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
- 全哲洙
- 105字
- 2024-12-23 11:32:58
第八章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迅速向全世界扩散和渗透,目前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国际潮流。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行为,系统践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存在于社会的理由,更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一、当前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突出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思想的落地最终需要依靠企业,只有企业将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战略和日常运营,才可能真正实现对社会责任的全面履行。在多元力量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和探索日益深入,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中国企业发展与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并主动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管理,成绩有目共睹。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各类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问题还很多,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逃避社会责任的现象依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污染问题严峻,生态环境状况堪忧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转变传统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尖锐,增长方式远未实现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外延粗放型特征依然十分明显。受这种增长模式的影响,一些企业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导致经济、自然、与环境之间产生大量的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企业能源和资源消耗高,产出效率比较低。另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标,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切实保护环境,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部分企业在纳税、劳工权益保护等方面责任缺失
企业应当通过合法经营,依法向政府纳税来承担支付使用公共资源的费用,并接受政府的干预和监督,不得偷税、逃税、漏税和非法避税。然而,有的企业是“赢利大户”却不是“纳税大户”,想方设法偷税漏税,连最基本的守法经营的社会责任都做不到,更别说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了。在劳工权益方面有的企业恶意拖欠或压低员工工资、无视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用工招聘歧视等现象依然存在。
(三)部分企业不诚信经营,消费者权益受损
企业制造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危害食品安全、发布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侵犯知识产权等诚信缺失行为侵害了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丧失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破坏了经济和社会环境,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四)企业慈善理念不够成熟,慈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在我国,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主要形式仍限于各类捐赠行为,主要以资金为主,企业慈善活动形式相对单一。绝大部分企业本身并没有专门的慈善计划,也有不少企业家根据个人的偏好挪用企业资源,慈善理念明显不成熟。另外,尽管近年来有不少企业在公益捐赠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更多的企业把捐赠当作回报社会,还没有把公益慈善和发展战略以及商业利益结合起来,没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企业公益慈善事业在公益慈善文化方面表现不尽完善,公益慈善事业缺少长久的动力。
(五)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存在认识误区
有的企业在融入国际价值链的同时,面临采购商日益严苛的验厂挑战,为了能够持续获得订单而不大幅增加成本,一些外贸公司和工厂利用“专业”提供咨询信息或是直接帮助验厂通过的公司和人员,帮助其过关或宣传,但其实际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往往并不能达到要求,其员工也不一定能享受到相关的待遇。还有的企业片面地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就是慈善捐款,狭隘地理解为履行社会责任仅仅会增加企业成本,认为一定是在企业自身具备经济实力后再履行社会责任等。这些误解导致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及战略,没有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结合。
二、推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已成为民营企业文化的广泛认同。党的十八大为中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开辟了新时代、新风尚,一场前所未有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行动高潮正方兴未艾。那么,如何引导、促进民营企业更加积极、更加科学地履行社会责任,需要从强化政府职能、社会组织推动、企业内在动因等方面齐抓并举,多方引导和推动。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国际社会责任的最新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并结合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现状,实事求是,勇于担当、量力而行。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政府监督职能,规范和引导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当前,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水平还参差不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还有待规范和引导。为使民营企业正确、全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需要强化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督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深化改革,为民营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营造社会责任的监督环境
首先以现有的《公司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规条例为准,对于违反条例规定,在日常经营中存在不良行为,逃避企业基本的法律责任甚至造成恶劣影响的企业,各级政府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依法对其进行纠正和惩处,加大企业的违法惩戒力度;其次,政府部门可与相关的金融机构联合,以积分的形式为企业建立相关的信用档案,并定期向公众公布企业的信用指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及等级,将这些指标作为企业申请贷款的信用等级考核之一。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社会责任的法制化环境
首先,从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主体的角度出发,修改并完善《公司法》和《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明确企业“社会行为”的法律地位;其次,从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监督角度出发,修改完善《工会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突出企业工会在企业内部推动、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地位;最后,从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外部监督角度出发,修改并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赋予消费者依法抵制企业不负责任行为、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法律地位。
3.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要全面深化改革,转变职能,首先,进一步消除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其次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机制和创新评价标准,并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享有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的待遇;最后实行普惠的优惠政策,着重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
(二)继续发挥工商联引领作用,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工商联的职能所在。在新时期下,全面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积极正确地承担社会责任,也是党赋予的光荣任务。为此,工商联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全面准确认识自身性质、地位、作用及优势,并结合民营企业新时期下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准确把握每个发展阶段的工作方针,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1.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通过开展理想信念实践教育、诚信教育、文化建设教育活动等,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带头学习、带头讨论、带头实践,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骨干作用,影响、带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民营企业能够深入认识社会责任,并逐步将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
2.构建社会责任多样化平台,为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做好服务
在围绕促进“两个健康”、不断总结光彩事业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构建多样化慈善捐助平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交流平台等,跟进服务,推动企业做好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还要发挥先进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带头示范作用,并开展表彰宣传活动,来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三)加强社会组织作用,营造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
除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引导推动外,社会组织在营造社会责任氛围,推进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形成立体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监督体系,能有效为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
1.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起指导、服务作用
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学术机构、第三方平台等非政府组织,积极致力于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工作,通过探索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标准,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提供社会责任培训,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服务,从而引导企业正确承担社会责任。
2.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起宣传、倡导作用
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权威媒体等,利用自身的宣传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以各种渠道宣扬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表彰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进典型,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力,从而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四)提升企业责任竞争力,激励民营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所谓责任竞争力,就是指企业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社会、环境、员工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以同步提升。竞争理论创始人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将社会责任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应型的,如公益捐助、妥善处理废物排放;一类是战略型的,其着眼点是寻找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如价值链上的创新、对竞争环境的投资以及企业在核心价值主张中考虑社会利益等,使社会影响成为企业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迈克尔·波特看来,承担反应型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通常很难持久,只有通过战略性地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对社会施以最大的积极影响,同时收获最丰厚的商业利益。这就需要企业有全新的思维方式,在其生产过程中以社会责任角度融入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将承担社会责任看作是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而非单纯的危害控制或公关活动。因此,民营企业应内化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创新商业模式,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制度体系和战略规划中。
1.着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承担社会责任内化为企业自身成长的动力
通过建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将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组织结构、用工制度及利润分配等内容相互衔接,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都自觉融入社会责任,规范经营流程。同时,对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建立规范的劳动用工制度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来确保员工“社会保障、福利待遇、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内容的落实,提高员工的待遇和生产技术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对外则要树立以公众为本的观念,关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营造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从而有力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共赢。
2.提高企业家思想意识与管理水平,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落实到企业的战略层面
首先,加强企业家的思想教育,通过发挥企业内部党工团组织的政治引导作用,强化企业家“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责任理念,通过社会对公益的宣传和倡导,使企业家提升公益战略意识,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与优势,找到企业与公益共同推进的切入点,使企业在做公益策划的活动中赢得社会和市场的青睐,实现共赢;其次,提升企业家的管理技能,通过开展专项管理培训活动,使民营企业家能系统地掌握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等,培养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提升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从而带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自觉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3.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民营企业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将对企业的经营目标、组织结构、用工制度、利润分配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民营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须根据内外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社会责任战略。总体来看,在企业经营理念中要加入承担多元社会责任的内容;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经营运作的特定时期,要制定具体的社会责任目标;另外,企业还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内外部环境,适时调整社会责任战略。其次,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调控。也就是企业从道德的角度对自身经营思想、营销行为等进行规范、约束和控制,它是民营企业内在的、自觉的行动和制度安排。随着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的不断深入,或结合业务特点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其商业运营,或通过多方合作直接参与其中,这些都将使企业社会责任呈现更为丰富的面貌。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未来,中国民营企业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民营经济将在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获得更大的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享有更高的地位。但责任与权利从来就是匹配的,市场深化改革让民营企业拥有更大的权利,同时也要求民营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如能抓住机遇,以更多、更高和更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来要求自己,用社会责任理念和方法来提升企业管理和经营理念,率先重塑企业管理体系,必将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差距。我们期待着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引领我国民营企业更快更强地发展,更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