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审计局

武汉市审计局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始于2001年,2005年开始参与“金审”工程实施,2008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几年来,该局始终把审计信息化建设置于战略全局,围绕“以培训提素质、以应用作引擎、以创新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不断加大硬件、软件系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计算机审计力度,提升审计信息化应用水平,取得成效。

一、信息化机构沿革

2000年,武汉市审计局设立信息化办公室,先后归口综合处、办公室管理。2010年9月,经市编办批准,成立计算机审计处,行政编制7人。截至2013年底,实有人数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生4人。

2001年,成立武汉市审计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2011年,成立武汉市审计局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二、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

(一)健全硬件系统配置,加强审计信息化应用基础建设

2001年4月,投入23.8万元,仅用3个月的时间建成武汉市审计机关计算机局域网,同时与各区审计局通过拨号访问的方式实现市区两级的网络连接,初步搭建起信息化工作的网络平台。2005年以后,不断完善审计设备、网络系统等基础设施配置,为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13年底,武汉市审计局累计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1000万元。

一是配齐基本设施。建成中心机房,配备了40台服务器、2台核心交换机和16台楼层交换机,以及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边界和安全设备;建成拥有73台电脑设备的现代化多媒体电算化教室、视听会议室;购置便携式计算机180台、台式机170台,并本着“按需配备,滚动更新”原则,不断更新配备计算机终端设备,较好地保障了日常管理和计算机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是贯通4套网络。构建了审计内网、审计外网、审计专网以及未来光纤涉密网4套网络,形成了一个内联省审计厅、区审计局,外联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网,横联市委市政府和重点被审计单位的立体化网络体系。

图2-15 2011年9月16日,时任市委常委秘书长彭丽敏(右二)一行参观武汉市审计局计算机机房并指导无纸化办公情况

三是打造数字化审计平台。部署并依托OA和AO系统,实现全市审计机关网上收发文、网上审理及网上调阅文件档案等无纸化办公;部署并依托地税联网审计系统,实现对税收征管数据的远程访问、数据共享、全模块化审计;部署并依托审计会商系统,实现全市审计机关与审计署、省审计厅“一对一”的在线会商、沟通交流和接受教育培训。

(二)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审计信息化应用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计算机审计应用培训机制。每年安排培训经费几十万元,采取自学、送学、集中培训、岗位历练、交流演示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分层、分类、滚动式开展计算机审计应用培训2000人次。开展全员普及培训,着重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AO操作与应用;开展骨干专项培训,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办专班,重点对联网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审计方法脚本语言、Oracle数据库数据采集等内容进行针对培训;开展岗位综合培训,组织计算机审计综合演练,通过项目演示和骨干传帮带,着力培养一批能在现场组织计算机审计的中坚力量;开展精英人才培训,选派计算机审计骨干参加审计署、省厅和高校的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培训和考试,将一批精通业务和计算机技术的“双料”骨干打造成计算机审计领军人才。

截至2013年底,全市取得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证书的57人,取得省级计算机审计中级证书的102人,通过审计署AO认证考试388人,占全市审计机关人数的76%;有1人被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评为领军人才、35人被评为计算机审计能手,并入选2012年计算机审计人才库,为计算机审计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是建立健全计算机审计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组织保障,2011年,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审计信息化领导小组,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事关审计事业发展全局来部署、落实,把推进信息化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同部署、一并考核;强化技术支撑,出台《对口各业务处及区审计局计算机审计技术支持联系工作制度》,组建计算机审计数据分析团队,集中研究解决审计中的技术难题;强化应用规范,出台《关于审计项目规范运用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的试行意见》,按照OA使用手册和AO使用手册要求,统一两个系统运用规则、标准和要求,以各项目执行处室和审计组为责任主体,在所有审计项目中推广应用。

三是建立健全计算机审计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在考核内容及标准的设置上,侧重于对审计信息化应用和成效的激励。将信息化工作纳入综合量化考核和年度绩效目标考评,并作为优秀项目评比的重要标准、审计能手评选的重要条件。开展“十佳计算机审计能手”、“十佳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和“十佳AO应用实例”竞赛评比,激发审计人员学习应用、总结提高、指导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着眼应用创新开发,加强审计业务与信息技术融合建设

一是加强AO系统软件的应用融合,不断拓宽应用领域,在经济责任、政府投资等多项业务审计中,将事权审计与财权审计相结合、财务数据审计与业务数据审计相结合、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相结合,开展多种数据交互审计,实现审计效果最大化。

二是加强通用软件的应用融合,大力拓展SQL Server、Excel、Access等通用软件在项目审计中的应用范围,总结、推广通用软件的综合应用技巧,实现通用软件综合应用的集成效应。

三是加强引进软件的应用融合,将“审计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必佳工程造价软件”等软件,与AO系统的应用相结合,做到能用什么功能就用什么功能,能用到什么程度就用到什么程度。

四是加强开发软件的应用融合,成立计算机审计青年攻关小组,鼓励计算机审计人员从项目审计实际需要出发,自行研发小工具、小程序、小软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审计信息化应用范围取得新突破

一是行业模块化审计取得新突破。在地税审计中,主动适应地税信息化发展新变化、新要求,在全国率先构建“以智能化为目标、三网融合为通道、联网审计系统为平台、数据模块为核心、流程规范为保障”的地税联网全模块化审计新模式,开发系列模块群,“一网打尽”地税审计疑难问题,在审计组织、审计范围、审计作用发挥等方面实现“三大转变”,在审计智能化、审计效率等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获2012年度“中国信息化(审计领域)成果评选”三等奖。

二是信息系统审计取得新突破。为冲破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瓶颈,组织技术力量攻关,在医院审计、金融审计、国有企业审计中探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取得突破,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与评价,如实反映系统安全管理、业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如对某商业银行进行信息系统审计时,指出信贷管理系统和核心业务系统存在3处重大设计缺陷,对21家公立医院进行信息系统审计时,指出部分医院会计核算软件的关键环节控制缺失,引起被审计单位的重视,并进行了整改。

三是现场组网审计取得新突破。审计中,广泛使用现场组网审计技术手段,在审计现场搭建局域网,获取被审计单位信息网络、数据查询权限,并运用服务器集中管理、分析、处理海量数据,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同时,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在江夏区部署了区县财政联网审计子系统,做到“实时查看数据,实时实施审计”。

(五)审计信息化应用方法取得新突破

通过“计算机审计主审竞争上岗”、“计算机审计经验推广比赛”和出台《计算机审计方法创优指南》、《AO应用实例创优指南》,指导日常计算机审计应用创新,加强计算机审计方法的总结和推广。所有具备计算机审计条件的项目均实现AO审计全覆盖,所有一线审计人员都能熟练运用AO进行审计,同时部分审计人员还对OA、AO功能扩展和集成运用技术进行了探索创新。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的评选是“全面开花”,全市13个区审计局、市局所有审计业务处都获得过审计署AO应用实例奖项,并均有方法入选审计署计算机审计方法库。

2008年以来,全市共上报AO应用实例190篇,获奖122篇,其中优秀4篇,上报计算机审计方法174篇,获奖71篇,其中优秀5篇,报送数量和获奖率一直名列全省第一,连续六年被湖北省审计厅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六)审计信息化应用管理取得新突破

审计信息化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审计人员思维方式的转变,进而促进了审计信息化应用思维理念、应用组织方式、应用资源整合“三大转变”。

一是审计信息化应用理念由“无所谓论”向“审计资格说”转变。通过AO的推广应用,审计人员体会到信息技术给审计工作带来的便捷与高效,认识到计算机审计是当今审计工作的发展潮流和趋势,自觉由“被动应付”向“主动适应”转变,主动要求学习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计算机审计能力和应用水平大幅提升。

二是审计信息化应用组织由“各自为政”向“整体联动”转变。依托OA和AO两大系统,创新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现同一项目、不同地域“同步审计、同步指导、同步管理”的整体联动,实现审计实施、审计管理和审计档案的信息化、规范化和整体化。

三是审计信息化应用资源由“分散独享”向“集中共享”转变。无论是审计数据、审计方法,还是审计思路、经验成果,都能通过信息化网络系统进行实时传输、讨论、分享,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资源共享、由单体自助向团队化互动发展。

图2-16 2012年2月17日,中国审计学会会长翟熙贵(左一)在武汉市审计局检查指导工作

三、2013年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

组织召开了全市审计信息化工作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2013年度审计信息化工作要点》,制定了《2013年度计算机审计对口服务技术支持方案》,形成以计算机审计处为主,带动各业务处室计算机骨干的技术支持团队,审计中探索了医院和ETC的信息系统审计。

全年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达100万元,完成了OA2011(1拖N版)国产化升级改造工作,对旧版OA进行了技术改造、功能重组和界面优化;按照滚动更新原则,完成了91台计算机设备的采购、发放和调配工作;完成了市公安局和市信产办对信息系统和审计政务网站的安全检查工作,针对检测出的漏洞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规范了机房软件基础构架和音视频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

向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申报了《武汉城市化审计云平台分布式并行存储系统》项目,经专家论证获得批准。

开展了计算机审计应用技能的分层培训,全年培训干部300人次,有53人通过了审计署2013年AO认证考试,有23人通过了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考试,有1名同志被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聘为“计算机审计方法技术评审专家”。在参加审计署2012年度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的评选中,36篇AO应用实例获奖,入选计算机审计方法32篇,其中优秀2篇,被湖北省审计厅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图2-17 2013年2月5日,《武汉地税审计整体联动联网审计模式》获首届“中国信息化(审计领域)成果评选”三等奖

在2012年度“中国信息化(审计领域)成果评选”活动中,《武汉地税审计整体联动联网审计模式》项目获得三等奖。报送的《湖北省武汉市地税审计信息化绩效报告》和《地税审计整体联动联网审计及其效果》,被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分别收录入《国家审计信息化绩效报告》和《国家审计信息化创新模式成果报告》。

《武汉地税审计整体联动联网审计模式》是武汉市审计局在地税审计中创新施行的一种审计管理模式。统筹全市13个区审计局,首次实现了基于“湖北省动态审计监测系统”、“武汉市地税联网审计系统”以及“湖北省地方税务门户信息系统”的三网融合,构建了地税联网全模块化审计应用中心;开发了数据比对核查模块、审计疑点筛查模块、税收征管分析等三类模块,实现了地税联网审计智能核查全模块化;强化了审计管理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操作规程,实现了地税审计新突破。地税审计由过去市、区“各自为政”转变为全市“整体联动”,由过去监督对象范围限于抽查转变为“全覆盖”,由过去限于揭示“点”上的问题转变为揭示“面”上的问题,审计的智能化程度明显提高,审计的效率明显提升,审计的宏观效应明显放大。

(武汉市审计局 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