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停变换诈骗花样

所有的光鲜,剑指的只有一个目标:集资诈骗。

根据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书等来自司法机构的资料,在未经任何部门批准的情况下,焦英霞开始策划面向社会公众集资在2000年,大规模地开展集资诈骗活动在2002年,终止于2009年2月。

关于焦英霞开始从事非法集资的时间的认定,颇有争议。据许多投资者反映,最迟1998年就开始了,只不过早期类似“传销”而已,这一点后文还会专门提到,在此不容赘述。

英霞公司先后推出的集资方式花样繁多。其一是从2002年5月开始的以高息吸引投资的期权股、入股款,投资人先购买爱心卡获得投资资格,初期每股为328元,中期每股为1300元,每股360元,月返息3%,每三个月一返息;到2008年下半年,为避免资金崩盘,获得饮鸩止渴似的的喘息机会,只好继续加大吸纳资金的力度,将返息率从3%一路抬高到6%,只不过返息周期却从三个月改为半年期、一年期以致更长时间。

其二是以发行股票吸引投资的原始股、产权股、深圳产权股、深圳股,名称虽然有所不同,其实质和操作手法却都完全一样。2003年推出每股1.3元或1.8元的“股票”,2004年左右推出每股3.6元或3.9元的“股票”,这些所谓的“股票”都不返息,为投资人开具的票据上没有金额数,只有股数、购买时间及购买者姓名。

其三是以买一送二、有奖销售吸引投资的所谓一、二、三板块投资,2006年开始推出。模式分为二期,前期称为一板块,后期成为二板块。

第一板块销售产品360元一套,购买一套可获得一个号码,参加12次抽奖,最多可获得720积分,两年内即使中奖获得的积分不足720,公司也会赠送你720积分,积分可兑换产品或现金,一积分兑换产品等同一元人民币价值,如兑换现金一积分等0.8元人民币,相当于两年200%的回报。

如没中奖,就转入第二板块,继续参加抽奖。

第二板块是第一板块的延续,仅是比第一板块中奖率稍低,部分中奖积分只能兑换产品,不能兑换奖金,回报率仍然是200%。中奖后兑换奖金只需在英霞网上提出申请,英霞公司人员审核后就可以将奖金通过网上银行转到兑奖者账户上。

仍然没有中奖,就转入第三板块。第三板块还没中奖,就赠产品了事。

其它投资方式诸如网络板块、银卡、美国股、自然股等等。

经焦英霞批准,这些集资项目都可以相互转换。

在组织结构上,共设若干部门吸收客户投资,部门下面不设组,部门经理一人说了算。

英霞公司的触角还伸到了全国共计11个省市,尤以南方的云南、四川、贵州、福建、上海、广东、河南、山西、浙江等地为多。外地购买360产品100单就可以开店,一般都是本地人开办。有专设的部门经理负责这些店的开拓与管理。

部门经理的收入,工资部分很少,最初为每月500元,后来涨到1000元。主要的收入是靠推荐费和集资款项的提成,多是各自部门集资款的0.3%,有时还到过0.5%,直至1%。这些经理和手下业务员,首先是从英霞公司早期搞“传销”积累的客户和熟人朋友甚至亲戚入手,其次是抓住各种机会主动出击。

当然,焦英霞也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拉到了大量投资者。

成立10多年来,英霞公司的买地、建设厂房、办公楼和生产线及购买日常办公用品、管理运营、员工开支、宣传推广、疏通关系、注册新公司、到处折腾等等事关吃喝拉撒的一应事项,焦氏家族名下资产总估值过亿的捷豹、宝马、奔驰、陆虎吉普等名牌汽车和8处高档房产,乃至一些投资者所获得的高额返息,都是来自于投资者的投资款。

当然,还有比较投资者的投资款而言并不算多,但绝对数也极为可观的政府无偿拨款。

跟其它没有实体产业产生现金流支撑的非法集资手法一样,英霞公司也只能靠拆东墙补西墙,把后面人拿来的钱倒腾给前面的人,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资金;并把集资款作为公司“销售收入”,以维持生计并从中渔利。

公安机关审问焦英霞时的一段问答,就是这种状况的现实演绎。

公安:给投资者返息是从什么时间开始资金紧张的?

焦英霞:项目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没多久返息压力就大了,一直很紧张。

公安:你已经感到资金紧张了,为什么还要招揽客户继续来投资?

焦英霞:为了稳住先前的投资者。只要能按时支付利息,投资的老百姓就不会乱,公司就还能继续运转。

公安:如果老百姓乱了会产生什么后果?

焦英霞:肯定到公司闹,要往回要钱,就会造成象今天这样的结果。

公安:你说的象今天这样的结果指什么?

焦英霞:被公安机关查处,公司衰败,我们这些人被查办。

公安:你公司为什么要实行这么多的集资项目?

焦英霞:早期三分利投资项目资金缺口太大了,需要大笔钱给投资者返利息。发行后面那些项目最主要就是填补三分利项目的资金窟窿。

公安:那后面推行这些集资项目出现的资金缺口怎么办?

焦英霞:只能先维护住先期投资的群众,拆东墙补西墙,那些新缺口再用新的项目取得的资金来填补。

这类似于美国的意大利移民查尔斯·庞兹炮制的震动天下的“庞氏骗局”,鼓吹的实业利润只是精心编制的虚幻故事,投资人获得的高额回报并非来自于真实的经营,而是来自于新投资人投入的资金。

无论是理论层面的分析,还是无数案例得出的经验教训,这都是一条不归路,一旦踏上就再也无法回头。

因为如此一来,资金窟窿只会越来越大,只能以更多的花样更大的诱惑来吸引更多的投资,稍有差池,后续资金跟不上,或者出现恐慌性挤兑,这种虚幻的财富神话就会在瞬间崩塌。

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