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3%~9% 7~10

2.3 1 2

3.头顶 坐骨结节 头颅 脊柱

4.32~34 1

5.触觉 痛觉 温度觉 深感觉

6.丹佛发育筛查试验

7.3 6 1

8.20 4 10 2~2.5

9.4~5

10.信任感

11.50 3

12.头围32~34 48

13.胸围32

14.1超过 胸廓 肺

15.1.5~2 1~1.5

16.小头畸形 佝偻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7.颅内压增高 极度消瘦 脱水者

18.左手腕部

19.375 25% 7

20.20~30 32

21.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22.上、下 前后 时间 左右

23.营养 小 大

24.由上到下 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 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

25.感觉 短暂记忆 长久记忆

26.再认 重现

27.诊断性 筛查性

28.11~12 17~18 13~14 18~20

29.50 75 85

30.情绪 情感

31.口腔期 肛门期 性蕾期 潜伏期 生殖期

32.屏气发作 吮拇指癖、咬指甲癖 儿童擦腿综合征 遗尿症 违抗、发脾气攻击性行为 破坏性行为

二、单选题

1.A 2.D 3.B 4.C 5.B 6.D 7.E 8.C 9.D 10.B

11.C 12.E 13.D 14.D 15.A 16.A 17.A 18.B 19.B 20.B

21.A 22.D 23.A 24.D 25.A 26.C

三、多选题

1.AE 2.BCD 3.BCE 4.ABDE 5.ACE 6.ACD 7.ABC 8.ACE

9.ABDE 10.ABD 11.ACD 12.ACDE 13.ADE 14.ABCDE 15.ABCDE

16.ABCDE 17.ABC 18.ACE 19.ACE 20.ABC 21.BDE 22.ABC

四、判断对错题

1.× 越小→越大

2.× 高于→低于

3.√

4.× 儿童的实际胎龄→矫正胎龄至40周(足月)

5.× 6岁→7岁

6.× 热→冷,冷→热

7.× 3~4→4~5

五、名词解释

1.生长:是指随年龄的增长,儿童各器官、系统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形态的变化,可以通过具体测量值来表示,是“量”的改变。

2.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为质的改变。

3.追赶生长:2岁以内的儿童,疾病痊愈后,如营养充足,儿童的身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称为“追赶生长”现象。

4.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体重是衡量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营养情况的最易获得的、最易波动的、最敏感的指标,是儿科临床计算药量、输液量的依据。

5.身高:是指身体从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6.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7.胸围:沿乳头下缘经肩胛骨角下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

8.上臂围: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

9.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集中于一定的人或物。

10.记忆:是将所获得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包括感觉、短暂记忆和长久记忆。

11.思维:是人应用理解、记忆和综合分析能力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掌握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

12.想象:是对感知过的事物进行思维加工、改组、创造出现实中从未有过的事物形象的思维活动。

13.情绪:是个体生理或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心理体验和表现。

14.情感: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人、物的关系的体验,属较高级复杂的情绪。

15.意志:为自觉地、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或完成任务的心理过程。

六、简答题

1.答: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①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②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一般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至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2.答: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两个最基本因素:

(1)遗传因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皮肤和头发的颜色、面部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早晚以及对传染病的易感性均与遗传有关。遗传性疾病对生长发育也有显著影响。性别也可造成生长发育的差异。

(2)环境因素:①营养:合理的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②孕母情况: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受孕母生活环境、营养、情绪、健康状况等各因素的影响;③生活环境:良好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④疾病:疾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十分明显。急性感染常使体重减轻;长期慢性疾病同时影响体重和身高的增长;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延迟。

3.答:儿童脊柱发育的特点是:生后2岁以内增长最快。新生儿脊柱仅轻微后凸,3个月能抬头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时呈胸椎后凸,1岁能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脊柱所形成的上述三个自然弯曲有利于身体平衡。6~7岁时这些弯曲为韧带装置所固定。

4.答:儿童颅骨发育的特点是:颅骨随脑的发育而长大,可通过头围和囟门大小以及骨缝闭合情况来衡量颅骨的发育。前囟出生时约1.5~2cm(对边中点连线长度),至1~1.5岁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最迟于生后6~8周闭合。颅骨缝约3~4个月闭合。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晚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脑积水患儿。前囟饱满反映颅内压增高,而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患儿或极度消瘦者。

5.答:儿童牙齿发育的特点是:乳牙共20个,约自6个月起(4~10个月)开始萌出,2~2.5出齐。2岁以内乳牙数目约为月龄减4~6。6岁左右开始出恒牙,即第一磨牙长在第二乳磨牙之后。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顺序逐个脱落换之以恒牙。恒牙一般20~30岁出齐,共32个。儿童出牙时机体的反应是:出牙时个别儿童可出现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反应。较严重的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1-三体综合征等患儿可有出牙较迟,牙釉质差等。医护人员应开展儿童口腔保健的健康教育,定期口腔检查,重视龋齿等口腔疾病的防治。

6.答:儿童神经反射的特点是:初生婴儿即具有觅食、吸吮、握持、拥抱等无条件反射,这些反射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否则会影响动作发育。若不能引出这些先天反射,或持续不消退表明神经系统异常。2岁以下儿童巴宾斯基征阳性可为生理现象。

7.答:青春期按发育特点可分为:①青春前期:2~3年,女孩9~11岁,男孩11~13岁开始,性腺、性器官发育,出现第二性征,体格生长明显加速;②青春中期:2~3年,女孩13~16岁,男孩14~17岁,体格生长达高峰,第二性征全面出现,性器官在解剖和生理功能上均已成熟;③青春后期:3~4年,女孩18~21岁,男孩19~24岁,生殖系统已发育成熟如成人,体格生长停止。

8.答:女性生殖系统发育的特点是:①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包括女性生殖器官的形态、功能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②第二性征的发育以乳房、阴毛、腋毛发育为标志;③9~10岁骨盆开始加宽,乳头发育,子宫逐渐增大;④10~11岁乳房发育,阴毛出现;⑤13岁左右出现初潮。月经初潮是性功能发育的标志,大多在乳房发育1年后或第二个生长高峰后出现。

9.答:男性生殖系统发育的特点是:①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包括男性生殖器官的形态、功能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②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阴毛、腋毛、胡须、变声及喉结的出现;③睾丸增大是男性青春期的第1征象;④10~11岁睾丸、阴茎开始增大;⑤12~13岁开始出现阴毛;⑥14~15岁出现腋毛,声音变粗;⑦16岁以后长胡须,出现痤疮、喉结;⑧首次遗精是男性青春期的生理现象。

10.答: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措施是:语言是表达思维、观念等的心理过程,与智能有直接的联系。正常儿童天生具有发展语言技能的机制与潜力,但是环境必须提供适当的条件,例如与周围人群进行语言交往,其语言能力才能得以发展。通过语言符号,儿童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吸收社会文化中的信念、习俗及价值观,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语言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儿童语言的发展与大脑、听觉器官及发音器官的功能完善有关。儿童先学会说单词,后组成句子;先会用名词,而后用代名词、动作、形容词、介词等;先讲简单句,后使用复杂句。护士应能评估儿童语言发展的状况,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发育异常或迟缓。护理措施着重于儿童提供适于语言发展的环境,鼓励家长与儿童进行交流,向儿童提供多听、多说的机会。护士在为儿童提供照顾时,要使用他们能理解的词语,并允许儿童表达不愉快、悲伤或痛苦等心情。

11.答:儿童注意力的发展特点是:①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前者是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发生的;后者为自觉的有目的的,须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②新生儿已有非条件性的定向反射,如大声说话能引起新生儿停止活动;③婴儿时期以无意注意为主;④随年龄增长儿童的有意注意逐渐增多,但幼儿期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差,易分散和转移;⑤5~6岁后才能较好地控制其注意力。

12.答:儿童记忆力的发展特点是:

(1)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识记感觉、短暂记忆和长久记忆。

(2)长久记忆又可分为再认和重现。再认是指以前感知的事物在眼前再次出现时能认识;重现是指以前感知的事物虽不在眼前,但可在大脑中重复出现。

(3)5~6个月的婴儿能再认母亲和其他亲近的人,1岁以后开始能够重现。

(4)婴幼儿时期的记忆特点是时间短、内容少,对带有欢乐、愤怒、恐惧等情绪的事物容易记忆且以机械记忆为主。

(5)儿童记忆的持久性与精确性随年龄而增长,学龄前期儿童对感兴趣的、能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较易记忆,并保持持久。学龄期儿童由于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学习任务的要求,有意记忆能力增强,记忆的内容拓宽,复杂性增加。

13.答:儿童常见的行为心理问题有:①吮手指和咬手指;②遗尿;③玩生殖器;④违拗;⑤愤怒;⑥攻击性行为;⑦破坏性行为。

14.答:常用的体格生长评估方法包括:①均值离差法:以均值为基值,标准差为离散距,一般认为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的范围内被检儿童为正常儿;②中位数、百分位数法:以第50百分位为中位数,把资料分为第3,25,50,75,97百分位数5个等级,一般3~97百分位(含95%的总体)范围内儿童为正常儿;③标准差的离差法:用偏离该年龄组标准差的程度反应生长情况,用于不同人群间的比较。Z在±2.0以内为正常范围;④指数法:主要反映体格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⑤生长曲线评价法。

15.答:儿童情绪、情感的反应特点是:①情绪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属原始、简单的感情,较短暂而外显;②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属较高级、复杂的情绪,持续时间长而不甚外显;③新生儿会对饥饿、不舒适、寒冷等表现出不安、哭脸及啼哭等消极情绪;④2个月时积极情绪增多,尤其是看到母亲时,表现非常高兴;⑤6个月后能辨认陌生人时,明显地表现出对母亲的依恋以及分离性焦虑情绪。婴儿与亲人间的这种依恋感情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早表现,它的建立有利于婴儿获得母亲的养育。没有建立良好依恋感情的婴儿,以后多不善于与人相处和不能很好地面对现实;⑥9~12个月时依恋感情达到高峰;⑦2岁开始,儿童的情感表现日渐丰富和复杂,如喜、怒、初步的爱、憎等,也会有一些不良的情绪、情感反应,如:见人怕羞、怕黑、嫉妒、爱发脾气等;⑧婴幼儿情绪表现常为时间短暂,反映强烈,易变化,易冲动,外显而真实;⑨随年龄增长情绪反应渐趋稳定。学龄前期儿童已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如故意不哭等。

16.答:儿童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为:

(1)体重: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代表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临床给药、输液也常依据体重计算。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kg。前半年每月平均增加600~800g是生长发育的第一高峰;后半年每月平均增加300~400g。1岁以内儿童体重的推算公式如下:

1~6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月:体重(kg)=6(kg)+月龄×0.25

2岁时体重是出生体重的4倍(12kg)。

2~12岁:体重(kg)=年龄×2(kg)+8(kg)

(2)身长(高)和坐高:身长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新生儿出生是平均为50cm,6个月时达65cm,2岁时85cm。2~12岁身长推算公式:身长(cm)=年龄×7+77(cm)。青春期出现身高增长的第二个加速期,12岁以后不能按上式推算。坐高是指从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出生时坐高为身高的66%,以后下肢增长比躯干快,4岁时坐高为身长的60%,6~7岁时小于60%。此百分数显示了上、下部比例的改变,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

(3)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出生时平均为32cm,6个月时44cm,1岁时46cm,15岁时54~58cm(接近成人)。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4)胸围:沿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出生时平均为32cm(较头围小1~2cm)。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1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其差数(cm)约等于其岁数减1。胸围反应胸廓及肺的发育程度。

(5)皮下脂肪:婴儿期脂肪组织较肌肉为多,1~7岁皮下脂肪逐渐变薄。10岁以后,特别是青春期,女孩的脂肪组织两倍于男孩。皮下脂肪的厚薄反应儿童营养状况的好坏。

17.答:一个正常8岁的儿童体重为24kg,身长约为133cm。

计算公式:2~12岁,体重(kg)=年龄×2+8;身长(cm)=年龄×7+77。

A.答:依据艾瑞克森的理论,幼儿期的主要心理社会发展问题:自主对羞怯或怀疑。此期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①幼儿通过爬、走、跳等动作来探索外部世界,明确独立与依赖间的区别,形成独立自主感;②任性行为达到顶峰,喜欢以“不”来满足独立自主的需要。护理原则是:①父母应对孩子合理的自主行动给予支持,避免过分干预。否则,将会使儿童产生羞愧和疑虑,儿童将怀疑自己的能力,并将停止各种尝试和努力;②父母应注意用温和、适当的方式约束儿童以使其按社会能接受的方式行事,帮助他们学会适应社会规则;③护理此期儿童时,应为儿童提供自己作决定的机会并对其能力加以赞赏。鼓励幼儿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如进食、穿衣、如厕等。如果治疗或护理过程需要约束患儿时,应向其作出适当的解释,并给予抚慰,同时尽量缩短约束。

七、案例分析题

1.(1)B(2)E

(叶天惠 韩玲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