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

一、基本情况

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为契机,以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局为中心,以服务残联中心工作为重点,结合实际,坚持创新,不断加大残疾人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网络延伸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信息技术在残疾人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扩大,服务残疾人范围逐步拓展,对提高新时期残疾人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以及为残疾人服务能力等发挥出重要作用。

(一)合理规划,统筹布局,稳步推进残疾人信息化建设

武汉市残疾人信息化建设注重规划先行,协调均衡,既立足长远,又顾及当前,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建为基,以用为本的原则,分阶段明确建设目标,制定落实措施,信息化建设得到稳步推进。早期全市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建设以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提高网络覆盖和利用为目标,通过建立完善市、区、街、社区4级基层残疾人工作信息化网络工作体系,逐步实现全市残疾人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并与上级残联实现信息传输网络化。同时,为加强与横向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积极将武汉市残疾人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全市党政机关电子政务专网、全市协同办公系统等具体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横向网络建设,逐步建立起纵横交错的残疾人信息化工作网络。在网络环境基本保障的基础上,又将工作重点转向项目建设,分步规划实施全市残疾人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标准统一的全市残联系统综合业务数据管理系统,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残疾人工作管理水平,推进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强化规范,加大投入,建立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残疾人事业的现代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保障全市残疾人信息化工作,市残联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推进了信息化工作的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保障建设经费。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逐年增长,财政专项经费在网络建设、系统开发、安全管理、信息交流无障碍推广等方面的投入从最初的每年1万元增长至2013年的400万元。二是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市残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办公室分管主任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残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市残联办公室为市残联系统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市残联信息化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市残联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上有领导分管,信息化工作部门有人抓,具体工作各部门配合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各区残联也都建立健全了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织机构,明确了主要领导分工负责制,明确了专人负责信息化工作,全市基本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信息化工作队伍。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信息上报及发布审查制度、网络管理制度、安全维护制度、值班制度以及应急预案,并将信息工作纳入残联系统绩效指标进行考核,促进信息公开工作。四是推广网络应用。据初步统计,全市残联系统现已全部建立办公局域网和独立的网站,通过网络运行的业务工作管理系统达到5个,办公自动化系统即将覆盖到全市残联系统,规划建设中的全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将涵盖残疾人康复服务、辅具适配、特艺人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残疾人证管理、权益维护、信访稳定、托养服务、临时救助、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等残疾人工作的方方面面,部分功能,如康复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将延伸到全市每个社区,为残疾人群众提供一站式数字化便民服务。五是加大培训力度。培训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武汉市残联在不断推进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展信息化培训,采取多条渠道、多种形式,对信息化应用工作开展培训,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重点培训与普及培训相结合,收到较好成效,全市已累计培训1000名。根据培训对象的信息化水平,针对网站建设、网络安全等方面采取重点培训的方式,针对信息化基本应用则采取普及培训的方式,使得培训工作多层次,有重点,针对性较强。在对系统工作人员培训的基础上,把培训工作向区、街道、社区延伸,通过千名社区残疾人工作协理员培训班的渠道,将信息化、统计知识等培训开展到社区残疾人工作者,为推广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夯实基础,延伸网络,保障信息化工作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建设是实现全市残疾人工作信息化的基础。根据中残联下发的《全国残联系统信息网络建设技术实施规范说明》,2007年,市残联投入50万元,完成了综合布线工程、防雷接地工程、机房强电工程、双网隔离工程,建成机关办公网络。该网络分为办公外网、内网和专网三个层次,其中机关办公外网与全市电子政务专网实行物理隔离,全市电子政务专网与机关办公内网实行逻辑隔离。在市区两级残联以政务外网相连的基础上,市残联在市信息中心的支持下,将全市党政机关电子政务专网进行了延伸,构建了市区两级的专网连接,将办公网络分为办公外网和办公内网,以实现与上级残联的纵向信息交换和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换。二代证换发、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等业务也延伸至区级残联办理。市残联预留10M光纤出口,建设全市残联系统的虚有专用网络,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和全市残疾人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奠定扎实的网络基础环境。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延伸也逐步向街道、社区以及残疾人服务机构推进,市残联投入40余万元为全市1010个社区残疾人工作协理员配备专用电脑,进一步延伸了网络环境,使得基层残疾人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为全市残疾人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网络环境。

(四)开发系统,拓展功能,提升残疾人工作管理效能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迅速、便捷、高效的特点。为提升残疾人工作管理效能,2011年,市残联投入20万元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具有工作动态、领导工作安排、会议安排、政务督办、收发文管理、周工作要点、公告公示、车辆调度、网上咨询、在线投诉等功能,涵盖了机关工作的主要方面,通过邮件信息、周工作安排、部门资料、工作动态、会议管理、近期工作要点等栏目,实现了信息的实事传送,减少了纸质、传真的使用,使工作人员从繁琐的事务里解脱出来,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规范管理。残疾人权益保障信息系统、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信息系统、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管理系统、残疾人康复服务信息系统、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业务管理平台的相继投入使用,逐步实现业务网络化管理全覆盖,保障市残联按时高质完成各项业务工作,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质量,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五)建设网站,促进互动,增强为残疾人服务能力

1999年,市残联首次建成综合信息网站,主要以发布残疾人工作政策法规和重大信息为主,成为当时宣传残疾人事业的网络媒介和有效途径。2005年,市残联网站首次进行改版,在信息发布的基础上,新增领导信箱等交互功能。为充分发挥武汉残联综合信息网站宣传残疾人事业、服务残联组织和服务残疾人的作用,适应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市残联加大对政务网站建设工作的指导,制定了《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政务网站管理办法》,采取各项措施确保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并严格执行信息发布审批制度,防止失泄密事件以及信息不真实事件的发生,充分利用网站资源动态反映全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同时,遵循“保密、便民、无偿”原则,补充网站内容,及时向社会公开有关政务信息,努力将市残联政务网站建成宣传全市残疾人事业,服务全市残疾人群众的窗口。2010年,为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不断适应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残联中心工作发挥市残联网站服务社会、服务残联组织和服务残疾人群众的作用,针对市残联综合信息网站后台功能薄弱,不能提供公众参与和在线服务,表现形式比较单一,缺少音频、视频功能,不能达到信息无障碍的要求和武政办〔2010〕6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和政府网站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中对现有网站安全保障的要求,市残联对市残联政务网站进行了第二次改版。新设计的网站总共有14个频道,10~12个专题,72个子栏目,基本涵盖残疾人工作的主要方面和一些公共服务功能。改版后的市残联网站页面风格更加简洁,规划布局更加合理,栏目设计更加科学,内容范围更加全面,信息容量更加丰富,表现手段更加生动,充分展现了全市残疾人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凸显武汉市残疾人工作特色,市残联网站还设置了“三创”、“牵手同行”、“政府实事”、“盲人影院”、“爱心播报”等特色专栏,方便社会各界更加立体地了解武汉市残疾人工作。在在线服务和公众参与方面,市残联网站新增10个公众参与栏目,加强网站交流互动功能,提供政策咨询、招聘求职、建言献策、志愿者登记、网上投稿、残疾人服务申请、在线阅读等多项服务功能,方便残疾人了解政策、反映问题并获得服务。改版后的市残联网站,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进一步拓展了便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网站作为市残联对外交流的窗口和与残疾人沟通的平台,市残联特别重视市残联网站的安全管理和维护,从硬件投入和制度管理上加强安全措施。投入4万元购买GKR内核加固系统,从硬件上防止网页被篡改,继续完善网站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检查,排除隐患,保证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六)创新举措,畅通渠道,搭建民生呼叫网络服务平台

为加强信息技术在为残疾人服务领域的应用,武昌区紫阳街积极探索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投资1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试点搭建民生呼叫网络服务平台。该平台是为民服务的信息枢纽,社区服务站是组织实施服务的基本单位,志愿者和协作服务单位是开展服务的基本单元。辖区特殊服务对象、志愿者服务队和协作单位等近3000条基本信息预先录入数据库,街呼叫网络服务中心配备了1名专职工作人员,实行全天24小时呼叫服务。呼叫中心接到居民的求助电话后,网络信息平台会立即弹出求助者的基本信息,工作人员把求助信息转达给对应的志愿者、社区或协作服务单位,以便他们对求助者展开相应的救助或入户服务。服务结束后,工作人员进行电话回访:对服务时间、服务态度、服务技能等方面征询受助居民的意见。民生呼叫网络服务平台覆盖了全街890户残疾人家庭,有效地建立起了一个集紧急求助、志愿者服务求助和有偿服务求助等信息为一体的信息流通平台,能够较好地及时进行信息交换,使现有的社会资源更大地发挥效用。该平台通过协作联动方式,深化信息平台、入网成员单位、社区间的对接联动,实现居民的服务需求与志愿者和其他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对辖区居民开展全方位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七)加强统计管理,规范统计渠道,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统计工作作为全市残疾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抓规范、求质量、强服务”的理念下,不断获得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已逐步建立快报、年报、台账、资金年报制度,全市残联系统建立了统计员队伍,统计管理系统已全部推广到13个区和1各开发区,全市残联实现了统计数据的录入电子化和传输网络化,基层残疾人工作建立了统计台账,并使用数据库进行管理,统计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工作中,市残联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协作意识以及服务意识,规范统计工作管理制度、管理格局和管理程序,提高了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力地提升了统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充分地发挥了统计工作服务决策的作用。为进一步扩大统计成果应用,在市统计局的指导下,市残联将武汉市残疾人托养机构情况、武汉市残疾人领取定额生活补助情况、武汉市新增残疾人就业安置情况以及武汉市特困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情况等4个统计指标纳入全市统计年鉴,该统计数据客观反映了全市残疾人工作中最受残疾人群体关注的部分,具有法定效力,更具权威性。

二、2013年信息化建设情况

2013年是市残联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实现跨越发展的一年。市残联新一届党组、理事会针对残疾人基本状况不清、残疾人工作精细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把实现残疾人工作全面信息化列为本届领导班子的重要工作任务和市残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项目,全面启动全市残疾人工作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分两个阶段建成全市残疾人综合档案管理平台和综合业务服务平台。一期项目于2013年上半年启动,年内完成了残疾人基础信息资源库、服务需求信息库、惠残政策法规库架构设计、机房建设和设备配备以及残疾人基本状况和实际需求入户调查试点工作,投入资金达到300万元。通过全市残疾人综合档案管理平台的建设,现已基本摸清全市残疾人基本状况和现阶段需求,建立了数据信息更新的长效机制,为实现残疾人工作决策科学化、残疾人服务内容个性化和残疾人服务水平精细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 汪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