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潜力测算理论及实践
- 聂艳
- 1930字
- 2024-12-23 18:04:37
前言
土地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土地利用作为人类社会基础性的生产活动,它所产生的问题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产生的。作为人类社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城市用地增长迅速、土地资源需求巨大,而城市存量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等矛盾突出。土地资源供给稀缺性与需求增长性之间的不协调,尤其是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土地问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制约。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其结构和功能会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地进行着演替,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轨迹和趋势。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的转轨时期,一方面城市规模超常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需求日益加大;另一方面城市土地的粗放式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与浪费,并给城市建设及社会经济的快速、高效、稳定发展带来了严重制约。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由低效益、粗放式向高效益、集约化转变已刻不容缓。
有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思想起源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1991年美国城市规划协会(APA)提出了新一代规划法规研究;1999年完成“精明地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指南”,至2002年底,美国已经有14个州全部或部分采用这一立法指南的建议。人们开始认识到土地问题的重要性,随后整个西方规划学界开始了对传统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反思。美国规划学界提出的“精明增长”、“紧凑式发展”、“内填式发展”等城市土地利用思想成功遏制了城市的无序蔓延、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实现了有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城市发展理性增长不是限制城市增长,而是实行城市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增长。这种城市理性增长的理念实质上就是我国的土地集约利用思想,因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为土地集约利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给人口密度高的中国城市带来了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新思路。
湖北省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中部省份,虽然城镇化水平居全国领先水平,但总体发展质量不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益均低于沿海发达省份,土地利用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城镇发展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挖潜,旧城土地利用潜力未得到有效发挥,城镇扩展超出投资能力,城镇单位建设用地投资额下降,圈地撂荒闲置的现象较严重,土地利用不充分。例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单位土地面积的年均工业产值不足天津开发区的1/5、宁波开发区的1/25。因此改变当前的粗放、低效率的城镇土地利用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挖掘城镇用地潜力,是湖北省城镇土地利用的必然选择。
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本书的研究思路、方法和依据;第二章以系统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重新认识并加以界定,并介绍了区位理论、级差地租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在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利用中的应用于表现;第三章从理论上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系统构成要素、特征、时空演变规律、结构变化规律,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人口、经济、技术和制度变量因素等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影响驱动因素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对赤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章以复杂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从时间、状态、空间三个方面、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容、方法、流程及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实证分析,完善和扩展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第五章基于集约利用评价的中观层次,以道路分割得到的地块为功能区集约利用评价的基本单元,通过划分功能区、样本片区开展了商业、住宅和工业用地的集约评价,指出低度和中度利用区是今后赤壁市重点挖潜和土地结构调整区域;第六章以土地集约利用功能区评价结果为基础,对商业、居住、工业的中度利用和低度利用类型的功能区从基于现状用途和基于规划用途两个角度进行了潜力测算,并按照短期(2年内)、近期(3~5年)、长期(6~10年)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时序配置;第七章对城市土地集约空间异质性和优化配置进行了分析,并在对CA关键参数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基于GIS和CA耦合的集约优化配置模型;第八章在集约评价和潜力测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赤壁市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对策建议。本书对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利用评价与潜力测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书得到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号:2012087)的资助;编写过程中得到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周勇教授的悉心指导;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不辞辛苦,才使本书及时保质出版,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水平,书中不妥之处难免存在,敬请各位专家、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