存在毒性问题。况且经过数千年的尝试、筛选而留传至今的食补之物,不仅易为人体消化、吸收,而且营养价值比较高,这也是食补比药补的优胜之处。“以食治之,食补不愈,然后命药”,这是大多数医生给体虚和有小伤小病的人的主张。总之,以食用食物而求得的健康,是养生长寿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