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儿童医院 妇幼保健院 综合医院中的儿科

2.传染病 及时隔离 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3.门诊候诊室 传染病隔离室

4.密切观察病情 预防院内感染 杜绝差错事故

5.疾病表现不典型 病情变化快 疾病的种类及特点有一定的季节规律性

6.人 医疗技术 药品 仪器设备 时间

7.30~40 2m21m 1m

8.22~24℃ 55%~65% 20~22℃ 55%~65% 18~20℃ 50%~60%

9.分离性焦虑

10.反抗 失望阶段 否认

11.反抗 逃避压力

12.束缚 打乱

13.对患儿父母的情感支持 对患儿兄弟姐妹的情感支持 对患儿家庭的信息支持

14.婴幼儿 学龄儿10岁以后的儿童

15.极度痛苦期 全心贯注期 内疚期 敌对反应期 丧失理智期

16.顺序灵活 技术熟练 保护和尊重儿童

17.口温37℃ 36~37℃ 肛温36.5~37.5℃

18.颈动脉 股动脉

19.2/3

20.2h

21.2

22.胸骨上窝 肋间隙 剑突下

23.阳性

24.面部表情 目光接触 手势 触摸

25.耐心倾听 真诚理解 注意保护隐私

26.疼痛的部位 疼痛发作和持续的时间 疼痛的性质 疼痛的程度 疼痛的表达方式

27.6 3岁以上

28.询问及评估 相信 选择 给予 鼓舞及促进

29.降低24h内

30.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31.越多 越大

32.相对越大 相对越多

33.轻度脱水 中度脱水 重度脱水

34.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35.急性腹泻脱水

36.0.3% 静脉输注

37.定量 定性 定速 先盐后糖 先浓后淡 先快后慢 见尿补钾 惊跳补钙

38.90~120m1/kg 120~150m1/kg 150~180m1/kg

39.38~39℃ 37~38℃ 27℃

40.全身约束 手或足约束 沙袋约束

41.额上静脉 颞浅静脉 耳后静脉

42.第一个24h每两天

43.中内1/3内侧0.3cm~0.5cm

44.39~41℃ 28~32℃ 30~40cm

45.每小时4h 36~37℃

46.450nm 33~50cm 1000

47.150~180m1/kg 10m1 20m1每分钟2~4m1/kg

二、单选题

1.D 2.B 3.A 4.C 5.B 6.A 7.B 8.D 9.C 10.D

11.C 12.C 13.B 14.C 15.D 16.A 17.D 18.D 19.B 20.D

21.A 22.A 23.D 24.B 25.E 26.D 27.B 28.D 29.D 30.A

31.D 32.B 33.D 34.B 35.B 36.A 37.A 38.D 39.D 40.E

41.D 42.A 43.A 44.B 45.D 46.C 47.D 48.B 49.A 50.A

51.A 52.A 53.C 54.D 55.D 56.B 57.C 58.D 59.C 60.B

61.C 62.D 63.D 64.E 65.B 66.A 67.B 68.C 69.A 70.B

71.A 72.B 73.A 74.A 75.D 76.B 77.B 78.D

三、多选题

1.ABCD 2.ABCDE 3.ABCDE 4.ABCD 5.DE 6.ABCDE 7.BCE

8.ABCDE 9.ABCDE 10.ABCDE 11.ABCDE 12.ABDE 13.ABCDE

14.ABCDE 15.AC 16.ABD 17.BE 18.BCD 19.ABDE 20.ABCD

21.BD 22.BC 23.ABCE 24.BD 25.ACDE 26.ABCD 27.ABC 28.ABCDE

四、判断改错题

1.√

2.× 测体温处→预诊处

3.√

4.× 40~50→30~40

5.× 床与床之间距离为2m→床与床之间距离为1m

6.× 并上锁→不加锁

7.√

8.× 22~24℃→20~22℃,50%~60%→55%~65%

9.√

10.× 6个月以后婴儿

11.√

12.× 学龄前儿童→10岁以后的儿童

13.× 婴儿期→新生儿

14.× 1h→2h

15.√

16.× 2岁以下→3岁以上

17.√

18.√

19.√

20.√

21.× 8%~10%→>10%

22.× 重度脱水→急性腹泻脱水

23.√

24.√

25.× 低钠血症→低钙血症

26.√

27.√

28.× 48h→24h

29.× 外侧0.5cm处→内侧0.5cm处

30.√

31.× 100h→1000h

32.√

33.× 50~55cm→33~50cm

五、名词解释

1.分离性焦虑:自婴儿中期至学龄前期的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半的婴幼儿,与其父母或最亲密的人分开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可有哭闹不止,寻找父母、避开和拒绝陌生人,亦可有抑郁、退缩等表现。

2.临终关怀:是指一种照护方案,为濒死的患儿及家长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照顾,以及患儿死后对家长的心理辅导。

3.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构成人际关系的基础。

4.疼痛:是一种极不愉快的感受与情绪体验,且伴有一系列生理变化及心理行为的反应。

5.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地丢失,血清钠130~150mmol/L,脱水后体液仍呈等渗状态,丢失的体液主要是细胞外液。

6.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电解质的丢失多于水分的丢失,脱水后体液呈低渗状态,导致水分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造成细胞内水肿。

7.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水分的丢失多于电解质的丢失。脱水后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致细胞内的水分向细胞外转移,造成细胞内脱水。

8.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远端到达上腔静脉的方法。

六、简答题

1.答:目的:通过预诊可早期检出传染病,及时隔离,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协助患儿家长选择就诊可别,节省就诊时间;赢得抢救危重患儿的时机。设置:预诊处应设在医院内距大门最近处,或儿科门诊的入口。预诊处应设两个出口,一个通向门诊候诊室,另一个通向传染病隔离室。

2.答:①儿童疾病表现不典型,医护人员应通过询问、仔细观察并尽快明确诊断,进行处置;②儿童病情变化快,突发情况多,应及时发现,随时做好紧急抢救的准备;③儿童疾病的种类及特点有一定的季节规律性,应根据规律做好充足准备;④危重儿童的就诊顺序应特殊安排,有导诊员引导,及时准确地进行抢救。

3.答:人、医疗技术、药品、仪器设备及时间。

4.答:①病室:每个儿科病房以收30~40名患儿为宜。病房中的大病室容纳4~6张床,小病室1~2张床,以便为隔离观察或危重患儿使用。每张床占面积至少2m2,每床间距,以及与窗台相距为1m。病室之间采用玻璃隔断以便护士观察患儿。有条件的病房,学龄以上患儿的病室应男、女分开。病室窗外应设护栏,以防意外。每间病室应有洗手设备及夜间照明装置;②医护办公室:应设在病房中央,并靠近危重患儿病室,以便随时观察患儿;③游戏室:应设在病房的一端,室内宽敞,阳光充足,冬暖夏凉,内部设施适合儿童;④配膳室和配奶室:内设配奶用具和消毒设备、分发膳食的小车。将营养室配好的膳食在配膳室中分发,并由配膳员送至病床前。病房负责配奶时宜在配膳室进行;⑤治疗室:最好分为两小间,中间有门可行。各种注射及输液的准备在一间进行,另一间则进行各种穿刺,以利于严格无菌操作。同时,也可减少其他患儿的恐惧。室内设有治疗桌、药柜、器械柜、冰箱、治疗车等;⑥盥洗室、浴室、厕所:各种设备应适合儿童使用,防止发生意外。浴室要宽敞,便于护士协助患儿沐浴,学龄儿童厕所可有门,但勿加锁。

5.答:预防意外事故是儿科病房工作的重要部分,必须时刻提高警惕,防止发生意外。①病房设施安全:一层病房的窗户外面应加防护栏。窗户和纱窗要有插销,及时关好窗户。凡下地活动的儿童,不能单独到阳台或楼梯处玩耍,以防发生意外。暖气装置应有防护罩,以免烫伤。婴幼儿的床要注意安全,床的高度便于成人照顾为准,四周有床栏,两侧可放下,栏杆之间的距离约6~7cm,以儿童的头不能钻出为限。床栏的高度为儿童站立时肩部应在栏下。床栏无锐利、突出部分;②病房管理安全措施:药柜要上锁。保温瓶放于固定的适当位置。电源开关位置适当,以免患儿触摸。病房大门能自动上锁,以免患儿擅自离开病房。禁止患儿到杂用室、配膳室,以免沾、摸污物或烫伤;③护理操作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做各种治疗、护理时,应注意约束、固定好患儿,以免发生脱针、断针,操作完毕后,清点用物,不要将针头、玻璃物品等有害物品遗留在床上。测量体重、身长时要扶好患儿。儿童在检查床或治疗床上时,必须始终有人守护,防止跌伤;④定期进行预防灾害演习:灾害发生时,儿童无能力自己逃离,因此,病房应定期有避难的训练。固定避难场所及支援人员,明确非常出口及楼梯,应经常检查消防装置,并保持其适于使用的状态。非常情况下使用的运输用具、手电筒、蜡烛、火柴等应放在固定位置。

6.答:①装饰与布置:病室的墙壁、窗帘、寝具、患儿衣服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服等应采用明快的颜色。病室可用色彩鲜明、活泼的图画、玩具等装饰,以适应儿童心理需要,减少陌生感和离家所产生的焦虑;②温度与湿度:不同年龄儿童适宜的温、湿度有所不同。新生儿病室以22~24℃,湿度55%~65%为宜;婴幼儿病室分别为20~22℃,55%~65%;儿童病室分别为18~20℃,50%~60%较为适宜。室内应有温、湿度计,并根据需要进行调节;③照明与噪音:为了便于观察与护理患儿,病室要有夜间照明设备。病情稳定的婴幼儿及年长儿夜间室内光线应稍暗,否则影响睡眠。病房应保持安静,注意减少家具及不适宜的玩具所产生的噪音,工作人员应低声悄语,并尽量减少患儿的哭声,以免引起其他患儿不安。

7.答:①环境管理 病房环境要适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室内温、湿度依患儿年龄大小而定;②生活管理 患儿的饮食不仅需要符合疾病治疗的需要,也要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③安全管理 儿童病房安全管理的范围广泛,内容繁杂。无论设施、设备还是日常护理的操作,都要考虑患儿的安全问题,防止跌伤、烫伤、防止误饮误服。病房中的消防、照明器材应专人管理,安全出口要保持畅通;④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清洁、消毒、隔离、探视和陪伴制度。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儿自我保护意识。

8.答:6个月以内的婴儿,如生理需要获得满足,一般比较平静,较少哭闹。6个月后婴儿开始认生,对母亲或抚育者的依恋性越来越强。对住院的主要反应是分离性焦虑,即婴儿与其父母或最亲密的人分开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可有哭闹不止,寻找父母、避开和拒绝陌生人,亦可有抑郁、退缩等表现。

9.答:分离性焦虑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反抗阶段:儿童对父母的分离表现出侵略性、攻击性的反应;②绝望阶段:儿童感到没有找到父母的希望,停止哭泣,但明显表现出抑郁、悲伤、沮丧、无活力;③超然或否认阶段:若长期与父母分离儿童表面上会表现出最终适应了这种分离,对周围的一切开始有较大的兴趣,表现得很愉快,与陌生人接触,与其他人一起游戏,而且形成新的人际关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行为是一种无可奈何接受或忍受与父母分离的结果,而不是获得满足的表现。住院儿童较少出现超然或否认的行为,但反抗行为却非常常见,这是儿童与亲人分离时的正常反应,也表示了儿童与亲人有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应正确认识儿童分离焦虑各阶段的表现及其对住院患儿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焦虑的程度,避免对儿童造成伤害。同时,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也需要父母的指导和与父母在一起的安全感。

10.答:儿童临终关怀是指一种照护方案,为濒死的患儿及家长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照顾,以及患儿死后对家长的心理辅导。

11.答:可分为5期。第1期极度痛苦期,父母得知患儿死亡时,感到异常悲伤;第2期全心贯注期,父母凝视着已故的患儿,心情茫然;第3期内疚期,父母感到对患儿疾病的治疗未竭尽全力,有负罪感;第4期敌对反应期,部分父母可能会责怪医护人员,会臆想患儿的死亡与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不当有关;第5期丧失理智期,部分父母可能会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哭、叫、与医护人员吵闹等)。医护人员应容忍和谅解。

12.答: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时,需做到①环境舒适;②态度和蔼;③顺序灵活;④技术熟练;⑤保护和尊重儿童。

13.答:儿童体格检查时应注意:①为取得患儿合作,对婴幼儿在开始检查前应先与其交谈,或用玩具、听诊器等与之游戏,以解除恐惧心理及紧张情绪,或以表扬的语言鼓励患儿,使之勇于接受检查;②根据患儿年龄采取适当的检查体位,婴幼儿可让家长抱坐着检查,或直抱儿童伏在家长肩上,从其背后进行检查;③检查中应减少不良刺激,手和用具要温暖,手法轻柔,动作快速。对于较大儿童应注意保护其隐私,不要过多地暴露身体;④应注意隔离保护,检查前应洗手,必要时戴口罩。避免暴露检查部位过久,以免着凉。注意预防意外,离开前要拉好床栏,检查有无用具遗留在患儿床上;⑤检查顺序应视儿童病情、当时情绪而灵活掌握。易受哭闹影响的项目如测呼吸、脉搏、心脏听诊、腹部触诊等先检查,而皮肤、淋巴结、骨骼等项目不易受哭闹影响可随时检查。检查咽部、眼部时对儿童刺激较大,应放在最后检查。

14.答: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构成人际关系的基础。

15.答:与儿童进行沟通时,护士应注意避免突然接近患儿,以及避免目光持续接触儿童,使其感到有威胁感。交谈时可通过娃娃等玩具作为媒介,帮助沟通。护士语言要清楚、明确,使用较简短的语句,语速稍慢。对儿童要诚实。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补充叙述有关病情的细节,但应注意其记忆及表达的准确性。此外,当病情危急时可先重点询问现病史,边体格检查边询问,以便及时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仔细了解全面病史。

16.答:评估婴儿的疼痛时应注意从面部表情、哭的声音、身体动作、兴奋性、吸吮活动和对周围人的反应等多方面进行测评。较大儿童和青少年可用以下介绍的几种工具对疼痛进行评估:①面部表情疼痛测量图;②数字式疼痛评估工具;③描述式疼痛评估工具。此外,护士还可根据儿童的知识水平,用游戏等方法测评疼痛的程度,如用不同颜色,不同数字的扑克牌代表疼痛的严重程度。

17.答:新生儿能够感觉疼痛,并且长时间、强程度的疼痛刺激会对儿童今后的成长发展造成影响。6个月以前的婴儿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表现为大声哭泣,身体僵直或扭动的全身性动作,也可在刺激的部位有局部的反射性退缩,面部有疼痛的表情,皱眉、紧闭双眼、嘴巴张开成方型等。6个月以后婴儿疼痛时除哭泣外,更多表现为身体局部的退缩,以及身体的抵抗动作,如在受到疼痛刺激后推开刺激物。面部出现疼痛时表情愤怒,眼睛睁开。

18.答:按照步骤的英文单词头一个字母排列依次为ABCDE:

A.询问及评估:询问患儿及家长,进行疼痛的系统化评估

B.相信:相信家长及患儿对疾病的陈述及对治疗的反应

C.选择:选择合适的疼痛控制方法

D.给予:及时给予减轻疼痛的方法

E.鼓舞及促进:鼓舞患儿及家长的意志,使他们在治疗中有最大的自主权

19.答:①按体重计算:是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在临床广泛应用。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患儿体重应按实际测得值为准。若计算结果超出成人剂量,则以成人量为限。

②按体表面积计算:每日(次)剂量=患儿体表面积(m2)×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药量。儿童体表面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体重≤30kg儿童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体重>30kg儿童体表面积(m2)= [体重(kg)-30]×0.02+1.05

③按年龄计算:方法简单易行,用于剂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

④从成人剂量折算:仅用于未提供儿童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偏小,故不常用。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kg)/50。

20.答:一般依据损失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来表示: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以下;中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10%;重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10%以上。

21.答:水和电解质成比例地丢失,血清钠130~150mmol/L,脱水后体液仍呈等渗状态。

22.答:血清钠<130mmol/L,脱水后体液呈低渗状态。临床特点为:脱水症状较严重,较早发生休克;肾血流不足,肾功能不良;严重低钠者可有脑细胞水肿,出现嗜睡、惊厥或昏迷。

23.答:血清钠>150mmol/L,脱水后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临床特点为:患儿口渴明显;尿量锐减;机体产生脱水热;出现神经系统兴奋现象;脱水征不明显。

24.答: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当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临床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表现为肌无力、腱反射消失、肠麻痹等;心血管表现为心音低钝、心动过速、心衰或猝死;肾脏损害,出现烦渴、多饮、多尿、夜尿等。

25.答:约束法的目的是避免神志不清或躁动的患儿挣扎活动和碰伤肢体,以利于诊疗操作的顺利进行。约束法的注意事项有:①正确使用各种约束法,并使患儿舒适;②应定时检查皮肤有无损伤和循环障碍;③应定时松解,按摩局部,促进血液循环;④及时检查约束效果,发现不当及时处理;⑤遇到探视时,护士应向家属讲明约束的目的,使其理解,并配合护理工作,而不要擅自松解约束带,影响治疗。

26.答:婴儿沐浴的目的是使患儿清洁舒适;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皮肤排泄和散热;活动肌肉和机体;观察全身情况,尤其是皮肤情况。婴儿沐浴的注意事项:①减少暴露,避免受凉;②头皮有皮脂结痂时,可涂液状石蜡或花生油浸润,待次日轻轻梳出结痂后,再清洗之。切不可用力剥除,以防出血;③口唇干裂者可涂液状石蜡,有口腔炎症者可根据医嘱分别给予处理;④面部禁用肥皂;⑤注意观察全身及皮肤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7.答:①保证就诊秩序有条不紊;②密切观察病情;③预防院内感染;④杜绝差错事故;⑤提供健康教育。

28.答:①幼儿对住院的反应具体表现为3各阶段:反抗;失望;否认;②护理要点:鼓励父母陪伴及照顾患儿,尽量固定护士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连续的护理。以患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讲解医院的环境、生活安排,了解患儿表达需要和要求的特殊方式,尽可能保持患儿住院前的生活习惯,尤其是睡眠、进食等。允许患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接受其退化行为,并向其父母做适当的解释。允许患儿留下心爱的玩具、物品和一些能引起回忆的东西。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技巧,多与患儿交谈,以保持患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达到互相理解。提供与患儿发育相适宜的活动机会,创造条件鼓励其表达自主性。

七、案例分析题

1.(1)ABCE(2)ABCDE(3)ABCDF(4)DE(5)ABDE(6)AC(7)A(8)ABCDE(9)BD

2.(1)B(2)ABDEF(3)C(4)ABCEF(5)BCDE(6)ABCEG(7)C

3.(1)B(2)AC(3)ABCDEF(4)BCDE(5)ABCDEFG

(吴双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