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尼采谈心性——锤炼强大的内心

尼采一生历经磨难。幼年时的尼采,接二连三地遭受了亲人离去的打击,这让他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面,铸成了他忧郁的性格。但在挫折和逆境面前,他从来都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尼采正是因为有着强大的内心,才使他成长为一代巨人。要知道内心的强大,才是人生最强大的力量。

学会运用直觉的力量对待世界

聪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尼采

为什么尼采的哲学具有巨大的价值?一方面,尼采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反映了现代意识的觉醒。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对工具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否定性批判,开启了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另一方面,对理性的批判、对传统的否定也存在着片面性,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欣赏的一面。他的伦理思想反映了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一百多年来,尼采被人们推崇备至。

尼采对人的心理活动做过这样的论述,他说,理性的力量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强大。对于心理活动来说,理性所感知到的仅仅是很微小的一部分,人类心灵活动的规律自有其他因素的把控。

尼采的这个观点是通过哲学家的思辨、冥想所得到的,但是它却和当今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不谋而合。

直觉与潜意识(或者无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心理学家所进行的实验也一再验证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通过心理学家实验的成果,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其实大部分并不是由我们的理性或深思熟虑的抉择建造起来的。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随机的行为。这些行为与其说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不如说是由人的无意识造成的。通过对环境表象的认知,人们很轻易地就会做出选择,开展行动。这种行为并不需要意识的介入,更多的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比如,当我们要穿越马路时,如果红灯亮起,我们就会马上停住脚步;如果看到一个长相凶恶的人,我们会马上将其与“坏人”联系起来。

事实上,很多人都把这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称之为“直觉”。对于这些认为直觉能够解决众多问题的人来说,直觉是一种处理问题时的简化方式,因为直觉并不需要经过人们的理性分析与推理。直觉是一种一触即发的心理感知,可以让人们迅速获得处理问题的方法。因此,这些信奉直觉的人认为,直觉可以帮助我们处理繁琐的日常事务,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建立起对一个人的印象(即第一印象),也可以造就出我们对一件事情的预感。

有人说在爱因斯坦的办公室有这样一条标语:不是每一件重要的事情都算得清楚,也不是每一件算得清楚的事情都是重要的。但是从科学到日常生活,我知道我的直觉,这种不费力气、即时的、没有原因的感知,有时是错的。爱因斯坦的一位同事说,首要原则是你不能欺骗自己,而你自己恰恰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对于挖掘尚未被使用的直觉感知能力也有争议。在招聘、解雇和投资方面,我们应该将预感植入到感性的右脑中吗?或者,聪明人常常相信论证,那是不是我们相应地就需要更多左脑的理性?

想象一下直觉的重要性:决定别人命运的法官或陪审员、影响金融市场的投资者或者是决定病人生死的医生。直觉决定了我们的欲望、感想和人际关系,这些都能影响一国领袖的判断、赌徒的赌局和人事主管的一次任命。我们的直觉为我们带来了方方面面的益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幸。威尔士王妃戴安娜生前最后一次采访中曾说:“没有人能命令我做什么。我靠直觉做事,直觉是我最好的顾问。”

是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人们通过理性的分析与判断来将其一一解决将会是十分困难的,而且也将会是效率低下的。时间紧、任务重,这时我们就需要找到一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众多信息的方式,而直觉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性。直觉可以根据对外部事物的知觉,迅速地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进而根据此印象做出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直觉是快捷而有效地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面对着大量的信息,人的大脑很容易就会处于一种超载状态,此时,通过直觉来处理将会大大减轻我们大脑的负荷状况。可以说,正是由于直觉的存在,才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大大改善,进而提升了我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直觉的存在保证了人们得以顺利地生存在这个地球上。

对于人类来说,直觉是我们保证生存效率的一个有效工具。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经过直觉做出的判断并不能保证其正确性。也就是说,直觉只是为了尽快地处理掉那些繁杂的信息,并不保证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它只是为了使人们能够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这就是它最根本的要义。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一旦做出判断,这种判断就不易改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小。

正如尼采所说:“人们可以很好地过完一生,但却很难对未来作出预测,避免可能的错误。”是的,通过直觉我们可以快速有效地处理大量的信息,以避免信息过载所导致的脑负荷加重,从而确保我们能够安全地生存下去;但是,直觉的正确性是不可靠的。虽然我们对于直觉做出的判断深信不疑,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这种判断并不一定准确。

赶走心理上孤独忧虑的情怀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你今天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

——尼采

尼采曾经讲到,在人类还只是狩猎员时,我们通过相互密切的合作来获取维持生命的猎物。这种合作关系使我们形成了一个简单的部落。这个部落的规模并不大,维持在几十人到一百多人之间。因此,部落里面的每个人都是相互认识,相互熟悉的。然而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创造了城市这个超级部落,城市里的人口数量大大增长,可是生活在这个超级部落里的人却感觉到更加孤独了。城市的公寓取代了部落时期没有门窗的简陋住所,工作成为了现代社会的“狩猎”活动。人们每天孤独地穿梭在人海中,下班后又将自己锁在一个与人隔绝的狭小空间中。

当今社会,人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孤独。然而,人们是不甘寂寞的,人们希望回到那个人人彼此熟悉,鸡犬之声可以相闻的小国寡民的世界中,于是,俱乐部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团体组织便成为了原始部落的替代品。在这些规模如同原始部落的组织中,人们寻找着彼此的慰藉,之后再回到隔绝了左右邻里的钢筋混凝土的家中,继续品尝寂寞的毒酒。

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米尔斯学院的怀特院长,也有过同样的感慨。他说:

“20世纪的主要疾病是孤独。正如大卫·雷斯曼所说,‘我们都是孤独的人。’人口的暴涨并没有为人类带来亲密无间的关系,相反,人们之间同患难、共甘苦的真情正在逐步地消逝……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法凸显自我,无法感知自我的世界。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政府不断膨胀的规模、人类过度频繁的迁移等,这一切导致了人们无法维持一段长久、稳固的友谊,而这仅仅是令数百万人内心倍感悲凉的开端而已。”

尼采也说:“如果我们是孤独的,那么我们必然也是忧虑的。忧虑就是人们在面对不利环境时所产生的一种压抑的情绪。它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使人精神沮丧,身心疲惫。”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超级部落,这个部落是如此复杂,以致我们无法充分地弄清楚它的组织结构,它的运行方式。在这个超级部落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一种弱势地位。我们渴望友谊,然而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数不清的陌生面孔;我们渴望悠闲的生活,然而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投入到每天激烈的“狩猎游戏”中。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与孤独做着不断地斗争。为了对抗孤独,人们有了哲学、宗教;为了对抗孤独,人们有了书籍、电影;为了对抗孤独,人们有了俱乐部、协会。人们从哲学、宗教中思考孤独;人们从书籍、电影中体味孤独;人们从俱乐部、协会中摆脱孤独。

有了哲学、宗教,人们不再惧怕孤独,因为只有在孤独冥想中,人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宇宙,关照自身;有了书籍、电影,人们开始熟悉孤独,因为只有在文字、影像中,人们才能发现孤独的魅力;有了俱乐部、协会,人们开始分享孤独,因为只有在浓浓的人情中,人们才能体会孤独带给彼此的深厚友谊。

为了克服孤独,你可以学习哲学,走进宗教;为了克服孤独,你可以阅读文字,浏览影像;为了克服孤独,你可以分享孤独,结交友情。孤独没了,忧虑自然就没了。然而,孤独没了,哲学、宗教、书籍、电影、俱乐部、协会也将随之消逝。其实,克服孤独,只需要我们正视孤独。届时,你将会感恩孤独带给我们的一切。

抓住命运,不要畏惧这个世界

即使你是个猎人,当你害怕这个世界,兔子都会欺负你。

——尼采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作为对理性提出的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

生命意志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当我们身陷挫折的沼泽之中的时候,心中的信念使我们坚持不懈,助我们克服一个个障碍;当我们在前进的路途气馁的时候,信念给了我们勇气;当我们人生失意的时候,又是信念唤醒了我们的激情,直至最后成功。因此,谁牢牢抓住了信念,谁就相当于抓住了命运的绳索,只要你不松手,命运之神终会垂青你的。

罗曼·罗兰曾说:“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坚强的信念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总是存在于信念向现实逼近的坚持中。信念的坚持主要是靠你自己,任何人都不可能把信念放到你的心中。

人生苦短,要想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要想成就自己,就必须拥有自己的信念,唯有信念才能使你毫无迟疑地走到底。唯有信念才使你看到希望,才能鼓励着你披荆斩棘,奔向成功。巴甫洛夫曾宣称:“如果我坚持什么,就是用炮也不能打倒我。”高尔基指出:“只有满怀信念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信念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尼采说:“只要我们坚守自己的信念,信念往往会带给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一个人无论他的条件如何优秀,只要松开命运的绳索,都会变得无所适从。”

尼采5岁时便失去了父亲,数月后,年仅2岁的弟弟又不幸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尼采后来回忆说:“我早年就已见过许多悲痛和苦难……从童年起,我就寻求孤独,喜欢躲在无人打扰的地方。”

尼采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那时失去了信念。在人生的旅途中,信念是必须具备的,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坚持的目标。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创业者若抱着无比的信念,就可以缔造一个美好的未来。”美国著名的解剖学、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不可畏惧人生,要相信人生是有价值的,这样才会拥有值得我们活下去的人生。”

以前,美国的黑人长期受到白人的歧视,又加上种族隔离政策的影响,他们的社会地位一直很低,当时很少有黑人能进入政界高层。而罗杰·罗尔斯却是个例外,他成了第一位担任美国纽约州的黑人州长。

罗杰·罗尔斯小时候出生在一个成长环境恶劣的贫民窟里,那是一个偷渡猖獗、充满暴力的地方,四面八方的无家可归者都聚集在这里。他就读的学校条件很差,学生素质低劣,打架斗殴和逃课是学生们的家常便饭。

上世纪60年代,皮尔·保罗担任了这所小学的校长,看到学生们的顽劣表现,他直皱眉头。他想出了很多办法来引导和感化他们,但都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后来他注意到学生们有一个特点:他们都很迷信。他眼前一亮,他决定用这个方法来鼓励学生学习,取得进步。于是他开始给他的学生们看手相占卜未来。

一次,罗杰·罗尔斯当着皮尔·保罗的面从窗台上跳下来,大大咧咧地把脏兮兮的小手伸向皮尔·保罗。皮尔校长说:“我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你以后将是纽约州的州长。因为你修长的拇指预示着将来要主政。”

当时,皮尔校长的话让年幼的罗尔斯很吃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船长。而这一次学校校长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以前他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可从此他的心里牢牢地记下了这句话。从校长说出那句话的时候算起,纽约州长就成了罗尔斯的人生目标。他认为州长应该是具有绅士风度的,于是他的衣服开始变得干净整齐,嘴里的话开始变得文明起来。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他时时处处以一个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坚守信念数十年的他,最后终于换来了他想要的回报:在他51岁时,他成了一名州长。

在发表州长就职演说时,罗尔斯说,皮尔校长的一句话成了自己当州长的信念,开始了他为人民谋福利的崇高理想。对于我们来说,有时即便只是一个善意的欺骗,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地执行下来,它终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罗尔斯抓住了牵引命运的绳索,最后成了第一位黑人州长。

对于信念,人人都知道它,它没有什么深刻的哲理,它只是一种明确的人生目标。它的意思是说,人无论做什么,人们首先是要相信自己,相信必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如果你对前进的目标产生无端的怀疑,那就不叫信念。信念是一种坚定的心态,信念是牵引命运的绳索。要想在博弈中取得成功,你就一定要牵住命运的绳索,一旦你松开命运的绳索,你就会变得无所适从。

有人甚至将信念看成是生命。生活中正因为有了信念,才感到苦中也有甜,而破罐子破摔的人,懦弱自卑,无异于行尸走肉。信念让我们有了很强的方向感,人生有目标固然可贵,如果没有信念会让我们无法认识行动的意义,会让我们在对目标的执著的过程中充满困惑。而有了信念会让我们向着目标踏实地向前攀登前进,并让我们有了一种师出有名的激情。

让强大的精神力量给你注入动力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尼采

世界上有所作为的人们,他们往往都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或许他们没有强壮的体魄,但他们有着无限的精力和意志力,这就使得他们不仅能够构想宏伟的蓝图,而且能够克服所有的障碍,把宏伟的蓝图变为成功的事实。

1870年,尼采被聘为正教授。不久传来了德法开战的消息,尼采主动要求上前线。在途经法兰克福时,他看到一队军容整齐的骑兵雄赳赳气昂昂地穿城而过。突然间尼采的灵感如潮水般涌出:“我第一次感到,至强至高的‘生命意志’决不表现在悲惨的生存斗争中,而是表现于一种‘战斗意志’,一种‘强力意志’,一种‘超强力意志’!”

尼采用亲身体验向我们阐述了精神的力量。许多人由于缺乏精神的力量,故而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有所作为。在他们的意识中,似乎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要独立地去行动。如果有人推他们一下,让他们运动起来,他们或许还能继续向前移动。但他们从来无法自己迈出第一步——他们根本没有原动力。这是致命的,由此他们的能力也无从发挥。他们拥有力量,但是很明显,他们没有能力去运用这种力量。尼采在晚年的人生旅途中就这样被甩在了一边,倒不是因为他缺少能力,而是由于他缺少精神的动力。

尼采曾经这样评价自己:“在我这个真正有力量的人身上,没有什么不确定的东西,也没有什么消极的东西。我会积极进取,豪情满怀。我不需要什么后盾来支持,我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独立的人。”他还说,“我的力量发挥的时候,虽然我什么都不说,但给世界的印象却比我说的还要深刻、还要强烈,甚至当我沉默不语的时候,也具有非凡的力量。你会感觉到,有一种巨大的力量蕴含在我的言行之中。”

这就是尼采所说精神力量对人的作用,这也在很多人身上得到证明。

一个年轻人得知拿破仑将从一条狭长、杂草丛生的小路经过,于是便悄悄躲藏在那里。他想亲手杀死这位曾经侵略和占领他的祖国的残暴无情的罪魁祸首。

拿破仑低着头,一边走一边思考问题,逐渐靠近年轻人埋伏的地方。年轻人端起他的武器,仔细地瞄准,可就在他要扣下扳机的时候,一丝轻微的声音暴露了他的踪迹。

拿破仑听到声响,抬起头,瞥视了一眼,立即便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但他没有说话,反而直直地盯着这位年轻人,脸上浮现出一丝暗含自信和傲慢的微笑。武器,突然从年轻人紧张的手中掉了下来。身经百战的拿破仑什么话也没有说,从他身边走过,继续低下头陷入了沉思,继续思考着他的军国大事。

在这一刻,拯救拿破仑生命的,正是他的内在力量。与他指挥法国军团、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征服欧洲大陆的数百次战斗相比,这个小小的事件在他的脑海中实在不足以留下什么印象,可是对那个年轻人来说,却是他一生中都不会忘记的时刻。与拿破仑相比,他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卑微和茫然。

伟大的人物,就像萤火虫一样,燃烧了自己,发出冲破黑暗的光亮。如今尼采的哲学思想的火花,绽放出绚丽而又炫目的光彩,它将照亮一代代人们的心灵,它是古今中外的一种智慧,是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历久弥新,它是一盏指引心灵的明灯。

积极心态是人生的隐形护身符

即使外界环境对你不利,即使别人断定你不可能成功,你也不要放弃自己。

——尼采

尼采说:“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他的自我评价紧密相连,消极心态者总想到自己最坏的一面,他们不敢企求,所以往往收获更少。”的确,这样的人在今天很常见,这些人遇到新事物,他们的反应往往是:“这是行不通的,这风险冒不得,现在条件还不成熟,这不是我的责任。”当一个消极心态者对自己不抱很大期望时,他就把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封了顶,他成了自己最大的敌人。因此,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把全部能力发挥出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佩带着隐形护身符,护身符的一面是积极心态,一面是消极的心态。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博弈的成败。如果在事情开始的时候你就抱着自我否定的态度,那么就决定了你的博弈最终不会成功。

尼克在戴维斯的店里学习经商已经3年了,可他依旧什么都做不好。一次戴维斯在一个小餐馆里遇到了尼克的父亲,便诚恳地对他说:“约翰,我们是多年的好友,我不愿使你日后懊悔,我说话直爽,喜欢讲老实话。尼克的确是个踏实稳重的好孩子,但即使他在我店里学一百年,也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人,因为他生来就不是做商人的料。约翰,你还是带他回去,教他挤牛奶吧!”

尼克被父亲带回家后,帮父亲经营农场。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到了芝加哥,亲眼看见许多原本贫穷愚钝的孩子做出了惊人的事业,这激起了他做大商业家的决心。他自问:“别人能做惊人的事业,我为什么不能做呢?”

回到家后他对父亲说他想开一家商店,父亲劝他打消这个念头:“你天生就不是个商人。”但尼克自信地向父亲保证他一定会成功。起初,尼克的经营很不成功,但他不断地进行尝试,很快就找到了成功的经营方法。他的小店红火起来了,只用了几年时间,他的商店就遍及他所在州的城乡,这让戴维斯和他的父亲惊讶不已。现在,已经拥有几亿资产的尼克感慨地说:“什么事都是可以办到的。只要你去掉那些阻碍自己前进的想法,你就可以成功。”

世界上很多人在未进行某项尝试之前就认定自己“不是那块料”,“天生注定不会成功”,也正是因为他们所抱持的这种消极观念,阻碍了他们能力的发挥,不能走向成功的殿堂。

其实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它像一座金矿等待着我们去开发。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他们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激发出自己身体内深藏潜伏的才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的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能力,那你只会叹息命运不公,并且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无能!

在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一开始的描写就表现出了尼采的特色。虽然尼采和叔本华的思想,都带有悲观主义的色彩,但两者之间,又有区别。叔本华是悲观地全部否定了人生,让人走向了死亡,但尼采在悲观中带有积极的意义,他赞美和提倡奋发向上的人生和人的生命力。

积极地看待生活,发挥自己的能力,争取事业的成功,需要勇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果你没有勇气向固有的错误观念挑战,你可能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希望,重新回到消极悲观的生活中去。记住,你是唯一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人。当你开始运用积极的心态并把自己看作成功者时,你就成功了。

意识是我们最好的成功伴侣

不要再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这件棘手的问题上,留下宽松的空间,让思想为你寻找问题的答案。

——尼采

当一个人启动了自己的潜意识,他就会发现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么去执行。遵从意识的引导,这是每一个梦想成功的人都应该意识到的。当一个人认识到潜意识是自己成功路上的可靠伴侣时,他便是自信的,必将取得成功的。

尼采说:“当遇到难题时,我们不必惊慌失措,而要立刻开始进行有意义的、建设性的思考。因为,通过你积极地思考,你会激发出自己潜意识中的能量,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这种思考应该是摒除了焦虑、紧张、恐惧后的思考。”尼采用思考去除意识的杂质,从而让自己逐渐成长为了不起的人。

在今天看来,一个人的成功是诸多因素促成的,这包括一个人的天赋、努力、学识、技能等。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往往专注于这些素质的培养,认为只要具备了上述素质,成功自然可以唾手可得。是的,这些因素确实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是,通过一些在科学事业中取得成就的人对成功过程的描述,我们会发现他们在遇到事业的瓶颈之后,往往会经历一个顿悟的时刻,也正是这个顿悟让他们跨过了阻碍自己事业的障碍,最终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果。

著名的化学家弗里德里克·冯·斯特拉多尼斯为了搞清楚汽油的分子排列形式,一直在实验室里进行试验。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一无所获,这让他十分苦闷。一天,他乘车去伦敦,突然,他的脑子里显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一只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像一架风车似的不停转动。当斯特拉多尼斯意识到这个画面时,他立刻对汽油的分子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就这样,我们之后所知道的苯环分子环形结构就这样被发现了。

著名的自然主义学者阿加西斯教授曾经在自己的梦境帮助下辨认出了一条鱼化石的种类。

阿加西斯教授曾花费很长时间去辨认一条鱼化石的种类,但是这条鱼化石的外表已经模糊不清,根本无法看出任何明显的特征。经过一番艰苦的工作,阿加西斯教授不得不放弃辨认。之后的一天晚上,阿加西斯教授突然在梦中梦到了这条鱼化石的其他部分,但是醒来后却又忘记了。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两三次,每次醒来后,阿加西斯教授都无法再回忆起梦中的情景,最后,他决定把笔和纸放在自己的床头,这样当他再梦到时,便可以马上记录下来。一天清晨,朦朦胧胧之间,他再次梦到了这条鱼的形状,于是,他马上起来把它记录了下来,并立刻赶到工作室,将草图和鱼化石进行了比对,发现竟然是一致的。就这样,阿加西斯因为自己的梦辨别出了这条鱼化石的种类。

上述两位科学家通过一瞬间的顿悟,或者可以说一刹那的灵感,解决了自己科研中遇到的难题。这并不是他们偶然的收获,而是他们不断努力的结果。当他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思考这个难题的时候,这个难题也就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潜意识之中。

潜意识是我们智慧的源泉,当它开始积极地为我们搜索我们之前的经验、知识,并提供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时,便会使人有一种顿悟或灵感的心理感受。其实,这正是一个人潜意识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释梦》中,全面深入、不厌其详地为我们讲述了潜意识的巨大作用。比如,在梦中出现的景物,我们在醒来时会觉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是,这正是潜意识将我们平时接触过却没有进行记忆的场景,在我们的梦中进行了重现。因此,当一个科学家在梦中找到解决科研难题的答案时,也就不足为奇了。潜意识可以使人具有超常的领悟能力和观察能力,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科学家都十分重视开发自己的潜意识。

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可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使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尼采指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而这种生命意志便体现在对潜意识的回应上。我们要学会寻求内在潜意识,相信潜意识会为你找出正确的答案,直到你发现自己开始做出回应。这种内在的指引,是一种强烈的预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内在感受,使自己确信正确的事情必将发生。

不让环境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

尼采十分强调环境在我们人类生存中的巨大影响力。他相信,我们人类“首先是情境中的生物”,“因为情境塑造了我们,决定我们未来的诸多可能性,我们便不可能独立于它而存在”。在这里,情境即为环境中的一个片段。

尼采回忆童年时说:“早年,在我的生活中,我已经见过许多悲痛和苦难了,所以,我不像孩子们似的天真烂漫和无忧无虑了……从童年时起,我就会自己寻求孤独,喜欢躲在一个没有人打扰的地方。在一个自由自在的大自然中,我会找到最大的快乐。一场雷雨经常会给我留下最美好的印象,满天轰鸣的雷声和闪亮的电光,更加增添了我对上帝的敬畏。”

中学时,尼采还构思了一部《死亡与毁灭》的中篇小说。由于他从小亲眼目睹了亲人死亡,关于死亡的问题,引起了他的深思。尼采曾说:“既然,人最后终有一死,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尼采从小就喜欢思考和探索生命的意义,他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依然坚强地活着,不断地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

不得不说,我们的生活受着环境极大的约束与影响。不同的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环境的影响下,也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我们在环境中不断地成长,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变化。环境极大地塑造了我们的性格、文化与行为方式。我们就是生活在环境中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无声无息地给我们每个人打上了它独有的烙印。正因为如此,很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十分关注环境对人的影响。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些什么,孩子就能成为什么。“心灵白纸说”显然不能被瑞士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所接受。弗洛伊德认为孩子在出生时,其潜意识就打上了原始祖先遗留下来的烙印,而教育的作用则是为了抑制孩子的这些原始本能。不管杜威和弗洛伊德的观点谁对谁错,他们两人在教育的作用还是取得了共识,即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成长,成为人们对抗环境,塑造自己的一种手段。

社会学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

1938年冬天,在宾夕法尼亚的乡村,一个社会工作者调查了一起儿童虐待事件。这名女童名叫安娜,她是一个私生子。她的祖父十分反感女儿“未婚先育”,因此不愿意将安娜留在自己家中。就这样安娜在出生后的最初六个月里先后被母亲安置在好几家儿童福利院,可由于她的母亲无力支付其所需的费用,最后还是只能把她带回了家。为了不让自己的父亲生气,安娜的母亲将安娜安置在一个储藏室里,每天只能给她提供一下仅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牛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五年。

等到安娜被人发现后,社会学家戴维斯立即前去探望。据他讲述,安娜不仅羸弱不堪,而且她还不会大笑、说话,甚至都不会微笑。她对外界没有任何反应,好像自己独自生活在一个世界中。

安娜在一个孤独的环境中生存了五年。在这五年中,她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无法开始自己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当戴维斯惊诧于安娜像是独自生活在一个世界中时,也就不奇怪了。环境的影响造就了安娜的不谙世事。但是,相对于人们之前发现的“狼孩”来说,安娜是幸运的。因为,在之后的救治过程中,安娜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并在十岁的时候,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语言(这已经是很不错了,因为安娜的母亲自身就有精神病)。而“狼孩”在她短暂的一生当中都没有学会如何使用语言与人沟通(最初发现的“狼孩”为两个女孩,一个八岁左右,在十几岁时去世;一个两岁左右,被解救出来后很快便去世了)。

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程度是无法估量的。这种影响不仅来自客观的自然环境,也来自人造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创造环境,努力建构我们理想中的环境,这说明我们并不是环境的奴隶,并不需要对环境卑躬屈膝、逆来顺受。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能动性,有认识环境,利用规律的能力,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和环境产生良性的互动关系。

然而,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当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环境时,我们便置身于这种新的环境的影响之下。我们与环境这种看似处于无限轮回中的关系,正是我们与环境互动的规律所在。

改变心境就能改变你的生活

世界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因为每一个人都急于从自己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尼采

尼采认为,人们内在的道德、情绪、情感往往会投射到外部的环境中。比如,一个喜极而泣的人,即使见到一个丑陋的东西,也会发觉它可爱的地方。而一个满怀怨恨的人,即使见到最可爱的东西,也能挑出它身上的缺陷。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境由心生”,如果你想让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得快乐、温馨的话,那么就改变你的心境吧。

布朗夫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失去了她唯一的儿子,而且在之前的几年,她已经接连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母亲。布朗夫人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境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人们开始欢庆战争的胜利,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而我的母亲、丈夫,还有的我的儿子唐纳都已经离我而去,整个家里就只有我一个人了。面对空荡荡的房间,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涌上了我的心头。我知道,一个人的生活将把我打入孤独、凄凉的境遇之中。面对着如此的悲戚的环境,我不知道如何是好。

“时间过得很快,我感觉自己要被这种孤独寂寞的氛围压抑地窒息而死了。我十分害怕,怕自己永远陷入这种悲凉的境地。直到有一天,我对自己说‘你已经失去了亲人,可是你还有朋友。但是,如果你一直这样毫无生气地生活下去的话,你早晚也会失去他们。’我告诉自己必须振作起来。

“于是,我开始出去工作。渐渐地,我发现我对生活、同事、朋友们又重新产生了热情。我知道,不幸的事情已经结束了,美好的生活正在前方等着我。虽然这种转变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发生,但是它毕竟是到来了。我知道,这是我选择出去工作带来的结果。”

布朗夫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她没有一直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凉心情之中,而是选择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在和同事、朋友的交往中来改变自己的心境。她做到了。当她做到的那一刻,她的生命又重新显现了夺目的光辉。

选择的力量存在与你我的头脑之中,只要你想运用它,你随时都可以将它掌握在你的手心之中。运用选择的力量,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实现自己的计划,真正按照我们梦想的方式去生活。

有两位老太太,她们虽然都已经年届七十,却有着不同的心境。一个老太太内心充满活力,总是想尝试新鲜的事物。另一个老太太则心如死灰,只求自己可以远离疾病的折磨。充满朝气老太太为自己定下了一个高远的目标——征服世界的山峰,领略不同的风景。在七十岁的年纪,这位老太太开始学习爬山。随后的25年,她一直在从事这项事业。在95岁的时候,她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并因此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世界记录——登顶富士山年纪最大的人。这位老太太就是大名鼎鼎的胡达·克鲁克斯。

克鲁克斯女士以她积极的心态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虽然不能使时光倒流,重新得到充满活力的青春,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的心永远年轻。

可见,美好的心境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并不仅仅是环境,这个人面对环境所作出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他是否可以掌握自己选择的力量,通过控制自己的思想,进而间接地改变环境,这事关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人生到底是悲剧收场还是喜剧落幕,是黯然失色还是丰富多彩,全在于一个人是否懂得运用选择的力量。

心灵没有了从容,人生便会迷失

一些登山者像野兽一样,努力征服一座座高峰,但却忽略了沿途的美景。无论是登山还是工作,太过忘我、忘却其他的一切,都是愚蠢的行为。

——尼采

尼采的这句话是要告诉我们,人生路上,眼里只有目标,人生便会迷失。在人生的旅途中,目标固然重要,但我们更不能忘记欣赏沿途的风景!

人们常说,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跋山涉水,不惧艰辛,走过忧郁的峡谷,穿过快乐的山峰,跨过辛酸的河流,越过滔滔的海洋,才能走到生命的最高峰,领略美好的风景。诚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一点,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若把眼光总是放在前面的事物而错过了眼前的美景,那么只能空留遗憾。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他们一直信奉勇往直前的原则,向往着未来的、他人的生活,于是,他们总是在马不停蹄地追赶,但时过境迁,等他们青春年华不再时,才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生命中最美的时光。

有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成功可谓是一路艰辛。他从十几岁就开始给别人帮工,每天都早起晚睡,整天都是忙忙碌碌,几乎就没有休息过,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娱乐活动。那时候,他的梦想是将来自己有一间铺子就好了。

几年后,他终于开了一间铺子,生意不错,此时,他告诫自己更不能放松。于是他仍然起早贪黑,匆匆忙忙,休息时间更少了。他想,等将来生意做大了就好了。

又过了几年,他的生意果然做大了,拥有了数间很大的门市,每天货进货出有几百万元的资金流动。他更不敢放手给别人去做了,还是自己苦拼,联系货源、接待客户、管理账目,总是亲力亲为,忙得如有狼在后面追一般。看他如此辛苦,有人就劝他:“你放一放可以吗?好好地休息一天,看看世界会不会大变。”

他回答:“不行,我不做时,别人会做的,前面的那些大户们我会追不上的,后面一些中小户又逼上来,放一放,我会落在后面的。”

终于有一天,他累倒了,被迫躺在病床上不能动了,以前高速运转的日子一下停下来,他终于可以静静地想一下匆匆而过的人生了。有一天,他看到一个病人被抬进手术室再也没回来。那个病人很年轻,刚刚还与自己谈过出院后要去旅行。他看着对面空空的病床,心不由得一震,顿时大彻大悟了:人由生到死其实只是一步的事,这一步,自己却走得太过沉重啊!一直以来,自己的名利心太重,想要的太多,然而真正得到的却很少。如果不是这次病倒,他会一直拼到50岁、60岁,甚至更久,没有娱乐,没有休息,最后两手空空地离开这个世界,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

康复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生意还在做,只是不那么拼命了,他不再去追前面的大户,也不怕后面的小户追上来,甚至错过一笔很有赚头的生意也不会在意,人们还经常可以在高尔夫球场上看到他,有时他也快乐地与他的家人坐飞机到外地旅游。

他终于懂得了生活的意义,终于找到了所谓的“放下”——这颗人生中最宝贵的钻石。

生命如此脆弱,假如你有一个“行千里路”的梦想,而被周遭的事物牵绊住的话,那么终有一天,生命会因不堪重负而轰然倒塌,而你的梦想从未实现。

因此,生活中忙碌的人们,我们应懂得适可而止,再忙,也要偶尔停下脚步去欣赏一下周边的风景,我们要学会洒脱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只要潇洒一点,你的心就不会老去,心中永远有用不尽的激情,眼睛里时时刻刻都是新鲜的风景,这样的生活不禁会让我们萌生无限的遐想和向往,让我们在清晨的阳光下上路,追随着潇洒者的足迹,一起感悟那些在路上折射出来的不尽的哲思之美。

心有多大,世界就会有多大

人生就好像爬山,最重要的是先给自己定一个高度,如果你只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在半山腰,那么你就绝对不可能爬上荣誉的顶峰。

——尼采

尼采说:“那些成功人士在他们成功之前,往往都有自己的理想,然后追逐自己的理想。”的确,一个没有理想与抱负的人,便没有未来。人有了理想之后,工作就不会觉得辛苦,吃点亏也不会去计较,在争取成功的路途中也会增加很多力量。

约翰的父亲在马戏团工作,因此约翰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地方接着一个地方演出。由于经常四处奔波,约翰的求学过程并不顺利。

中学时,有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作文,题目是“最幸福的事”。那晚,约翰洋洋洒洒写了7张纸,描述他想象中的最幸福的人生,那就是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农场。他为此还画了一张200亩农场的设计图,马厩、跑道等的位置也标得一清二楚,在这一大片农场的中央,他还设计了一栋豪华别墅。

约翰花了很多时间把作文完成后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自己的作文,看见上面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老师在旁边还写了一行字:抽空来见见我。

下课后,约翰带着作文去找老师:“为什么我的作文不及格呢?”

老师回答道:“你年纪这么小就做白日梦。你看,你不仅没钱,家庭也没什么背景,可是盖座农场是需要很多钱的。小孩子别太好高骛远了,我想你如果重新写一篇,理想是切实可行的,我也许会考虑重新给你打分。”

约翰闷闷不乐地回家,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就去征询父亲的意见。父亲告诉他道:“孩子,这是非常重要的事,你要自己拿主意。”

最后,约翰决定一个字都不改,还是交回原稿。他对老师说:“即使不及格,我也不愿放弃对自己幸福的设计。”

十几年后,和约翰当初设计的一样,他真的拥有了200亩农场,农场中央有一栋豪华的别墅,别墅里面放着约翰念中学时写的那篇作文。

后来,那位老师带着学生来约翰的农场露营。在见到约翰时,老师说:“你读中学时,我曾泼过你的冷水。这些年来,我后悔对不少学生说过类似的话,幸亏你有信心坚持自己的梦想,能够大胆地规划幸福。”

心有多大,成功就有多大。约翰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充分证明了梦想的伟大力量。美国第三十七任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因有梦想而伟大,所有的伟人都是梦想家。他们在春天的和风里,或是冬夜的炉火边做梦。有些人让自己的伟大梦想枯萎而凋谢,但也有人灌溉梦想,保护它们,在颠沛困顿的日子里细心培育它,直到有一天得见天日。这些是诚挚地希望自己的梦想能够实现的人,所以,请你不要放弃,相信自己,也要相信自己的梦想,不要在自己的心里轻易的否决它。”

俗话说:“志有多高,路就有多远!”成功的人都是从基层一步步走向成功金字塔的顶端的,他们的成功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秘诀,那就是让自己拥有一颗高远的心,在广阔的舞台上点亮自己理想的明灯,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才华,最终获得经久不息的喝彩与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