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城市自治

中古初期,西欧城市的外貌就像一座堡垒,其目的是为了防御敌人进攻。城市通常不大,人口也不多,但住得非常拥挤。市场是一块较大的空地,往往位于城市的中心。市场四周是市议会、店铺、回廊和各种摊子。居住在城市里的主要是手工业者。

在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欧几乎没有城市。后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者时常到市场出售自己的制品。他们总是到那些水陆交通比较方便、人口聚居较多的地方赶集,流动的商人也带着外地产品到集市上来贩卖。后来,手工业者就来这里开设作坊,商人们也定居下来开设商店。于是,这些集市便渐渐发展成为城市。在西欧,这种以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是在公元10世纪以后才兴起的。

大批不堪忍受领主剥削压迫的农奴和处于农奴地位的手工业者,从农村逃亡到城市定居,从而使城市日益发展。但城市里的手工业者,仍然是城市领地所属的领主的农奴,他们还得向领主交纳赋税。

◎这幅15世纪的微型画,记录了弗兰德尔公社接到城市特许状时的情景。

为了获得城市自主权,欧洲很多城市与领主甚至国王开展斗争,典型的有法国琅城起义。1108年,法国东北部的琅城人民用大量的金钱向城市领主琅城主教购买了城市自治权,同时也用重金向法国国王路易六世购得了城市自治特许权。但不久,琅城主教撤销约定,收回城市自治权,而国王也在接受了琅城主教的贿赂之后撤销了先前颁发的特许状。琅城人民义愤填膺,遂于1112年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将主教处死并打败了国王的军队。法国国王被迫再次给琅城人民颁发了城市自治特许状。欧洲城市经过近百年的斗争,终于获得了独立,有了自治权,市民变成了自由的人。一个农奴,只要在城市里住上一年零一天,就可取得自由。在城市里,他们成立了市议会,选举出市长和法官,铸造货币,并且组织统一的军队。

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同一行业的手工业者就结成行会。每个手工业者必须隶属于一个行业,每个行会选举自己的首领,设立自己的会场。行会规定,所属成员不得制造粗劣的产品,不得屯积大量原料,不得雇用超过规定的帮工和学徒,尽力避免相互的竞争。行会同时又是军事组织,担负着防守城市的任务。

商业活动日趋繁荣,各国和各城市的商人都互相往来赶集,他们随身带来了许多货物和钱币。由于每个领主和城市铸造的钱币在名称、成色和重量上各不相同,所以一切银钱交易都需要严格审查它的兑换价值;再加上长途搬运大量的银币和铜币既不方便也很危险,所以,商人在自己的城市里将钱币交给兑换人,取得兑换人的凭据,再凭这张凭据,在另一个城市里兑取当地的货币。这样,就出现了兑换商的行业,而这种凭据,就是所谓“汇票”。有时商人也可以向兑换人借钱,由借钱人出具一张有归还期限的票据,到期偿付借款和利息。这样,银行也就在城市里应运而生。

1112年

世界大事记:

法兰西琅城市民发动暴动,组织公社实行自治,但不久被路易六世镇压。

城市的出现孕育了世俗文化,反映市民心态的城市文学也逐渐产生,各种大学也纷纷建立。城市文化的兴起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封建主因为需要购买城市的手工业品和从东方运来的奢侈品,迫切需要货币。于是他们开始把劳役和实物地租改为货币地租。大多数农民因为担负沉重的货币地租而经常负债,境况更加恶化。从14世纪起,西欧各国不断发生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城市里的平民也广泛开展摆脱领主束缚的斗争。

◎弗兰德尔商人获得了城市特许状,图中文献为“约翰五大宪章”,它授予伦敦市民选举市长的权利。

·手工业行会·

中世纪西欧城市里手工业者为保护自身利益按不同行业建立的封建性组织,最早出现于10世纪的意大利。11~12世纪,法、德、英等国的城市纷纷兴起,普遍产生行会。初期的手工业生产规模狭小,市场有限,再加上社会秩序动荡不安,很难正常进行。为抵抗封建主的欺凌,避免行业内部和外来者的竞争,生产者便组成行会。行会初期在保卫城市、保卫手工业生产和促进生产经验、生产技术的积累上,起了积极的作用。行会的全权会员是本行业的作坊主,称师傅。学徒和帮工协助师傅生产,学徒可依次升为帮工和师傅。14世纪末起,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行会变成生产发展的障碍。它极力反对扩大再生产,限制技术革新和使用新设备,阻挠学徒、帮工的晋升,成为少数人把持的保守组织。学徒逐渐沦为雇佣工人,少数师傅成为了资本家。

◎德意志奥格斯堡的各种徽章,它们分别代表着当时各行的手工业者——面包师、裁缝和酿酒工(左起)。

公元960年

中国大事记: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称帝,国号宋,是为宋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